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再论两岸关系大趋势

  世事纷繁,变化无穷,但不管如何变化,都离不开一个局一个势一个流。所谓“局”,即大局;所谓“势”,即大势;所谓流,即主流。凡事都有规律,识大局,顺大势,尊主流,万事皆可成。反之,没能成功可言。
  
  昨岁,我写《两岸关系大趋势》,指出两岸步入“大三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出现了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局面,大局之变,造就了一个和平发展新时期。人们要和平,两岸求发展,势不可逆,完全符合主流民意,形成了一个大趋势,顺势者昌,逆势者亡。
  
  一、一场少见的高度胶着的选战
  
  但是,去年下半年起,岛内的注意力都集中于两场选战,这是两场谁也输不起的选举。“总统”票不过半,即不能执政;“立委”票不过半,势必“朝小野大”,寸步难行。台湾的整个政治生态即环绕选举走,选举成了重中之重,这也许是民主必须付出的代价。在选举面前,整个社会变得没有理性、是非、规律可言,选票超越了一切,一切似乎都是受选举的支配。这也让大趋势也备受考验,和平发展的路线也备受质疑,到底是大势决定大局,是选票决定民意,还是民意决定选票,让许多名嘴与专家都莫衷一是。
  
  这场“二合一”选举,前景应该说是很明朗的:执政的一方,四年来执政成绩显而易见,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影响,政绩依然不俗,社会治理、竞争能力、社会风气、廉政形象、两岸关系、对外关系均在提升之中,人们远还没有换人做做的欲望,马英九稳有继续执政的希望;而在野党的蔡英文自己也承认没有做好执政的准备,民进党还没有从上次败选中吸取教训,没有成功地转型,没有成功地整合,蔡英文都没法选择一个比苏嘉全更好的人作为自己的搭档,应该没有重新执政的希望。可是近半年多的选战,选情越来越胶着,马英九优势不优,蔡英文劣势不劣,呈现出胜负莫辨的状况,连对选举最有经验的专家与赌头都无法辨别胜负,这样的选举实在是罕见的。以至让有些专家只得对“和平发展”路线作出“可逆”的预测,对选举的坏结果早作预防。
  
  这场选举蓝緑基本盘均十分坚固,蓝色选民倾向蓝,緑色选民倾向緑,选民一味护盘,只问蓝緑,不问是非,至于政绩、成绩、操守、公共政策、未来前景,甚至弊案缠身……,一概不问,死忠死守,呈现出蓝緑高度的对立,这种对立的后面,依然是“统独”、省籍、族群三大问题在作祟,依然是感情战胜理性。
  
  广大的中间选民依然是扮演了沉默的观众,他们在众多民调面前,寡言寡语,静观其变,在最后一分钟才投出了自己的一票,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但还是有20%的选民没有表露自己的想法,留下了一个大大问号。
  
  如此难以预判的选战,终究是大局、大势、主流民意起了决定性作用,大局战胜了局部,大趋势战胜了非理性,主流民意决定选举的胜负,马英九和马英九代表的路线战胜了“反马势力”,赢得了最终胜利。这个结果是值得我们好好去回味的,里面充满了许多哲理。
  
  二、大趋势带来了美满的大结局
  
  这场意义深远的选举虽然尘埃落定,决定这场选战胜负有许多因素却值得我们深入去思考。
  
  首先,我们要看到国际格局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对中国的态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合作大于斗争,人们无不正视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正在崛起,中国对世界吸引力大于对中国丑化势力,这是我们所处的世界大局,大局是对中国有利,对台湾民众选择有利,我们应该清醒意识于此。
  
  其次,应看到两岸关系的大趋势对这场选举有利,“和平发展”的路线,符合民意,两岸民众追求和平,两岸同胞要求共同发展,成了两岸民众的共同追求,促使两岸关系进入了60年来最好的时期,出现了60年来从来没有过的“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新局面,两岸距离拉近了,两岸互信增强了,“九二共识”成了一个正面因素而被广泛尊重了,“两会”达成了十六项协议,两岸关系越来越制度化了,使大陆得以释放了许多惠台政策,这些政策让认同“九二共识”的人享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尊严与荣誉,享受到一个共同家园的乐处与好处,这种趋势也越来越势不可挡。
  
  两岸这种格局,是得到台湾主流民意的支持,一个稳定的政局,一个稳定的两岸关系,无论如何是符合主流民意的,也代表了三赢局面,即让中、美及台湾皆赢。因此不管蔡英文如何激进演出,大谈“台湾共识”概念,大玩“三只小猪”游戏,大打“客家妹要出头天”牌,大演“台湾要出第一个女总统”戏码……,没有办法让台湾主流民意感动,无法“换人做做”,它改变不了大局大势,只好“落花流水无奈去”,饮恨江边。
  
