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对蔡英文政治性格的观察与思考

  吸引笔者第一次凝注蔡英文的照片,只因她那个微微斜视着的眼神,如果不是对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任谁乍见之下,心中都会一凛:这哪里是“学者”、“清纯小龙女”应有的眼神啊!想起陈文茜对蔡英文的描述:“站在山峰高处的一只野豹,攻击性强”,“有着天生的自信、专业领域的执着,看似清纯,眼神却跟豹一样,驼着背,穿着深色外衣,让男性立委看了退避三舍”。陈文茜对蔡英文观察经年,对蔡秉性的刻画真可谓入木三分。正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摄影记者也挖到了蔡英文隐含着的最深层的本性!

  以笔者的观察,蔡英文身上集中了学者、法律人、商人三类人的特性,这些特性融合在一起,构成她政治性格、行事风格的底色。而家庭、学养、政治历练,是蔡英文政治性格形成的三大要素。其中家庭影响最值得玩味,法律人思维给她带来的局限性很大,民进党的影响让她越来越政客化,也最值得后续观察。

  一、家庭影响

  孩童的预先社会化最早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家庭成员及其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意识形态倾向等,对孩童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作为豪宅大户的“千金”小姐,蔡英文说,父亲的言行影响她的人生观,又说“最崇拜的人是妈妈,一生中影响最深的人是姐姐”。至于如何影响的,却没多说。岛内媒体对蔡家的报导也少得可怜,笔者只能在媒体零星报导和蔡英文自己的片段言谈中、从她从政10多年来展现出的政治性格与行事风格上,寻找其家庭影响的蛛丝马迹。

  (一)重教之家让蔡英文养成阅读与思考的习惯,型塑出其学者气质与外柔内刚的个性

  蔡英文的父亲是客家人,母亲是闽南人,其家庭传承了客闽族人“重视教育”的传统,其父母非常重视对子女的培养,优渥的家境也给孩子受高等教育、出国留学提供了经济基础,因此,蔡家的孩子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蔡英文说,小时候她父亲一直灌输她一个观念,就是“好好念书”。她说“父母给我的最大资产就是养成我的阅读习惯”。年轻的蔡英文常常一个人关在房里读书,阅读的书籍以文学、历史方面居多。据说,上大学之前,考古系是她的第一志愿,中文和历史是她的强项。后来报考大学的时候,却听从父亲的劝导,为了保护家族企业利益而勉强选择了台大法律系,竟也一路读到英国法学博士。

  “关在房里读书”一直是蔡英文最喜欢的休闲、放松自己的方式之一,迄今她还非常向往这样的时光,只是常常抱怨少有这样的清静之日了。她从阅读中受到很多的启迪,也收获着心灵的成长。她很有感触地说,“阅读对一个人心情的沉淀很重要,它让你不空虚、不会无所适从”,靠文学作品了解别人的感觉和生活经验,“可以补足现代人在社会经验和社会交往上的局限,不但能润滑你和别人的沟通和相处,对事情的解决也有帮助”。因此,她认为“文学观”是现代人必需要具备的。

  阅读与人文精髓的沁润,使蔡英文有了学者气质。这样的气质,与民进党内绝大多数靠街头抗争、选战起家的草莽型人物大相径庭;这样气质的党主席,也就当然能够鲜明的标识出民进党的新形象,让民众甚至蓝营的政治人物都对未来的民进党以及国、民两党的互动有新的想像和期待。也因为受到这样的人文沁润,蔡英文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有自己的思想、主见,独立性强,自主性高,对自己认定的原则立场相当坚持,从而展现出相当程度的抗压性和自信。如她不喜欢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事情,因此,在穿着上她自有一套。尽管在英国期间同学们取笑她是“这个教室里穿得最烂的人”之一,但是她说“我不在意”,她在意的是穿着是否舒适,是衣服质感而不是样式,于是她的打扮永远是各色套装,有时则将外套改线衫;至于色系更是一成不变的蓝色及卡其色。也因此,她在“陆委会”主委任内对扁“接受九二共识”的说法打回票,“行政院副院长”任内,先是对长官苏贞昌的中小企业减税政策极力反对,并迫使苏放弃,继而不惜以“抗税”说抵制扁的老农津贴调整,此外,她是首位婉拒陈水扁赠勋的卸任官员,也是民进党惟一一个虽被点名却不愿参与“公投辩论”的官员,因为她认为这毫无意义,辩不辩都要做的事,何必表演让人看热闹?等等这般,都可以看到蔡英文外柔内刚、绵里藏针的性格元素。

