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社会办大学的先行尝试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是说,从行动中获得知识,再用于指导行动,这个新的行动要努力成为创造性的行动……”

  一位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有过许多研究和精辟见解的长者,用略带客家口音的普通话,神采奕奕地站在广东社会科学大学的讲台上,正向全体学员作着《陶行知教育思想浅谈》的学术报告。

  他,就是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社会科学大学的兼职教授杨应彬。当学员们得知杨应彬本人便是陶先生当年的学生时,敬意悠然而生。的确,他的精彩的学术报告,有如高山流水遇知音,默默地彚进了学员们久旱的心田。

  两年多来,象杨应彬那样登上广东社会学大学讲台的,已有100多位教授、专家和学者。他们来自广州地区各高等院校、党校和干校,来自科研部门或党政领导机关。这些既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广东社会科学大学的兼职教授和讲师,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育与育人的关系上,已逐步摸出了一套适合广东社会科学大学特点的路子。广东社会科学大学是知识密集的学术团体——广东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简称广东省社科联)于1985年9月创办的。

  广东省社科联是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团体,她所属的学会、研究会近70个,拥有哲学社会科学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1万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以上的有400多人,讲师级以上的有2000多人。这给广东社会科学大学的创办与将来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师资实力。广东省社科联创办大学的优势和特点,或者说她的公开的“秘密”,就在于她有强大的师资为后盾。正是凭着这一条,广东社会科学大学在一无现成的校舍,二无充足的专职人员,三无完善的教学设备的困难条件下,做到“边创办,边教学,边出人才”,的确是行之不易的。

  按常规,办大学应该有校舍,甚至于红墙緑瓦,鸟语花香。可广东社会科学大学的“校舍”有点特别。刚开办那时,是在广东省委党校,后来又在广州市十七中,再后就是广州东环中学,都是租借来的几间课室。可想而知,这样的“校舍”,又一再“搬迁”,是够特别的了。然而,就在这样特别的环境中,广东社会科学大学各系各专业的教学工作并没有停止或中断,更没有放松或下降要求。艰苦的教学环境不仅锻炼了全体学员的学习毅力,而且同广东社会科学大学一起,承担着开创新事业的重大责任。他们说,在这样的学校里,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学到了艰苦创业的精神,今后走出校门,就是要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投入开创新事业的征途。是的,该校试点班已毕业的200多位学员,回到单位后正在发挥着他们的作用。今年7月,广东社会科学大学正式创办以来的第一届毕业生320多人,也将奔赴省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沿。正如广东社会科学大学副校长张作斌在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办学原为国中兴,未卜困难千万重。八方乞讨成武训,四处奔波做陶公。”为了国中兴而去做武训,做陶公,这正是广东社会科学大学创办者的可贵之处。

  为了创办这间大学,广东省社科联主席张江明教授亲自兼任了该校的党组书记和校务委员会主任,原中山大学副校长刘嵘教授兼任了校长。广东学术理论界许多知名人士进入了校务委员会,有的任顾问,有的兼任各学系系主任。这些当代的武训和陶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实践中,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改革创新,富于实干苦干,善于运筹帷幄。在国家没有拨款,只靠白手起家的困境下,硬是把广东社会科学大学的架子搭了起来,幷且越办越好:

  首先是学校有了一定的规模。现在的广东社会大学,拥有经济系的企业管理专业三个班,会计系的会计专业一个班,法律系的法律专业一个班,中文系的文秘专业一个班,市场营销学的市场营销专业一个班,即将开办的有外语系英语专业一个班,工艺美学专业一个班,宣传科学专业一个班,文化管理专业一个班。

  其次是学员开始有了自己的校舍。从1987年第一学期开始,校部直属的六个学系与专业的班级,都在本市文德路文化大楼上课。那里有近600平方米的一层楼,是由广东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提供使用的教学场地。到1988年,广东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将再提供3000多平方米的教学大楼,省政府今年拨款200万元筹建的校本部,也将竣工交付使用。

  广东社会科学大学的办学实践说明:

  ——她并不是由国家教育机关或党政部门直接主办的,国家教育机关和党政部门不负担其办学所需经费,絶大部分办学经费由该校自筹自理。这就意味着对减轻国家财政开支,又为国家输送急需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她既不是全日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也不是党政干部的学院教育,而是兼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教育与党政干部学院一些适宜于她的东西,尽量避免上述两种教育中不利于她的方面。如全日制高校学生絶大部分住宿,她的学员则大部分走读;她授课时间既有以白天为主的,也有以晚上为主的,全日制高校或党政干校则多在白天;既有在职在编的党政干部学员,也有部分待业青年学员;学制既有两年的脱产班,也有三年的业余班,此外还有单科班、短训班,以后将逐步开办一些本科班、研究生班,就学形式较普通高校多样化。

  ——我国现在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系与专业,大多数是较为固定的,从其积弊方面看,难于设立一些社会迫切需要的对口学系与专业。因此造成一些学系与专业的设置同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广东社会科学大学在学系与专业设置上,一开始就坚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灵活机动的原则,社会急需的,就先开,幷且继续招收新生;有些学系与专业社会需求很迫切,但超出马上开办的条件,就逐步做好开办准备;只要开办的基本条件具备了,哪怕国内普通高校从未开过或十分罕见的,也敢于打破现状,坚决开办。例如市场营销学学系与专业的设置,就是国内首创的,工艺美学专业在全国只有武汉大学开办了,而在成人高校中都是絶无仅有的。

  ——广东社会科学大学自辟了一条“依靠社科联,联合各院校,开展横向合作,发展成人教育事业”的路子。尤其是在办学形式上,该校通过省社科联的各个学会,以校本部直接管理、委托管理的办法办学,已逐步显示了这间成人大学的特点,不同层次地调动了各学会办学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该校的经济系企业管理专业大部分班次、会计系会计专业、法律系法律专业和中文系文秘专业,都是由校本部直接管理的,而经济系企业管理与其个别班次、市场营销学系以及即将开办的宣传科学专业、文化管理专业,则是委托华南理工大学社科系、省市场营销学会和省委讲师团、省文化厅分别管理的。这后一种办学形式学校主要抓聘请系主任、教师,抓教学计划,其他方面均由委托管理的单位行使自主权。此外,省社科联还与一些企业单位扩展了合作办学的方向。即将开办的英语专业和工艺美学专业,就是由省社科联同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联合举办的。这种办法既能使社科联的智力优势得到发挥,也可以解决一部分办学的财政经费。

  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在听取省社科联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时,对广东社会科学大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林若书记说:“省社科联办社科大,在全国是第一家,这很好。”

  他说:“社科大是个新事物。我欣赏的就是你们的‘三无’精神(指无校区、无专职教员、无经费——编者)当然,必要的校舍还是应该解决的。经费可以国家给一点,省里给一点,几方面凑一点就齐了。教学人员完全可以兼职。”

  (这是作者与陈家义合写的报导,范于上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陈于90年代先后兼任广东社会科学大学常务副教务长,文中记述了广东省社科联创办国内首间社会科学大学的艰难历程,同时也展示了广东哲学社会科学界在改革开放初期勇立潮头的探索精神。在今天看来,无论办什么事业,艰苦奋斗和探索精神都是必须保持的。)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