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政治定位需与两岸关系发展相契合

匆匆又是一年,不觉间,2014年悄然来临。回顾过去的一年,两岸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均取得较大进展,诸如两岸达成服务贸易协议、两岸经贸发展及人员往来再创新高等等;但最值得称道的,是两岸政治关系的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年内四度会见国民党高层人士,特别是在年中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吴伯雄明确表示:“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实行一个中国原则,都用一个中国架构来定位两岸关系”。两岸执政当局就“一个中国框架(架构)”达成了共同认知,确认了“两岸一中”的法理基础,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进展。接着,10月初在印尼出席APEC会议时,“习萧会”之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酒店大堂互称职衔寒暄互动,并同意建立直接联系,加强沟通交流,推动双方主管机构负责人互访等,这是两岸主管机构成立20余年来,其负责人首次在公开场合一起亮相互动,可谓重大突破。难怪最近在两岸媒体举办的2013两岸年度汉字评选中,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提出的“进”字会一路遥遥领先。 

  为实践“鼓励两岸学术界从民间角度就解决两岸政治问题开展对话”的倡议,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就两岸关系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理论问题和难题,做出分门别类的梳理讨论,每期邀请两岸各一位专家学者就一个共同的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以纸上研讨的方式,就解决两岸政治问题进行对话。我们热烈欢迎两岸学界的专家学者们积极参与其中,努力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和两岸政治难题的破解贡献才智和心力。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讨论,能梳理出发展两岸关系政治关系的难点和症结所在,为两岸的政治家们指点迷津,开阔思路,从而务实地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为两岸未来的政治谈判开辟道路,增进共识和营造氛围。 

  本期首先开题的是对于两岸政治定位问题的务实探讨。两岸政治定位问题,是两岸关系中的核心议题。如学者所言,这既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新话题,同时也是一个最复杂敏感的议题。由于它关系到两岸的核心问题和终极走向,因此,两岸的学者们对此用心最多,提出的各种模式及理论也最多。远的不提,近一二十年来,两岸学者对此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和观点有:台湾张亚中的“一中三宪”、“整个中国”等模式,包宗和的“一中共表”的论点,杨开煌的“内外有别”的观点以及魏镛的“民族内共同体”论等;大陆有刘国深的“球体理论”,王振民“台湾是宪政实体”的观点,黄嘉树“1+X<2”论述,李家泉的“一个主权、两个治权”论、严安林的“一中两体”论等等。应该说,所有这些观点和模式,都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两岸关系的理论探讨,直接推动了两岸关系的进步与和平发展。 

  两岸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前进过程,两岸的政治定位,也是一个动态的表述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如学者们所分析的,两岸政治定位问题,从其主体看,又分为静态的法律定位和动态的政治定位两部分。从法律定位的历史延续看,两岸同属一中不仅是客观事实存在,更是两岸现行法律所规定的。不论是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还是从中国大陆迁延到台湾的“中华民国宪法”,都确认海峡两岸的主权、领土、政权、人民均属于一个中国。这是不会变化的,所以说是一种“静态”定位。尽管台湾方面曾有部分政治人物和政党意图改变这个定位,但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海峡两岸,反对的力量大到足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因此胎死腹中,终未得逞。 

  两岸的政治定位,则由于两岸关系的变化而在不断调整表述。从两岸分离65年的历史看,早期是“匪来匪去”,互不承认,完全对立,有你无我。后来则渐进务实到互称对方为“当局”,这是中性的称呼,这个称呼一直延续至今,尚未有什么改变。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为因应两岸适时开展政治谈判的需要,两岸学者和官方在相互定位时,又在一个中国框架(架构)下,确认两岸是“一国两地区”,在主权一体下,预设了对方的地区治权。这是一个大进步,由于这个定位涉及两岸公务部门和公权力的互动,对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与两岸民众的密切往来,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两岸的政治定位,涉及到非常复杂的两岸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的博弈,这当然不是简单的理论模型可以解决的。由于两岸政治关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两岸的政治定位也应该于此相契合,是一个动态的表述过程。从上述分析可见,两岸的政治定位随两岸关系发展在不断调整,越来越务实,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标志。但任何奢望一步到位,先确认了两岸的政治定位后再行开展政治谈判的想法,都是不符合两岸的政治现实和主客观因素的。 

  对于两岸的政治定位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地思索和展开探讨,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大陆学者提出,大陆和台湾之间当前政治关系的实质是一国内部的政治对立关系,大陆和台湾的政治关系定位应以结束这种政治对立关系为标准,应该按照“议题化”和“阶段化”的方法去处理两岸政治定位问题。所谓“议题化”,就是将两岸在国家尚未统一情况下的政治关系,作为两岸之间的一项议题,展开务实探讨,进而通过相互之间的谈判、协商以及妥协、折中,形成大陆和台湾能共同接受的政治关系定位模式。这种将政治关系定位议题化的主张,符合两岸关系的现状。而“阶段化”是指大陆和台湾可以采取分阶段、分步骤的方式,根据两岸关系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政治关系定位,使政治关系定位始终与两岸关系发展状况相适应。 

  大陆学者的上述提议和表述,无疑是符合两岸关系的实际情况的,其“议题化”和“阶段化”的想法,也是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的产物,对于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两岸政治难题的解决,有着鲜明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政策建言意义。对此,应当大力鼓励和提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两岸的政治家和学者们应该共同努力,在和平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两岸政治定位问题的务实解决,使之既符合两岸关系的实际情况,求取最大的政治公约数;又能促进两岸关系朝着一个中国、渐进融合、逐步统一的目标迈进,实现民族复兴! 

  (原载2014年1月号《中国评论》月刊)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