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广府人口分布地理对广府文化特质形成的影响

  【摘要】论述了广府人口分布的地理走向,是依山傍水、喜好冲积平原、沿江沿海而居。在长期与当地原住民簇的杂处中,养成了开放、平等、重商、和谐、包容的海洋文化性格和文化特质。特别是铸造了近现代广府人开拓进取,邻潮创新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分析了广府人口沿江沿海分布和海外迁移对广府文化特质形成的影响;认知广府文化的优良所在及其不足和缺陷。

  【关键词】广府文化 人口分布 影响 特质

  广府人口是古代中原人最早南移并与当地原住民族杂处生衍而成的具有岭南特色的汉民族群体。是岭南以语言为纽带的人口最多的族群。二千多年来广府人口由北而南,由沿江到沿海,由沿海到海外的有规律的推移和分布而形成。广府人通行操的广府语白话,在海外具有广泛性影响力。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一。广府文化在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又形成具有有别于内地传统文化的自身特质。如重商、开放、平等、互惠、和谐、创新和包容等海洋文化的特质,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甚至影响着中国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历史上的三波移民浪潮与广府族群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广府语白话被内地人称为粤语。其实广府语白话仅是粤语中的一种,此外,客家话、潮汕话也是粤语。把广府语广州白话概称为粤语或广东话,是不准确、不科学的。操广府语系白话的远非止于广东,广西、港澳和海外人数甚多。在华语文化体系中,广府语在海外影响最大。广府语白话的广泛性和重要性远远超出了粤地广东,遍及华南、港澳和海外。在海外广府语白话成为认定华人华侨华裔的最直观的标志。

  在岭南的三大语系中,广府语系是中原先民流入岭南最早,是继承和保留古汉语言文化最好最原生态化的语言。广府人口是中国汉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一分支保持使用与整个汉民族的同一文字。并保持历史最悠久的中原汉族原生态言语的发音和音律。这个族群以说白话为语言文化和禅宗佛教为共同信仰纽带。是岭南地区以语言为纽带划分的人口最多的一个族群。据不完全统计,这个群体人口有一亿多。包括在海外广府人,几乎接近这中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主要要分布在华南广东广西、港澳和海外。

  广府文化人口的族群,主要是由历史上的三波移民浪涛而形成的。

  第一波是秦朝,由秦军的五十万南下开始,公元224年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中原后,即调遣五十精鋭部队南下攻打百越岭南。从公元前219年至公元前210年,历经10多年,三次秦越战争,秦军投入总兵力60万,比当时百越岭南的总人口50万还要多。秦越战争非常惨烈,生灵涂碳,百越军民伤亡惨重,秦军阵亡30万人,第一号将领屠瞧在第一次战争中阵亡,战争处相持胶着状态。秦军经过3、4年休整、开拓灵渠和新增补充10万兵力后,整合的30万秦兵在第三次秦越战争中,一举攻占岭南地区,在百越岭南全面实行郡县制。为了达到长期巩固统治的目的,攻占岭南后的30万人的部队全部留下开发岭南,但士兵远离北方家乡,不能回家,而经过11年战争留下的纠结难以在短时间消除,当地人民对秦政权的地方统治者与军队还有戒备和扺触心理。在没有好感与互信的情况下,士兵要与当地人结婚困难重重。正因为如此,岭南第一任秦地方长官、南海郡郡守任嚣向秦始皇打告,要求选送三万中原年轻女子到岭南与秦在岭南的官兵成亲。秦始皇虽然只批了一万五,却为秦军就地转业札根岭南直到了安抚和激励作用,为中原人和北方人向转移南迁在岭南殖民开了先河及奠定了基础。此后的直至宋朝的一千多年间,各朝均不同程度地有中原和北方人口向岭南移民,与秦朝移民不同的是秦以后的移民,不只是政府的行政移民,虽然不排除政府作用的存在,但主要是自发移民为主。尤其是南朝和南汉国时期,岭南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吸引了较多人口的移民而来。分布地区主要珠江三角洲、粤西、西江上游封开和苍梧、贺州等桂东西江流域粤桂交汇结合部。因此,从公元前111年到217年的三百年间,粤桂交汇结合部的苍梧和封开并一度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第二波是宋朝移民,这是因为北方战事不断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规模移民,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移民,如果一波移民主是沿江,这一波移民主要中分布于沿海。移民原因复杂多样,除了民众为了躲避北方和中原永不休止的战争而自发逃难式的移民外,还有因为相对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后,通过亲友相沟通接济的影响,认为岭南适宜安家立业的生存之地而主动转移流入。此外还有因朝庭汉族官吏触怒皇帝皇朝或宫廷政治斗争失败被整个家庭或家族的流放岭南,最后落地生根世代繁衍成为岭南人的。这一波移民人数最多。如果第一波移民广府人主要是粤北韶关和沿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的沿江分布,而第二波的移民朝两方向分布,一是朝珠三角的腹地推进,西江上游的浔江、郁江平原,以及邕江、左江、右江流域的河谷平原。二是朝沿海推进,主是分布粤西沿海和桂南沿海和北部湾地区。

