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序三:写给邵宗海教授

  邵宗海教授做事情有一股牛劲,或者说是拗劲。只要认准了方向,要他放弃是不可能的事。要不然,哪有一个学者像他那样执着地从事两岸关系的研究。20多来,邵宗海教授穿梭两岸,花了很多自己的钱,也听到了很多不理解的声音,不理解的声音早期来自大陆,后来出在台湾,但是他没有退缩。邵宗海教授与真理的相遇,就是在不理解的声音中实现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两岸关系学术交流的时间其实不算长,也就20多年,早期两岸的专家学者接触,都是在互相指责与批评的气氛中进行的,彼此抱有敌意,甚至完全不理解,不吵架、不骂人才奇怪。 

  但是,邵宗海教授不骂人,他喜欢调侃,两岸学术会议出现僵持的时候,他的调侃会让全场哄堂大笑,于是亲切又多了一份,当然,有时他的调侃,比骂人还要厉害。智慧与幽默完美结合,竟然都让邵宗海教授独占了。 
上一次在文化大学见到邵宗海教授,他没有调侃,一脸严肃。他告诉我,邀请了台湾内部研究两岸问题的专家学者,一同探讨“两岸和平协议”,为此举办系列讲座,这是台湾学界首度对于两岸关系进行大规模、有系统的探讨。希望中评社也支持,一要报导,二要支付系列讲座的结集费用。 
没有什么犹豫,我立刻答应。 

  中评社有今天的盛况,不能忘记邵宗海教授,因为他是掘井人,他为中评社的发展贡献了思想的源泉。15年前,我们在汪道涵会长指导下创办《中国评论》月刊的时候,汪老亲口对我们说,要办好杂志,去找邵宗海请益吧。于是,我和周建闽找到了正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客座教授的邵宗海,在北大,我们畅聊,邵宗海教授作了毫无保留的指点。唐朝孟浩然有一句这样的诗:“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如果说与邵宗海教授会晤前,我们在某些方面还是迷津的游子,会晤之后,已经有被指点的深刻感受了。 
  
  更何况,如何化干戈为玉帛,和平解决两岸关系冲突,是邵宗海教授此生的思索与追求。早在1994年,邵宗海教授的大作“两岸终止敌对状态之可行性之探讨”就获得了国科会研究奖的甲种奖。18年之后,邵宗海教授又成功地主办了“探索两岸和平协议的多元角度观察”的系列讲座,一个人把最重要的时光都放在两岸和平的事业上,这是对台湾、对两岸最大的热爱,对生命的最大仁慈,永远值得敬重。 

  在此,让我热烈祝贺“陈道元人文社会科学大师讲座──探索两岸和平协议的多元角度观察”举办成功,祝贺《探索两岸和平协议的多元角度观察》的出版。

                                                                                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 郭伟峰
                                                                                        
                                                                                         2012年11月于香港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