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世纪之交的两岸关系继思考

  迎接人类新的千年,迈入二十一世纪的新纪元,已经不足百日。人们曾把许许多多美好期望寄托给这新的千禧新的世纪,人们再一次尽展憧憬未来的想象翅膀,希冀旧桃换新符,陶醉于莫名的欢乐之中。然而,现实并没有让人们看到新纪元的光环,相反,这一个世纪中人类犯下的错误乃至罪恶,并未杜絶,为了领土、宗教、民族及所谓的价值观,依然不断燃起新的冲突和播下新的仇恨。两霸称雄格局改变后的一超多极新格局,尚未形成国际公正的新秩序,适给霸权主义增添了更多的随心所欲,“新干涉主义”蔑视各国的权力,甚至无视联合国。少数投机商刮起的金融风暴,几天里可以劫走人们几十年累聚的财富。“科索沃冲突”,絶非是本世纪最后一场战火,可以说已点燃了新世纪的第一场战火。政客和利益集团趁机敛聚财富,而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及人类行为基本准则抛到一边。从中国驻南使馆被炸,到“考克斯报告”的出笼,历史几乎倒退到五十年代初的“麦卡锡时代”,冷战魔影仍在四处乱舞,使人感到阵阵寒意。
  
  更令人感到忧虑的是中、美、日关系中的最敏感点——台湾问题,更具爆炸性的危险,这种危险程度犹如基辛格博士所言,使美、日、中关系处于当年“韩战的前夜”,美国低估了中国的决心,中国低估了国际干涉的决心,酿成了三年朝鲜战争,枉使美国葬送了比“二战”还多的儿女生命。而如今中美如为台湾问题再引发冲突,无疑将重蹈“二战”覆辙,将再次摧毁人类的文明与财富,让更多国家卷入和更多人送命!这絶非危言耸听和杞人忧天,倒恐怕是二十一世纪前夜的真实写照。
  
  笔者曾撰《世纪之交两岸关系之思考》、《世纪之交两岸关系再思考》,今不能不驱笔《世纪之交两岸关系继思考》,亟切将一孔之见求教于士林诸公,希望为新世纪共同多播点善因。
  
  一、塑造一个健康的两岸政治关系
  
  (一)再次错失的机遇
  
  今秋十月,本是这个世纪最后一次可以影响两岸关系进程的汪道涵会长访台,这是分离五十年来祖国大陆第一位授权代表的第一次访台,但却被李登辉用“两国论”躭误了。这十年来我们已痛失了许多次可以改变两岸关系的机会了。这次台湾大地震,情系两岸,祖国大陆的捐款捐物,本可以表达血浓于水的手足情义而为修复两岸关系提供契机,但遗憾的是又一次被人为地错失了。台湾当局这些年来始终在构筑一道围墙,拒絶祖国大陆的一切善意,无论是汪道涵访台,还是祖国大陆的救灾,他们害怕这垛“封闭”的围墙被冲破。台湾当局在这垛围墙内自以为大,追求他们的无所不能,他们所要的是敌意,有敌意“独立”就有“正当”理由。于是两岸关系越变越坏。人们不禁疾首自问:中国人你怎么啦?两岸关系怎么办?
  
  今年七月,两岸关系随着汪道涵会长访台的临近,曙光正浓,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台湾受到大陆威胁,也没有看到国际压力,然而,李登辉突然抛出“两国论”,而且要“越闹大越好”,顿时把两岸关系推到了谷底。这十年来,李登辉借“民主化与本土化”,熟练地利用台湾同胞在国民党多年统治下所积累的不满,一方面挑起省籍情绪和统独对立,一方面以台湾人第一位“总统”为号召,煽起“台独”情绪,竭尽全力地将台湾同胞对国民党的不满化为对“中国人”的痛恨,将台湾同胞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不了解化为对中国的仇恨,目的是要领台湾“出埃及”,完成他的“理想”。他的理想是要成为当代圣人“摩西”。他为了成仙成佛,不惜摧毁两岸关系的一切基础,为了他一人得道——成为“教主”,他无视两岸同胞的福祉,甚至还要美国、日本人民的生命作为殉葬品,他完全丧失了一个政治人物的起码品质,沦落为李洪志一样的邪教教主。二十世纪末还有这么一些人追随李登辉、李洪志,实在是一个不幸。
  
  两岸关系近年来交流交往甚为密切,而国家认同却发生了疏离感,于是乎,正如朱镕基总理近言:人们对两岸关系越来越感到“不耐烦”了,十年交流交往交出了个“两国论”,这算什么?于是,人们有“理由”质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开始噪动;而对岸同胞对大陆的“紧迫感”也日感“不耐烦”。对独立与对统一的“不耐烦”,是两个同样的误区。民意上的这种对立,是很危险的。难道一场台海冲突已不可避免了吗?难道中国人必须为此选择战争了吗?
  
