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自序

  近些年间,不时有出版界的朋友主动表示要帮我出专著或文集,最后皆因本人的疏懒而不了了之。直到今年2月1日,在参加《中国评论》创刊十五周年的纪念会时,我的多年老友——中国评论通讯社的郭伟锋社长再次诚恳地索稿,才终于说服了我。这本来应是我去求人家的事情,而今反转成了人家主动,真是惶愧万分!因而也更感佩伟峰兄多年来甘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胸襟和气度,更多谢中国评论的诸位仁兄多年来对读书人的扶持与栽培,包括玉成此文集的出版。
  
  在今年出这本集子,其实是有两个缘由。于“公”而论,伟峰兄提出加强两岸和平发展理论创新的倡议,并鼓励我辈为此多做贡献,深深打动了我;于“私”而论,今年乃我一甲子的本命年,很多人把“六十”视为人生的重要一站,似乎到了这一站,总要为自己留下点什么,我也未能免俗。
  
  于是利用春节长假,整理这十多年来的旧稿。很多当年的时事评论,时过境迁,现在已没用了。但也有若干作品,包括公开发表过的学术论文,也包括为有关部门撰写的研究报告,它们或者仍不失理论探讨的价值,或者可作为历史研究的资料,乃以“敝帚自珍”之心,将这些文章收集整理,编成这部文集。编辑的指导原则是按内容分类、以时间为序,以“原汁原样”为准。具体而言全书按内容分为四编,每编再按专题分为若干“文章群”,如彼此有重复之处,则只选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删去其他篇中与之重复的内容,加以“请参阅某某文章”的注释,以期节省读者时间。每编的选文都大体按写作时间由前往后排列,但有时为了某专题“文章群”的组合,也会把后写的文章放到前面。除了几篇研究报告删去若干不宜公开发表的段落外,所有选文皆以“原汁原样”发表,未作任何改动。因而有些观点今日读来可能已经过时甚至错误,但也有很重大的论断和构想在十多年后真的成了现实;无论如何,交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和评判吧!
  
  此次为编新文集,找出1997年出版的第一部论文集《两岸风云冷眼观》,其《自序》中引用了在东北当知青时写的两句旧诗:“风打寒窗雪掩门,孤灯摇映夜读身”,回想当年真是恍如昨日!而今又是十六年过去了,中国自古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的说法,怎么自己就到了“耳顺”之年呢?又是悚然一惊!!忽拾得两句,与当年旧句连到一起,以表今日心境:风打寒窗雪掩门,孤灯摇映夜读身。一统金瓯心未老,可怜已是耳顺人!
  
  所谓“耳顺”,就是听得进不同意见乃至尖鋭的批评,真能做到这样,其实要靠心境的修养,即只有“心宽”才能“耳顺”。我个人的体会是:随着岁数增长,对真理、是非、价值的理解变得更相对、更宽松,对所谓“人情世故”的认知变得更深刻,也更自然地做到“随遇而安”;对于原来“看不惯、听不进”的很多事物也有了更宽广的包容心和更强的“换位思考”的自觉性。而这种心境的变化,反映到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中,就是我越来越自觉地从“棋战”和“双赢”的角度来思考两岸关系的未来,也越来越热衷于为和平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创新,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基于这种心态,我给此书命名为《大棋局——黄嘉树自选集》。再撰四句为此书点题:百年台海一局棋,高手过招算正奇。争胜固然重奋勇,双赢尚待育亲谊。
  
  衷心感谢责任编辑韦民先生和封面设计郭炜先生为本书付出的辛劳。再次感谢伟峰兄、建闽兄及中评社各位同仁。恭请读者对本书所论不吝指教!!是为序。
  
  2013年2月22日初稿于北京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