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阿扁应当从“两韩模式”中学习什么?

  近日来,朝韩高峰会谈的成果引起举世关注。在台湾岛内也同样引起强烈的反响。6月20日,陈水扁先生在其就职满月记者会的演讲中提到:“我非常感佩南北韩两位领导人终于能够走出历史性的一大步。握手的一刻那一张照片,我把它挂在我的书房,我会永远记得,因为这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我应该效法的对象。南北韩能,为什么两岸不能?”
  
  平心而论,阿扁的确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南北韩能,为什么两岸不能”?而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已经潜藏在“学习”二字中。台湾当局的确应当好好向朝鲜人学习,但问题在于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应当学、必须学的?什么是不应学、不能学或无法学的?
  
  朝韩领导人今天能够坐到一起,实现半个世纪后的第一次握手,这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血浓于水的深厚民族感情为基础、有锲而不舍的对话、谈判的历史脉络可寻的。早在1972年,南北双方就曾发表联合声明,确立了在不依靠外来势力和没有外来势力干涉的情况下,自主实现和平统一的原则,并同意应当超越思想、信念和制度的不同,首先作为一个民族,促成民族大团结。在其后近三十年的时光里,尽管南北双方的矛盾、摩擦不断,但双方始终维护着三项基本共识不动摇,这三项基本共识就是:(1)南北双方同属一个民族;(2)追求统一是南北双方共同的神圣使命;(3)统一应当以排除外力介入的自主的、和平的方式实现。在这三项共识的基础上,此次高峰会谈又签署了《南北韩共同宣言》,达成“统一由我们民族互相帮忙自主解决”、“以北方所提初级阶段联邦案与南方所提统一方案的共同点作为今后统一方向”等五项协议。金大中总统在高峰会谈开始即强调指出:朝韩未来的统一“并非条件式的题称,而是具强制性的絶对责任”,他在平壤万寿台议事堂题词留念时写道:“我们是一个民族、一条血脉、命运相同。让我们为和平交流与协作、民族统一进行卓有成效的努力吧”,这些感人肺腑的言辞,真实道出了半岛南北七千万朝鲜人的心声。
  
  拿朝韩双方的这些共识与台湾新执政当局的言论相对照,人们不难发现后者非但没有把前者作为“学习的榜样”,反而表现出三种相反的动向:(1)在民族认同上,不仅把“一个中国”原则说成是“未来的问题”,而且连“我是中国人”都不肯承认了;(2)在统一目标的认同上,不但只字不提“统一”二字,同时别有用心地强调“福尔摩萨的子民”、“台湾人民站起来”,实际是顽固坚持追求“台湾独立”的目标;(3)在两岸矛盾是否由中国人“自主解决”的问题上,陈水扁先生在其就职演说中展现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让美国人满意”,吕秀莲更是公然呼吁外国势力介入干预台湾问题。
  
  阿扁一方面摆出要追求两岸和解的善意姿态,另一方面又通过上述三个新动向不断制造新的麻烦,两岸僵局不能打破,主要的障碍或曰问题的症结就出在他的这种两面性上。对于那些明明自己是中国人却不肯承认、并且执意要挑战中国统一的目标、企图把台湾从中国的版图中分割出去的政治人物或政治势力,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只能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而根本谈不上什么“握手和解”。
  
  其实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台湾当局之所以对所谓“两韩模式”感兴趣,无非是看中人家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两国关系”,所谓以南北韩为“学习的榜样”,说穿了无非是想把两岸关系变为“两国关系”而已。台湾有些人或许是真心想改善两岸关系,但前提条件是这种“改善关系”必须建立在“两国”的基础上,其潜台词是,既然朝韩可以从“两国”迈向和解乃至未来的统一,可见“两国”与“统一”并不矛盾,既然如此,为什么朝韩能而两岸不能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朝鲜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根本区别说起。
  
