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十篇 蔡英文的政策可以延续两岸和平吗?

  郑安国:开场白

  各位先进,今天的主题是“蔡英文的政策可以延续两岸和平吗”,参考提纲包括怎样理解或解读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脉络与内涵?与过去民进党执政时的两岸政策主张相比,有何异同?与马英九的两岸政策相比又有何异同?近几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是国共两党都承认和接受九二共识,如果不承认、不接受九二共识的民进党2012年重新执政,两岸对话的基础何在?两岸目前和平发展的态势可以延续吗?民进党会如何看待和处理ECFA等两岸协议?等等。现在请石教授先发表高见。

  石之瑜:

  蔡英文的两岸政策思维

  谈蔡英文的两岸政策,用她自己讲的“和而不同”可以比较好的表达她的思维。蔡英文所警觉的是,不要让台湾与大陆过度交往,尤其不要让台湾过度依赖大陆。所以蔡英文若执政,不会立即去调整马政府既定的政策,但也不至于更进一步去开展,充其量会在各种指标管理之下进行开展。在两岸对话上,因为就九二共识这部分,民、共之间没有基础,所以蔡也不一定非要推动进一步对话。有关ECFA协议方面,执行起来能够维系目前幅度最好,不能够维系的话她也不会勉强,我认为蔡英文会采取被动态度。

  蔡英文为能够凸显蓝緑两党的区别,会想方设法向人民宣传说,面对大陆折冲交涉时,国民党是不可信任的,民进党纔可信任。而与过去民进党执政时期的两岸主张相比,蔡不会像陈水扁那样把台独当作个人政治资本来操弄,是稳健低调的台独,这一点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她会引起动荡的一个可能热点,是透过宪法的变革来化解中华民国的流亡性质。但是怎么做,她目前应该还没有规划。

  刘世忠:

  蔡的政策确实还有很多外界所不了解的

  虽然我们几位成员被认为是緑营出身,但由于情势还在演进中,加上选情瞬息万变,现在要明确勾勒出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内涵,个人认为在时机上还有点早。其实外界也希望民进党在一些敏感议题上表明态度,至少从民进党四场初选政见发表会来看,领先的苏蔡二人都没有在两岸政策具体内涵上提出明确说法;他们都只是勾勒出一个图像,真的要解读蔡主席的两岸政策脉络,我们只能从她已经谈过的东西,与过去经历事务、外界的观察等角度来作粗浅分析。这不代表我说的一定正确,套句施明德前主席说的话“谜样的女人”,蔡的政策面确实还有很多地方是外界所不了解的。

  回溯去年12月蔡英文主席在民进党智库成立时的致词,到目前为止,外界都把那段谈话当成她作为民进党的领道者在两岸政策上的基本看法。我们去看当时的演讲稿,其实有很深层的意涵在里面,包括她谈“和而不同”、“和而求同”,把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框架放在整个国际架构之下,而非像目前马政府放在两岸架构之下。蔡略为阐述何谓“和而不同”,她说台湾与“中国”彼此不同,是在历史记忆、信仰价值、政治制度与社会认同,这是不同的部分;在同的部分,双方应该有智慧与耐心去共同追求,她强调台湾与“中国”有共同的责任与利益,就是追求和平稳定的关系、掌握发展的契机。这是她“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基本论述。

  我个人的解读是,两岸不同的部分一直存在,反而求同的部分,是民进党未来领道人会执着的部分。蔡提到的是,台湾与“中国”有共同的责任与利益,就是追求和平稳定的关系。就这点来看,蔡延伸民进党长期以来,从作为在野党、第一次执政、到再次沦为在野党,在追求台湾事实主权独立那部分之外,一直希望创造一个两岸和平稳定互动的环境。民进党执政八年,不管在个别细微说法或政策转变,实际去看2000到2008两岸政策,都在两岸交流上创造和平,或者是说避免两岸关系出现非和平的变数,这个原则是蛮一致的。