  第三波移民是明清以来的由南中国海地区向海外世界移民。这是一次是由岭南地区向东南亚进而向海外地区移民。这一波移民发韧于元明朝,清朝进入高潮。在元明朝中,因为元朝用了三年最后夺取岭南战争,广州城宋军民奋力扺抗,最后宋幼帝皇朝又在新会厓门复没,而进攻广州城时,又受广州军民的顽强扺抗,历经两年半,久攻不下,元军纵光焚烧广州城,广州城才沦陷。元统治者不足百年的统治中对岭南人以第四等进行人格歧视、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迫使沿海商民开向海外寻找落脚谋生之路。明朝的重“农业抑商”国策,加上政治黑闇。明朝岭南自发移民已初成风气,到了清朝,欧美资本主义国内发展和资本输出的殖民地都需要大量廉价劳工。因此,通过苦力贸易,使南中国海岭南广府人迁移海外的重要方式,通过贸易渠道作为劳动力商品,所谓卖猪仔,主要发生集中发生在清朝。由于明清对外闭关自守,对内实行高压专制统治,民不聊生。而明代澳门、清初的十三行是唯一开放口,清中的香港又沦为英国殖民地,这些开放港和基地,在为专制皇朝提供泊来贡品和宫庭珍宝的同时,也为岭南人民向海外移民提供了可乘之机。尤其是清末岭南成为美国铁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劳动力来源。岭南华人宁愿忍受被卖猪仔和被客死他乡的风险,也不愿困在封建专制的甲殻下度日如年。

  二、广府人口分布地理的几个板块

  由上所述可知,广府人口形成和分布源于2000多年来,源于三次的人口的迁移。从地理上,由此而形成瞭如下的几个分布的板块。

  第一个板块:广东地区。主要分布在粤中、粤西、粤西北。粤中即珠三角地;粤西则是阳江、湛江、茂名等沿海地区,和肇庆、云浮等沿西江两岸的流域地区,以及花都清远等粤西北地区。这些地区分布广府文化的人口约有4000万。占广东总人口在45%左右。占广府人口的35%左右。

  第二板块:广西地区。主要分布在桂东、桂中、桂南、桂东南、桂西南区域。桂东即指今梧州、贺州、桂中指今桂平、贵港等;桂东南指玉林;桂南指南宁、崇左、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地区、桂西南指崇左市、和百色的左右江流域地区等。分布区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的50%以上。操白话人口在2800万左右,约占广西总人口的50%左右。占全球广府语人口的28%。

  第三板块:港澳。香港原是广东新安县的一个海港,1841年鸦片战争后沦为英国殖民地和资本主义的租界地。澳门,自南宋开始是属广东省香山县。1557年被葡萄牙人租借。1887年成为葡萄牙“永驻之地”。沦陷前是广府语系,虽然在英葡统治期间官方语言改为英语、葡语,但民间仍然使用广府语白话。在英国和葡萄牙统治的一百多年间,是广府白话把处在殖民统治下的香港人民的心紧紧与中国心联系在一起。对回归后的港澳,广府语成为与粤地人民密切交流往来的文化纽带。至今港澳使用广府语人口约在600多万人。

  第四板块:海外。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巴西等美洲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海外广府人口多达4000万,海外炎黄子孙永不忘怀世代一直在海外保持使用的“乡音”语言。发展到今天,几乎所有的开放的国度都有广府人,都能听到白话这一华人“乡音”。

  广府人口分布的特点:从以上可见,分布广府人生活地区不同,但文化上的习惯是一致的。其中有以几个基本特点:

  1.沿江、沿海分布

  依山傍水,喜好在江何流域的冲积平原和河谷平原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百越之地岭南,还是丛林密布、人烟稀少,珠江流域的冲积平原或河谷平原,有大片未暨之地,正适合移民们从事农耕种养,交通和贸易生意。这一个时期的广府先人移民尽得先到之利。从珠江口溯江而上的东江北江西江等多条江流沿江两岸的流域均是操白话语言的广府人居住。广东沿海从中山港到雷州半岛海岸线的2000多公里海岸线都是操白话方语的广府人居住。在广西的除最早作为岭南首府的苍梧即今天的梧州地区和最早作为广西治所之一的桂州,即今天的桂平地区,以及南宁地区,以及桂西南左右江流域的地区都是沿江分布外,其他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北部湾1500多公里的海岸线的沿海地区均是操广府语白话方言的。

