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改革开放催化中国对外、对台战略思维转换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全世界即可窥见中国在“器物文明”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外在的变化仅是一个方面,真正重要的意义在于人的思想观念变革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在国家发展大战略主导之下,中国的对外及对台战略思维也相继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对外战略思维的变化伴随改革开放而起,首先表现在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国际大势的定位判断上。“新的世界大战威胁严重,但可以推迟”的判断,就是这种新思维的肇端;接着,在八十年代中期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论断,这标志着中国对外战略思维的一个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与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吻合,顺应了浩荡发展的时代潮流。 

  正是在这样的对外战略思维主导下,在冷战后国际局势纷纭复杂的变化中,中国清醒而冷静地坚持和平发展的主题不动摇,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进入新世纪后,中国进一步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表明了中国在全球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有影响的大国,对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所抱持的基本信念和对国际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和平与发展”论断的提出,否定了过去长期以意识形态划线而提出的“革命与战争”的时代主题判断,抛弃了长期主导中国对外战略的斗争性思维模式,将合作、共存、双赢的思维模式导入中国对外战略的制定与实践中。而和谐世界的理念,更是清晰地体现了中国致力于世界多样性共存与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思维。 

  对台战略思维的变化,也同样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大陆首先向台湾伸出和平之手:一九七九年元旦,大陆发表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告台湾同胞书”,单方面宣布中止对台军事行动,并提出开展两岸“三通”谈判;其后又发布了“叶九条”,阐明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八十年代中期,邓小平“邓六条”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大陆对台和平统一的战略思想,明确了以“一国两制”模式作为两岸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反映了大陆对台战略思维的重大变化;九十年代中期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提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江八点”创造性地提出分步骤进行两岸谈判、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构想,并主张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 

  中国第四代领导层执政后,面对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台湾岛内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变化,根据新情况新变化,不断微调完善对台政策,从强调“和平统一”到突出“和平发展”,逐渐形成以构建两岸和平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对台政策新思维、新政策、新方法。 

  从“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是一个巨大的战略思维转变。武力统一,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思维;和平统一,则是融合性思维的产物。而从“和平统一”调整到“和平发展”,又充分体现了互利双赢的非零和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转换,符合两岸民众的最大利益,符合当前两岸关系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大趋势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思想解放的特征。 

  世界每天都在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就此而言,思想解放永无止境,思想创新、理论创新和思维模式的不断发展、完善也永远不能中止。唯如此,方能做到求真务实,令思想之树常青。也唯如此,方能使中国与世界同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现代化大业。

  (原载2008年10月号《中国评论》月刊)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