  所以我解读蔡英文的这段论述,是民进党若有机会再次执政,会强调台湾与“中国”有共同的责任龢利益,这不只是国际期待,也是民进党领道者的责任。但她讲这段话的时候,还不是民进党的总统候选人,是以党主席的身份提出这样的呼吁;现在正式成为民进党的总统候选人,还未有新的论述,因此,我们就假设她仍依照原先的论点。

  观察蔡英文要多角度

  观察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脉络,也要看她过去的经历、对两岸关系的看法与做法。她从90年代初期间接参与国民党政府政权,包括以学者身份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前身GATT谈判;90年代末期也参与李登辉的国安团队。据称“两国论”是由蔡操刀,但就我的瞭解,那是一个团队工作,当时有非常多不同版本的台湾国际定位说法,幕僚提供不同方案,李前总统选了“两国论”,在特定媒体采访中讲出来。2000年第一次政权轮替之后,蔡也获得扁的延揽,作为扁第一任任期的陆委会主委,某种程度也有政权轮替之后从旧政府过度到新政府政权人事延伸的意味。

  在扁第一任任期,主道扁政府的两岸政策,在事务性的部分,也造就了两岸小三通。在政治政策面,包括扁在第一任任期的前半段,他提出很多两岸和解诉求,包括2000年就职演说“未来一中”、“四不一没有”,2001年“政治统合论”等等;到任期过半开始有连任压力之后,加上认为大陆没有善意回应,扁开始转型,2002年8月提出“一边一国论”,2004年搭配第一次防卫性公投获得连任。

  可是,我们从一些角度来观察蔡英文作为陆委会主委,与当时陈水扁的互动,在扁上任之初,6月份一个接见外宾的场合,扁脱口而出某种程度上可以接受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马上被时任陆委会主委的蔡英文出面要求总统府澄清,以免造成误解。事后,总统府马上发澄清稿说明,政府立场还是以扁520就职演说为主。由此可以看出,蔡英文在把关第一任民进党政府的两岸政策上,立场很严。从蔡英文的人格特质与领道风格来看,她在这方面非常坚定。

  蔡英文的人格特质与决策风格

  与其比较蔡英文两岸政策脉络内涵与过去民进党执政时期的两岸政策有何不同,我倒觉得可以从其人格特质与决策风格来看。我始终认为,民进党有基本的两岸政策路线,在某一些特定时空历史环境会经过辩论,譬如1998年中国政策大辩论、1999年身为总统候选人的扁试着推新中间路线,当时为了赢得执政权,整个党会跟着党最高权力领道者走。特别在陈水扁第一任开始的一年半,试着推出一些两岸和解政策。我们可以看出,民进党最高权力领道人的决策风格与领道风格,是有可能以渐进式方式引道民进党内部,包括支持者,对于两岸政策的走向。至少2001年扁推出很多善意,党内做了很多民调,感觉党内支持两岸和解的声音慢慢增加。当然,后来因为情势的变化,让扁采取另一种做法。我的意思是,与其去解读蔡的政策与过去政府有何不同,不如去看蔡的决策风格与领道风格。

  蔡英文有谋略

  我刚刚特别提到,蔡英文担任陆委会主委的时候,在很多政策把关上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与坚持。而扁作为台湾领道人,有内政、选举考量,加上连任的压力,突显两者的不同。蔡作为一个部会首长层级的两岸政策把关者,她在政策上有很大的一致性。

  未来若胜选担任总统,她一样也要面临台湾选举压力,或者说如果对岸没有善意回应,她会不会复制2000、2001年扁感到挫折的做法?至少到目前为止,蔡英文从学者、进入国安团队、到扁政府两岸事务团队、行政院副院长,关切两岸政策部分,我的感觉,蔡英文的决策领道风格比陈水扁更一致;这个风格的一致性,不仅是建立在她个人对两岸事务的娴熟程度,也包括她个人作为学者,与累积的国际斡旋的能力与专业,加上她2008年后带领民进党走出谷底,所以我认为蔡是一个战略家。