  (二)两岸关系究竟是什么
  
  降到谷底的两岸关系,促使很多人对两岸关系的本质重新思考。人们首先要想:到底什么是两岸关系?究竟应该建立一个怎么样的两岸关系?
  
  其实,两岸关系并不复杂,用八个字足以概括,即“一个中国尚未统一”,再简约一点,用六个也可,即“中国尚未统一”,于是构成了两岸就统一的方式、内容、步骤、名义、时间……等等的讨论与交流,同时,展现了两岸事务性关系、政治关系、经贸关系、文教关系、乃至包括国际关系的交流与探讨,以求逐步完成统一大业。这种统一与历史上任何一种统一不同,过去的统一都是武力统一,也就是“絶对统一”,统一后是实行“一国一制”,而如今大陆创导的是“相对统一”,统一后是实行“一国两制”,两者区别在允许实行不同的制度,实现高度民主自治,但核心是一国的原则必须得到认同,保持一个中国的完整是前提。至于有关统一的一切问题,由两岸当局与同胞,广泛进行协商,取得共识后再用法律条文加以巩固,如签署《终止敌对状态条约》或《和平条约》,共同起草《台湾基本法》等,逐步走向统一。这种统一是“谁也不吃掉谁”的统一,始终贯穿平等与对等精神,完全是以人民福祉与整个国家利益为准则,尊重现实尊重各国利益尊重时代精神,是大公无私和史前无例的。如果台湾有比这更好方案,完全可以让十三亿同胞共同选择。这种统一,已在香港成功实践,即将在澳门实践,已为港澳同胞与国际社会称道,已不是虚无缥缈的幻境。
  
  统一是民族的意志,而“一国两制”的统一则是在“一个中国”的大屋檐下,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虽然实行不同制度,但共存共荣,既享受主权的尊严,又享受祖国宽阔、富沃腹地的支援,如古人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彼此促进,共同进步,这种局面起码保持五十年不变。这种政治框架的设计者是邓小平,发展者是江泽民,如此大手笔,请问有否前者?十多年的两岸交流交往,证明两岸关系的核心就是“一个中国”,凡是承认两岸关系的其实就是承认一个中国,难道两岸关系会是“两国关系”吗?欲把两岸关系变为两国关系,这才是二十世纪末一个无知的三等笑话!
  
  这十年来两岸关系的倒退,主要是由于台湾当局的倒行逆施,责任在李登辉。他为了个人的欲望,借台湾特殊的历史遭遇与台湾同胞追求当家作主的愿望,推销他的台独主张,煽起分裂主义情绪。当然也有一部分既得利益者为虎作伥,他们投靠西方反华势力,甘当反华马前卒,有这样毫无中国情结——二十二岁前还是一个日本人的李登辉,两岸关系演变至今是不足为怪的。李登辉运用统独、族群、省籍矛盾,打压异己,排斥一切,将两岸关系中的一个中国原则、经贸交流、政治谈判、文化交往……,统统归诸统独两端,似乎一“三通”就会统一,一“政治谈判”就是统一,于是统统加以排斥,使两岸关系处于极不健康状态。这其实并非是台湾民众之福。
  
  (三)一个健康的两岸关系应包涵什么
  
  世纪之交,两岸关系的首务是塑造一个健康的两岸关系,包括“两会”功能性事务性正常交流,以满足两岸同胞正常需求;两岸各种层次的交流与政治谈判,建立最高领导人会晤机制;签署“终止敌对状态条约”,共同起草“台湾基本法”;双方都加入WTO及开放直接“三通”,促进双向贸易;全方位的文化交流,开放赴大陆读书,相互承认学历等等。我们不应将这些关系统统视为统独关系,犯泛政治化的错误。如果一切从统独出发,两岸关系势必无法动弹,动则即被扣上种种帽子,徒增不信任感,每个人并须对自己的政策表示“忠诚”,这样两岸关系必将蜕化为政治观念攻防战,忘记了我们最根本的使命。
  
