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有待定未知量的问题

  教学设计:梁丽庆

  【版本信息】

  本专题适合经过一轮复习知识点过关后的高考二轮复习使用,采用版本为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

  【教学设计】

  图1教学构思

  一、专题确立背景

  立体几何作为高考解答题前三大题之一,是镇属中学学生的目标拿分题。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处理给定几何体的证明或计算都比较熟练,但是一旦涉及有待定未知量的几何体就束手无策。另一方面,2012年广东高考题也出现此类题目的考查,充分体现高考命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针对学生这种情况,确立了本专题。

  二、教学目标(运用思维工具有:AGO、APC、FIP)

  1.整体目标:

  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教者计划把本节课设计成逐步提升的探究课型。

  2.具体教学目标

  (1)熟练地在给定几何体中证明平行或垂直与计算

  (2)在有待定未知量的几何体中证明平行或垂直与计算

  (3)通过比较,找到后者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1.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为菱形,PA⊥平面ABCD,∠ABC=60°,E,F分别是BC,PC的中点.

  (Ⅰ)证明:AE⊥PD;

  (Ⅱ)若PA=AD,求二面角E-AF-C的余弦值.

  2.如图4,已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是正方形, PA⊥面ABCD,点M是CD的中点,点N是PB的中点,连接AM,AN,MN.

  (1) 求证:MN∥面PAD;

  (2)若MN=5,AD=3,求二面角N-AM-B的余弦值.

   3.题1中,若H为PD上的动点,EH与平面PAD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6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设计意图:先在给定几何体中证明平行或垂直与计算,过渡到在有待定未知量的几何体中证明平行或垂直与计算,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提示学生问题的转化思路。

  (二)小组展示

  展示要求:第一、二、三三个小组分别展示第1、2、3题,要求用红笔标出本题解决

  问题的关键点;在小组展示的同时,其余小组安排小组讨论,内容:各题解决的困难和关键是什么。

  (三)结合小组的展示和小结进行点评、提升

  用导图小结“解有待定未知量的问题”的方向、步骤(运用AGO、聚焦思维工具)

  参考提示(图2):

  图2“解有待定未知量的问题”解法小结

  (四)组内合作,各抒己见(思维工具:APC、FIP)

  结合做过的题,每组两个同学找出一个类型题,找出困惑点和关键点,对照思路重做关键步骤并互相交流。

  (五)当堂练习,举一反三

  练习题1.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PD⊥底面ABCD,E、F分别为棱BC、AD的中点.

  (1)求证:DE∥平面PFB;(2)已知二面角P-BF-C的余弦值为66,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练习题2.2013年广州一模理科18题

  如图4,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A1⊥平面ABC,D,E分别是CC1,AB的中点.(1)求证:CE∥A1BD平面;

  (2)若H为A1B上的动点,当CH与平面A1AB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152时,求平面A1BD与平面ABC所成二面角(鋭角)的余弦值.

  (六)导图总结(图3)

  图3“解有待定未知量的问题”解法完善

  (七)课外延伸与拓展

  任务:每个小组找一个常规几何体的题,改变它的条件,使得几何体中有待定的未知量,幷且写出证明与计算过程,下节课前黑板上展示分享小组的成果。

  设计意图:突出挑战思维的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

  参考原题(给定量的几何体):

   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四边形ABCD是矩形,E、F分别是AB、PD的中点.若PA=AD=3,CD=6.

  (Ⅰ)求证:AF∥平面PCE;

  (Ⅱ) 求点F到平面PCE的距离;

  (Ⅲ)求直线FC平面PCE所成角的正弦值.

    变题(要先待定底面矩形的一边AB的长):

  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四边形ABCD是矩形,E、F分别是AB、PD的中点.若PA=AD=3,直线FC平面PC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114

  (Ⅰ)求证:AF∥平面PCE;

  (Ⅱ) 求点F到平面PCE的距离。

  【教学后记】

  立体几何中的证明与计算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落实立体几何教学,都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立体几何作为高考解答题前三大题之一,学生的目标拿分题,但是我们比较近几年的高考题可以发现,现在的考题更灵活了,而且还逐渐的加入一些待定的量,加大难度,提高区分度。突破这一点,对学生是一个挑战。

  在教学中,笔者先由浅入深,结合OPV、FIP等思维工具综合训练学科思维能力,从实际授课看,在解决有待定未知量的问题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