  (二)家庭亲绿亲日的政治情感以及学校的反共教育,给蔡英文的“台独”立场与冷战思维打下意识形态的根基

  蔡家的政治情感,一是亲日。梳理岛内媒体的报导,蔡的父亲年轻时就被殖民台湾的日本人选中,赴日学习飞机维修技术,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被派往中国大陆东北地区修理日军的飞机,后又到日本工作了一段时间,返台后就到台北经营汽车维修厂、投资房地产,曾经营餐厅、建筑等事业,蔡父逐渐成为台北市的大地主,现在中山北路海霸王餐厅前身“乐马饭店”,当年常有驻台美军光顾,即为蔡家的产业;晶华酒店前的公园绿地,早年是一家“梦咖啡”餐厅,也是蔡家所有,后来被征收。另外像南京东路等繁华区,蔡家也曾置产。在1960年代蔡家曾名列台北市纳税人的前10名。

  可以说,蔡家属于日本殖民台湾时期的既得利益集团中的一员,对日本的历史记忆、观感,以及对日本殖民统治的认识,与因怀有国仇家恨而奋起抗日的两岸人民的感受和认同应该是迥异的。也许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淡化其家庭与侵华日军的渊源,避免家庭背景被媒体更多的挖掘和炒作,导出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引发外界的负面观感,经济实力雄厚的蔡家向来“低调到不能再低调”(这使蔡英文学会了低调行事)。蔡英文父辈与日本的关系,岛内民众知之甚少。所以,蔡英文以“总统候选人”身份在2011年8月1日台“原住民日”这天,赴台湾原住民清流部落赛德克族拜票时,热诚接待并与她对谈的参与并见证1930年爆发的台湾抗日的“雾社事件”的后代,一定没想到蔡英文及蔡的父辈与他们仇家的亲密历史关系,而蔡英文对该族先辈不满日人压迫而奋起反抗的事情无一字回应。

  亲日的立场与日本文化对蔡家人的影响虽不曾见到媒体的报导,但是,蔡英文的哥哥蔡瀛南常年往返于台日之间经商,也曾留学日本,蔡英文小名取的是日本名“吉米牙”(意思是“小不点”),饮食上,在学生时代,她中午常吃的是母亲做的日式饭团,成年后经常到日本休假,认同日本亲台势力的“台湾地位未定论”等等,蔡英文在情感上乃至政治立场上的亲日是勿庸置疑的。

  二是亲绿。受到日本恩泽的蔡家,对比国民党在台的统治,对国民党的不满乃至反感可想而知。蔡英文父亲早年常常资助党外运动,与“台独”人士关系深厚,“本土意识很强”。蔡父也是“李登辉的崇拜者”。据说,李登辉有次宴请蔡英文,蔡英文还提出带着父亲赴宴以了乃父见李一面的心愿。蔡英文的政治认同受到家庭的影响,她念书时就常听其父旧识黄信介述说“从事党外运动的热情勇敢”。1984年留英回台后,蔡英文先后在政大法律系、政大法研所、东吴大学法研所任副教授、教授,教书之余先后受聘于几家律师事务所,包括早年曾聘陈水扁为律师的联合事务所;本土色彩浓厚,2000年大选时公开“挺扁”的万国事务所。从政之后,自1998年李登辉聘蔡英文为“国安会”谘询委员,蔡英文成为李登辉身边的重要幕僚之一。之所以给李登辉做了多年的幕僚,提出“两国论”论述并获李采纳,却没有走进国民党的体制之内,而是最终选择成为民进党的一员,应该是其不认同国民党的集中表现。至今蔡英文仍是“两国论”路线的忠实执行者,民进党接受蔡英文的领导,也是看中了她坚定的“两国论”立场。

  三是冷战思维。虽然反对国民党,但经济实力雄厚的蔡家却低调的让蔡英文一直上公立学校,这使蔡英文有机会全盘接受国民党的反共教育,加上留学美英,亲近西方,她的意识形态也有着鲜明的冷战思维的烙印。

  (三)出身没有名份的侧室,使蔡英文性格中有突出的危机意识和潜在的攻击性,并在从政后展露无遗

  从蔡英文的自述中得知,其母是侧室,且至今没得到名份,这应该会影响到蔡英文的性格和行事风格。除了从她母亲身上学会了以隐忍来“成就一些事情”之外,笔者主要谈谈她的危机意识与攻击性。