  2.岭南地区政治中心所在地,保持纯正的同一的白话

  岭南在秦建立君县制开始的政治史中,岭南除番禺、广州外,还有梧州(苍梧)桂平(桂州)曾作过岭南大区治所和岭南西路治所。自从秦在岭南实行郡县制后,在番禺建立第一个南海郡,岭南的治所尽管在西汉汉武帝时代至三国东吴时期有变,一度西移至苍梧外,广州一直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中心。广府语白话作为岭南地区主体语言,在广西,除苍梧梧州外,在秦代与南海郡同时设置的桂林郡郡址、及宋代的桂州治所在布山县即今天的桂平市。城区的居民的主体语言是保存较为纯正广府语白话,与广州白话和梧州白话如出一辙。这几个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用过的白话言语,至今仍然保持高度纯正和惊人的同一性。三地间相距近千里,其白话的发音与声调差别甚微。局外人几乎听不出来,即使是今天广州、梧州和桂平这三城市市区的操白话人相互之间也难以听出大的区别来。这三城市都分别在于公元前秦朝、西汉和唐宋朝时作过岭南州路的治所,这段时期正是中国古代史上从秦统一到唐繁荣的历史,也是岭南开发史上从兴起到繁荣的最好时期,这三地的白话都具有原生态的中原汉语特质。后来番禺作为岭南相对固定的治所,由于古代交通主要依靠沿河,广州、梧州、桂平正好连接在珠江主干流的西江三个点上。而广州、梧州、桂平三地都是三江和多江交汇的古代交通枢纽的城市。广州话的任何变化都会通过西江交通人员来往而保持一致性,交通紧密度把这三地的语言文化保持高度的相似性。这一点,当代人只要实地到这三地去亲身体验一下都会感受和领悟到的。

  3.民风民俗相同

  民风民俗是最能代表和反映一个族群或群体的文化特征的。从海外到海内,从广东到广西的广府人都保持同一传统的民风与民俗。如舞师、赛龙船、信佛等。有趣的是,分布海外的广府人虽然移居海外,不管是移居年代久远的,还是近代或现代移居的海外的广府人,都始终保持广府人原有的文化习俗。这可见广府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之一斑。

  三、广府人口分布地理对广府文化的特质的形成的影响

  以上广府人口分布地理,孕育了广府人文群体的共同特征,养成了广府文化的海洋性、开放性、重商性、平和性特质。其中海洋性与开放性相联系,并决定了开放性,重商性与平和性相联系并决定了平和性。这特质是广府文化区别其他族群、群体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精华所在。

  广府人的海洋性。沿江和傍海而居,是一切先进民族和群体都梦寐以求的理想居地。在世界上地中海时代的古希腊人,早期开辟海上贸易和殖民地的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和北美人都是傍海而居的族群。在中国傍海而居的民族族群或区域群体决非只有广府人,除广府人,以语言文化划分的还有潮汕人、福建闽南语人、淅江温州人,还有以民族划分的京族人等都是傍海而居。但可以说广府人是傍海而居人口最多的文化族群。在漂洋过海在海外的谋生的华人群体中,广府人数也是最多的。直至当今,所到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听到广府语——白话、或所谓的“广东话”。从古到今海洋性是广府文化中最重要的基因之一。

  广府人的开放性。广府人是中原和北方汉族中一支流动性极强的族群。千百年来,广府先人从北到南一路南迁,沿江择海而居,甚至横渡大洋彼岸,进入世界各地谋生。历尽艰幸、备受磨难。在长期的流动谋生中锻造了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和开放精神。生存在沿海的广府人,面对茫茫海洋,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未来没有什么确定性,无法掌控自己命运,所以永不知足的流动迁移,就造成广府人今天遍布全球的情形。而流动迁徙的历炼养成了广府人勇于进取和与人合作的开放性格。

  广府人的包容性。广府人本来就是一个外来移民形成的群体。只不过是先行了一步,并先占据了有利于生产和交通经商的地方。广府与当地人民长期相处过程中,消除了隔阂,建立信任与合作,彼此形成了一种包容的思想,在二千多年广府人与岭南原住民族、与随后移来的客家语和闽南潮汕语群体均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冲突。包容性是广府人,也是岭南其他语系群体共有的的特征。