  两岸关系的本质絶非简单的统独关系,两蒋时代是反独的,但也不等于求统。台湾问题是中国在走向未来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必须逾越的历史障碍,是中国人民在洗雪旧耻、振兴民族的途中必须完成的使命,这是一个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也是伟大的使命。不实现这个使命,中国的现代化就将受制于人,所以这是中国命运与前途的选择,是一种制度与另一种制度的竞争。无视于此,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不能掌握两岸关系的本质与主动权。中国在走向未来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进程中,台湾问题是一个必须迎接的挑战;“两国论”出现后,是战是和,怎么战法,都关系着中国未来半个世纪的命运。正如江泽民主席在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大会上所言:“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维护祖国的安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也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也正如江泽民最近在欧洲访问时所说,在中国建国一百周年前,即“下世纪中叶前,最终解决台湾问题”。这是很有道理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塑造一个健康的两岸政治关系做起。
  
  二、营造一个互利的两岸经贸关系
  
  有人说,新世纪是亚洲人的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事实果真如此吗?依目前状态看,这恐怕只能作为自勉之词。面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与竞争,中国人的空间依然是十分有限的,亚洲也没有形成经济集团的优势,两岸四地更没有形成经济协作的健康关系,倘若中国人还要自斗,恐怕连这点空间也会丧失。亚洲金融风暴与台湾大地震就证明了这一点,亚洲与中国及台湾并没有强大到能抗拒自然的或人为的灾难;而且,加入WTO后的市场调整带来的阵痛,我们远没有亲历。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忧患尚未过去!
  
  (一)不以政治干扰经济
  
  当前国家安全是体现在经济安全上,因此为了中国人的福祉,江泽民主席再三说:两岸不应以政治干扰经济,10月12日他又一次强调说:“无论两岸关系出现什么变化,我们鼓励和欢迎台湾同胞来投资的方针不会变,依法保护台商的合法权益不会变”。这就是中国情怀。
  
  而李登辉一会儿反对“三通”,一会儿又提出“戒急用忍”,视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发展为洪水猛兽。他在今年7月28日还说什么:“台湾的发展成就,是朝野胼手胝足,共同努力的成果。中共对此既无贡献,自无提出主张的权利,反而是三万多家台商到大陆投资,资金高达三百亿美元以上,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贡献良多”。这真是自大又无知。举世均知,两岸从1980年到1996年,贸易总额为1016.72亿美元,其中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为874.83亿美元,顺差高达732.94亿美元,以1997年为例,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占了台湾出口贸易总值的18.4%,而大陆对台出口只占大陆出口总值的2.1%,台湾不公正的限止了大陆对台经贸。天下哪有这么不公平的交易,台湾所获得的利益比大陆方面多出了一个数量级。举世都知,正是这种贸易顺差,帮助台湾渡过了亚洲金融风暴,如果没有这种大陆的顺差,台湾经济将立刻陷入史无前例的大衰退中,这絶不是李登辉所言的台湾经济有什么惊人的竞争力。谁都知道,没有台湾夕阳工业向大陆的转移,哪来的台湾新兴高科技产业的后起。经济关键是应该双赢与互补的,而李登辉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正如哲人克雷洛夫所言:一边大口嚼着橡树的果实,一边抱怨橡树的根与杆。这副吃相,实在太难看了。
  
  申达非在他《从经济的角度检讨北京的对台政策》一文中说:“台北在政治上搞‘两国论’,经济上却依然可以大捞‘一个中国’的好处”,这是极不正常的,“如果两岸陷于敌意,台湾不能在快速发展的大陆市场上找到一席之地,台湾的经济奇迹将难以延续”。当然,大陆经济也会蒙受损失,受害的是中国人自己!其实,李登辉一伙要别人“戒急用忍”,他们自己却从来没有戒急用忍,这种“道貌岸然”的假象,人们也已经开始识破。
  
  台湾当局以“安全”为藉口,拒絶“三通”,限制大陆的原料、半成品乃至商品入台,这是很荒谬的。如果“三通”会通出统一,那么中国与美国“三通”了几十年,中国是否会变成美国,美国又是否会变成中国?这是没有常识的话。虽然两岸已变相实行“三通”,但成本极高,李登辉一伙硬把中间的实惠让给了别人,这与他口口声声“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完全背道而驰,实际上他是民众利益的背叛者。
  