  小孩对自己的家庭与其他小朋友家庭之间的差异性是非常敏感的,一旦察觉不一样,会有很强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叛逆心理,为了自我保护,还会滋生较强的攻击性。青少年时期的蔡英文曾有过一些孤僻的倾向,虽然在她后来对童年的温馨回忆中并没有提到任何被小朋友讥笑的事情,但是,她年幼时对风流父亲的不满;自称“从小就在中山北路一带鬼混”;在大一、大二时还“不太理人”,开车上学独来独往;喜欢飙车,曾有过一路从台南快速飙车回台北收到4张道路测速照相罚单的记录;乃至她卸任离开“陆委会”前感性地调侃自己的“紧张兮兮”与“自闭症性格”等等,都暗示着侧室之家对她的负面心理影响是存在的。随着她的成长,特别是走上政坛后,她隐藏着的攻击性,以及超强的危机意识都一一凸显出来。她的攻击性使她在政治丛林中没有成为夭折的“小白兔”,在“多虎豹狮象”的“立法院”,再野蛮霸气的“立委”也很少对她逾越分际,当然她的攻击性并非暴力举动那类,而是通过不容质疑的专业强势与语言的犀利来体现,这使蔡英文“冷静”、“骠悍”的一面展露无遗。而她过强的危机意识、风险意识,更使她自称是“中国风险论”者,她的所谓两岸交流“开放”理论的核心反而是防范,要先建立起机制(市场的、民主的),架构好“国家安全网”,然后再开放,而开放也是“循序渐进”的开放,这就过多地限制了她对两岸政策的制定与操作。一再只见大陆崛起给台湾带来的竞争面、放大两岸交流负面因素的结果是,她将机会与风险一并防范掉。扁时期的大陆政策在她主导下,两岸之间开了小门,却也砌起高墙,她开放“小三通(仅仅实现了小额贸易除罪化及宗教直航)”、开放春节包机(只是单向、间接的商业飞行行为,只办了一年就因岛内航空企业不堪“赔钱”而停摆)以拖延回避“大三通”;虽然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名义取代“戒急用忍”,但开放了8寸晶圆登陆却实行了“科技戒严”,陆客观光、登陆投资40%上限等也都停留在法规、政治评估层面,每一步都契合扁当局的“稳(维持两岸现状)”、“拖(政治谈判拖到两岸加入WTO后再说)”、“避(以经贸交流绕过“一中”原则)”、“暗独”四意,两岸交流遭遇了相当大的瓶颈,空等与划地自限让台湾经济白白流失了发展的机会。迄今蔡英文仍然对ECFA极不放心,认为这是“国民党执政后与中国经济的快速粗糙整合”,多次表示一旦当政,则定要检视其中的风险并加以调整。

  (四)蔡英文秉性上有被宠坏了的孩子特有的性格特点

  虽然另类家庭给蔡英文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到让她的性格走上叛逆、偏激一途的程度。这应归功于家庭经济上的优越感、父母兄姐对她这个家中老么的疼爱有加,以及她喜欢躲在房间里看书,与书中的人物对话,这些都客观上成为她转移负面心理、寻求心灵安慰和心理平衡的重要方式,使得她的自我防卫与攻击性都是隐性的,被现实生活中的温暖、满足与心理平衡所掩盖。

  1956年8月31日在台北市出生的蔡英文,成长在阳明山庭院广阔的透天大宅——“生园”里,做为家中的么女,从小备受父母兄姐的宠爱,家人直到现在仍将单身的她当作小女儿般照顾,她与父母几乎每周固定一起吃饭,她也会陪妈妈逛画廊,住在阳明山的妈妈则常到她的敦化南路住处打理家务,还曾经一举花了一百多万元买画帮蔡英文装饰她那简单空旷的大房子。蔡英文与姐姐住对门,每天都回姐姐家吃晚餐。蔡英文觉得自己最幸福的是到了50几岁还有家人照顾;在外面闯了什么祸,回到家里还有人帮她收拾。她说,她的家庭为她“提供的安全网路很牢固”,使她“没有悲情,没有太多的愤怒”。

  也因此,蔡英文身上有着被宠坏了的孩子特有的性格特点:

