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毕生支持革命的富商、诗人黄咏雩

  黄咏雩字肇沂,号芋园,广东南海盐步横江乡人,出生于思想开明、热心公益的巨商家庭。父亲黄显芝(1867—1953)为广州米商首富,全盛时营业额几占全行业三分之一。清末任广州商会会董,继后当选为广州米粮行主席和米糠行养和堂主席,历20余年。1915年乙卯大水,开放所属粮仓赈济灾民。辛亥革命后,多次以捐赠、借款、领销售金库券等方式,支持孙中山先生革命和北伐战争。1924年,广东省长廖仲恺曾签发命令,肯定“爱国殷商黄显芝,支援国民革命有功”,“特饬各属军警,对黄氏及其家属,妥加保护,不得侵犯。”1948年,原国民政府“总统”曾发布2461号褒扬令,“准予题颁广州黄显芝‘急公乐善’匾额一方”。

  黄咏雩是黄显芝第四子,1907年随父在广州求学,师从严炳权、黄锦章、岑荔甫等塾师,因聪颖过人,博闻强记,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在父亲及其周围的朋友影响下,少年时代就思考治国安邦之策。他在《治安策》中,指出官吏重利轻权、要人植党营私、军民争权、上下隔阂四弊,主张尊重民意,大公无私,赏罚分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认同孙中山先生“平等博爱、天下为公”的理念。

  1921年,黄咏雩与何胜瑜女士结婚,以店员身份协助父亲处理对外交往事务。1922年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永丰舰,并在黄埔设大元帅府,指挥平叛,急派伍朝枢召见黄显芝。黄咏雩陪父亲上永丰舰晋谒大总统,商定捐助军粮六千余袋,达120万斤,缓解了陆海军即将断粮之困。1925年省港大罢工,在持续一年多的时间内,广州的粮食主要由黄氏的米糠行养和堂这供应,由黄咏雩到罢工委员会领取“许可证”,运米海轮顺利在珠江通行。

  1927年黄显芝退休,次年起,黄咏雩当选为广州总商会委员、米糠养和堂主席、米糠发行同业公会主席、汽车运输同业会主席、广州商会常委,并出任横江乡事委员会主席、南海县参议员、广州市参议员。1933年,当选为广东省商会联合会第一任主席,成为广东商界领袖,当时他只有31岁。黄咏雩作为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对支持抗日、缓解民困和参与文化教育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支持抗日将领蔡廷锴、蒋光鼐抗战
  (1902—1975)(本文收録于:佛山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佛山市政协文教体卫委员会编 2009年9月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佛山市历史人物録》第二卷第283~289页。)
  (作者:郭焕文 罗彦铿)


  1932年1月28日,日军侵犯上海,十九路军英勇抗敌,消息传来,全国振奋。黄咏雩主持广东各行商会召开紧急会议,议决成立广东各界救国筹款委员会,并被推选为主任委员。会议筹得捐款20万元,立即电汇上海十九路军。他主持的米糠行业公会、汽车行业公会和横江小学也带头捐款,多次为抗日救国出钱出力。4月28日,他主持广东各界筹款会执委会第三次紧急会议,将筹得的5万元捐款直接交十九路军后方办事处。30多年后的1965年,蔡廷锴、蒋光鼐将军南来广州,特别约见黄咏雩,对他当年支援十九路军的义举,表示赞赏。

  反对苛捐杂税,为民请命

  1933年,时值世界经济危机,蒋介石对我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任命陈济棠为南部五省剿共司令。南京政府为筹集巨额军费,置民生苦困于不顾,决定开征洋米税。刚当选广东省商会联合会主席的黄咏雩,血气方刚,仗义执言反对苛征,并代表米糠行通电,敦促当局收回成命。陈济棠看准南京当局开征洋米税势在必行,改变原来的态度,以扶助农村经济为名,抢先在广东开征舶来农产品专税,变国税为省税。引起群情汹涌,潮汕地区缺粮严重,反对之声尤为强烈。米糠发行同业公会召开会员大会,通过抗征决议,实行停办、停保、停运,抗缴税款,一时沸沸扬扬。陈济棠为防止全省抗税风潮蔓延,诬告黄咏雩向同行勒索巨额交际费,下令把他拘捕人狱,在黑牢度过了286天。