  (二)应当抓住加入WTO契机
  
  由于目前两岸的政治障碍难以突破,因此两岸经济很难有正常秩序,但是,倘若今年年底前后两岸都能加入WTO,那么,两岸经济可以借重国际约定俗成的机制来加以规范。这对两岸经济乃至政治,都将产生积极影响,这也许是世纪之交可以影响两岸关系的仅剩契机。
  
  两岸加入WTO既是自身的需要,也是中国对世界应尽的义务发扬,我们再也不能以政治干扰经济了,如果我们固循守旧沿袭旧思维,继续“向不可能事物挑战”,以“排他条款”继续抗拒两岸全面经济合作,无疑是对人民与民族犯罪。政治是主观考量,经济是现实考量,我们再也不能无视世界的变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下,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不能不纳入这种全球经济格局中去,否则是自絶于世的自杀行为。两岸同胞无论如何要抓住世纪末的尾巴——加入到WTO去,开创两岸互利的经济新局面。
  
  (三)营造互利的经济新局面
  
  因此,我们需要坦诚、善意、积极和务实,需要创新、浪漫、诗意和理想,而不是对抗、敌意、守旧和单赢。放眼世界,在经济全球整合和文化高度融合的当今世界,只有相互介入才能保证各自获得最大利益。若整天盘算“台湾利益优先”,将祖国大陆仅仅视为发财的“腹地”,那就絶无双赢与互利可言:若只要“台湾尊严”,却无视整个祖国尊严,那是絶无台湾尊严可言的,这种单向与利己的政治、经济关系一定是脆弱与不健康的。
  
  一个健康的两岸关系,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互利互惠的经贸关系;一个健康的两岸关系才能提供无限商机,才能“中国人帮中国人”。只有两岸产业合理分工,才能带动互补型贸易,加快高科技产业、金融业合作,使两岸经济更好互补,以对付加入WTO后受到的外来冲击,使两岸产业结构得到更好调整,使两岸经济与贸易得到最有效的协作。否则各归各的发展,重复建设,彼此恶性竞争,只能相互消耗实力,肥水外流,实为中国人之不幸。反之,若能在一个中国大屋檐下,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携手共进,在世界WTO中,有四张说中国话的嘴,相互合作,合理分工,共同努力,创造新动力,建立新结构,抓住新机遇,那么,中国的前途和我们子孙的命运,将变得多么灿烂美好!同时中国也将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构造一个合理的两岸国际关系
  
  统一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但台湾问题却是一个渗杂了复杂的国际因素的问题,我们不能不就此问题与国际社会进行协商。荷兰的占领,日本的割据,国民党的统治,美国的插手,都使台湾问题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目前它是中、美、日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台湾一直在寻求外国庇护,制造危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中国大陆一直努力不使台湾问题国际化,这场斗争是尖鋭的。正确处理两岸关系中的国际因素,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一)中美、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美国对华政策中,台湾始终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美国人不了解中国,更不了解台湾,但为了美国利益,他们制订了《台湾关系法》。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了两手政策,一面宣布“三不”政策,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参加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一面指望保持“三不”局面,即不统、不独、不战的局面;一面承认“一个中国”,一面大肆向台出售武器,并力图把台湾拉入TMD防御系统,让台湾支出巨额军费。目前,美国民主党主控了美国行政系统,主张对台湾问题既要维持现状又要进行对话;而美国共和党主控了美国国会的立法系统,主张遏制中国和反对中国统一。美国政府有政府的考虑,利益集团有利益集团的追求,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手段有所不同。台湾在美国对华政策棋盘上只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小卒子。在美国诸多冠冕堂皇的“主义”与“价值观念”中,利益——美国至上的利益,才是核心。美国絶非是台湾的保护神。
  
