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鄢霞

  【版本信息 】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2节,苏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中图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二节,浙科版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北师大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 《DNA贮存遗传信息》。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确立思路(思维工具:AGO、FIP):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很明确也很简单,即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力与情感方面根据不同的教学思路,重点可以设置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历程,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也可以设置制作DNA分子的结构模型,培养学生自学、探究、合作的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还可以设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应用于相关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计算能力。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以下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掌握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应用DNA分子的结构特点知识、分组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艰苦求学的科学价值观。

  二、备用思维工具

  AGO、CAF、OPV、RULES、APC、祛除、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步骤

  (一)承上启下导入新课,课堂展示学习目标(AGO)

  上一节课我们瞭解了科学家们是怎样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具有遗传物质的两个特点,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那么,作为遗传物质的DNA还应该具备什么特点呢?”学生这时可以通过回忆说出:“遗传物质还应具备另外两个特点,那就是分子结构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那么,DNA在结构上是否具备这样的特点呢?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导言设计,过度自然,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主体知识的学习过程

  1.布置课前自主学习、讨论任务(思维工具:AGO、CAF)

  学生预习本课相关资料和内容,初步完成DNA分子结构模型的探究历程、DNA分子的结构特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规律思维导图(图1):

  图1《DNA分子的结构》自主学习任务

  2.课堂展示、检验自主学习成果(思维工具:OPV)

  3.根据所列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分组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思维工具:CAF、OPV、APC、祛除、批判性思维)。

  参考提示(图2):

  图2 《DNA分子的结构》平面及空间结构特点

  (1)各组展示制作的模型,说出制作所依据的结构特点(OPV)。

  (2)请学生点评、分析其他组制作的DNA分子结构模型(APC、祛除、批判性思维)。

  指出制作正确的小组是考虑到了DNA分子结构的所有特点;制作错误的,借用批判性思维工具与祛除工具纠错(例如:有些小组制作的DNA分子结构模型出现的是两条链方向一致,那么引导他们假设这样的制作如果成立,会与哪个特点相矛盾?反向平行的特点。从而引导小组内自主讨论纠错)。(图3):

  图3其他可能的模型及纠错

  4.根据制作的DNA分子结构模型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找出所有可能的计算规律(思维工具:RULES)。(图4):

  图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规律

  5.本课小结:根据已有知识,画出DNA所有相关知识的导图,找出核心考点(思维工具:CAF、FIP)。(参考:图5)

  图5DNA相关的知识导图

  (三)当堂反馈训练:

  1.课本51页基础题中的1小题。

  2.在DNA分子 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

  A.  碱基B.  磷酸C .脱氧核糖D.  任一部位

  答案:A

  3.某细胞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的分子数占18%,那么鸟嘌呤的分子数占()

  A.9%B.18%C.32%D.36%

  答案:C

  【教学后记】

  本教学设计在兼顾知识能力目标落实的同时,主要突出思维训练特色,突出思维工具在阅读资料、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规律制作模型等的导向与促进作用,用得恰当,可激发学生兴趣,有效训练思维,提升教学实效。

  在教学中我运用思维工具OPV、CAF、APC、祛除工具和批判性思维等把DNA结构模型的制作实验分解后,对学生理解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和DNA的结构非常有益。学生在实践中能准确理解脱氧核苷酸是如何构成DNA双螺旋结构的,而且其中的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和数量关系以及DNA的排序等教学难点也能轻松的突破,学生自主学习体现较为充分。

  但从时间安排上内容有些多,需要一节半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这节和DNA的复制结合在一起,继续用模型制作的方法结合工具CAF、APC、批判性思维等探究DNA的复制规律,组成两节实验连排的课,这样知识比较完整,而且有知识深度的递进,学生的思考空间也比较大,能锻炼他们的思维品质和科研意识。

  在准备这节课的授课内容和授课过程时,我无数次的被科学家的机智、聪慧和大胆的创造性思维所打动,作为教师我不只要激励我的学生勇攀科学的高峰,同时也要不断鞭策自己,使自己在教学教研领域有所建树。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