  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广州市长陈策、地政局长黄仲瑜提名,经南京政府诠叙部审查,认定此为冤案,推荐黄咏雩任广州地政局秘书。接着,国民党部派令他为地政局党部筹备员,他声明本人从来没有参加国民党,拒不受派,并于1947年辞去广州地政局秘书职务。

  扶贫救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黄咏雩辞去地政局职务后,被社会局任命为广州爱育善堂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这是广州三大善堂之一,拥有房屋数百间、田地数千亩的产业。他开办8所平民小学,设置医务所赠医送药,开展扶贫救灾活动。白天义务在善堂上班,中午也在善堂就餐,以方便工作。他把善堂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各方好评。

  兴办教育,培养人才

  黄咏雩深知,祖国要振兴,教育实为本。他与乡人一起创办了横江小学,义务兼任校长,无论严寒酷暑,或滂沱大雨,他都从广州赶回横江参加周会。当学校无法发放教职员薪金时,就自己拿出钱来支付。1930年,他捐资兴建横江图书馆,赠送全套《万有文库》,献出自己的部分藏书。他又是南海石门中学创始人之一(现横江图书馆的大门右侧,还竖立着由黄荣康撰文、黄金海书写、商承祚作篆额的碑记《横江图书馆记》,详细记栽了黄咏雩等人创办横江图书馆和横江小学的经过。当年黄咏雩参与创办石门中学、任校董副主席所立的奠基石,以及石门中学校门前的碑记,至今仍镶嵌在学校大门的门柱上。),广州千顷中学校董会董事,赞助过广东国民大学的建设,1936年任广雅中学总务主任。他在主持广州爱育善堂工作时,几经艰难曲折所办的8所小学,收费低廉,使贫苦大众子弟有机会上学,做了一件大好事。广州解放后,这8所小学都转为公立小学。

  精于鉴赏,富于收藏

  黄咏雩的文物鉴赏、考证水平很高,他收藏过上起商代青铜器,下至清代书画等大批珍贵文物,包括唐代大诗人韦应物的天蠁琴,有《石鼓文是秦犬丘世父所作考》传世。他爱护珍藏文物,不屑炒买炒卖,尤其反对把我国文物转卖给外国人。广州沦陷时,他全家避居香港九龙,当时一些外国人和港澳古董商人,瞅准内地人逃难到港澳的机会,大肆抢购中国文物。尽管那时他经济困难,宁愿变卖家人首饰,也不转卖珍贵文物。他认为中国文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应为中国保有。黄咏雩积极参与叶恭绰等在香港避难的文化人宣传抗日救国、抢救文物活动,所举办广东文物展览会,参与编辑《广东文物》一书。他收藏的文物,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分为国家收购珍藏。

  黄咏雩对岭南文化的卓越贡献,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他在经商之余,活跃于南粤文坛,与同时代的岭南文坛代表人物都几乎有交往。少年时除得几位塾师指导,曾师事陈祥和、简朝亮等饱学之士。他与陈伯陶、吴道熔、江孔殷、汪兆镛、黄佛颐、高剑父、高奇峰兄弟、陈树人、陈述叔、叶恭绰、黄宾虹、莫天一等岭南名士过从至密,与温幼菊、王秋湄、邓尔雅、马武仲、张大千、黄君璧等名家切磋唱酬。他多次畅游祖国壮美河山,饱览两广、湘鄂、江浙、齐鲁、幽燕、陕甘等名山大川和历史古迹,眼界开,见识广,无论对文史、诗词、佛道、哲理,还是考古、鉴赏、收藏,都大有裨益。1935年,他耗费数年心血整理编辑的《芋园丛书》终于面世。丛书综合了碧琳琅馆丛书与翠琅玕丛书(碧琳琅馆丛书:光绪年间广东道员方柳桥,住广州城北狮子桥聚龙里,筑有藏书处碧琳琅馆,他所编的丛书都是海内少见的孤本;翠琅矸馆丛书为冯兆年所刻。),经修残、补缺、增订,收録了唐、宋、元、明、清、今人的珍贵著述130余种,每套200余册,分赠给各大图书馆。以一己之精力、财力,经营如此巨大的文化工程,足以令人敬佩,而最为人称道的,则是他功力深厚的诗作。