  日本在台湾问题上有着比美国更深的“历史情结”和更大的“现实利益”,因此他一直追随在美国之后,对台湾采取表面模糊而实质清楚的对台政策。这次李登辉发表“两国论”,日本政府除了发表一个继续执行一个中国政策的声明外,一无其他行动,倒派了大量朝野人士赴台声援。日本当局既希望台独势力能有进一步发展,以利用李登辉有限政治生命谋求日本在台更大利益,又想避免代替美国走上与中国大陆的直接对抗,可谓心怀鬼胎,它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很不明智的。日本目前也有一些合理要求,如渴望成为一个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第三代日本政治家并希望走出历史阴影,希望为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作出贡献。日本与中国两强在亚洲崛起,并非“一山不容二虎”,注定会发生冲突,它们完全可以携手创造更美好的亚洲与世界,为亚洲经济乃至世界和平承担更多责任。中日政治家有许多合作的空间,日本与中国完全可以对各自的战略利益表示尊重和合作,成为亚洲优秀的合作伙伴,很好的近邻。“两强”未必一定要变成“两敌”,关键是日本必须正确对待历史,深刻反省它过去给亚洲人民带来的痛苦,并妥善处理好台湾问题,取信于中国人民。
  
  美中、日中关系中都有许多可以合作的大关系,彼此有许多战略利益值得互相尊重。例如美国需要中国的市场,也需要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对美国的支持,日本同样如此。因此要以建立三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重,以中、日、美三边关系为大,台湾问题为小。我们不能为台湾问题放弃大目标大合作,不能被李登辉拖下水,中、日、美儿女不值得为李登辉去殉葬!美国与日本都开始认识到李登辉是“麻烦制造者”——一个不负责任的狂人,他的《台湾的主张》和“两国论”都是企图把台湾问题国际化,希望闹得越大越好,直至把美国与日本拖入战火之中。对这种企图,国际社会已有所警觉。台湾问题絶不是李登辉要想闹多大就可以闹多大的,这次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第一次联手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要求,就是美国等国际社会对台湾这一狂妄企图的当头一棒!事实证明“两国论”缺乏国际票房价值!
  
  (二)“两国论”遭国际社会否决的启示
  
  从“两国论”的出笼,到中、美、俄、英、法联手封杀台湾加入联合国的“国际诉求”,“两国论”在国际社会与中国大陆——这决定台湾问题三大因素中的二大因素已遭否决,这应该给我们一点什么启示呢?我非常同意9月26日《联合早报》上伟达的文章:《台湾问题露底线》,他概括成四点启示,允许我节録于后,让世人都来读一读:
  
  第一,台湾问题的国际定位。无论从地缘政治、文化交集、资源分布、国家影响等任何角度讲,台湾问题都只具备战术意义,而没有战略意义。世界是由大国充当主轴的,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律。这并非是说小国或地区在国际上没有地位,而是指其重要性与大国比起来相对有限得多。像目前李登辉这样不知天高地厚,执意想“角色越位”,小卒一跃成大帅,以其局部利益取代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前提,招惹中国大陆动武,并将美国和日本卷入,其最终招致国际社会的集体负面反弹,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台湾得到的信息很清楚:与中国大陆小打小闹可以,但麻烦惹大了不行!台湾不是科索沃,国际社会不情愿因为一块地板不到位而将整个大厦的主栋梁推倒重来。
  
  第二,台湾问题的价值定位。在当今国际社会价值观的一览表上,确实有自由开放、市场经济、独立自治、民主政治等指标,但当这些指标遭遇战争还是和平的考验时,往往会出现新的变数,甚至降格。譬如今日台湾确实推行了许多可贵的社会改革和进步措施,大有塑造美国社会东亚版的架式。但台湾领导人不可天真地以为西方社会时刻会为保卫民主而“替天行道”。纯粹为价值观而战的历史自古罗马时代“十字军东征”以来就不太听说了。更何况,中国大陆一旦对台用武,也絶非是针对台湾的民主自由,从而不会给他人以多少因意识形态而进行干预的藉口。利益,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才是人类战争与和平的真正动机。实际利益至上,主义价值次之。
  
  第三,台湾问题的解决契机。这实际不取决于李登辉一类台湾领导人是否有什么“新思维”,而是真正取决于中国大陆的发展和表现。只要中国自己能自强不息,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国力和凝聚力,清扫蛀虫,清除隐患,系统调控,把顺条理,不断发展和发挥自己世界大国和文化中心的全面作用力,就不难将台湾问题解决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相反,如果中国大陆自己的事情办不好,又堕落到像二战末期那样萧条孱弱,满目疮痍,自顾不暇,以至外蒙古被分裂独立出去而对之无能为力,台湾分离的危险才会油然增大。对这个道理,中国大陆一定已有足够的认识,因此不会再被李登辉的小动作牵着鼻子走。
  
