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古今中外的一国两制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国两制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至今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就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国两制”及其所形成的精神文明状态进行一些研究,着重点是探索中国现阶段提出的一国两制及其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内涵。毫无疑问,加强一国两制精神文明建设,将会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为了探索中国现阶段一国两制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规律,必须对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一国两制”及中国现阶段提出的一国两制作一简要的阐述;同时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以加深人们对中国现阶段提出的一国两制的认识,并对由此产生的一国两制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全新问题给予及时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

  一、历史上出现过的“一国两制”

  人类社会历史上,絶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一国一制,有什么样性质的国家,便会有与之相应的社会制度,即该国家的性质与该国家的社会制度,基本上是保持双向沟通或者等同的。但也有特殊情况,就是说,一国之中出现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现象,在历史上是有过先例的。

  (一)中国古代私有制下出现的“一国两制”

  在中国历史上,私有制占据很长的时期。在这种制度下,社会变革的交替关节中,往往有封建制与奴隶制幷存于一国之中的情况。公元前60年,中国的汉代自宣帝神爵二年,西域各少数民族摆脱了匈奴奴隶贵族的统治,并接受汉政府的直接管辖,汉政府则保持其奴隶制的现状,并在乌垒设立都护府,任命郑吉为都护使,这与中原地带的社会形态基本上是封建制的情况,构成了“一国两制”的局面。公元398年,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硅迁都平城,建立北魏政权以后,面对中原人口、文化和生产方式较之鲜卑族都要优胜,并不敢采取武力的高压政策,强迫汉人退回到奴隶社会,以求与鲜卑族一致,而是让中原的封建制继续存在,这样的局面维持了将近一个世纪。公元10世纪,建于唐末五代的辽国,其属国便有60余国(日本、波斯都在其中)。但辽国的建立者是游牧性的契丹族,与汉人的农业社会截然不同,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也各相异。为了适应这两个不同的社会形态及其民族的特点,辽国便实行了“二元政治”。“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郡,租赋军马之政,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这里说得明白,即契丹本土由契丹大可汗以契丹法直接统治,在汉地则用汉人以法自法,而由大可汗间接统治。这样的“二元政治”长达200多年之久。

  上述中国古代“一国两制”的先例,共同之处在于封建制与奴隶制幷存于一国之中。从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角度来说,封建制的精神文明可以同奴隶制的精神文明比肩同进,相安以渡,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封建制与奴隶制都是剥削制度,自有很多接近的因素。此外,能够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最高统治者,一般来说都比较开明有远见。这种开明性与远见性,当然还是从其统治、剥削的根本利益出发,但也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和当时的民心,不管是对那时的社会经济或是社会文化,等等,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并给人类文明以深刻的启迪。

  (二)日本、欧美等地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过的“一国两制”

  同中国的情况相类似,在日本、欧美等地也曾经出现过“一国两制”的例子。公元646年,日本国的大化革新是奴隶制开始向封建制的过渡,但奴隶制和封建制在这个国家却幷存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公元8世纪至9世纪日本班田制的彻底破坏,才使其封建制完全确立。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之奠定了资本主义的絶对统治,但贵族院和其他封建特权都被保留下来,甚至其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也被保留下来,与资本主义幷存了很长一段时期。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此后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帝国,在本质上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但仍然揉杂了许多封建制的东西。美利坚民族通过独立战争建国之后,北方的雇佣劳动制和南方的奴隶制这两种不同制度同时存在近90年之久,直到南北战争爆发,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是两种制度再也不能在北美大陆上一起和平相处了。

  在日本、欧美等地,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封建制甚至于奴隶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幷存状态,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过程中.赢得巩固的时间,也减少了不断推进的阻力,体现了资产阶级执政者从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所作决策的宽容性和理智性。由此而出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与封建社会或奴隶社会的精神文明共存于一国的局面,同样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中国现阶段科学意义上的一国两制

  中国古代以及日本、欧美等地出现过的“一国两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国两制,更不是科学意义上的一国两制。严格意义上与科学意义上的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于1982年9月第一次提出,后经不断充实和不断深化,特指内涵明确、自觉性和科学性比较统一的、处理中国历史遗留问题的重大国策。

  (一)科学意义上的一国两制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在中国现阶段的提出有其国际环境的客观可能性,更是中国的国情所需,人心所向,潮流所至。

  从国际环境的客观可能性来看。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规律的作用,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经济落后、大机器工业并不十分发达的国家所取得的胜利已成事实。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尚不具备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力量,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同时幷存的局面,将会是很长的一个时期,这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对立,必然影响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领土的完整,以至于解决领土完整的问题所必然牵涉到的国际上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争斗。为了从世界的总体上缓和这种争斗,社会主义国家对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在一定条件下谋求必要的共存借此达到领土完整的最终目的,于国际间的和平便具有重大的意义,于社会主义国家本身的发展也是必要的条件。此外,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科学技术为主的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并由社会化走向国际化,国际间的经济交往在不断地扩大。一个国家内,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在经济上的合作也因此加强,这就为一国两制的提出创造了客观可能性的条件。上述国际政治与经济背景,便是中国政府形成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的外在因素。