  早在二三十年代,黄咏雩便以诗词着称,与黄祝蕖、黄慈博、黄任恒并称“四黄”,有“南海诗人”的美誉。在他逝世20多年后,广州市、荔湾区的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重新整理他的全部诗文,合编《天蠁楼诗文集》(共三册),1999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三部分,选録了作者20世纪20至70年代撰写的《芋园诗稿》1294首,《天蠁词》192首和《芋园文存》25篇,以及近期征集其亲友、故旧、专家撰写的追思、注释文章10篇。每部分按作者年龄分段,诗歌按体裁(乐府、古诗、律诗、絶句)和创作年代先后编排。题材广泛,包括民间疾苦、抨击时弊、战乱忧伤、登临写景、投赠唱酬、咏物言志,以及对后代的教诲,对“大同”世界的追求。其中以反映抗日的爱国诗词最为精彩动人。如直接歌颂对日抗战的《南瓜店纪张自忠将军殉国事》,指责国民党政府违反全国人民坚决扺抗侵略意愿,消极忍让,积极反共的《丁丑感事》、《戊寅感事》,斥责投降卖国将领和汉奸的《太息》,等等。

  黄咏雩严格教育子女,勉励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他的八个儿女和孙辈两代几十人,大都完成瞭高等教育,成为科学教育、文化艺术领域的中坚。长子黄福增为清华大学毕业的高级工程师;二子黄海参加革命奔赴陕甘宁地区,离休前是国家统计局方法制度司司长、党组成员;二儿媳沈明葆退休前为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五子黄福五退休前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系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孙中如(原名忠恕)、中羊(原名忠义)是加拿大著名画家,曾两度回国在广州、佛山、深圳举办画展。2005年6月在广州举办的《他乡、故乡——加籍华人黄中如、黄中羊油画展》,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加拿大驻广州领事馆总领事陈宝珊出席画展开幕剪彩。

  参考文献:

  [1]《天蠁楼诗文集》,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

  [2]方志钦、黄天申《陈济裳治粤时期的广东商会运动与抗税风潮》,载《羊城古今》2002年第一期。

  [3]邓巧儿《前粤东米业巨子、爱国殷黄显芝、黄咏雩父子事略》,载《春秋杂志》2000年7月号。

  爱国殷商、诗人黄咏雩(本文收録于:2009年9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南海文史资料》第40辑 第294~292页。)

  郭焕文 罗彦铿

  一   

  黄咏雩(1902—1975),字肇沂,号芋园,广东南海盐步横江乡人。其父显芝(1867—1953),经营米业,为广州米业首富。

  二   

  黄咏雩为显芝先生的第四子,幼即聪颖过人,博闻强记。1907年即随父在广州求学,师从严炳汉、黄锦章、岑荔甫等塾师。

  显芝先生福利邦国,赞襄革命,热心公益,嘉惠民生,忠信慈和的高尚品格,使其后代深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早期的中华传统教育,又给咏雩灵魂深处植下深刻的烙印。少年时代,他就在《治安策》中写道:“民国现象不治不安,一由官吏重利轻权也,二由要人之植党营私也,三由军民之争政也,四由上下之隔阂也,此四者实致今危乱之由来。欲治此弊,首要重权轻利,元首受人民所托,洁己从公,勿为利诱,下令官吏不准擅离职守,营谋私利,厉行贪职之罪罚,以肃官方;次及务得人民公意,以期大公无私;又次军民分责,国防民防,划清权限,严禁武人干涉民政;再次必要上下统属,无论文武,颁布下级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命令,执行上官御下,赏罚严明,不容有跋扈之行为。”他认为“凡兹四策,实在施行,自可速救时局之危乱,以保治安,其余振兴实业,普及教育,修治武备,一切长治久安之策,陆续举行,何患不治不安之流弊也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同传统的私有观念决裂,反腐倡廉,大公无私,即可治国安邦。我们可以看到,少年时代的黄咏雩,就很有抱负;从另一个侧面,我们又可以看到,他的爱国爱民思想,是与乃父显芝先生一脉相承的。

