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国梦与两岸关系的归宿

  一、中国梦与两岸关系
  
  梦是一种生理现象,它是人生的一部分,每晚带你进入一个奇幻的世界,有惊有喜,有苦有甜。有梦的人是幸福的,有梦想的人更加幸福,它给你带来希望与奋斗。怀着梦想往前走的人,是充实的人,实现梦想的人,更是幸福无比的人。人若没了梦想,百事皆哀。
  
  人会有人的梦想,一个家庭也会有家庭的梦想,一个国家也会有国家的梦想。它是一种追求与向往,是一种理想与信念,怀着它我们不会气馁,带着它我们会向前疾飞,它是一种正能量。人生因梦想而精彩,民族因梦想而兴奋,国家因梦想而强盛。
  
  中国新的一代领导人习近平等主政之后,正不遗余力地在构建一个中国梦。这一代领导人,是中国历史上絶无仅有的从知青成长为国家领导人的一代,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太少地有机会了解世界,太少地享受知识,太少地沐浴阳光与嬉笑……,却有太多的悲情与委屈,他们太了解广大民众普遍的追求,他们不乏一个自我奋斗的梦,不乏一个改造中国完成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他们正是满怀这种使命登上了执政舞台,他们将去圆一个檏素得不能再檏素的中国梦,因为这对他们来讲是刻骨铭心的历史使命。
  
  什么是中国梦?习近平讲,这就是在2020年让人民收入翻一番,“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说到底,“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有了这样的梦想,“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这里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玄而又玄的哲理,只有一个檏素得不能再檏素的目标——在2020年前实现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高于一切大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使命,我们只有首先达到这个目标,中国才能实现更宏伟的目标。这是新一代领导人务实的使命观,也是新一代领导人的韬光养晦观。
  
  新一代领导人执政以来,先后见了台湾的连战与萧万长,向他们阐述了两岸观。习近平会见连战时说:“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一家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这种天然的血缘纽带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大陆和台湾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只要两岸双方都秉持民族大义”,“两岸各领域合作的前景就是宽广和光明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真诚希望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习近平会见萧万长时又进一步强调:“本着两岸同胞一家人的理念”,“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是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
  
  李克强阐述两岸关系是“兄弟关系”时指出,这种同胞关系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习近平强调,“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只要彼此认作兄弟,两岸没有什么事不好商量。反之,也许没有商量,没有让步,没有让利。这就是这一代中国领导人的两岸观,他们的两岸观很简单也很檏素。
  
  总体来讲,我们的对台政策是一贯的,有连续性的,即有继承,也有发展,但一代领导也有一代领导鲜明的个性与时代属性。江泽民时代,他经历了台湾从威权走向开放,台湾社会发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深刻变化,从“本土化”到“民主化”,“台独”的崛起、变天,“一个中国”原则面临威胁,所以他的对台方针是“反独”,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胡锦涛时代,他经历了“台独”从颠峰到衰弱,两岸进入“和平发展期”,他的对台方针从“反独”到“促统”,致力改变台湾民众认同,释放了大量“惠台”政策,让台湾同胞开始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荣耀。习近平的一代,他们也许没有太多精力关注到台湾变化带来的深刻变化,他们更多以传统思维,将两岸关系视为同胞关系,兄弟关系,天生一家人的关系,他们的对台政策是檏素而充满善意的。他们也许没有准备好接受一个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政党再度执政,从这一点讲,两岸前景是凶险的充满变数的。
  
  新的一代领导人,他们提出两岸共圆中国梦,这是极其真诚的。他们成长于缺乏民主和贫瘠的年代,给他们动力的就是中国梦,这是中国亿万民众奋斗百年的一个梦寐,他们与生俱来怀有对祖国命运的担忧。我们的民族承载了太多太多屈辱与苦难,经历了太多太多失败与曲折,内心是极其悲怆与壮烈的,心情是沉重与亢奋的。他们幸运地赶上了中国崛起,完成民族振兴成了他们最大的心愿。在他们看来,两岸有同样的悲情,共同完成民族振兴,共圆中国梦,是顺乎天意,是两岸的最大公约数。所以他们提出“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是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两岸完全有希望在共圆中国梦的征程中,开创一个新局面。习近平这一代完全锺情于此,他们对两岸关系中存在的逆流也许缺乏思想准备,他们也许没有注意到岛内有些人并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他们正在编造另一个“緑色的梦”。看来共筑一个中国梦,两岸的磨合还需要时日。
  