  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面临着香港、澳门和台湾与国家统一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虽然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但现行的却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如果为了领土的统一而付诸武力,必然会破坏那些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和危及居民的生命财产,也会引起那些地区所依附的国际资本主义势力的蛮横干涉而加重中国武力解决的难度。因此,用武力对抗的办法不是唯一的出路。这就需要主动地寻求和平解决的途径,和平解决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最符合中国内地的实际和港、澳、台的现状。一方面,中国内地仍然实行社会主义,但国家统一的问题有可能及早得到解决;另方面,港、澳、台保留现行的资本主义,但不脱离国家总体上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可见,这个一国两制的构想,实质就是和平解决国家统一和历史遗留问题的科学手段与方法。中国政府采用这一科学手段与方法,虽然出于国际的政治经济环境,但更主要的是出于本国国情的需要。它既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国两制”在形式上的继承,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一国两制全新内容的创造,因而赢得了港、澳、台广大爱国同胞的拥护,也赢得了世界舆论的广泛支持。英国政府即与中国政府展开香港问题的一系列磋商,并于1984年发表了中英两国政府的联合声明,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达成了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的协议;此后,葡萄牙政府也与中国政府就澳门问题展开了磋商;1990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正式通过与公布,等等,这一切,充分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和平解决的科学方法,是人心所向,潮流所至。

  (二)科学意义上的一国两制所具有的主要特点

  中国现阶段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之所以科学,关键在于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这也是区别于以往历史上“一国两制”的根本之点。

  所谓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首先是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构想一国两制,因而展示其深刻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崇尚实事求是的原则,也是中国政府提出一国两制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根本的出发点。这一重要原则的总体精神,就是要求人们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中国政府正是本此宗旨,在对国际的政治经济环境和本国的具体国情作出科学的分析之后,才逐步形成了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中所起的指导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世界上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彼此对立,也彼此同一,相反的东西可以相成,关键要创造事物转化的条件。中国政府为此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卓有成效地推动了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的逐步实施。第二是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有关理论,同时又发展了这些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可以把国内存在的阶级斗争限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纳入宪法法律的轨道,起着“缓和冲突”的职能,中国政府关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就是依此为重要的根据。然而,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却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的是依据其国家学说的有关原理,在具体的实践中加以探索、概括。因此,中国政府在一国两制方面的创造性构想,充分体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论勇气和科学的探索精神。此外,在其他方面,一国两制的科学性也会随着这一科学构想的逐步实施而不断地显示出来,这都有待今后的具体实践来加以证明。

  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现阶段提出的一国两制,作为严格意义上、科学意义上的构想,不同于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国两制”的情况。这是因为:第一,以往的“一国两制”,完全是剥削制度下的产物,解决的是这一剥削制度和那一剥削制度之间在一国范围内的矛盾关系龢利害冲突;而中国现阶段的一国两制,则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产物,所要解决的是消灭了剥削制度的社会主义同实行剥削制度的资本主义之间,在一国范围内的矛盾关系龢利害冲突。第二,以往的“一国两制”是在剥削阶级的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非科学性;而中国现阶段的一国两制则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保护,随意性与非科学性能得到不断的排除或减少到最低限度。第三,后者在一国两制的具体内容方面,要比以往时代更丰富,更完全,更严密与科学。

  (三)科学意义上的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国两制,首先肯定了中国内地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是同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前提。在这个前提下,中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也就是说,在一个国家内,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不是谁改变谁、谁吃掉谁,而是同时幷存,相互促进,和平共处。所谓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就是起码在50年内,保持其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这就是科学意义上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由此而展开的各项具体内容,将由这些地区与中央人民政府分别制定的基本法则加以规定。而第一个基本法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已于1990年4月4日正式通过。在这一法规中,从序言、总则、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到政治体制(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区域组织、公务人员)、经济(包括财政、金融、贸易和工商业、土地契约、航空、民用航空)、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宗教、劳工和社会服务、对外事务,以及本法的解释、修改及有关的附则,等等,都充分体现了科学意义上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与正式通过,使人们对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总体精神和具体内容有了明确的样板。最近澳门和将来台湾方面的条件成熟,所要制定的基本法规虽然不会完全照搬,但总体精神和主要内容是决不会改变的。

  从科学意义上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具体内容来看,它不仅仅是政治的、经济的一国两制,而且涉及也必然涉及文化、思想等等方面的一国两制。自从1982年以来,人们对于一国两制的政治经济方面已经有过一些论述,但同样必要的是,决不能忘记一国两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可惜,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却相当薄弱,甚至还没有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这除了要从总体上加深对一国两制主要内容的认识外,在研究其政治、经济的同时,必须把它的文化、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提到应有的地位上来。只有这样,人们对于科学意义上的一国两制,才会有更加全面的瞭解,更加自觉的行动,从而推进一国两制的实现。

  (这是作者于1988年2月-1990年4月所写的论文,较早提出一国两制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课题,并首次将一国两制的国内现实考察扩大到古今中外的范围。多家报刊发表,引起广泛关注。)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