  时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领导国民革命,相随左右者皆当世英杰,能武善文。其中多与黄父显芝相交甚好,以其子咏雩性厚学端而才且美,皆乐于耳提面命。承师长父执教诲,咏雩敬佩认同孙中山先生之理念:自由平等,仁义博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1921年,黄咏雩与何胜瑜女士结婚,婚后以店员身份成为其父对外交往的助手。1922年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永丰舰,并在黄埔设大元帅府,指挥平叛。而舰上粮食紧缺,黄埔并无藏粮。孙中山急派伍朝枢召见黄显芝。咏雩先生即陪其父晋谒大总统于永丰舰,商定捐助军粮数船(六千余袋,达120万斤)之妥善交接,使孙中山统率的陆海军缓解断粮之困。1925年,省港大罢工,在持续一年多的时间内,广州的粮食供应,主要由黄氏的米糠行养和堂供应,每有运米海轮进入珠江,均由黄咏雩往罢工委员会领取“许可证”,顺利通行。

  1927年,显芝先生退休。1928年起,黄咏雩当选为广州总商会委员、米糠养和堂主席、米糠发行同业公会主席、汽车运输同业公会主席、广州市商会常委并出任横江乡事委员会主席、南海县参议员、广州市参议员,至1933年,当选为广东省商会联合会常务委员、第一任省商联会主席,成为广东商界的领袖人物,时年仅31岁。黄咏雩作为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对我们民族振兴、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重大的贡献:

  (一)勇于支持抗日将领蔡廷锴、蒋光鼐抗敌

  1932年1月28日,日军侵犯上海,十九路军英勇抗敌。消息传来,全国为之振奋。黄咏雩先生主持广东各行商会召开紧急会议,议决立即成立广东各界救国筹款委员会,黄被推选为主任委员,并即席由粤商界捐款20万元,立即电汇十九路军支持抗日。黄氏在他主持的米糠行业公会、汽车行业公会及横江小学带头捐款,多次主持救国筹款会议,为抗日救国出钱出力。他坚持民族大义,主张爱国捐款应专力接济十九路军及其他各地抗日救国将士与救济受难同胞,反对截留捐款用于“剿共”打内战;黄氏主持会议,决定组团赴沪慰劳十九路军,幷排除干扰,亲赴上海,面见蔡、蒋两将军。4月28日,黄氏又主持广东各界筹款会执委会第三次紧急会议,决议将五万元交十九路军募兵总队长许济,由后方办事处核收。1965年蔡廷锴、蒋光鼐将军回到广州,约见黄咏雩先生,对先生当年支持十九路军的义举,表示赞赏。

  (二)兴办教育,培养人才

  黄咏雩热爱祖国,热爱历史悠久的炎黄文化。他认为,振兴祖国,必须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因此,他与乡人一起,创办了横江小学,兼任校长,不要报酬。无论是严寒酷暑或滂沱大雨,都从广州赶回横江,参加周会。当横江小学无法支付教职工工资时,他自己出钱拿来支付工资。1930年,他捐资兴建横江图书馆,还为图书馆捐赠一整套《万有文库》和献出自己的部分藏书。他又积极筹办南海县石门中学,任校董会副主席,是该校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仅为家乡办事,在广州,他是千顷中学校董会董事,他还赞助过广东国民大学的建设;1936年任广雅中学总务主任;在主持广州爱育善堂工作时,几经艰难曲折,办起了八所小学,这些学校收费低廉,为贫苦大众的子弟入学,做了一件大好事。解放后,这八所小学都成了公立小学。