  最后,是台湾的地位问题。台湾人民应该有自己的地位,但常识告诉我台湾的有利地位只有通过与中国大陆和平相处才有可能逐步达成。争取双赢,避免双输,台湾应挣脱地方主义、海岛意识和外国虚假的诱惑,把历史的长远利益放在首位,把文明发展的大视野放在首位,相信两岸持续的良性而非敌意互动终将导致事情的合理解决,为貌似不可知的前途开拓灵活的乐观空间。实际上,古人的教诲已再清楚不过:同根相煎,他人得利。要克服中国人“窝里斗”的恶习,当从台湾问题做起。
  
  这四点启示是弥足珍贵的,是否可以让“热昏”了头脑的人变得清醒些!
  
  (三)建立起一个健康的中、美、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由此可见,建立中、美、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必要的,从前年江泽民主席对美、日访问建立起这种框架,到现在是将这种关系具体化的时候了,只有具体化,才会更加健康。
  
  美、日应充分认识到,每一个民族与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敏感点与国家尊严点。这种民族感情是一个很复杂的形成过程,它对其他民族来说也许不可思议,但必须学会互相尊重。台湾问题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的敏感点,也是中国的尊严点,它是高于一切的。
  
  如果要将中美、中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体化,在台湾问题上,至少要包含以下五点内容:(1)尊重“一个中国”原则;(2)促进双方签署“终止敌对状态条约”(此条约与美国建议的“中程协议”有某种共同之处);(3)两岸都应尽早加入WTO;(4)促进两岸政治谈判;(5)防止台湾核试验。在这个世界上,大国与大国必须学会和平相处,互相尊重,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国的尊重。正如美国财长劳伦斯·萨默斯10月12日在亚洲协会上所言:“如果我们过去几年从俄罗斯发生的事件中学到什么的话,那就是大国的衰弱对美国的挑战可能同它强大时的挑战一样大”。因此遏制与分裂它国的政策不是一个好政策。
  
  (四)台湾的“国际空间”的最终解决
  
  我们与大国合作,并非是要封杀台湾和扼杀台湾,使它没有一点点国际生存空间而后快,台湾民众要求在国际上更方便的经商、旅游、探亲……,这是正常正当的愿望,这是与搞“台独”搞“两个中国”有本质区别的。台湾同胞的正当合理要求应当给予满足,台湾的国际空间完全可以通过两岸的政治谈判予以合理解决。
  
  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想吃掉台湾,这是邓小平的教诲。其实,香港的回归应该给台湾许多有益的启示。回归后的香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的利益,祖国大陆不分享,祖国大陆的繁荣与尊严,香港完全可以分享;香港特区领导人享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香港同胞享受到的国际空间和加入的国际组织,甚至比祖国大陆还广泛。这是不争的事实,连对中国带有严重偏见的美国,对香港回归模式也不得不表示敬意,并提醒台湾注意。台湾当局为什么舍光明大道不走,偏要走崎岖险道,花费大把大把台湾同胞积累的财富去买“国际空间”,甘心情愿地成为一些小国当权者勒索的“呆胞”?说穿了,这不是广大台湾同胞的责任,而是李登辉一伙极少数人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拿广大台湾同胞利益作赌注,来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祖国大陆之所以还坚持“和平统一”道路,坚持以做台湾民众工作为本的方针,正是鉴于台湾当局的所作所为,并非全体台湾民众的选择。
  
  一个健康的两岸关系,本身就包含着与台湾朝野讨论合理的国家空间的内涵,这种讨论当然是“一个中国”原则下的讨论,这才是台湾之福,也是中国之福。反之,若要想从国际空间的讨论中讨论出“两个中国”来,那么引用一句中国方言讲:门也没有!
  
