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冼玉清赞赏同文(孚)行商潘有为和潘正炜

  广东才女冼玉清,不仅是教育家,而且是一位文物鉴藏专家,曾任广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她在1949年出版的《广东之鉴藏家》、《广东丛帖叙録》二书,对广东鉴藏学家进行了系统研究,曾高度赞赏广东十三行之一的同文(孚)行行商潘有为和潘正炜是广东有名的书画鉴藏家,说:

  “吾粤鉴藏之风,嘉道后始盛,大扺游宦京沪者,受被都风雅之影响,始事蓄聚。吴氏筠清馆倡之于前,潘氏听帆楼,叶氏风满楼,孔氏岳雪楼继之于后。留存着録,彰彰在人。以后激流扬波,此风益炽。”〔1〕

  可见潘正炜的“听帆楼”在当时所藏古物丰富和名声之大,对岭南文化影响之深。他研究收藏的古文物后所着的《听帆楼古铜印谱》、《听帆楼书画记》和《听帆楼法(集)贴》,更具代表性。现略述如下:

  《帆楼古铜印谱》,是潘正炜根据听帆楼所藏他的二伯父潘有为收藏的大多数古铜印研究撰写而成的。潘有为进士出身,博学多闻,精金石、彝鼎,醉心于搜罗古钱、古印、书画、彝鼎等珍藏,开了广东鉴藏文物珍品风气之先河。〔2〕在干隆年间(1736-1795),成为岭南鉴藏家之魁首。冼玉清在《粤东印谱考》中按鉴藏时间顺序将《看篆楼印谱》排在广东印谱首位,可见广东盛行辑印古印谱,是由潘有为始。潘有为任京官14年,常到琉璃厂广为收搜集历代古铜印章历10多年,得印3000多枚,优者1300余品。〔3〕潘有为所集印有颜真卿名印,极为珍贵。潘光瀛有诗云:“中翰嗜古勤搜罗,汉印唐印辩无讹。海王村内重价购,看篆楼中得宝多。”〔4〕嘉庆年间(1796-1820)潘有为将其印章藏品拓为《看篆楼印谱》。“看篆楼”是他为藏古铜印的处所。潘有为殁后,所藏古印大多归潘正炜所有。潘正炜在《看篆楼印谱》基础上拓刻成《古铜印谱》。此印谱又名为《秦汉铜章撮集》。此书成于道光十一年(1831),从正炜所藏古铜印1700余枚中挑选精品拓刻而成。该谱辑官印177枚、私印860枚,书页达203页。该书载有嘉庆十三年(1808)百龄序、道光十二年(1832)杨振麟撰序、及著名学者吴兰修跋文。杨序曰:

  “番禺毅堂先生藏汉魏六朝官私印千余枚,今归从子季彤观察,编为《古铜印谱》三卷。以红泥堵之,古檏浑厚,亦钟鼎款识外一宝玩也。余谓此本宜拓一千本,分散人间,庶几与金石文字,并垂不朽,岂曰识小乎哉。”

  吴跋曰:

  “余尝谓印章与隶书盛于汉,坏于唐。宋元以后愈趋愈下,迨本朝而后复古。如近日有丁龙泓、黄小松、陈曼生印古雅浑檏,有汉魏遗法云。潘季彤年丈,以所藏古铜印千方,用红泥楮拓之。古人刀法、章法、字法,灿然具在。足以一洗杨宗道、王延年木刻之陋,而与汉、魏碑碣普传,惜不令丁、黄摩挲而辨释之也。往者,毅堂先生曾拓之曰《看篆楼古铜印谱》,今日听帆楼,各随所庋以为名也。间有唐以后印,及元人花押,盖未经删汰,姑附见云。”

  嘉庆年间更名,《古铜印汇》(见页图)。书口有篆书“古铜印汇”四字。无序目,每页有印6枚,无官印。〔5〕

  《古铜印汇》封面及潘正炜钤印图(选自黄启臣、潘刚儿:广州十三行之一:《潘同文(孚)行》,第210页)

  《听帆楼古铜印谱》为社会人士所关注。该谱后由潘仕成借拓成《宝琴斋印谱》,后归何伯瑜(何君玉)拓为《吉金斋印谱》。〔6〕冼玉清、甲骨文和青铜器专家中山大学容庚教授曾藏有《古铜印谱》的钤印本。潘正炜对广东的印谱印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听帆楼书画记》、《听帆楼续书画记》二书是潘正炜撰録的着録书,正卷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自刻家刊本,续书为道光二十九年(1849)《美术丛书》本所辑编,全书共666页。〔7〕《艺术丛编》本为光绪二十七年(1897)家刊本,此本含正续编。〔8〕《听帆楼书画记》五卷,又续二卷,是编以其《听帆楼》所藏书、画为主。潘正炜所藏书画富甲广东。《听帆楼书画记》是他所珍藏的书画中精选所得。潘正炜在《听帆楼书画记》记入每幅画购入时的价值,共值白银8624两。他从自己藏品中挑选其中的部分精品为主,也收入了其他藏家之藏品。正编目録中时见注有:“不存,借刻”云云,示明非自家之物,合约180余种集编而成。该书把各书画说明逐一编载记録,加以解说。书作题下,先注明绢纸、尺寸、印记、书体等,次列全文,继载题跋。首载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自序,续书载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朱昌颐撰序。从人编的名家真迹中可知,不少珍品原来曾先后流入宫廷、贵族、书法名家及鉴藏家的手中;而历次候补的名家印章、题跋、赞咏等,均一一照録。不论楷、行、隶、篆、草等各种书体文字,均以正书载録详明,显示出他对书画研究和鉴藏造诣之深,博得朱昌颐、吴荣光诸名家的推崇。〔9〕该书考録俱详。所録书画大多传世,是一部难得的鉴藏书録。〔10〕

