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基于思维工具分类解决政治主观题策略

  教学设计:邓丽琼

  【设计说明】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让学生从形形色色、繁杂多变的政治主观题中梳理思路,发现规律,从而尽量体现全面答题、规范答题,是提升学生备考信心与备考效率的重大任务和课题。

   笔者依据多年备考经验,精选高考真题或重要模拟考试试题,藉助思维工具和思维导图,在政治主观题的审题、分类以及规范、全面答题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就以三道主观题(依据难易程度,分别命名为本B题、本A题、重本题)本为例来展示教学过程,安排为一课时。

  【备用工具】

   AGO、FOCUS(聚焦)、CAF、PMI、FIP、比较。

  【教学设计】

   一、 明确教学目标(备用工具:AGO)

   二、 分类展示三类高考题,依据题目考点清晰程度给题目分类,藉助思维工具梳理解题思路,开展规范答题、全面答题训练。(备用工具:聚焦、分类、CAF、PMI、FIP)

   (一) 展示例题一,完成题目分类一,归纳答题规律。

  1.展示例题一(2012年广东高考)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99%,2010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短短30余年创造了西 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西方经济学界以苏联、东欧为参照,不能合理解释中国改革与经济高速增长并行的独特现象,将比称为“中国之谜”。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简析:“中国之谜”的原因。(6分)

   2.运用FOCUS工具,聚焦考点,归纳特点并分类。

   依据考题要求,采用范围聚焦,把考点明确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目本身考点清晰,审题难度不大,归为本B类题。

   3. 藉助思维导图,全面考虑考点因素,归纳答题思路。

  参考提示(图1):

  图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点

  参考答案: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鲜明的特征,这是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基础。(3分)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3分)

  \[评分说明\]只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特征,可给3分。

  4.类型小结:本B类题,考点明晰。

  解答思路:聚点-构图-选取

  板书设计:

  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图:

  取:考察范围不大,根据“中国之谜”经济奇迹加以取舍。

  (二)展示例题二,完成题目分类二,归纳答题规律。

   1.例题二(2013广州一模)

   材料:广东是全国经济和人口大省,也是环境压力大、能源资源紧缺的省份。在这种形势下,广东坚持一切从省情出发,实事求是,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把关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以技术改造、品牌带动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通过緑色税收、阶梯水价电价等政策,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积极建设“美丽广东”。

  (2) 结合上图和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建设“美丽广东”的举措对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10分)

  2. 运用FOCUS工具,聚焦考点,归纳特点并分类,

   依据考题要求,采用范围聚焦,圈出关键词“建设‘美丽广东’的举措”和“生态文明建设”,运用目标聚焦,可将考点确定为“政府(国家)”。

  3. 藉助思维导图,全面考虑考点因素,准备答题。

  参考提示(图2):

  图2国家(政府)考点

  4.依据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对各因素进行合理取舍。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科学发展观、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可据此优先考虑相关因素作答。

   参考答案: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坚持创新驱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

   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⑥引导居民践行緑色消费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5.类型小结:2A类题,有考点,但不明确,往往通过主客体的分析才能找到考点。

   解答思路:主客体-考点-导图-选取。从题目中找出主客体找出考点(可能不止一个考点),构建思维导图,再根据材料取舍考点内容。

  板书设计:

  主客体:建设“美丽广东”的举措生态文明建设

  考点:政府(国家)

  导图:

   取舍:删除“对外开放”及“财政”,依据材料作答。

   (三)展示例题三,完成题目分类三,归纳答题规律。

  1.例题三(2012全国卷)

  白驹过隙越千年,往事如烟话沧桑,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拥有超过6000万人口的中国最密集的城市群,年工业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美元的“世界工厂”。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区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低廉的土地成本和内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来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三来一补”贸易,逐步在家电、电子信息、玩具、服装等产业领域形成巨大的生产规模,占据了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创立了快速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对珠三角上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争论逐步增多,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

   (6)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联系当前实际对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简要分析。(10分)

  2.运用FOCUS工具,归纳特点并分类,

  依据考题要求,聚焦求解问题“该经济发展模式”。

  3. 围遶“该经济发展模式”问题,考虑材料涉及的所有因素,构建思维导图。

  图3发展模式考点

  4. 运用PMI工具分点作答。

  参考提示(图4):

  图4答题思路

  参考答案:

  长处:产业容易被复制并产生规模效应,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便捷,以充分利用外资。(每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给相应分数)

   局限性:对政策依赖性强,易受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处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低端,利润微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易受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短缺的制约。(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任意三项可得满分6分)

  5. 类型小结:重本类题,没有明确考点,检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已知观点推出或论证新观点的能力

   解答思路:聚焦问题-考虑所有因素-PMI等工具作答。先找出题目中要求我们解决的问题,接着列出与问题有关的所有因素,再针对不同情况采用PMI等思维工具作答。

  板书设计:

  聚集问题:该经济发展模式

  列举因素:

  PMI解题:

   当堂训练: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各题属于哪类题,并简单构思答案。

  1.材料三: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懒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放开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放开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13分)(2012年广东高考,本B题)

   参考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3分)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3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性。(3分)

   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1分)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2分)

   \[评分说明\]须准确展开原理,且结合材料分析得当,才能给相应分数。

   2.材料一:中国社科院人口专家认为,中国正面临一个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0年至2015年处于峰值,随后将不断下降,中国经济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过去。

   (1)结合材料一,分析“刘易斯拐点”可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6分)(2011年广东高考,重本题)

   参考答案:

   劳动力转向卖方市场,工资水平上升;(3分)企业用工成本加大,劳动力低成本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3分)

   评分说明:第(1)问,考生“劳动力供不应求、工资金上涨”给3分;只答出“用工成本增加”给2分;其它答案若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该项问最高不超过10分。

  【教学后记】

  课堂特点:学生思路可视化,解题方法概括化,真题训练系列化,学习方式小组化,思维训练工具化。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2A及重本类题可能分类不清,可引导他们在两类题之间转换。学生在判断第二题时,很容易判断为本A,但找到的相关考点是“就业”,就业要解决的现状是就业严峻总题,这与题目中的“刘易斯”拐点明显不相符,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向重本题型转换了。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