  (三)反对苛税杂税,为民请命

  1933年,时值世界经济危机,蒋介石又对我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陈济棠被任命为南部五省剿共总司令,南京政府为筹集巨额军费,置民生困苦于不顾,决定开征洋米税。其时,当选为广东全省商会联合会主席的黄咏雩,正是血气方刚,他仗义执言,要求财政厅改善营业税,反对苛征,并代表米糠行业通电反对当局决定,呼吁当局收回成命。

  陈济棠看准南京当局开征洋米税势在必行,为筹集军费,乃一改数月前反征洋米税之态度,以救济农村经济为名,抢先立即在广东开征舶来农产品专税,实行变国税为省税,夺为己用,在征税章程公布即日(9月16日)执行。洋米税款,最终实由人民承担,故人民纷纷表示反对,潮汕地区缺粮严重,反对之声尤为强烈,米糠发行同业公会召开会员大会,作出决议抗征,实行停办、停保、停运,抗缴税款,掀起了汹涌的广东抗征洋米税风潮。

  广东军阀陈济棠对此大为不满,为防止全省抗税风潮蔓延,诬告黄咏雩向同行讹诈勒索交际费五六万元之巨,下令拘捕黄咏雩,黄蒙受不白之冤,因而坐牢286天后,才于1934年10月3日出狱。

  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广州市长陈策、地政局长黄仲榆提名,经南京政府诠叙部审查确定:1934年2月17日广东省罚黄之决定乃一冤案;黄氏于民国有功,符合《公务员任用法》之规定,获荐任广州地政局秘书。国民党部派令为地政局党部筹备员,黄声明本人从来没有参加国民党,拒不接受,并于1947年辞去广州地政局秘书职务。

  (四)扶贫救灾,热心社会救济事业

  黄咏雩辞去广州地政局秘书职务后被社会局任命为广州爱育善堂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该善堂为广州三大善堂之一,产业有房屋数百间,田地数千亩。黄氏就任期间开办八所平民小学,设立医务所,义诊赠药,扶贫救灾。但黄从不拿薪金,日间在善堂上班,中午也在善堂进食。广州解放后,继任善堂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账目清楚,不辞劳苦,不计报酬。

  (五)精于鉴赏,富于收藏

  黄咏雩先生的文物鉴赏、考证水平是很高的,他收藏过上起商代青铜器下至清代书画等大批珍贵文物,曾收藏过唐代大诗人韦应物的天蠁琴;他曾作过许多有价值的考证,有《石鼓文是秦犬丘世父所作考》等传世。他爱护珍藏文物,不屑于炒买炒卖,从不牟利,尤其反对把我国文物卖给外国人。广州沦陷时,他全家避居香港九龙。当时,一些外国人和香港、澳门古董商人,瞅准内地人逃难到港澳的机会,大肆抢购中国文物,尽管他那时经济困难,而宁愿变卖家人的首饰,也不变卖珍贵文物。他主张:中国文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应为中国保有。他积极参加叶恭绰等在香港避难的文化同仁,宣传抗日救国、抢救文物的活动。举办广东文物展览会,参与《广东文物》编辑工作。

  解放后,他收藏的文物,一部分为国家收购收藏,一部分在文革中散失。

  三   

  黄咏雩先生经商之余,活跃于南粤文坛,与同时代的岭南文坛代表人物,都几乎有交往。他不但是一个爱国爱民的殷商,也是一个才艺过人的儒商硕彦。先生少小时,先后师事严炳汉、劳锦章、陈祥和、岑荔甫、简朝亮等几位饱学之士,及长又结交名流,一时名彦耆宿如陈伯陶、吴道熔、江孔殷、汪兆镛、黄佛颐、高剑父、奇峰兄弟、陈树人、陈述叔、叶恭绰、黄宾虹、莫天一等均折节与交;温幼菊、王秋湄、邓尔雅、马武仲、张大千、黄君璧等都相与切磋唱酬,阐扬风雅。同时,他多次出游,饱览两广、湘鄂、赣皖、江浙、齐鲁、幽燕、陕甘的名山大川和历史古迹,眼界开,见识广,由是无论文史、诗词、佛道、哲理、考古、鉴赏、收藏都大有收获。1935年,黄氏耗数年心血整编之《芋园丛书》出版。该书乃南粤名刊碧琳琅馆丛书与翠琅圩丛书相合,经修残、补缺、增订,收集了唐、宋、元、明、清、今人的珍贵著述130余种,每套200余册,分赠给各大图书馆。这项如此巨大的文化工程,足以令人称道了,而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功力深厚的诗作。他自己也认为是这样的。