  朝鲜自1910年8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从那以后,就再未产生过一个能享有及行使原朝鲜全部领土主权的中央政府。1945年日本战败,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占领了朝鲜的北部和南部,随后在苏军占领的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美军占领的南部成立了大韩民国。这两个国家虽然都曾主张拥有那另一半故国领土的主权,但都无法得到国际上的承认,事实上也不能在对方领土行使主权。(类似的情况也见之于实现统一之前的德国,1990年9月在莫斯科举行的“2加4”会议所签署的《最后解决德国问题条约》规定:统一后的德国对其内政和外交事物将享有完全主权,四大国对柏林和整个德国享有的权利和负有的责任将失去……,可见在统一之前,东德和西德都不曾享有、自然也不能行使对原德意志第三帝国领土的全部主权)。正因如此,朝韩、东西德也都先后放弃了在国际上代表另一方的想法,而接受了“双重承认”和“交叉承认”的安排,即双方各自以独立主权国家名义同外国及各种国际性组织建立联系,但双方彼此之间并不视对方为纯粹的“外国”,而设立一些特别的专门机构来处理它们双方之间的关系。
  
  而台湾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其与朝鲜问题的本质区别在于:
  
  (1)1945年8月之后,台湾已经回归中国,无论是在法理上还是在事实上,台湾作为中国一个省的地位已经确立。现在两岸对峙的局面并非由国际战争形成,而是因中国内战引发,是在台湾作为中国一个省的地位确定后四年即1949年才发生的。
  
  (2)1949年以来,虽然两岸没有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并没有分裂,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事实没有改变。不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始终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且台湾当局也一直是用“中国中央政府”的名义统治台湾,迄今为止,台湾的所谓“宪法”并未改变其领土规定,在行政区划上台湾也仍然只是“中华民国”的一个省,台北市的街道有许多是以大陆城市的名字来命名的,在台湾执政达51年的国民党现在的全称还是“中国国民党”,最近台湾“最高法院”的一个判例,认定台湾居民在大陆犯罪,同样应受“中华民国”法律制裁……,这些例子都说明两岸虽然在政治上尖鋭对立,但双方的主权诉求是重叠的而不是分裂的。
  
  (3)多年来,双方在国际上有一个“你来我走”的默契,这实际上是要在国际上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即保证在国际上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对外代表中国。1971年以前,台湾当局曾以“中国中央政府”的名义占据联合国的席位,并维持着与美国等国家的“外交关系”。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同时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此后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陆续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这些国家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中央政府,并向中国政府承诺只与台湾保持“非官方的、地区性的、民间性质”的关系,其民间航空公司同台湾签定航约要事先征得中国政府的同意,极少数国家在对台军售、邀请台湾“元首”访问之类的事情上违背了它们对中国政府的承诺,但它们做了之后还是要就这些问题同中国政府交涉并在不同程度上采取补救措施,……凡此种种,说明国际上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即普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李登辉主政后对这种国际政治秩序框架不满,从1993年开始推动“双重承认”,结果是至今“双重承认”仍然遭到国际社会断然拒絶,李登辉本人则被视为“麻烦制造者”而黯然下台。
  
  当前台湾岛内有那么一些人,企图藉助外力使本来在主权上统一的一个中国分裂为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至于分裂之后的去向,有些人认为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再来谈统一,另有一些人则根本不想再谈什么统一。鉴于前述台湾新领导人的三种动向,谁能相信他一旦搞分裂成功还会再回头来追求统一?因此祖国大陆絶对不会同意所谓“先分裂、后统一”的路线。
  
  如果陈水扁先生真想如他说的那样“共同创造像南北韩一样的历史性的握手的一刻”,真想如他说的那样“为海峡两岸的人民做出最大的付出和贡献”,他可以先从“(以南北韩为)学习的榜样”做起。学什么呢?若想学习如何亲手分裂自己的祖国,那就算找错了“效法的对象”,因为朝鲜民族并没有干过这样的事情,目前朝鲜半岛的分裂是外力强加给朝鲜民族的,他们正要通过本民族的携手努力,尽早结束这种状态。阿扁应当学习的内容,是人家朝鲜人对本民族的认同与热爱、对统一目标的追求与执着、以及对排斥外力干预、自主解决问题的期盼与坚持。
  
  令人遗憾的是,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些“该学的”台湾新领导人没有学,但“不该学”、“不能学”、“无法学”的,他却很想学、硬要学。正是这种搞法,才导致今日“南北韩能(握手和解)而两岸不能”的局面啊!
  
  2000年6月21日

  (原载香港《海峡月刊》总第五期2000年7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