  广府人的重商性。交通便利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广府人南迁进入岭南后,不是要在粤北韶关就停止不前了,而是不断的向南寻找有江有海的地方而居,尽管进入沿海,并非是一开始就有目标的,但当他们迁徙到沿海地区,发现前面再也不能再迁了,也会安定下来,生产、生活、繁衍子孙。因为沿江沿海便于交通运输,进行长距离的商品交换,这样通江出海,专门进行贩货互市的商品贸易活动,便成为广府人重要的谋生手段。做买卖要做得长久,就要讲平等、诚信,不欺诈、不强取、交换价值对等等,承认和尊重对方的价值龢利益。这是商品经济发展长久不衰的奥秘所在。在漫长的以封关自守着称的中国传统社会,岭南广州之所成为二千年不闭的港口,固然是各朝代统治者的政治考量,但确实与广府人重商传统分不开的。

  广府人的平和性。广府人流动性、冒险性、开放性和重商性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广府人的平和性格。平就是平等,和就是和谐,不平则鸣,唯其平等才能和谐。广府人平等观念缘自信奉六祖禅宗的佛性平等的思想。六祖惠能关于佛性平等思想,是对中国思想文化改革史上的一大贡献,影响深远、广泛。关于佛性“人性中本自具有”、“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平等众生佛”。这种岭南海洋文化理念,广府文化精神的重要元素,深深地植入广府人心中,成为为人处世哲学与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禅宗的佛性观念使广府人在长期的迁移和生产生活实践中培养了与人平等相对,和谐共处的观念和文化精神。所以,除了历朝历代的改革开放试点都放在岭南广州外,为什么进入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在岭南孕育,以及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在岭南广州,这也许是最有力的解释之一。

  广府人的创新性。创新与商业和手工业传统有关,在长期的商业和手工业实践中,他们知道创新,在于商业服务模式和手工业产品的质地决定着商业和手工业的价格竞争力和价值的实现。一成不变的商业服务业和手工业品,难以卖出高价钱,如果不断创新,保持优质的商业服务业和商品竞争力,就能卖到更高价格,取得较多的利涧。每当受到国内外竞争的压力与挑战的时候,广府人总是不甘人后,而是领潮创新,先行一步。近现代以来,广府人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改革的开拓创新性,正是广府文化精神最突出的核心价值之一。今天广东面临国际国内市场经济竞争压力下,也基于自身资源短缺、生态脆弱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实行产业升级转换,虽然在自主核心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实力方面,比起国内其他沿海发达地区暂时尚有差距,但只要“领潮创新”精神不丢,持之以恒,定能增创新优势,再创新辉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广府文化是由中原传统文化与岭南环境结合并相互作用,而生成的具有海洋性、开放性、重商性、平和性和包容性特质的文化体系。遍布岭南和海外的广府人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群体之一。广府文化中的海洋性、开放性、重商性和平和性,在世界人类的文明史上,至今仍然是具有普世价值和主体价值的文明理念。广府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优良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不可不了解和研究广府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广府文化,必将有助于我们发掘广府文化的精华,加以发扬和光大。让中华文化尽早跻身世界先进文化体系之林。然而,我们既要看到广府文化的成就,也要看到广府文化不足和缺陷。比如广府人重亲情但不重友情、人情、重实际而轻理论、重结果而轻过程、重眼前而轻长远、易变多疑、缺乏坚韧度、重视商业目的合作而不重视政治上的团结奋斗。从19世纪中叶以来的近代农民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多暴发在岭南,但却累遭失败,除了农民和资产阶级阶级局限性外,革命者缺乏对革命主要力量的认知,没有充分唤起民众外,就是革命者缺乏团结和凝聚力而半途而废,不能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暴露急功近利,欲速不达弱点,以及急躁易变文化心态。重实际、务实和立足当下是好的,但离不开长远规划和谋略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尤其是置身于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自主核心技术创新的形成基础是靠长期规划夯打的结果,决非一时即兴而至的。为何今天在产业转移和升级竞争上,滞后于上海和江浙地区,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广府文化的缺陷和广府人性格上的弱点,由此可见一斑。即便如此,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广府文化在中国文明演进史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更不能忽视对广府文化的研究和发展,而是要肯定广府文化在中华文化历史的作用和应有地位的同时,看到广府人、广府文化与世界同时代的先进族群和先进文化存在的差距,更加重视对广府文化的挖掘和建设,学习与融入当代其他地区和族群的优良文化精神元素,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广府文化精神体系,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宝库中的一块璀灿的明珠。

  (潘义勇,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广东广府学会顾问委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