  四、建立一个美好的两岸未来关系
  
  (一)要为子孙着想
  
  世纪之交,人们不无忧虑地看到两岸关系似乎走进了死胡同,成为一燃即爆的火药筒,连美国克林顿总统也劝告我们要为子孙着想。的确,我们可以不敬畏神鬼,但我们不能不为子孙着想,除非这个人的灵魂也已卖给了魔鬼。日前我参加美国驻上海新任领事酒会,他拉着二个孩子的手说,我是为二个孩子来寻求一个健康、稳定、和平的美中关系,我深深敬佩这番话;近日我又会见一位台湾民进党人士,他说他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他为三个孩子来寻找两岸和平的天空,他的话我也深为欣赏。为了我们孩子,为了中国人的未来,为了全人类的福祉,我们对两岸关系要多一点理想、多一点新思维,少一点偏见,少一点憎恨。
  
  其实,一个美好的两岸关系的光明大道,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只是因偏见和成见而一叶障目罢了。台湾虽自己标榜是民主社会,事实上却是半封闭式的情绪化社会,对祖国大陆缺少沟通,加上李登辉的误导,许多人对中国共产党的一整套对台方针,从“叶九条”的“和平统一”,到“邓六条”的“一国两制”,从“江八条”的统一前的“八条建议”,到最近就“一个中国”的“八十六”字解释,缺乏应有的了解、理解和信任。但祖国大陆并没有将这些方针强加到台湾人民头上,而是愿意以此为基础,与台湾朝野同胞共商国是,共议统一大计,这都是从现实出发为子孙着想的思考。可惜我们这些主张还远远没有被岛内同胞理解,也没有被国际社会认识。
  
  (二)什么是“八十六字方针”
  
  当前两岸关系的冲突点是对“一个中国”的认同,因此祖国大陆有必要就这问题阐述我们的基本态度,于是汪道涵会长1998年10月在上海会见辜振甫会长时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目前尚未统一,双方应共同努力,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是不可分割的,台湾的政治地位应该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进行讨论”。这短短的一段话,共八十六字,人称“八十六字方针”,其实这不是一个新方针,而是对大陆对台一贯政策的进一步阐述,是中国第三代领导核心对此的态度,当然也会有许多新意。
  
  我个人认为这“八十六字”至少有三大新意:
  
  第一,大陆充分尊重海峡两岸目前的现实状况,因此用了“尚未统一”四个字来表述。由于“尚未统一”而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并非视而不见的,只是希望两岸坐下来谈,不谈判,隔海空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里并不像台湾当局所说得,大陆所说的“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无视中华民国和台湾的存在,是企图在口头上“吞并”台湾,在行动上“吃掉”台湾。邓小平起码数十次说,在两岸问题上我们要尊重现实,他甚至说国旗、国号都能谈判,这就是他看清了两岸存在的现实。因此钱其琛副总理说,在两岸之间,我们称“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与领土不容分割”,没有使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一说”。“江八条”也没有这样说。这就证明我们承认台湾的存在,承认分离分隔的现实,至于这种分离是属于“分裂”状态,还是“分治”状态?“中华民国”有没有消亡?我们反对“两国论”,台湾既然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那么台湾又是什么?台湾当局是“自治区”,还是什么?台湾与香港澳门回归有所不同,这种区别在哪里?这一切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用“尚未统一”四个字就是表明我们认识到这些问题存在,并愿意讨论这些问题。不讨论,不政治谈判,问题就得不到解决。两岸关系陷于僵局,是台湾当局不愿谈判,害怕政治谈判;我们则再次重申我们的态度,我们积极呼吁谈判。因为我们充分认识到“目前尚未统一”,从而产生了台湾问题不希望无限期拖延下去的强烈愿望。
  
  第二,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始终不渝的追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所以两岸同胞应“共同努力”;至于统一的方式等等问题,我们主张“平等协商”,不因为台湾小而以大吃小;至于怎么统一等等问题,我们按邓小平“谁也不吃掉谁”的教导,提出“共议统一”四个字,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创造性的提法。统一首先要“议”,议出最最有利于双方的理想方案,便于民众选择,其中包括统一的方式、内涵、条件、时间、法律……等等,而絶不是将一方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我们不拿社会主义强加给台湾,台湾也不应拿“三民主义”、“民主均富”强加给大陆,一切要以人民利益国家利益为重。这个“议”,还应包括共议类似“香港基本法”的“台湾基本法”,这都需要由两岸同胞共同参与,取得共识,形成文件与法律,共同遵守,谁也无权单独制订“基本法”或“公投法”。
  
  汪道涵会长曾建议“两岸同胞来共同缔造一个统一的繁荣富强的文明民主的新中国”,人称“共同缔造论”,这也是“共议统一”的一种倡议,两岸尽可讨论,这样的倡议是越多越好,裨使两岸同胞从善择流。谁的倡议生命力强,谁就有望被双方接受,这是公平的平等的。总之,通过“共议统一”来解决两岸半个世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合理主张,我们相信台湾民众一旦领悟这层意义,最终会理解与接受的。
  
