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台湾政党轮替后的两岸关系现状、问题与前景

  一、两岸关系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新变化
  
  今年3月,台湾政党轮替后,两岸可谓步入了一个“休生养息”期,两岸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稳定,产生了许多可喜的新变化。
  
  恶斗了近20年的两岸关系,随着台湾新的政党轮替,双方开始偃旗息鼓,不断挑战大陆政治神经的“公投”、“正名”、“修宪制宪”、“一边一国”、“入联返联”……甚至所谓的“台湾主体意识”,忽然消影无踪了。暴风雨后的两岸关系,如同大浪退潮,卷走了许多危险的挑战,两岸关系变得宁静了。
  
  4月博鳌的“胡萧会”,5月的“胡吴会”,6月的“两会”复谈,实现了“陈江会”,7月包机曲航与大陆游客登台,8月马英九发表了“特别关系论”,9月王毅在“海西论坛”全面回应,10月陈云林计划访台,11月新的国共经贸论坛成功举行,12月31日,胡锦涛全面阐述了他的对台思想,提出六点构想。……以及共同救灾,共襄奥运盛举……。双方开始小心翼翼地改善两岸关系,不断投之以李报之以桃。总的来讲,当前两岸关系可以用四句话概括——两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两岸关系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两岸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两岸关系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拨云见日,生机盎然。新的两岸关系框架蔚然形成。
  
  对这样的两岸关系,双方都很珍惜。台湾深知统一至少不是他们这一代可以完成的了,而独立更是不可以接受的事,台湾不应该挑战中国大陆的主权,台湾的“好起来”要依靠大陆的支持,连台湾的“外交空间”也应得到大陆合作,这种“不统、不独、不武”政策,虽然让激进的统派感到不耐,但多数人认为这符合两岸的现状。大陆在经历“台独”诉求不断挑战后,对好不容易得来的缓和感到珍惜,从而确立了“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方针,确立了以交流与经贸为主轴的路线,更加小心地处理台海问题,更加注意做台湾民众工作。
  
  有趣的是,两岸交流交往了20年,也相互斗争了20年,在走了一大圈并付出了重大代价之后,两岸关系似乎回到了原点。台湾当局把两岸关系复定为“特别关系论”,否定了“国与国的关系论”,回到了“国统纲领”与“宪法”的定位——“一国两区”的概念。这样定位,当初大陆并不接受,今天则欣然默领。两岸对主权问题都采取了讳避与内外有别做法,台湾对内称“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对外称“特别的‘一国两区’关系”;大陆对内称“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对外称“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胡六点”更是把两岸关系定位为内战延续的政治对立,并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两岸仍处在同一个中国关系之中,两岸应追求政治和解,应用和平发展方式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英九虽然没能让台湾经济马上好起来,但他让两岸关系马上好起来了,他在许多方面悄悄地将被“去中国化”后不正常的两岸关系加以了修正,这为两岸全面合作铺平了道路,也为塑造一个健康的两岸关系铺平了道路,不管人们对马英九有多少偏见,马英九的两岸政策是造福两岸的。
  
  给予台湾回报的则是王毅主任在9月7日“海西论坛”上的讲话,大陆进一步释放了许多“惠台政策”,有——便利往来五项新措施、推动空中直航、货运包机、包机常态化、建立定期航班、海上直航、开展邮政业务、邮资结算、支持陆资登台、共同开发油气资源、共同开拓国际市场、证券合作、台企在大陆资本上市、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金融业人才培训、商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等重大问题,为金门提供淡水与电力,支持“海西计划”先行先试等一大串善意措施。强调两岸应大力促进人员往来,这将列为今后两岸关系之首务;其次,要积极推动“三通”,加快直接“三通”进程;三要推进两岸产业合作,拓展领域、提高层次;四要推动两岸金融合作;五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充分体现了“先经后政”务实思维,以及致力于建立更广泛而坚实的两岸基础的务实做法,丝毫没有涉及统一与统一时间表,这些新思维与新措施也是对马政权两岸路线的回报与支持。
  
  更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胡锦涛12月31日日发表的六点主张,形成了一条崭新的对台路线,这条路线也许将治理两岸关系二至三十年之久。他提出的六大任务从经济的合作机制,文化教育的交流合作机制全面交流制度,外交协商机制签署和平协议,建立军事安全互信内容,企业建立两岸政治关系的务实探讨机制,形成了两岸和平发展的路线图,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应该说台湾的经济空间扩大了,“国际空间”也有所扩大,民进党的政治空间也扩大了。
  