  二、两岸关系需要经历长期磨合
  
  两岸的融合是需要经历一个长长的磨合过程。我研究两岸关系二十多年了,我越来越体会到两岸的命运与归宿,取决于两岸的相互磨合,统一就是这样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
  
  回溯整个两岸关系,可以说分成两个阶段,它是以2008年“大三通”为界线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在这以前长达六十年乃至包括前五十年日据时代的一百多年,两岸经历了长长的分离分治,时间越久,两岸感情越薄,距离越远,衍生的问题越多。因此近半个世纪我们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促进“通航、通商、通邮”,促进两岸通起来,合起来,让两岸有对话有交流有往来有融合,有共同的经历有共同的记忆有共同的语言,从而产生共同的情感,建立共同的核心价值。这个使命我们大约花了半个世纪才得以完成。
  
  2008年12月,两岸全面“大三通”得以真正实现,两岸往来终于不要历经第三地,可以双向直航,自由往返;邮件往返更如平常;通商从单向投资到双向投资;就学就业也从单向走向双向;旅游更是从单向走向双向,进而台湾还开放了“自由行”,这是以往人们完全不敢想像的事。两岸从台湾单向开放探亲,成立了“海基”、“海协”两会,二十年来,两岸已达成法律文件二十多项,奠定了两岸合作的法律基础。又确立了经贸合作的ECFA关系。樊篱已被拆除,隔絶已经结束,两岸正由“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和平发展期”,走向大融合,走向大统一。“大三通”前,两岸越走越远,“大三通”后,两岸越走越近,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是两岸的最终统一还必须经历长长的磨合阶段,要经历“先经后政”、“先易后难”逐步深入的一个又一个过程,而从2008年的“大三通”至今,仅仅五年,虽然成绩斐然,但这仅仅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远非终点。
  
  由此可见,统一就是一个过程,我们大可不必害怕,而“大三通”则是催化剂。但是,统一又是分阶段而逐步实现的。台湾很早制定的《国统纲领》将统一列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拥有阶段性的目标和使命,逐步由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这样的描述大抵是正确的。可以说现在我们仍处于初级阶段。
  
  统一作为一个过程,很多问题都会在这过程中逐步得以解决,即使今天想来很复杂敏感甚至不可能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真所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五年多实践中就有许多例证。例如到台湾“自由行”,这在过去是不敢想像的,但交流交往到一定程度,它迎刃而解了;又如两岸货币自由兑换,这在过去更是不可思议的,但两岸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它就水到渠成了;再如两岸互设办事处,这是多么复杂敏感的问题,但两岸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它自然而然被双方接受了。这样的发展过程是意味深长的,出人意外的,这甚至颠覆了我们旧有的思维,认为两岸关系必须先经政治谈判,先解决双方政治身份、国际地位等一大堆问题,两岸关系才可以得以发展的模式。如果必须遵循这模式,也许我们现今还在整天吵架。而“大三通”后两岸的“和平发展”,“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则大大领先于我们习惯于争争吵吵的传统模式。当然,在这里我不是说不要政治谈判,而是说双方融合发展有意想不到的后果,形势发展比人强。
  
  两岸关系作为两个历史阶段,与祖国的命运是戚戚相关的,只有祖国强盛文明民主,才有两岸灿烂前景,这是一种“一枯皆枯,一荣皆荣”的“命运共同体”关系。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实现中国梦,说到底就是三句话:“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也涵盖了广大台湾同胞的共同利益。统一对台湾同胞来讲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它只是共同实现民族振兴的一个过程,也是共圆一个中国梦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归宿。
  
  习近平在会见萧万长时说了一句以往任何一个领导人没有说过的话,他说:“大陆和台湾取得的每一项发展成就,都值得两岸中国人自豪”。这是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两岸思维上一大突破,他们真正把台湾同胞视为兄弟,不分彼此,视台湾的成功为中国的骄傲,不排斥任何“台湾经验”,显示了巨大的包容性。统一就是应该这样,要包容一切,将一切好的东西都包容到一个“共同家园”之中。
  
  我对两岸关系出现的这种可喜变化甚感欣慰,但我深知两岸关系充满曲折,两岸关系中依然存在暗流与凶险,还有不少台湾同胞没有走出历史悲情,拒絶两岸的融合。可是我坚信“三通”是符合民意的,企图让台湾回到“三不通时代”是不会成功的;我也坚信和平发展阶段是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的,要让历史开倒车也是不会得逞的。正如习近平所说:“只要两岸凡事都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考虑,就一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阻碍,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
  
  写于2013年4月18日

  (本文发表于香港《中国评论》2013年第6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