  《听帆楼书画记》自序中记録了潘正炜编写的经过:

  “余夙有书画癖三十年来,每遇名人墨迹,必购而藏之。精心审择,去赝留真。又于真本中汰其剥蚀漫漶,可供鉴赏者约二百余种,复拔其尤,只得百八十余种,若是乎鉴藏之,不易言也。自古选历代名人书画衮成一集,盖始于明都氏《穆寓意编》继之者,则以朱氏存理珊瑚木难、张氏丑清河书画舫为最着。国朝孙退谷有《庚子销夏记》,记所藏并及他人所藏。高江村有《销夏録》,记所见,兼详纸绢、册轴、长短、广狭,而自作题跋,亦载録焉。近日,吴荷屋中丞有《辛丑销夏记》,其体例盖取诸孙高两家,于余所藏亦选数种刻入其中,并劝余自録所藏付诸剞劂.爰仿其例辑为此编,自惟物聚所好乐此不疲,或佳日朋来相与考证,或明窗独坐展玩自娱,藉以消遣,永日疏瀹性灵,庶有裨焉。若谓欲以是编,付于诸家之鉴藏,则吾岂敢。道光癸卯孟春之月,番禺潘正炜识于听帆楼。”〔11〕

  《听帆楼书画记》集刻有唐以来诸家墨迹,其中收有题画诗词、画跋,现按有关的第四、六两册録其目如下:第四册有赵孟俯《题陶渊明画像》六则,并张维屏跋。黄公望《题曲江秋静图》、《题楚江秋晓图》,有倪瓒跋。伯颜不花、王逢、刘子舆《题画》诗。俞法、柯九思《题王万壑云图》。杨维桢《题谢伯城瀑布图》。邓文原《题画》七絶二首,吴镇《题画竹》诗。第六册有虞允《题夷齐采薇图词》、陈洪绶《题画》七絶诗,石涛《这个苦瓜》题跋三则。〔12〕

  《听帆楼法贴》是潘正炜作品中影响较大的著作之一,收集包含自唐以来97名家的书法,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听帆楼法贴》卷首目録后有书:戊申五月番禺潘正炜编次并书。后盖有印鉴“正炜”、“季彤”、“季彤墨缘”、“潘氏听帆楼审定金石文字”等四枚,并注有“墨农杨万年刻石”字样。

  《听帆楼法贴》共分6册:其名称为:

  第一册:魏、晋、唐人书;第二册:宋人书;第三册:宋人书;第四册:元人书;第五册:明人书;第六册:明人书。

  从上述可见,潘有为和潘正炜虽然自为行商,但他们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博雅好古,亦商亦儒。他们利用积累起来的一部分商业资本广为收购书画、金石、彝鼎、古印等,在家中建造一座带有亭台的房屋,命名为“听帆楼”摆设陈列存放,并进行研究,从而著书立说,史称:

  “二百年来,粤东巨室,称:潘、卢、伍、叶。伍氏喜刻书,叶氏喜刻贴,潘氏独以著作传。潘君鸿轩,所居双桐圃,春秋佳日觞咏无虚。君好佛、好客、好书、好画、好笛、好花,勒性朴,鸟衣子弟,居然名宿。殁前一日,送挽联云:自问生前无大善,亦无大恶;倘传身后有新诗,复有新词。”〔13〕

  潘正炜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成为一个广东颇有名气、著作较丰的书画鉴藏家。冼玉清教授对他的赞赏和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注释:

  〔1〕冼玉清:《广东之鉴藏家》引言,广东省文献委员会印,1949年;亦见:《冼玉清文集》第3页。

  〔2〕梁晓庄:《印谱五种》,载《岭南文史》1992年第2期。

  〔3〕《粤东印谱考》,载《岭南学报》第1卷第1期,1936年。

  〔4〕潘光瀛:《梧桐庭院诗钞》,见潘仪增编:《番禺潘氏诗略》1894年刻本。

  〔5〕潘正炜:《古铜印汇》。

  〔6〕《宣统番禺县志》,《艺文志》。

  〔7〕《听帆楼续书画记》,见黄宾虹、邓实主编:《美术丛书》(下),第7辑第2505-2671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8〕李光德编:《中华书学大辞典》第966-967页。团结出版社2000年版。

  〔9〕陈以沛:《羊城外贸首富潘氏家族》,载《羊城古今》1991年总第29期。

  〔10〕杨仁恺:《中国书画鉴定学稿》第348页,辽海出版社2000年版。

  〔11〕黄宾虹、邓实主编:《美术丛书》(下)第七辑,第2505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2〕谢巍:《中国画学著作专録》第67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

  〔13〕黄任恒:《番禺河南小志》卷9《杂録》,见《海上明珠》第249页,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编印,1990年版。

  (原载《冼玉清研究文集》,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7年)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