  其一,矫情。所谓矫情,包括恃宠而骄,任性且听不得批评;不太肯认错,为此便必须要狡辩与说谎;一旦遭遇挫折,便报复心强。她的成长经历基本上一路顺遂,家庭的宠爱与民意支持集于一身,优越感强,自信到自恋的地步,特别是她绝不允许别人坏了她的好事,绝不允许别人在她的专业范畴内挑衅。她听不进批评,惯于推卸责任,更别提忍辱负重了。她对她的民意支持度下降的回应是,她“这段时间也没做错什么事,短期间内民调差那么大,应该去问民调执行单位”;第一次主办上街游行,她求好心切之余又担心扁抢尽锋头,因而严厉斥责党内主管“为何地方宣传车录音带没有发?电视广告为何没有上?并抱怨媒体报导太少”,她对民进党资深的“立院党团总召”柯建铭质疑民进党中央对老农津贴等事情“危机处理有问题”大发雷霆,就因为这些忙着帮她打选战、抬轿却抬过了劲的“立委”们,没有好好把握住她的逻辑与节奏,乱了她的方寸,这时柯还倒打一耙质疑她的领导能力,她能不当众训斥柯,要柯“把话讲清楚”吗?她的狡辩与说谎,对她家庭背景的描述就是一例。蔡英文对媒体谎称,她“爸爸是日航技术人员”,可日本航空公司成立于1951年8月,已经是二战后了,日航的经营专案除了航班运输服务外,倒是有飞机维修服务;蔡英文不提其父在大陆的那段历史,只言在台湾从事维修的历史,因为那已经不是给日军维修飞机了,而是给国共内战时期的驻台美军及美籍顾问们维修汽车了。蔡英文真是会说谎,懂得细节要吻合,但却故意隐瞒、混淆了大家容易忽视的年代。此外,在“军公教18趴”的问题上她对民众的欺骗以及狡辩更是最近的一例。蔡英文报复心强且走阴柔路子,会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择机而行。比如,陈文茜批评她备询时玩弄语言技巧而无实质内容,她表面上轻描淡写回应一句陈文茜是“很聪明女生”,但隔天却给一位她并不熟悉的事业有了新扩展的女媒体人送去鼓励的花篮,让这位媒体人受宠若惊,并自己分析说,可能是曾经说过“蔡英文适合作陈水扁的副手的话吧?”而蔡英文送花篮的前一天,这位媒体人刚批评了陈文茜。蔡英文的报复心态与手法由此可见一斑。

  其二,蔡英文的本性是随性自在、不愿吃苦的。蔡英文的父母除了她青少年时期管制她的零花费用、建议她的学业规划之外,没有更多的限制她、要求她什么,没有给她什么很高的期许、压力,父亲对她的期望就是当个大学老师,母亲对她的期望就是能和母亲做个伴。她所处的家庭,可以让她不负什么责任,只管随心所欲做自己,所以,一方面,她习惯于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享受愉悦而闲适的生活,这多少会与社会脱节,与别人的思路不接轨,更不会真正了解、体会下层百姓的疾苦。蔡英文说,上学时,她接受别人的东西比较慢,要将老师讲的东西重新组织到自己的体系里才能跟老师的思路接轨,因此学习上总比同学进入状况慢。即使参与台湾加入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谈判时,她也没有进入情况,只是协助提供法律方面的资料,参与内部讨论,并未直接上谈判桌,直到亚太经合会开始运作之后,她才比较进入状况,主导谈判一些议题。她当选民进党主席后,特别是开始“总统”候选人的拜票行程后,她对下层民众除了秀“亲近”之外,并没有体现出真正对民众疾苦的感同身受。另一方面,她不喜欢压力与被束缚,不喜欢背上有那么多的责任,因为责任意味着吃苦、付出。因此,在压力面前,她不是找机会逃避掉,就是依赖外在的帮助。如她不喜欢死记硬背的东西,台大法律系4年是一段让蔡英文苦不堪言的记忆,那时“六法全书”是她的最恨,背里面密密麻麻的法条是让蔡英文最头痛的事。因此,有学科不及格的情况;1978年从台大毕业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继续学习,蔡英文则先查遍所有可以念的法律相关科目,发现反托拉斯法只有二个相关法条,即使要背也容易些,于是决定以反托拉斯法作为硕士专业,1980年蔡英文获该校法学硕士学位,并在美国多待一年考上了律师。随后蔡英文到了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念博士,这时她干脆选择了一个完全没有相关法条要背的国际经济法作为专攻的领域,并于1984年攻下该校法学博士。而她说她成长过程中“大部分的责任都由我爸帮我分摊掉了”,这也让她特别习惯并依赖“一个系统来分担”,影响所及,她的所谓“国际观”就是特别依赖西方主要国家反共反华的亲台势力的支持。此外,这样的性格与心态也让她在政途进退的取舍中显得很挣扎。

  其三,蔡英文习惯了“万千宠爱在一身”,不习惯有人与她争宠。虽然平日里为人低调,但也很希望并享受众人焦点且是赞许的目光集中在自己的身上。有媒体报导,蔡英文大三时被好友推荐担任班长之后,人才比较活跃。当班长,给了她自信,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因此学习成绩升高,与人互动增多。走上政坛之后,从幕后到前台,从国民党的幕僚、民进党的客卿再到民进党党魁,民意支持度始终较高的顺遂政途更强化了她的自我认同与优越感,其性格中固有的自信、独立性强、自主性高等特点则演化到强势、专断的程度,“陆委会”主委任内,对工作说一不二,同事的努力和付出被她视为理所当然,而下属如果让她不满意,则会遭到她不假辞色的批评。这个时候,她就像只高傲的孔雀,向外界尽情展示其华丽的尾羽,微笑着对待外界的赞叹,但骨子里却是拒绝一切阿谀奉承,因为外界的任何赞赏都比不上她自我认同的程度——自我膨胀时的蔡英文应该是难以取悦的。既然如此,蔡苏会时,对蔡的脾气、秉性相当了解且正憋着满腹屈辱的苏贞昌还会去取悦她吗?

