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继续前进——读十八大政治报告感言

  党的十六大以来,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领域取得巨大进展,正如王毅主任所总结,有六个方面的理论创新和五个方面的实践成果。就理论方面论,其六项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存在,而是全都紧紧围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轴展开,或曰分别回答和平发展所必然涉及的某个问题,兹逐一论述如下:
  
  (一)关于和平统一与和平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论述,回答了“和平发展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的问题。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平发展的目的就是最终实现和平统一。
  
  而要达到和平统一的最终目标,又必经和平发展这一过渡阶段。因为和平统一不同于武力统一之处,就在于它必须要经过双方的谈判。试问:如果两岸连共同推动和平发展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坐到一起共议统一?在台湾多数民众对统一尚有疑惧之际,两岸先通过共同推动和平发展、共谋共创繁荣,来强化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利益的纽带,两岸同胞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就必然会逐步增进感情;感情融洽了也就利于渐渐积累互信;互信增多了就有利于实现相互妥协;每达成一项妥协意味着解决一项争议,渐渐积累直至所有争议最终解决。所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际是为最终实现统一创造和储蓄有利条件。  
  和平发展必将为双方都提供发展的机遇和环境,而大陆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必将深刻影响和决定两岸关系的发展走向;大陆的对台方针政策也将越来越符合台湾的实际和民众的需求,越来越得到台湾各界的理解与认同。这些都将推动两岸从交流走向融合,由融合迈向统一。
  
  (二)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政策主张,解决了“干什么、怎么干”的基本思路问题。其内容包括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重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强大动力,把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作为必要条件,并据此提出六个方面的政策主张:政治上: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经济上: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文化上: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社会上: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涉外问题上: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军事安全问题上: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三)关于两岸共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主张,这是要回答和平发展的互信基础和政治保障问题。和平发展之所以最终必然迈向和平统一而非和平分裂,关键的保障在于它必须以双方共同维护“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为政治基础。“一中框架”是大陆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带有创造性的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坚持一中原则,但它又不同于原来双方各自坚持和“各自表述”的一中原则,而是把双方表述中能共同接受的部分连起来,搭起来,就形成“一中框架”。因此“一中框架”比一中原则更有包容性,它不禁要能包容本方对一中的见解,也要能包容对方的。同时,“一中框架”还包括它将设置一个架子或箱子,把那些暂时解决不了的争端(如“谁代表一中”?谁是中央?)搁置或封存,尽量减少由这些争端导致的冲击波伤害两岸关系。两岸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就有了构筑政治互信的基石,什么事情都好商量。
  
  (四)关于对台工作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以争取台湾民心为主线的思想,这实际是回答和平发展的动力问题。以前我们常常讲“寄希望于台湾当局,也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虽然是“两个寄希望”,但工作的重点还是锁定在当局方面;对何谓“台湾问题”的解读,也主要是集中在对台湾当局的处理上,似乎解决了台湾当权者的问题(包括对其“待遇”做出妥善安排)就是解决了台湾问题。现在台湾当局通过选举改变了与人民的关系,这是传统的造反割据政权或前朝残余政权所没有的新特质。中国传统上处理割据政权的方式无外乎剿、抚两种,顶多再加上剿抚并用一种,但这对于今日的台湾当局都不适用。以前割据势力的代表性人物与人民无关,被剿是其个人的事,而现在如果用武力去剿灭台湾当局,台湾的选民必然是要奋力反抗的;以前对割据势力的代表人物可以招安或以“统战”方式对其予以特殊待遇,但现在我们不可能对2300万台湾人民这么做,所以必须走出剿抚或剿抚并用的老路,找出一条双赢的政治统一的路子。这条新路就是和平发展!党中央近年来特别强调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执政理念,这种理念贯彻到对台工作中,就是要反覆强调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就是要切实地理解、信赖、关心台湾同胞,体察他们的意愿,了解他们的诉求,满腔热情为他们多办好事、实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也应由两岸同胞共同享有。
  
  (五)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和平发展大战略的关系问题。虽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早已反覆强调了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他老人家并未把这方面的理论直接应用到台湾问题的领域。党的十六大提出“和谐世界”的构想,强调中国要坚定奉行和平发展战略,走出一条打破传统大国兴衰规律的强国之路。但当时还没有出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架构”之类的提法。2005年,在连战先生访问大陆时,国共两党达成了“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识。自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果和有益经验可以为国家和平发展战略增添新的内涵,国家和平发展战略的推进则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强劲的后盾和支撑。
  
  (六)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同第五问题一样,都是要回答台湾问题在国家总体战略和国家发展总目标中的位置和作用问题。统一的最终目的在于使两岸都取得安定发展,以整合两岸的资源为民族复兴加力,让民族复兴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奋斗的目标;而非让原本在两岸中国人之间存在的政治分歧因为统一方式的简单化反倒愈演愈烈。促统的真解决必须建立在台湾人民接受的基础上,因此必须“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至少要台湾的民众不强烈抵抗统一,做不到这一点,即使实现了武力统一,至多只能解决政权问题,但一旦同台湾民众的矛盾激化、国际反华势力再以“支持台湾人民”的理由介入,台湾问题将依然存在,可能变成中华复兴的沉重包袱,那就得不偿失了。
  
  中央不断强调要在推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两岸关系的发展前途,就是提醒我们要把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与实现民族复兴的大目标挂到一起通盘考虑。实现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在达到这一目标之前,两岸双方应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思考和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共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稳定架构、共同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共同应对复兴进程中的各种挑战,共同壮大中华民族的整体实力,共同追求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这五个“共同”,不仅是为最终实现统一夯实基础,其本身就是民族复兴的组成部分和重大象征!
  
  综上所论,如果说和平发展最初只是一个单纯的口号,那么经过十六大以来的十年特别是十七大以来的五年,经过审慎的理论构思和坚韧的实践探索,它已经初步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容的理论体系,对于和平发展的目的、作用、任务、基础、保障、动力以及在国家发展大战略中的位置等诸多问题,都已经有了基本成熟的答案。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对台工作领域创下的最重大的战略资产,是未来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即旗帜。十八大以后,我们一定要高举这面旗帜继续前行,一定要切实做到胡总书记在十八大向我们所做的号召:“我们要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
  
  2012年11月8日

  (原载《两岸关系》,2012年11月号。)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