  当硝烟散去之后,人们不约而同惊讶发现,台湾地区这一次选举,大陆因素会如此之巨大地成为左右台湾选情的正面因素,而两岸关系直接成为影响选票的积极因素,第一次改变了两岸关系、大陆因素与台湾选举无关的状况,不管昨天有没有“九二共识”,选民认为今天的两岸关系需要一个“九二共识”,建立在“一个中国”前提下的两岸关系,需要“九二共识”,需要这样基础,这对台湾来说,不是灾难,而是福音。这样的变化,有点让人石破天惊,匪夷所思,这只能说是势也。显示出“和平发展”的生命力,说明“政策对了头”,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这场选举也第一次显示出经济因素对台湾的影响之大,而过去的选举几乎都围绕着悲情、“统独”、族群、省籍这些矛盾转。在选举前夕,大企业都公开表态,力挺马英九的两岸路线,力挺“九二共识”。这一切显示出两岸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朝着“命运共同体”在发展,形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关系,而民粹政治逐渐在选举中褪色,而经济开始左右政治。
  
  我们还可以发现“首投族”不单纯是跟了激情走,他们更多选择了“稳定”与“安定”。甚至我们还可以发现,连美国因素也支持了“稳定”与“安定”,激情的民进党只是一颗“空心蔡”而已,毕竟潜藏着太多不确定性,会引爆中美关系的冲突,这是多数人所不乐见的。
  
  这场选举的结果,确实是对岛内民意及政治生态,两岸关系及我们对台政策,乃至中美及台湾这三者关系有着许多深刻的启示,值得我们静下心来好好解读。唯有深刻理解于此,才会知道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
  
  三、未来发展的方向及对策
  
  (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以“和平发展”为内涵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有望改变六十年以来的两岸关系,将进一步形成“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新局面,这是对台工作的历史机遇期,给我们进一步夯实两岸关系奠定基础,确保两岸关系不管台湾政党怎么轮替,都改变不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的稳定发展。
  
  我们要清楚意识到未来四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不可以做些什么,而不是盲目发展和无序发展,仍然要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循序发展。我们依然要把主要精力摆在夯实基础上,要记住“基础不牢,山动地摇”。前四年看来我们只是做了一篇经济的大文章,但最后经济决定了政治。我们应意识到“和平发展”历史阶段的主题与任务,两岸问题不是一个政治模式可以解决一切的。未来四年,政治不是一点都不能碰,政治对话是必需的,可以先接触一点低端政治问题,要防止欲速则不达。
  
  我们不要因人量衣,为衣而裁衣,我们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继续多做实事,多做好事,人民是会感动的。我们要让台湾同胞更多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来,让他们与我们有更多的共同经历,造就更多历史记忆,逐渐建立更多共同认同,让两岸统合在一起。
  
  总而言之,我们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具有更大魅力,具有更大吸引力,把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对台政策坚持好、完善好,使大陆因素发挥更大的积极影响力,始终把握两岸关系的主动权和发言权。也要更好把握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掌握好既合作又斗争的复杂关系。
  
  (二)要做好台湾蓝营选民工作,更要做好台湾緑营选民的工作
  
  近十年来,我们摸索了一套与蓝营选民打交道的办法,收到了很好效果,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做好蓝营选民的工作,进一步取得他们的认同,建立更多的利益纽带,走向共同繁荣,共享当一个中国人的尊严与荣耀。
  
  在台湾仅仅取得蓝营选民支持与理解是不够的,如果我们不取得另一半——即便是少数人的一半,恕不能取得他们认同与感动,我们的统一大业也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我们应该看到緑营选民不是泥古不化、死心塌地坚持“台独”的群体,他们的意识形态是在特殊的岁月中形成的,我们应该给予多一点理解。民进党的转型是必须的也是必定的,这是世界大局两岸大趋势所决定的,死抱“台独”理念永远不可能成功的。这次选战之所以打得难解难分,是蔡英文“清新”的形象与她企图转型的尝试,可她又被民进党拖了回去。民进党若是总停留在李登辉、陈水扁影子底下,永远只能成为一个在野的反对党而已。民进党的转型和重新执政只是时间问题,我们要学会跟他们打交道。
  
  我们对緑营选民打交道的门槛应高点还是低点,我们跟緑营选民接触应早点还是晚点,我们是不是必须等到他们接受“九二共识”后再跟他们打交道,这是一个战略性问题。我们要有一点紧迫感,要多一点自信心。两岸问题只有蓝緑双方都能与我们打交道,才能真正得到改变。从这一点讲,我们应多主动一点,宽容一点。
  
  台湾这场激烈的“二合一”选战终于曲终幕落,留下了一大堆的纸屑与旌旗,也留下了一大堆值得思考与玩味的问题,是到了应该批改自己作业的时候了,看看我们在这场选举中的成绩与问题,看看大局大势和主流民意如何影响了选举,从中更好地找到诸多问题的答案,这也许比清点选票的结果更为重要。
  
  写于2012年农历春节

  (本文发表于香港《中国评论》2012年第3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