  (五)出身商人之家的蔡英文受益于“商人思维”的熏陶,从政后日益彰显其惟利是图的投机面

  蔡英文的父亲头脑灵活,做生意、投资“眼光精准”,蔡英文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也会受到一些“商人思维”的熏陶,从而有着商人般趋利避害的算计能力。

  首先,其在政坛进退之间的选择、政治伙伴的取舍、政治资源的分配、政治时机的抓取等,都体现出利益算计的潜能,而且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可以替暴力开脱,可以邀请并放任阴狠之人、弊案缠身之人给她抬轿,可以出尔反尔,违背自己的政策宣示与道德标榜……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蔡英文的政治口味还是蛮重的,这无关乎她的能力,惟因其本性中有这样的一个层面——只要对她的利益有利,至于手段嘛,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只不过现在她在民进党内虽然位居首位,但羽翼未丰,尚处于隐忍与累积政治实力的阶段。一旦飞龙在天,她应该是个操弄权力的狠角色。她的狠,经过党内“总统”候选人初选、不分区名单的安排,党内过去天王级的大老们都应该能体会到了。那些对她不构成威胁也就是没有竞争力的人、需靠她提携栽培的人,才是她最想要的人,她认为现在哪怕是别人的人,也终会在现实利益的衡量下成为她的心腹嫡系。于是,用过即丢、报复、排挤都能择机而行。这就是她的所谓“世代交替”的本质。

  其次,蔡英文说话多实问虚答,不停的弯弯绕,就是让你不知其所云,有媒体冠名之“废话神功”。这既是她操作空间的策略运用,也是确保其实际利益不受损害的挡箭牌。在多数情况下,弯弯绕一定是另有隐情,所以她不愿说出真话,因为她知道她的真话与选民的期望相反,说了真话会对她不利,并且也就没有操作的余地了。如,施明德质疑她的性向问题,她一直抓住“性别歧视”的角度作反击,根本不回应施明德从监督领导人的角度提出的观点与质疑,而这才是施明德质问的核心内容;2010年5月她宣布参选新北市长时,面对媒体询问“当选后是否会做满四年”,她答曰“一定会负责到底”,始终对“做满四年”这个核心问题避而不谈,为何?她根本不想当什么市长,她志在选“总统”,如何能实话实说?然而,真正与实际情况不符并对她形象有损害的,会给她带来麻烦的,如媒体报导其“祖坟发光”、“总统命格”形成之类的,她会“大为光火”,立即发新闻稿澄清并呼吁“不要再渲染”,这更反衬出她实问虚答、就是不给个说法的真实意图。

  二、长期法学研修训练出“法律人思维”

  长期的西方法学训练,以及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经历,使蔡英文具有鲜明的法律人思维特点,同时,也让蔡英文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谈判的技巧,并影响她的政策制定,以及与人沟通的方式。

  (一)蔡英文的“法律人思维”让她有相当大的政治局限性

  法律人思维与非法律人思维的本质区别,投射在蔡英文身上,大体上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她注重“目标”与“理由”。明确的目标引导是法律人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如何利用坚实的证据与法律规则支持这个目标,并设计达成目标的辩护策略,是法律人要做的事情,因此,“理由”是法律人理性的首要体现。在说服别人、讲述理由的过程中,蔡英文一方面习惯性的陷入逆向逻辑推理之中,一方面为了打击对手、替自己一方辩护、解套,也会习惯性的运用其掌握的逻辑、语境等专业技巧,玩弄法律语言、文字游戏,以捍卫其理由的“合法性”。也因此,她在与“立委”交锋时,不是以一个政务官的身份谈政策内容,而是习惯性的以律师的身份来辩论,这当然会失焦。

  其次,她的“权利义务”观念高于“道德”观念,这也是法律人思维异于常人之处。美国法学院院长卢埃林在向法学院新生演说时指出:“第一年最艰辛的工作是要砍掉你的常识,将你的道德规范暂时麻醉。你的社会政策的看法、你的正义感——把这些与你糊里糊涂的思维伴随在一起的东西敲掉……你要获得精确地思维、冷酷地分析、在被给定的材料的范围内工作以及理解和熟练操作法律机器的能力”。没有厚实的中华文化“士大夫”精神底蕴的蔡英文,在美国攻读法学硕士时,相信也是受到同样的训练而被洗脑。她对“核四”问题、“国光石化”问题、“戒急用忍”政策、ECFA问题,乃至18趴问题、“不分区立委”提名争议的处理等,不是前后矛盾、说辞不一,就是边吃你边骂你,对人对己两套标准,其无视政治道德、原则,左右摇摆,出尔反尔的言行正可说明这一点。