  第三,对于“台湾的政治地位”,我们公开承认是应该“进行讨论”的,这里包括台湾的国际空间及台湾同胞关心的各种切身利益问题,这些问题既客观存在又必须进行讨论,否则统一就是一句空话。当然,这种讨论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进行讨论”,讨论是为了统一,而不是为了分裂,没有这个前提,无论“两会”也好,“两岸论坛”也好,都会失去意义,因为“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是不可以分割的”。李登辉谎称他提出“两国论”是为了两岸谈判时有一个“身份”,今后还是要统一的,如“两德模式”。这是骗骗小孩的谎话,一个中国变成了两个中国后,再会变成一个中国吗?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无法承诺在统一问题上放弃使用武力。用武力来捍卫主权的完整与国家的安全,是一个主权国家最起码的权力,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如此做的。美国反对“六四”,反对大陆对台动武,但美国前总统布什与其他一些政要,私下也承认,“六四”发生在美国,美国也会和北京一样做的,倘若小小夏威夷要独立出去,美国政府也不会坐视的。当然,我们不希望发生这类事件,因此我们宁愿用更大气力去做台湾同胞工作,疏导民意,说服民意,防止悲剧发生,我们将会在“和平统一”道路上做到仁至义尽。
  
  (三)理智地选择未来
  
  台湾近十年在李登辉的纵容和推动下,出现了不认同祖国的逆流,民众情绪化情绪还没有冷却下来,对什么是台湾的福,什么是台湾的祸,还没有一个冷静的选择,对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还很不了解,以为台湾真正强大到可以向一切不可能挑战。然而,这一次地震与“两国论”遭国际社会反对,足以引起台湾民众深思,该想一想台湾真能随心所欲吗?离开祖国舍弃腹地对台湾真有利吗?事物总有发展规律,人类都有行为准则,无视规律与准则,是天地人所不容的。
  
  台湾这十年逆向发展,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李登辉妄想让他的“主义”和这段历史永远凝固下来,想来改变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这是妄想,是不知大道。当然,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也只有二十年时间,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不过是一瞬之绩,离建设好一个新中国的历史重任,还有许多历程,中国的命运与前途选择,包含了台湾的归宿。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的道路是艰辛的,两岸同胞要以此为重,作出理性的选择。在这对话协商时代,我们只有坚持走邓小平指引的道路,并不断创新,因为历史不会简单重演,只有超越旧传统,创造新模式,统一才能早日实现。两岸同胞毕竟同亲同文同族“血浓于水”,正如王兆国部长在见台湾友人时所引的诗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一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两岸应秉持宽容,开创新局面。
  
  (四)建立一个美好的两岸关系
  
  我们站在千禧的门口,展望未来的一千年与一个新世纪,面对我们这块热土洒尽血汗的先辈,展望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应该对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我们应舍弃些什么,倡导些什么?如何做到真正无愧于前,造福于后,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思之再三。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两岸关系使两岸的未来变得更美好?应该塑造一个怎样的健康的两岸政治关系?应该营造一个怎样的互利的两岸经贸关系?应该构造一个怎样的合理的两岸国际关系?从而使我们全体中国人头上的天更灿烂,足下的路更宽阔,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思索的,也是必须向历史与后人交出的答卷。也许有人认为我们这些想法过于天真、理想与迂儒,对统一的好处说得太笼统,只是对国家、民族、子孙有好处,对个人未必有什么实惠与吸引力。的确,我们对统一好处的想象与刻画,欠缺了些寄托与诗情画意。但是,我想有一点我们应该清楚,如果不统一,倘若要分裂,那么,我们不光要丧失将来,连现在的一切也必将丧失。我想,像统一这样重大问题,国家有必要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吸纳各方人士参加,包括台湾有关人士参加,来“共议统一”,广纳建言,集思广益,从善择流,捐弃前嫌,来共同缔造一个充满希望的健康向上的繁荣昌盛的文明民主的统一安全的新中国!
  
  让我们为新的千年祷祉福祥!
  
  种善因者,必得善果!
  
  写于1999年10月20日

  (本文发表于香港《中国评论》1999年第12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