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世界经济特区与精神文明建设

  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均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方法,设立一些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当然受制于它们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但也有它们各自的特殊性。为了更自觉地建设好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的精神文明,大致瞭解一下世界经济特区的历史与现状是完全必要的。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交通便利的地方,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一些特殊的开放政策,用减免关税,提供良好基础设施等优惠办法,发展贸易和转口贸易或吸引外商的资本和技术,发展加工出口工业和其他事业,以求扩大出口,赚取外汇,引进技术,增加就业,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这样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等等,我们统称为经济特区。据有关资料,截止1983年,亚洲为121个,非洲124,南美洲61个,欧洲107个,北美洲107个,大洋洲1个,共为521个。最近许多年来,世界各国的经济特区又有了更多一些的增加。但基本的形式与种型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基本的性质与特点也大体故我。那么,世界经济特区究竟有哪些形式与类型?它们的性质与特点又是什么?本文就上述问题作些阐析,以便于更进一步地瞭解与认识我国经济特区创办的情况。

  一、世界经济特区的形成与种类

  经济特区的形成与发展,自有它的历史过程及其形式与特点。

  (一)世界经济特区的产生

  世界经济特区的最初形式是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起源于西欧一些商品经济发达较早,资本主义萌芽较早的国家。早在1228年,法国南部马赛港的一群资产者曾在港内建立自由贸易区。13世纪末,德意志北部的几个自由市场联合起来建立了自由贸易联盟,史称“汉萨同盟”。为了同盟者的通商优惠,便将汉堡和不来梅两地选为自由贸易区。直到1547年,意大利在西北部热那亚湾建立了莱克亨自由港——世界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自由港。从此,自由港与自由贸易区开始在西欧风行于世。17世纪意大利的黑雅斯特,南斯拉夫的飞伊梅等港口,也先后宣布为自由贸易区。18世纪西班牙的直布罗佗、葡萄牙的波尔答、法国的敦克尔克,都先后成立了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19世纪丹麦的哥本哈根也成为自由贸易区。19世纪中叶以后,英法帝国主义实行殖民地扩张政策,侵占了亚非国家的土地,从地中海经波斯湾、印度洋到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港口,先后被开辟为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其中有丹吉尔、亚丁、吉布提、果阿、新加坡、槟城及香港、澳门等地。

  从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呈缓慢状态,数量不多,分布地域狭窄,主要经济活动是发展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旧殖民地体系土崩瓦解,大批殖民地、附属国获得了政治独立,形成了第三世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的国家联合起来,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帝国主义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强行输出资本、肆意掠夺和侵略的老殖民主义手法已失灵。同时,拥有主权的发展中国家,不但要求政治独立,也要求经济独立,急需发展国民经济,但社会生产力往往低下,资金、技术与人才均有困难,这就得寻找出路,在保护主权的前提下,引进外国资本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发达国家工业结构相应地产生了变革。新兴工业部门和其它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而一些传统工业部门则渐渐衰落,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工业,因工资、地价过高而难于立足,需要转移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第三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出于本国的需要,也接受了这种转移。由于出口加工区吸取了自由贸易区船货出入自由这一传统,加以种种优惠条件,外商便乐意投资,从而促进了该区所在国经济技术乃至文化、思想等等方面的迅速发展。世界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建于1959年爱尔兰的香农机场所在的地方。此后在世界上,从1970年的7个国家所建立的7个出口加工区,发展到1975年18个国家的31个。1985年至少有70多个出口加工区分布在40多个国家或地区之中。

  (二)世界经济特区的种类

  在现有的世界经济特区中,大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以发展贸易和转口为主的,一般称为自由贸易区或对外贸易区,多在发达国家;2.以发展加工出口工业为主的地区,称为出口加工区,多在发展中国家;3.以发展工业为重点,同时兼营农业、畜牧、旅游业、住宅等多种行业的经济特区,中国便是如此;4.一些国家、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劳动力日趋紧张,工资不断提高,以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第一代出口加工区的优势渐失,开始转向发展以资本技术密集型出口工业为重点的第二代出口加工区,新加坡、台湾的一些科学工业园区就是这一种类。

  世界各国、各地的经济特区,大小不一。小的如机场里的免税商店,大的有整个岛是一个自由港,有的是一个地区,有的象新加坡是一个国家,有的是整个边境区。北美洲的自由贸易区与非自由贸易区之间,并没有明显区域界限,也较分散;欧洲大陆型的自由贸易区汉堡、不来梅等地则有区域界限。若从社会制度上说,经济特区有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两大类型。这些经济特区所达成的贸易值,从1983年统计数据看,占了世界贸易总值的10%,估计1990年可能达到20%。

  二、世界经济特区的基本特点

  综观世界经济特区的形成、种类及其发展状况,可以看到如下一些基本特点。

  (一)形式的多样化

  世界经济特区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等等,加之中国内地的经济特区,形式是多样化的。

  自由港有完全自由港和有限自由港之分。前者不属于海关管辖范围,一切外国商品可免税进口,在自由港内进行储存、包装、拣选或其它作业,不受海关监督。外国商品只在从自由港进入所在国海关管辖区时方需纳税;后者对少数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或实施不同程度的贸易管制。其它商品则享受免税待遇。香港、新加坡等均属有限自由港。自由贸易区是指一些国家划出的一定区域,置于海关管辖区界之外,免除关税和复杂的海关手续,只办行政管理上的申报手续,外国船只可自由进出,商品可免税进口、出口。出口加工区一要有完备的水电、道路、通讯等社会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等生产基础设施,为外商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二要有管理事权统一,具有强力高效的领导班子;三要提供各种优惠待遇;四是照章缴纳关税后,少数产品可销往内地。科学工业园区则是第二代出口加工区,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出口工业为重点。中国内陆式的经济特区,则是利用沿海交通便利,毗邻港澳台的特点,以外资或中外合资兴办工业、旅游、建筑等各种行业。

  (二)性质的两极化

  世界上的经济特区,大部分分布在资本主义国家,极小部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之后才设立的。这种社会制度不同的两极化,决定了产生经济特区性质的两极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特区的性质是资本主义的。西欧最先创建了经济特区,同时在近800年来,经济特区也主要是在资本主义取得统治的国家相继出现和不断发展,幷且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与手段,为设立国本身资本主义经济的起步与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历史的贡献。但是,这些经济特区的性质,是由它们所处国家的社会性质决定的。这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特区,既符合设立国自身的需要,也符合交往国的胃口。因此,设立国与交往国在总体效果上,都是资本主义世界内部一种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有利于它们民族经济的复兴与政治上独立自主的把握,并在思想文化方面取得经济政治上的后盾力量。然而,政治上、经济上的资本主义性质,必然使这些经济特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体现着、充满着资本主义的政治与经济等等方面的要求,并为那里的统治者的利益服务。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特区,在世界上虽然仍属少数,而且建立的历史大多不长,但它们毕竟代表了世界经济特区的一种性质,即与世界上大多数经济特区资本主义性质相反的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特区当然由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所决定,在客观效果上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也同样有利于交往国在尊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础上所应得到的合理效益。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特区是社会主国家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等,保持着性质的一致性;它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样要在国家统一的指导思想下面进行,这样的精神文明建设与资本主义济特区的性质是不同的。

  (这是作者于1988年10月所写的论文,主要探讨世界经济特区的形成与种类、世界经济特区的基本特点等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多家报刊发表。)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