  第三,她受程序规则的限制,以“程序优先”保证“实体正义”。蔡英文极其讲究“机制的建立”,无论是“国家安全网”还是“完整的两岸交流管理机制”如两岸经贸上的“资金回流机制”、文化交流上的“建立一套交流品质追踪与评鉴的标准”等等,以及相关法规的修定,都要求在具体交流施政之前做好,否则她便会极力反对政策的施行,因为她认为其中蕴含的极大风险。她称自己为“中国风险论者”,外界也定义其“擅长危机管理”。这样的特点除了她与生俱来的危机意识强之外,“法律人思维”中的“程序优先”也应是重要的催化因素。

  蔡英文说,“从法律角度来说,台湾领土归属还是未定论”,因此她主张“修宪”,给两岸现状一个“法律定义”,但又“沮丧”于“修宪”总会与政治纠葛在一起而难以进行。蔡英文自限于法律上的推论,寄望从国际法中找到两岸关系的突破口,就像一个技法纯熟的画师,会在他的画布上不自觉地玩弄绘画技巧,而难以突破其既有画风一样,法律人思维作为政治领导人的缺陷,由此也可见一斑。

  如果一个政治领袖将自己的格局限缩在法律人的框架之内,将应有的宏观政治战略思维降阶为限于一隅的法律人思维,特别是还理所当然地以这样的视野和胸襟来处理两岸以及涉及两岸的国际关系,怎能有所突破呢?怎能不走偏呢?两岸关系最根本的是政治问题,而非法律问题。政治问题折射的是包括两岸在内的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大脉络,政治问题来源于两岸历史、文化以及民族情感的交互因素,这些在两岸关系的互动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这不是单凭“法律人思维”所能体认的,两岸关系的症结更非单靠法律所能解决。一味的只求国际法的突破,只能离两岸关系的核心问题越来越远。蔡英文最应该补上的应该是两岸的大历史观,而不是以具备文学观为满足,以“法律人思维”自我局限。如果认识不到这点,曾经被认为历史是强项的蔡英文,是因实际上无知,还是在逃避或自欺欺人?显然,蔡英文的言行有将法律当工具进行操弄的痕迹。当然,蔡英文将法律作为操作工具,还出于其冷战思维、立场,这不在本文论述范围,故不在此赘述。

  (二)以纯熟的语言技巧躲避政策实质内涵是她最拿手的护身利器

  上文已经提到蔡英文在这方面的问题,这里再从“法律人思维”的角度补充说明。

  蔡英文对自己的语言能力相当自负。她教育学生说,“语文沟通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人的自信来自于他沟通和表达的能力”,“沟通是现代人生存的必备技术”。长期的法学训练,的确让蔡英文有着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惯以“严密的逻辑和用语取胜”,讲求用词精准,这给她带来很大的好处,比如屡屡战胜质询她的“立委”们,不仅让她的支持度提高,更增加了她的自信心。

  但是陈文茜却一语点破了蔡英文的语言功夫。媒体指出,“许多立委之所以辩不过蔡英文,倒不真的是口才不行,而是在用语的精准上不如她:词汇上一被蔡英文抓到辫子,气势就先差她一截”,“蔡英文惯于利用对业务的熟悉度,在嘴巴上吃立委的豆腐,喜欢耍嘴皮,根本没有政策内容或是政策沟通”。联想到蔡英文面对媒体时,无论是回答自己的“国家认同”、两岸关系定位还是政策内涵屡屡施展弯弯绕的“废话神功”,恰是异曲同工。2001年陈水扁提出“统合论”时,她避开媒体不断追问的“统合论”的实质内涵,只以“善意”和“弹性”来解释,要大家“注意整体善意立场的表达,不要作针对性的比较”。她的意思是什么?以蔡英文的立场,她是不会认同“统合论”的,但是与扁沟通后,说出上述这样一番话,说明她了解、认同了扁的策略,“统和论”并非出自真正的诚意,也就没有什么善意可言,留下的只是操作的“弹性”,即真正想要的是“统合”这个词所带来的表面善意而已,换言之,就是欺骗,这样的“统合论”哪里会有什么实质内涵!这她能明说吗?不玩文字游戏行吗?参选“总统”,她认为中间选民是决胜关键,因此,对外界质疑她的“两国论”立场不也是模糊以对吗?“两国论”可以不提,但事实存在,只能做,不能说!非要说,只能文字游戏一番了,否则中间选民的票还要得到吗?此外,还有诸如“九二共识”可以“用”,但仅作“表述”之用;“一中问题”可以“处理”,但“要经过讨论再定”等等说法,处处虚晃一枪,处处耍尽心机,玩文字游戏。