  陈水扁则是律师出身,对于两岸关系,以我对扁的瞭解,他不是那样意识形态的人,也没有深厚的两岸关系政策哲学。蔡英文在这方面与陈水扁不太一样,她在两岸关系理论上、理解上、掌握程度,以及她维持政策一致性的部分,应该是显现与扁比较不一样的领道决策风格。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个人的感觉。未来蔡若赢得大选,面对更大的内外决策压力的时候,她是否能够维持之前作为部会首长层级决策的抗压力,我不敢说;但起码从领道人与决策风格来看,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脉络内涵与过去八年执政相比,有不一样的地方。

  郑安国:谢谢。刘先生从蔡英文人格特质与决策风格来谈其两岸政策走向,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接下来请李华球先生发表意见。

  李华球:

  蔡英文两岸政策的虚实

  我也认为蔡英文和陈水扁的性格与决策风格有很大的不同。我认为蔡英文“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说法是虚而不实、真戏假唱。我这么说不是认为她不好,而是有时候民进党在两岸关系当中,必然有一些作法与局部性手段,有别于国民党。因为面对不同的对象,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与民进党与共产党的关系不一样,既然不一样,她所做的决策与思考,或是各种形式基调一定有若干的不同。

  对于蔡英文“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提法,有很多不同的解读。其实蔡英文与民进党智库迄今为止也无进一步明确的宣示和说明。以民进党这样的作风,倒也不失为与共产党交手的方法,当然这个方法有无效果,现在还看不出来。我认为这个方法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民进党认为用这样的方式与大陆打交道,比较有弹性与迂回空间。这是我个人的猜测,未必正确。

  提纲中特别提到,蔡英文的两岸论述与过去民进党执政时的两岸政策有何异同的问题。其实民进党一直都不认为那是两岸政策,而是“中国政策”;他们在媒体上或内部研究,一直都是这个基调,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调整,我还未从媒体上得知这样的事情。

  所以基本上,民进党强调的是“中国政策”,而非两岸政策。假定从这个角度观察,“和而不同”、“和而求同”,我也不确定蔡主席的这八个字就是民进党的“中国政策”,或者也可能是坊间把其解读为蔡的两岸政策。假定是的话,与过去扁主张“一边一国”来看,是有不同的地方。可是也有人说“一边一国”或“两国论”,都有蔡英文的痕迹,但许多观点与分析都没有获得更进一步的证实。

  和平发展是不管哪一个党执政都必须要延续,台湾人民不会只想要经济层面的安定,而是综合层面的安心,包括政治、军事、心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安全感。和平发展延续没有政党分别,差别只在于要不要真正去做,如果只是虚工,任何政党执政人民都不会接受。

  有关ECFA议题,民进党始终对ECFA有不同的看法。作为反对党,它必须提出与执政党不同的立场。当然任何协议都不可能100%对台有利,我也借此机会建议民进党朋友,针对局部对台湾产业有帮助,也不应站在反对立场,为反对而反对;可以反对议案的不足、或是不够精致之处,而非反对协议整体。过去一段时间看民进党的主张、亲緑学者专家提出的论调,偏向矫枉过正的批判和指摘,这些不够客观的论调我是比较不赞同的。

  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必然要与国民党有所区别,否则就不叫民进党所提出的“中国政策”。坊间都认为国民党的两岸论述较具系统化与机制化,民进党较不足。可是我认为台湾就是这么小的一块地方,不管如何调整,转来转去不失这个范围,焦点就是那几个地方……

  张国城:

  求取处理两岸关系的共识

  今天很荣幸来中评社研讨这个议题。首先要先声明,因为没有权利也没有资格代表蔡主席谈她的政策,我只是从个人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提供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意见,给大家参考,请大家多指正。

  对于如何理解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脉络与内涵,与民进党过去执政相比有何异同,我认为“和而求同”、“和而不同”这八个字有求取共识的意图。当然这个共识为何,到目前还未成形,但基本上形成共识来处理未来两岸关系,应该不会是蔡主席絶对排斥的东西。

