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要正确把握当前的两岸关系

  台湾政党轮替已一年有余,“和平发展”路线也推行了一年多,形势发生了什么样变化,应该怎么看待和把握当前的两岸关系,本文提出一点看法供大家讨论。
  
  一、两岸关系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可以说,2008年是两岸关系中一个很重要的年份,也是两岸关系的一个分水岭。
  
  在这之前,从陈水扁“台独”治台的八年,李登辉“独台”治台的十二年,乃至“两蒋”治台的四十年,两岸基本上处于敌对、封闭、隔絶、对抗、仇视、互不往来的分治状态,即使近二十年开放了“探亲”、“交流”、“经贸往来”,但总的格局没有突破“封闭与对抗”,属于“你归你,我归我”。而2008年,让两岸关系进入了以“三通”为起点的大交流大往来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以对话与谈判为基础,交流往来为内涵,经贸文化为平台,是两岸进入全面融合与互相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是与以往旧时期截然不同的新时代。如果说两岸关系前六十年是没有战争的“和平对抗期”,那末这新的历史时期两岸当局则一致同意称为“和平发展期”,是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创双赢”为核心的“共同发展期”。
  
  2008年是如此巨大地影响了两岸关系的历史进程,开启了两岸历史的新进程,将如此深刻地影响两岸关系,也许是出乎人们预料的,以至清晰与敏鋭地认识到两岸发生了深刻变化的人,始终还是少数,尽管多数人身子进入了两岸的新时代,而思维与意识依然停留在过去的则不为少数。
  
  在过去的六十年中,甚至可以更早追溯到甲午战争后割让台湾的五十年,台湾与大陆人为分离长达一个世纪,尽管从抗战胜利到大陆解放,两岸有短暂的“统一”,而多数时间是处于分离、隔絶、对立、不了解状态之中,因而造成根深蒂固的不信任,莫名其妙的自保意识,乃至产生以“独立”为倾向的台湾意识,渐渐演化为一种“台湾是台湾人的台湾”的主体意识,也不足为奇。尽管两岸在法律上都承认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都称拥有对整个中国的权力,而事实上没有享受到一个中国的尊严与荣誉,这种分治产生了“台独意识”,产生了“台湾是一个事实独立国家的意识”,产生了身份认同的混乱,导致了国家认同的混乱……,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而2008年,台湾在经历了李登辉和陈水扁大肆推行文革式“台独”的肆虐,让台湾变得只有颜色而没有是非,在大搞“去中国化”后竞争力大幅下降,两岸关系高度紧张,在国际上更加孤立,人们渐渐厌恶了这种对抗,希望改善两岸关系,希望促进“三通”,希望从“和平对抗”走向“和平发展”。国民党顺应了这样民意,让两岸关系重返“九二共识”的基础,开启了直航、直邮、双向通商的新时代,两岸再也不要绕道往返了,大批大陆居民可以畅游台湾了,大陆企业也有望“登台”了,大陆学生甚至可以赴台读书了,台湾则有更多人可以到大陆就业了,更多的专业人士可以来大陆施展手脚……,这些都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居然都成了现实。祖国的神速发展都可以见到台湾同胞积极参与的身影,台湾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再也不缺席了。大陆“惠台”措施一年来多达百余项,几乎比整整六十年所有对台善举多了几十倍,让人目不暇接,让饥渴了数十年的两岸关系,喝到了足以让人多到喘不过气的甘霖,这一切让人匪夷所思,这一切又让人震撼与兴奋。
  
  两岸从此进入了相互交融与互相开放的新时期,更紧密的经贸关系,更密切的文化往来,更频繁的人员交流,更坦诚的对话与谈判,更多的相互参与,将春风化雨般让两岸滋润,如化学般催生两岸发生巨变,将不可思议地改变两岸的认同,建构新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身份认同、国家认同,使两岸两个互不隶属相互对立对抗的内战的双方,消除成见,实现和解,建立起新的共同家园,构建起生命共同体。不管你愿不愿意,这个进程已经启动,而且是不可遏止与逆转的。
  
  所以我们应清醒认识到2008年是两岸关系的分水岭,认识这个变化是十分重要的,千万不要让自己还停留在过去。
  
  二、突然来到的两岸机遇期中的不适应
  
  也许这种转折发生得太猛,也许需要改善的两岸关系内容太多,也许释放的善意太集中,也许两岸互动节奏太快,进入“和平发展期”的两岸关系确实令人眼花缭乱,像久渴的田野一下子淋到了过多的雨水,如一个饿汉一下子吃得过饱,反食不知味了。新时期有新的不适应。
  