  只是这样的虚与委蛇,时间久了,却会暴露出其为人的不真诚。语言可以很有力,但也可以很苍白,关键在你说的内容。玩弄词汇并不是成功沟通的要件。马蔡ECFA之辩,蔡英文难以凭藉业务熟悉度和法律语言来欺负对手,她的语言“神功”也就没用了;民进党“总统”候选人初选后的蔡苏会,蔡英文先是跌在不真诚,继而语言功力也被苏贞昌破功。两次公开的沟通结果应该让她有所检讨吧?空有语言的技巧,没有真诚、尊重的态度,沟通是会失败的。当然,蔡英文在“立法院”也不都是靠语言技巧来躲闪,这要看她当时的身份,轮到她质询官员时,她可是由不得官员说废话,对官员的教训也是招招中的,直指问题核心的。

  三、民进党影响

  民进党对蔡英文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基本影响不了的是蔡英文的“中国政策”走向;二是影响很大的是蔡英文的形象快速折损。这两方面构成蔡英文与民进党的互动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

  (一)蔡英文的“中国政策”走向

  蔡英文与陈水扁相比,算是个理念型的政治人物,她不会将她的原则、理念当工具来玩弄,在自己认同的立场、原则上会有所坚持,不像陈水扁的急躁与十足的赌性——政策方向可以随情势作180度的翻转。这从蔡英文在政坛10多年一路走来的表现可以清晰的看到。只要不符合她的“两国论”理念,她不仅可以让陈水扁将接受“九二共识”之语活活吞回去,也有手段让“两岸条例”修订、松绑“戒急用忍”政策过台联党这关,而且不管大陆是否回应了扁的“善意”,她只管去做危机配套措施,只管修订相关法案,只管先做一点“可操之在我”的部分引大陆上钩。这种坚持和韧性勾画出她的“专业形象”,因此,蔡英文一旦当政,她会忠实于她的“中国政策”立场和政策、做法,无所谓党主席与“总统”身份的差别,因为她的“只做不说的两国论”既成型于国民党执政时代,也汲取了民进党执政时代的教训。此外,基于她“只做不说的两国论”路线与大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基本立场完全相反,基于她的危机意识与冷战思维,两岸关系的前景可想而知——尽管她会顺应两岸交流的大趋势,但她会以交流制度、机制为安全网,以“捍卫主权”的民意(公投)为抗压墙,两岸交流过程中、两岸在国际社会上的摩擦率会升高,两岸交流的深度会停滞,两岸交流的品质也会下降。此外,面对大陆的崛起,蔡英文的危机意识加上报复心强,一旦在两岸政策上遇挫,没有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再受“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挑唆,恼羞成怒之下,不能排除她会在两岸关系上走极端的情况。

  (二)蔡英文形象快速折损

  “40岁之前不知道政治是怎么一回事”的蔡英文,自从进入民进党执政团队,就不断被陈水扁、民进党消费。所谓被消费,就是她不得不以其学者“清新”的形象替民进党打造政党光环、模糊“台独”立场,并在这个过程中付出毁形或说暴露原形的代价,形象快速折损。

  蔡英文之所以和民进党联系在一起,且从党外到入党,从“陆委会”主委、不分区“立委”、“行政院副院长”到党主席,每一步都离不开三大因素,一是民进党内没有高层人才。2000年之前,蔡英文给陈水扁上过“WTO专案课程”,当时就让陈水扁对她赞赏不已,后因为看重她主导“两国论”以及多次参与台湾加入WTO等国际谈判、参与两岸“汪辜会谈”,就延揽进扁执政团队,并不断栽培,这使蔡英文不仅政治历练完整得民进党内无人能比,其所参与并累积的对内对外决策经验更是扁当局其他官员无出其右。扁下台后,扁时期的天王们快速消耗,最具人才和战斗力的新潮流系也因被派系围剿而鸟兽散,无人能出头挑大梁,如果任由“基本教义派”大老重掌党舵,民进党对中间选民就不用想了,再执政的希望会破灭,这使得蔡英文的去留已很难凭个人意愿来决定。这从连她非常排斥的被她定性为表演性质的2004年“公投辩论”也不能随其性子而幸免于为这趟“浑水”背书的命运可见一斑。她惟一抗争成功的是坚拒了“驻美代表”之职,换来了几个月的闲暇轻松,但仅此而已。二是她自己的“两国论”、“修宪”、“公投”、“反共反中国”等立场,与民进党是“价值同盟”。三是她的形象。岛内媒体分析,“民进党当时为了要重建党的形象,赶快站起来,别无选择,就是把蔡包装成一个完美无暇的政治人物,让民进党改头换面,她被塑造的特质包括,女性、留英博士、行政经验丰富、了解两岸关系、富家女、个性单纯、金钱方面乾净”。可见,其形象对民进党来说极具道德意涵,尤其在2000年民进党刚刚执政,需要对内扩展民意支持,巩固政权基础,对外稳定两岸关系、安抚美国之际;尤其是在扁案将民进党打翻在地,体质孱弱且面临基本盘散掉的危机之时;尤其是民进党轻视对手能力,并寄望重新夺回执政权的此刻。而每次她能被民进党绑架,都是因为被赋予了民进党“救星”的光环与责任——能让大家“亲身见证日后这一番新气象的破土萌发”,这正中蔡英文自视甚高的软肋,于是不断的“被人缠”,被民进党连推带搡地“拥戴”下了泥潭。