  早在二、三十年代,先生即以诗词称著于岭南文坛,与黄祝蕖、黄慈博、黄任恒并称“四黄”,有“南海诗人”的美誉。

  1999年,由广州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荔湾区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合编的黄咏雩着《天蠁楼诗文集》(共三册),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三册《天蠁楼诗文集》是在1997年编印的《天蠁楼诗词》四册的基础上,以黄金海、程维增、罗雨山、梁荔夫、陈哲等钞写的版本进行精选,重新审订后编辑而成。它选録了作者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撰写的《芋园诗稿》十四卷1294首,《天蠁词》四卷192首和《芋园文存》25篇,包括乐府、古诗、律诗、絶诗等体裁诗词作品,以及近期征集其亲友、故旧、专家撰写的追思和注释的文章10篇。全书按诗(《芋园诗稿》)、词(《天蠁词》)、文(《芋园文存》)及附録分为三部分,每部分按作者年龄分段,诗歌体裁(乐府、古诗、律诗、絶句)和创作年代先后编排。题材广泛,包括民间疾苦,抨击时弊,战乱忧伤,登临写景,投赠唱酬,咏物言志,以及对后代的教诲和对“大同”世界的追求。其中以反映抗日的爱国诗词最为精彩动人。

  有直接歌颂对日抗战的《南瓜店纪张自忠将军殉国事》(七古,《天蠁楼诗文集》下简称《文集》上册175页);有指责国民党政府违反全国人民坚决扺抗侵略意愿,消极忍让,积极反共的七律《丁丑感事》(《文集》上册251页),《戊寅感事》(七律,《文集》上册253页);有斥责投降卖国将领和汉奸的《太息》(七律,《文集》上册252页),有抨击时弊,描写军阀混战时期的官兵强拉民夫劳役的惨状龢民间疾苦的《野田黄雀行》(乐府上册9页)、《拉夫行》、(七古,上册165页),《仁化县途中》(七律,《文集》上册74页)。在《虎门篇》(七古,《文集》上册170页)中,诗人大力歌颂了林则徐、关天培、陈连升等的反英斗争,藉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诗人还写了不少咏物诗、登临诗,藉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怀抱,如《杜鹃花》(《文集》七律上册260页)、《晚发惠州》(七律,《文集》上册75页)等等,同样表现出诗人爱国主义思想和悲悯生民的高尚情怀。

  四   

  咏雩先生注重礼义传家,文化科学兴邦。以“舜人也,予亦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勉励后代,要做好人,做高尚的、有道德的人,学好文化科学技术。

  他的八个儿女及儿媳、女婿以至孙辈两代好几十人,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大都完成瞭高等教育,成为科学教育、文化艺术领域的中坚,其中二子黄海解放前即奔赴陕甘宁边区,离休前为国家统计局方法制度司司长、党组成员;二儿媳沈明葆退休前为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五子黄福五退休前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系主任,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六子黄福禄任香港钢琴教师;七子黄福谦在美国加洲任针炙医生;八子黄福仁在香港从事自由职业;二女婿杨初为著名国画家、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荔湾区政协常委;长女黄双璧退休前为中国科学院广州测试所图书馆馆员。其长女庄丹璧、女婿朗阿当是美国医学硕士、博士;二女黄双绮是广州退休的中学教师;长子黄福增为清华大学毕业的高级工程师,已故;长媳黄妙婉为退休教师,现在加拿大安享晚年,其子中如(原名忠恕),中羊(原名忠义),均为加籍华人,著名画家,曾两度回国在广州、佛山、深圳举行画展。2005年6月在广州举办《他乡、故乡一加籍华人黄中如、黄中羊油画展》,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加拿大驻广州领事馆总领事陈宝珊出席剪彩。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