  马英九执政的第一年,他虽然不能让台湾“马上好起来”,但他兑现了对选民的承诺——让深受重伤的两岸关系——马上好起来了。大陆则给予了丰厚的回报——出台了一百多项惠台政策,并派出了一批批采购团赴台。大陆同胞乐见两岸关系的好转,在“八八水灾”后,给予了台湾从来没有过的慷慨援助,真正体现了“血浓于水”。但是,人们意外发现,两岸关系迅速改善,并没有改变台湾民众的认同,赞成“台独”的比例不降反升,在大陆民众热情救灾的同时,马英九竟允许达赖访台,向大陆伤痛上洒盐……,这一切让人发生了迷茫,有些人开始表现不耐,有些人则怀疑“和平发展期”是不是一厢情愿的奇妙幻想。
  
  迅速改变的两岸关系虽然是历史的必然,但它似乎来得太快,昨日“台独”的浊浪还掀起惊涛骇浪,今天却已风和日丽,这让向往“台独”的人感到絶望,让要求维持现状的民众感到慌张,形势发展显然对“和平统一”大大有利,这让“台独”的支持者和“台独”的同情者,得了严重的焦虑症,不得不公开强烈表明自己的立场,他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准备好,他们还很不适应没有对抗的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期”后的两岸民众几乎都有这种错愕和不适应。
  
  “和平发展期”是“和平统一期”前的一个必须经历的历史阶段,而且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它将两岸从不往来不了解不适应不认同,引导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创双赢建造共同家园,培植起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享受到一个中国前提下的尊严与荣誉,逐步建立当一个中国人的荣耀,认同一个中国的光荣。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抚平历史的伤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建立新的相互认同也不是立即可以奏效的,我们不可有急功近利思想,不可简单和急躁,做了几天善事就要回报,那就是对“和平发展”的肤浅的认识。
  
  两岸关系即使进入“和平发展期”,它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基本特征依然没有改变,两岸关系依然将在曲折与反覆中前进。但是,即使有反覆有曲折,两岸关系是不会反覆到陈水扁时代,两岸关系也不会折回李登辉时代,因为两岸在广泛接触中,在相互交往中,在密切的经贸联络中,在文化交融中,已经是谁也离不开谁,谁都需要谁了。从最近广东东莞协助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已出现越来越这样的“唇齿相依”关系;从福建省设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与台湾“共同规划、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同建设、共同受惠”,这样共同开发模式也会越来越普及;从大陆中石化最近将在澳大利亚获得的一块油气田开发权转让40%给台湾,开创两岸携手探油产油的紧密战略资源合作例子,更体现两岸正朝着“利害相共”方向发展,这些事例已越来越多呈现。两岸在诸多领域将越来越具相互依存的公约数。诚想,若长此以往,“台独”挑衅与“去中国化”冒险,会得到台湾民众支持吗?
  
  最近,民进党在台湾遭受百年未遇大灾面前,还请达赖来为台湾“祈福”,陷国民党于不义,矛头直指热心救灾的祖国大陆,用心险恶,甚为得意,这是典型的“台独”与“藏独”的合流,让好不容易改善的两岸关系面临新的危机,好多大陆网民把允许达赖来访的马英九骂翻了。这样的危机今后也还会有,但他们不可能靠这些手段强大起来,也不可能靠这些手段得到人民的信任,台湾同胞不是“呆胞”,他们分得清谁真正爱台湾,谁是台湾人民的希望。民进党这样做只能离取得人民信任而重登执政的时间越来越遥远。任何欲让两岸关系倒退的企图,终究要失败的。两岸关系必然会在曲折中前进,不能再因为一时受阻而自责自虐甚至自残,“和平发展”光明的大门打开后,是谁也休想把它关闭,谁也休想开这样的历史倒车。
  
  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历史新时期,是两岸民众重建信任与合作的历史机遇,但也带来了许多不适应,也还存在许多挑战,因此正确认识历史的变化,了解新时代的特点与任务、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是当前两岸关系的关键。
  
  三、未来三至七年是两岸关系的关键期
  
  2008年,马英九以絶对优势取得了政党轮替胜利,他承认“九二共识”,赞成“和平发展”,恢复“两会协商”,推动“三通”,主张“外交休兵”,愿签“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提出“和平协议”……,让身受重伤的两岸关系得到复元,甚至悄悄地恢复了许多“去中国化”原迹,给台湾民众带来了许多利益与实惠,也让两岸关系得到缓和与发展。马英九主政的路线是有助于发展两岸关系,是符合两岸利益和符合两岸民众愿望的,是“和平发展期”很重要的起步期。因此他主政的前四年,加上可能继续执政的后四年,不啻是两岸良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也是两岸关系的关键期,是值得我们陪加呵护的。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支持马英九,只要对“和平发展”有利的事我们就要支持。
  