  两岸都非常小心地处理双方的关系,双方都熟知什么是对方最敏感最不宜去冒犯的东西,从而设法去绕开它,也许今后四年至八年都不会去碰它,这可能是明智的,因为双方的信任基础依然薄弱。所以马英九采取了低调的“活路外交”、降低了军备支出、以开放姿态对待大陆,并将陈水扁“去中国化”做法一点点加以校正。大陆则不挖台湾“外交”墙脚,设法让台湾参与不以“主权国家”身份加入的国际组织,恢复“两会”交流,甚至对美国售台武器一事采取克制,以及提出了一大堆惠台新措施。大陆支持台湾经济“马上好起来”是真诚的,虽然没有马上见效,但会逐渐见效。
  
  台湾政党轮替后的半年中,两岸关系总得来讲是平稳的,有许多好现象,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这一切毋庸与统一划上等号,它仅仅是让双方都得以休养生息,得以抚平伤痕,这对地区和平与安全也具积极意义。但是双方也都心知肚明,两岸结构性矛盾并没有解决,两岸深层问题依旧存在,两岸关系仍隐藏着高度的不稳定性和不信任性。
  
  二、两岸还存在高度的不信任性和不稳定性
  
  两岸呈现的这种稳定与缓和只是暂时与表面的,实质上两岸并没有摆脱脆弱感与不信任感,隐藏着相当不稳定性。最近“毒奶粉事件”在岛内引起的强烈反应就是最好例证。“毒奶粉”给岛内带来了伤害,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一个人原谅这事件,大陆也深感歉意,很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发生过这种不幸的不道德事件,但这事件在岛内却迅速形成政治风暴,“马政府”的第一个“阁员”为此下台,“马政府”执政能力遭到攻击,民进党甚至考虑“罢马”,马的大陆政策更受到冲击,他的“两岸共同市场观”更是被丑化为“一中市场”,也等于大陆黑心产品可以畅行台湾,他们把“一个中国”与“问题国家”和“黑心产品”划上等号。《自由时报》公开宣称“台独就是为了区隔中国,避免各行各业的‘中毒’与保持身心的独立健康”。不幸的是,这种欺骗性言论在今日台湾还有相当市场。一个小小的火星,也许都会在台湾燃起燎原大火,会让两岸关系迅速倒退,这就是今日两岸关系的基础。
  
  造成这种状况有两大原因,即岛内的不稳定性和大陆的不成熟性。
  
  (一)岛内的不稳定性至少有以下几方面构成——
  
  台湾在李登辉推动下自1996年实行“总统直选制”始,台湾的“国家化”已形成,到2000年第一次政党轮替,更是强化了“国家化”意识,在陈水扁八年执政中更是人为塑造了“台湾主体意识”,这些意识造就了“一边一国”观念,这些观念不因为马英九上台而改变了。虽然国民党重新执政了,但话语权却依然掌握在民进党人手中,甚至不因为陈水扁的犯罪和民进党的贪渎而失去这种话语权,“台独”=“爱台湾”,成了谁也不敢漠视的“神主牌”,台湾的“民主成就”被无限神化了,他们漠视中国大陆崛起的伟大现实,他们鄙视大陆和拒絶接受大陆,这是现今台湾的政治现实。
  
  台湾的选民结构非常固定,緑色选民固定在40%,蓝色选民固定在45%左右,这次政党轮替是陈水扁让中间选民倒向了马英九。这种固定的选民结构让“超越蓝緑”或“蓝緑和解共治”都成为不可能。马英九当选后企图成为“蓝緑共主”愿望都成了泡影。
  
  马英九执政后的表现差强人意,这固然有陈水扁八年执政留下的后遗症积重难返,又遇到了全球性经济危机,但马英九的个人因素,以及马团队的能力,都让台湾民众失望,他的支持率从八成骤降至二成,连蓝营内部也杂音四起,人们刻薄地称“走了个坏蛋,来了个笨蛋”。马英九虽然没有让台湾经济好起来,但他让两岸关系却好了起来,他结束了两岸多年来的对抗,这重大意义岛内暂时没有理解。不管怎么说,马英九没能理直气壮地建立起新的台湾论述,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执政团队,使他难以大有作为。
  
