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林树巍传略(1889-1949)

  ——节录于《信宜文史》第6辑

  林树巍,字拯民,广东省信宜县镇隆镇荔枝村人。清末考上广东虎门军校肆业,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参加朱执信领导的庚戌新军起义,失败后回信宜,与同盟会员陆匡文秘密设立中国同盟会南方支部信宜分部,积极招募会员,入会者颇为踊跃。

  1911年3月29日,林树巍参加广州黄花岗之役虽失败却不动摇,又回信宜筹集枪支弹药,力图再举。同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信宜林云陔奉胡汉民广东都督之命返高雷领导起义,林树巍、陆匡文等全力共同部署革命行动。

  林树巍联同信宜同盟会员陆耀文、甘熙初等,在信宜团防局挑选组织一支选锋队(敢死队),南下迫近高州。11月13日,由林云陔、陆匡文及林树巍等率领下,打响高州起义的第一枪,攻下高州道台衙门,宣布高州起义(又称南路起义光复)顺利成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林树巍任高雷、两阳、四邑司令。由于袁世凯窃国,妄图称帝,1913年,林树巍投入讨袁驱龙(龙济光)的战门。当时朱执信负责广东军事领导工作,林树巍奉朱执信之命,出任高雷讨逆军总司令。1916年春,高雷讨袁北伐军组成,林树巍任经理局长,负责购运军械、粮饷筹集调运工作。不久袁世凯突然病死,部队奉孙中山命令,停止北伐,就地驻防训练。

  1917年,林树巍任非常大总统府参军处少将参军。1922年正当孙中山准备挥师北上,讨伐北洋军阀的时候,担任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大本营陆军总长等要职的陈炯明突生叛逆之心,妄图阻止北伐,不惜杀害孙中山。是年6月13日,林树巍和信宜乡亲林直勉、陆幼刚、陆志云会集于广州东横街梁辛尝(亦信宜人,老同盟会员,原高州分府民政长)医馆,交换情报,确悉军情十分紧急。6月15日,陈炯明调集部队,占领广州郊区各战略要地,立即发动叛变的意图已极明显,林树巍、林直勉和陆志云迅速奔总统府向孙中山报告,劝他立即撤离。孙中山有所犹豫,直至当晚深夜一时,始由林树巍等将白夏布长衫为他披上,并戴上眼镜力挽其臂离开越秀楼,抄小路逃至珠江边长堤,途中曾多次被叛军哨兵拦阻,均赖林树巍等从容应付,方能平安脱险。抵达江边后,雇小艇渡江往海珠海军总司令部,由温树德总司令护送登上楚豫舰,此时,炮声四起,陈炯明叛军于16日凌晨三时围攻总统府,炮轰越秀楼。所幸孙中山已安全登舰,转危为安。

  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自香港回广州,在广东省政府接见各界人士时,向部属询问:“林树巍、林直勉、陆志云等,现在何处?”并嘱咐立即电召三人来见他,可见他念念不忘林树巍三人护救之功。

  1922年孙中山脱险后,立即指挥部队讨伐陈炯明,林树巍出任高雷讨贼军总司令,激战数月,把陈炯明余部胡汉卿所率叛军打败,高雷地区恢复安定。1923年2月,林树巍任高雷绥靖处处长。1924年春任西路讨贼军第五师师长,同年,改任建国桂军第三军第五师师长,加入桂系军营。后奉孙中山之命,调至广州大本营效力。翌年,孙中山逝世,林树巍辞去所有职务,去香港居住。

  1931年唐昭仪任中山县长时(现已改为中山市),林树巍从香港回中山县任公安局长。不久辞职再去香港,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由香港返故乡信宜县镇隆镇荔枝村定居。

  1945年抗战胜利后,林树巍出任信宜县参议会议长。1949年11月29日病逝于故乡,享年六十岁。
 
  陈启着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