  我们从马英九的家庭出身、所受教育、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成长经历、亲友影响……,可以清晰认识到马英九的政治性格与为人作风,他守法、清廉、诚信、勤恳、执着、亲民、爱国,但他认同的只是“中华民国”,以及“中华民国的民主与自由的价值观”;他当然反对“台独”,尤其反对“法理台独”,他曾参与制订《国统纲领》,因此他会坚守这纲领,反对制造“两个中国”与“一中一台”;他真心爱台湾,以“新台湾人”为傲,反对族群对立,反对挑拨省籍矛盾,他会坚持“台湾优先”,强调“正视现实”;他不反对统一,但他认为统一是要有条件的,要用台湾核心价值与生活方式来实现统一,他认为在任内不可能实现这样的统一,但他不反对对话与谈判,不反对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他以中华“正统”文化继承者自居,希望主导两岸广泛的文化交流;他也会努力弥补岛内蓝緑矛盾,他认为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一种特殊关系,因此他会修复被破坏的两岸关系,会推动交流,会努力降低两岸的紧张关系……。这是六十年来未遇的机遇,所以我们将2008年定为“和平发展期”之始,这不是心血来潮。所以他主政期间是大力发展两岸关系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期,而“和平发展期”与“和平统一期”是有区别的,它是以大力发展两岸关系为中心,是必须双赢多赢的历史时期,但它是符合两岸共同利益的,是值得我们珍惜的。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马英九的局限性,从这次“八八水灾”,也冲出了马政权的成堆问题,从近期台湾预防甲流感状况,也进一步暴露了马政权的脆弱,反映了马英九处理危机能力的低下,以及他的执政团队选人失当;“双首长制”也让马“政府”职权模糊,效力不彰,马英九本人太拘泥于法律的框框,没有一股豪气与霸气;他是父母的“好孩子”,姐姐们的“好弟弟”,蒋经国的“好学生”,国民党的“好党员”,美国的“好模范”……好得规规矩矩,一点一划,不敢为天下先,也不敢主动承担责任,他能让就让,能避就避,注定缺乏大开大阖;他以正统国民党自居,“党就是国,国就是党”思想根深蒂固,他“反共”立场坚定,国民党的老大自居封建意识也深入骨髓,他是蒋经国第二,注定不会“出卖台湾”,注定不会“成就统一”,他的眼中共产党政权是“匪权”,他“宁赠友邦”也不会“赠予家奴”;凡忠实于他的人,他也如此,而反对过他的,他倒会“恩赐”;他是政治不沾锅,但也渐渐地屈从选票,有了许多选举考虑……。我们了解了马英九的政治性格,在他执政的八年中,我们可以做什么,或不可以做什么,就一清二楚了,就可以避免盲目了。
  
  马英九登上执政舞台,与其说他优秀,不如说陈水扁太烂而成就了马英九,他走的“和平发展”之路,也是前面许多人努力的结果,他连中国大陆是什么模样也一无所知。民进党的泛政治化和泛意识形态化,以及他们的贪渎缺德,让他们丧失了政权,而如今民进党仍没有一点点反思与醒悟,仍然成了陈水扁的人质,他们抱着“神主牌”不放,情绪化地为反对而反对,没有勇气面对日益好转的两岸关系,民进党内依旧四分五裂,整合之路漫漫,更不要说转型,更不要说能提新的台湾论述和两岸论述,重新取得人心和重新执政还很遥远,从这一点上讲马英九是幸运的。但民进党依然掌握了“爱台湾”的话语权,以及掌握了“台湾主体意识”发言权,并且拥有相当数量的“緑色支持者”,从这一点上讲,马英九会一直很被动,两岸关系仍有隐患。
  
  四、如何正确把握当前的“和平发展期”
  
  首先我们应理解“和平发展期”是两岸关系的机遇期,机遇稍纵即逝。我们要抓住马英九可能有的三至七年执政期,让两岸关系奠定一个全新基础。要充分认识到变化了的两岸关系新特点新方式,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找到新定位新角色,找到做台湾民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要转变旧思维旧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拥有创新思维,建立更坚实的利益与共的新型关系,建立相互依存与相互认同的两岸关系新关系。
  
  其次,我们要摆脱急功近利与急于求成的心理,要充分认识到奠定新的关系,改变过去六十年乃至一百年形成的某种意识,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做了几件好事可以改变过来的,我们要对“和平发展”惠台政策抱有耐心决心及韧性恒性,要建立起新的观念、机制、体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危机要有思想准备,不要一遇矛盾就埋怨后退。
  
  最后,我们要尊重两岸关系的规律与特点,要先易后难,先经后政,要耐得住寂寞,不要不适当地把难以解决的问题拿到条件不成熟时机解决,要坚持搁置争议,让交流、交往、经贸文化关系、对话与谈判的进程越长越好,在建立了良好信任的基础上,再解决政治分歧更为妥当。
  
  两岸关系过去是少部分人的职业,现在各行各业都参与了两岸全面交流,这种交流也是双刃剑,我们许多陋习盲点均会暴露于对岸,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各行各业各个地区各个部门,要更好学习我党的对台方针,深入理解“和平发展”的意义与特点,这是当前两岸关系中十分迫切的要务。
  
  写于2009年9月4日

  (本文发表于香港《中国评论》2009年第11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