  沦为在野党的民进党,在惨败之后,竟依然没能有所反省,更没有转型,一个党龄不足四年的完全不熟悉民进党的蔡英文难以驾驭这支队伍,她失去了与陈水扁——腐败切割的第一时间,民进党的其他“天王”也怕承担“分裂”的责任,也不敢与陈水扁切割,民进党反而被陈水扁再一次绑架,陈水扁解释说他的一切不法行为都是为了“台独”,腐败=“台独”,“台独”被陈水扁垄断,陈水扁聒不知耻地天天利用“台独”将民进党玩弄于股掌之间,天天折损着民进党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成了一部最最丑恶和可笑的电视连续剧,玩死了这40%选民。民进党已几乎拿不出任何正当主张,“爱台”牌也打到了顶点,它唯一的能力便是“逢马必反”,反对马英九的一切两岸主张。陈云林访台民进党作出的极不理性反应,证明民进党转型的艰难。作为一个反对党,已毫无理性与作为可言,民进党人也不讳忌这种悲哀,知道未来的日子——2009年县市长选举——丝毫没有乐观的理由。
  
  (二)大陆的不成熟性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结构性矛盾在加剧。大陆一方面取得了“奥运”、“残运”、“神七”的辉煌,汶川大地震中表现出的自信与信息公开化,都让世界惊羡,中国大陆一天比一天强起来了,这成了不争的事实,台湾与大陆较量越来越不在一个等量级上了。但大陆不和谐不协调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能源的制约,生态环境的恶化,城乡发展的不对称,加上权力的地方化和部门化,官商勾结形成了无数利益集团,他们罔顾国家与人民利益,爆发了一个又一个惊天动地的弊案,如“毒奶粉事件”、山西襄汾矿难、问题产品等事故,几乎每天可见,人民维权越来越困难,保护台商权益工作也越来越困难,这也已不是什么秘密。加上受美国次贷危机与宏观调控影响,对国民的影响正在显见,我们正处于关键的转折期,大陆内部有比解决台湾问题多得多的重大问题需要去面对,台湾问题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已不在最重要的位置,中国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大国与强国。
  
  台独公然挑战中国主权行将20年,如今不得不退回原点,这对大陆来讲是一个巨大胜利,是挫败了“台独”的挑衅,但一些老问题老矛盾并没有解决,如台湾的政治地位、“外交”空间、台湾人的身份、如何统一等等深层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空间与条件仍不成熟。如今我们强调“先易后难,先经后政”,但我们也深知政治问题无处不在,难题不可回避,搁置争议也许是天真理想的想法,有相当多人怀疑“先经后政”、“先交流后谈判”,其结果是不是一定对我们有利,台湾得到中国大陆巨大利益后,会不会改变“主体意识”和“认同祖国”,这方面也缺乏理论的说服力。
  
  两岸弥漫着高度的不信任感,大陆把“建立互信”放在两岸第一位,台湾则把“尊重现实”放在第一位,要真正建立互信机制,谈何容易。至于签订“和平协议”这些涉及主权、身份、地位等政治敏感问题的条约,很可能陷入僵局而寸步难行。双方固有的旧思维,也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如今大陆的对台政策可以说是两岸关系史上最好与最完善的版本了,再要有更大突破的积极因素尚未显见。即使“胡六点”的发表,能否收到立即的效果,人们还有疑虑。
  
  总之,台湾政党轮替后,两岸迎来了历史性转机,出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有许多限制,任何盲目乐观与高估发展前景都是不慎重的,何况我们还没有加上国际因素中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三、两岸关系中藴藏着积极的前景
  
  我们清醒客观地认识到两岸发生的积极变化,以及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是非常有必要,可以防止盲目乐观与悲观,但是,两岸的前景也许藴藏着积极与可喜的前景。
  
  首先,强烈要求改善两岸关系与促进两岸“三通”是今年台湾两场选举中选民共同诉求,因此马英九胜选后积极兑现承诺,是符合人民愿望的,也符合两岸共同利益的。
  
  两岸经贸关系与交流交往关系,第一次出现了没有政治干扰的现象,过去无论对方还是此方,都有太多政治设想与干预,加上主权的争议与国家的认同,严重干扰了两岸关系,让“三通”与交流变质变味。如今“三通”与“交流”被意识到如人必须有水与空气一样,这为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尤其是建立互信机制创造了条件。
  
  陈水扁把民进党摧残得奄奄一息,未来四年至八年难以形成一股上升的符合多数民意的政治势力,国民党执政地位八年中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国共“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将会给两岸带来新希望。
  
  在全球经济危机下,也迫使两岸经济一体化进程不得不加快,促进两岸共同发展,相互依赖,共同加快产业转移与升级,共创品牌,共同走向世界,这场危机也许会迫使两岸走到一起的一个转机。
  
  综上所述种种因素,我们有权力预测,两岸在经历李登辉、陈水扁肆虐之后,“台独”成了两岸的梦魇,两岸关系几乎在濒亡之后而获得了新生,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它会催生出一个积极的两岸前景。
  
  写于2008年10月20日
  
  修改于2009年2月19日

  (本文发表于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美国外交政策利益》,2008年第4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