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台湾海峡真的能永葆和平吗?

  讨论和平发展的问题,使我们首先想起了另一个提法:和平崛起。对多数中国人而言,“崛起”比“发展”更有想像空间,更能令人兴奋;但对某些外国人而言,“崛起”比“发展”似乎更显威胁性,使他们不舒服;最后中国官方选择了“发展”而不再提“崛起“,我想这是为了尽量避免刺激国际社会,换言之即尽量为“中国威胁论”消毒。谁不要发展?在发展权已经被视为基本人权的今天,每个国家都要发展,就像每个人都要呼吸那样自然。于是对“发展”不再有人说三道四,问题转到了“和平”,人们的怀疑集中在两个方面:1.中国在主观上真的要和平吗?2.即使中国真想要和平,她所面临的挑战能允许她只运用和平方式去实现其既定目标吗?
  
  对和平的这两个疑问,在台湾问题上表现得特别尖鋭,在中国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中,台海争端所藴含的战争风险是最大的。因此,讨论和平发展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海峡两岸的关系真的能永葆和平吗?
  
  从中国政策主观而论,正如胡锦涛所说:中国比任何人都更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在过去的一年,北京或者单方面主动采取措施,或者寻找管道同台湾方面协商,以求尽量缓和两岸紧张关系,推动两岸交流。2005年初,两岸实现了春节包机的对飞。并经过双方谈判,决定2006年的春节包机将进一步开放对旅客身份和飞机出发地的限制。2月,大陆派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和海协会秘书长李亚飞,作为汪道涵的民间代表前往台湾吊唁辜振甫,这种“以官扮民”的方式较之以往“以民代官”的方式,又增添了两岸交流的一种新形式。随后连战,宋楚瑜、郁慕明等泛蓝政党领导人相继来访,中共与泛蓝政党建立了政党交流机制;大陆宣布将向台湾同胞赠送熊猫,并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台湾水果零关税登陆大陆、保障台湾学生在大陆就业、完善对台商的保护机制(包括在台办设立投诉局),申请300亿的国家基金作为台生在大陆就读的基金,……等等,为台湾同胞解决实际问题。
  
  在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上,大陆的主张是“一中不表”——一个中国,暂不讨论其政治内涵;国民党的主张是“一中各表”——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亲民党则主张“两岸一中”;对后两种提法,北京都予以接纳,展现出一种愿意妥协的胸襟和气度。
  
  对泛緑阵营,北京也力求用和解方式促成对方的转化:胡主席在3月4日对于陈水扁在“扁宋会”上重申的“四不一没有”和不以宪改推动法理独立的承诺做了非常迅速的、肯定性的回应。胡提出:“不管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过去他们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只要他们承认一个中国、承认‘九二共识’,我们都愿意跟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其它问题也可以谈,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也包括两岸关于和平稳定发展框架和实现两岸和平统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这里的“任何人、任何政党”显然是指民进党,可以说是大陆对台湾当局一个善意的表示。胡还提出:“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就是当前的现状。这个现状不仅是大陆的立场,也见之于台湾现有的规定和文件。”这其实是暗示台湾当局可以按照其“现有的规定和文件”的精神回到一个中国的立场上来,体现了对台湾方面的尊重和体谅。
  
  为了维护台湾海峡地区的和平稳定,中国还加强了同国际社会的合作,包括在反台独的问题上与美国合作。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宣布将走和平发展之路,这种承诺对于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其实也有某种自我设限的压力。而中国能在一向被视为“中国内政问题”的台湾问题上同美国对话乃至合作,这件事本身就证明中国政府确实有诚意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然而,要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毕竟不是大陆单方面的事,如果台湾当局在台独的道路上一意孤行,就等于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埋下了定时炸弹。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经过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两岸关系中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强,这些积极因素主要体现为:
  
  (一)在连宋等访问大陆之后,泛蓝在2005年年底的县市长选举中取得了大胜,这说明多数民众至少是不反对泛蓝阵营要求改善两岸关系的动作,“红帽子”已经不那么灵了。台湾的民意开始出现新的思考方向,让两岸“和解双赢”将渐渐成为新的民意主流。
  
  (二)截至2005年11月为止,台湾赴大陆探亲、旅游、经商人数已突破四百三十万人次,两岸民间贸易已经达到八百二十亿人民币,估计全年将接近九百亿美元,这将使台湾对大陆顺差超过五百五十亿美元、近六百亿美元。两岸的经贸交流,使得台湾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搞“台独”不利于台湾人民的福祉和利益,也不符合两岸经贸整合的大趋势。虽然台湾当局在政治上不断搞“去中国化”,但不少台湾企业,包括不少大企业,却纷纷“向大陆去”、“往大陆去”。在台湾这个选举文化风行的社会中,企业家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企业家,尤其是大企业家的转向,对搞“台独”的人是有制约力的。
  
  (三)国际方面。国际社会无意冲撞中国反“台独”分裂的底线,这种大气候对“台独”力量是一个很大的压制。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对台政策经过几年时间的摆荡,在反“台独”问题上与中国的合作逐渐清晰化,传达给“台独”分裂势力的信息也比较明确。对“台独”分子来说,这是很不利的,他们所期望的美国援助变成了美国压制。
  
  (四)泛緑方面。近来,泛緑阵营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思考。有一些人主张加强同大陆的经贸交流,有些人说出了“两岸宪法是一个中国的架构”的话。在去年年底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遭到惨败,选后党内很多人要求追究陈水扁的责任,扁对政局的操控能力下降,这对于陈水扁当局在两岸问题上制造事端、挑起冲突,也是一种间接的限制。
  
  以上所论,显示在台海地区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因素在增加,经过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努力,还是有可能营造出一个双方良性互动、和平发展的客观环境,对此我们有理由保持谨慎的乐观。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陈水扁是不会甘心接受失败的,最近的元旦讲话就是他精心设计的一个反扑动作。岛内的台独势力仍有很大的能量,民进党的“基本盘”尚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因此反台独斗争仍然是复杂的、甚至可能是长期的。和平要靠斗争才能取得,也只有靠斗争才能保障,对此人们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
  
  最后的问题是,如何能彻底消除对和平的威胁?归根结底要靠发展!台海两岸关系就像一艘逆风行驶的航船,双方的共同利益就是压舱物,通过发展双方的经贸交流增加双方的共同利益,就是增加船的压舱物,使船不致稍遇风浪就颠簸起伏;而大陆的综合实力越发展,主导这条船航向和航速的能力就越强,这条船就会行驶得更平顺。所以,我们要争取这样一种良性互动:和平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发展又能为和平提供更大的能力上的保障!
  
  2006年1月14日草于北京寓中

  (本文是笔者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撰写的演讲报告,2006年6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