  经过五都选举,蔡英文的形象也的确让基本盘回流凝聚,让民进党有了“破土萌发”之态,她也适时表现出了她的自信满满。据说,她是坐在那里,伸直并交叉双腿,笑论选情的。但是,民进党摆脱了低迷,日益自我膨胀的蔡英文却日渐沉沦。接任民进党主席之后,她不仅深一层体会到了政治的奥秘,也开始玩起政治来了。于是,人们看到,她的理想性越来越褪色,政策越来越模糊、退步,行动越来越偏激,手段越来越不选择,做人越来越不“清纯”。是否真诚、是否清廉,是否诚实,则一再被外界质疑。何至于此?在选票的催迫、“台独基本教义派”的压力,特别是在民进党建立于意识形态挂帅、派系权力纷争基础上的恶质政治文化的氛围下,人的欲望、私利可以打着政治正确的旗号、可以在基本盘选民毫无理性、是非的宽宏大量的包容之下无限膨胀,不必凭良心去反省,不必被基本的政治道德所检讨,人性之恶于是被诱发,乃至可以被发挥到极致!

  在民进党的不断消费下,蔡英文暴露出了与民进党极力包装她、维护她的“清新”形象难以媲美的本质特点,不断地暴露出她的政治局限性,揭示着她一旦进入政治场域的实际操作,不仅台湾民众寄望的民进党的论述与改革都没有突破,反而被民进党拖入泥沼,与民进党其他政治人物的差别没有大家想像、期待的那样大,最致命的是,其人格魅力大为减损,寄望她来清新民进党政治风气的选民可能会大失所望。

  (三)蔡英文会提早被岛内全体选民检视

  蔡英文、马英九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尽管骨子里他们属于两类人,但表面看,他们的形象同质性较高,因此,两人不仅同在各自党内引发改革力量的期待,被寄予重任;在岛内恶质政治文化的氛围中,岛内民众希望看到的政治领袖应该具备的素质、风格,也都集中投射到他们身上,对这样的形象有憧憬。在新型政治领袖、清新政治文化的呼唤下,蓝营出了个马英九,绿营出了个蔡英文。这是他们能够有机会成为台湾最高领导人的党意、民意基础。从这个角度上看,蔡英文在绿营的异军突起,可以看成是台湾社会中“马英九现象”的延续。但是,蔡已不可能百分百复制“马英九现象”,因为马英九执政以来,蓝绿围绕着马的“能力”议题的攻防,已给选民打了预防针,即一个政治人物的良好形象是否就意味着其就是一个好的政治领袖,对蔡这样“清新形象”的人,选民会在其就大位之前提早检视,不仅是施政能力,还有人格品质是否如包装的那样好,更重要的还有其两岸政策的论述与走向,这样的检视,会让选民重新调整对其形象的认知。目前岛内媒体对蔡的评论,以及民调的走向,正说明着这一点。

  总体来看,两房妻室合成的家庭,南北差异较大的屏东小镇、台北都市二个家乡,精英学者与草莽枭雄混杂的政党,国家认同冲突的社会,蔡英文的一生似乎注定要在矛盾体中生存。这也使蔡英文的性格具有鲜明的两面性,如野性与谨慎、低调与强势、积极自信与缺少安全感,追求权力与享受庸懒自在、自主强势又依赖感重等等,其政治操作手法也充斥着面上一套、私下一套的两面手法,具有相当的欺骗性。尽管蔡英文的学者气质,不过是文学观加上专业法律训练,并非植基于更深厚的人文素养,但却是民进党多数人所没有的,而其攻击性、报复心和危机意识强,以及矫情、私利导向等方面的性格特质,却与民进党的体质、文化性格暗合,加上政治价值、立场一致,应是她“比较熟悉民进党”并能快速融入民进党的原因吧!当然,她已身处党内权力斗争的漩涡,在政治角力场中,以蔡英文的秉性、个性,多老谋深算之辈的民进党会将“40岁之后才接触政治”的她打磨成什么样的政治人物,值得持续观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