  民进党需要与北京协调出一个新共识

  如果民进党运气不错,能够在2012年大选中胜选,在立委选举中又能赢得多数,或许有机会与北京方面协调出一个新的“一二共识”,因为民进党在行政、立法上都掌握实权。换句话说,可能可以做到过去陈水扁做不到的事情,在此情况下,出现新共识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当然,新共识的出现需要双方彼此尊重理解各自的前提与主张;否则我想就常理判断,如果没有做到这点,共识当然难以出现。

  蔡英文的两岸政策一定与过去有所不同

  至于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脉络与过去民进党执政时期的两岸政策相比有何异同,我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从2000年到2011年,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的主道力量、国民党与大陆的合作态势,及其斗争民进党的能力都在不断地提升当中。在这个前提下,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主张一定要有所不同,不然的话无法存在、甚至无法提出。所以,这个异同基本上是存在于两个基础:一是北京对台湾的影响力愈来愈大;二是国民党在台湾的力量愈来愈大——不管是对大陆的合作或是对民进党的斗争。

  至于与马英九两岸政策相比有何异同?我认为同的部分比较少,异的部分比较多。如果要讲得比较具体,与陈水扁的两岸政策相比,未来蔡英文可能比较不会强调台湾主权独立的事实,因为一般来说,民进党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不太会被台湾人民所怀疑,所以这个问题少谈对蔡主席影响不大。她会比较强调的是两岸政策在两岸关系中需要管理的层次,因为两岸来往密切,在密切的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包括台湾内部的风险、中国大陆也有内部的风险、两岸关系结构性的风险。这些风险如何管理,会是蔡主席比较强调的部分。

  民进党重新执政的机率相当低

  再来谈不接受九二共识的民进党如果2012重新执政,民共对话基础何在?这个前提是民进党重新执政,不过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机率相当的低。如果只是当选总统但是国会没有取得过半,基本上在现在国共论坛的架构下,民共在两岸关系上不可能有太多发展。以民进党现在的态势与台湾现有选制,民进党要取得国会过半,有这样想法的人在蓝緑都非常少。

  对于ECFA问题,就算民进党重新执政,包括赢得总统与立委过半,民进党大概不会禁止两岸在ECFA既有架构下从事经贸活动,但是要签订更多协议,或是达成更多新的谈判,可能比较困难。

  对于如何看待两岸议题在2012大选中的重要性,现在的状况是,民进党应该比较不会特别强调两岸议题,但是国民党会比较强调,因为马英九一直认为两岸是他非常自豪的政绩。至于重要性到底如何?如果民进党胜选机率比较高,其两岸政策与国民党政府的差异反而会比较小;如果基本上机率低或是没有胜选的可能,差异就会比较大,维持既有强硬态势。

  民进党在两岸议题上

  缺乏话语权

  但是有一点必须向各位报告,我个人对这个议题长年的观察是,台湾人民对中国大陆的让利,其实并没有这么有兴趣。也就是说,大陆的让利动作,实际上对台湾人对两岸关系的看法、对台湾主权的看法,恐怕是没有积极的变化。

  另外一方面,台湾人民愈是处于经济力弱势的人,在投票的时候愈不在乎经济议题;反而是经济力相对强势、富裕者,才会比较在乎经济议题。这可以证明说,台湾东部许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其实反而是国民党长期掌握这些地方的选举票源。民进党在过去的选举,也曾试着打出经济牌,给予地方选民特殊的经济优待,但是在后来研究中,对于选民的投票行为,经济并无特别积极的作用。

  以现在来说,马英九几年执政,台湾蓝緑对峙高涨,形成各项意见趋于两极的基本格局;在这个基本格局中,台湾民众“失业再久也要投英九”这样的群众比例还是相当高。台湾年轻人与劳动者劳动所得与工作条件,多年来是没有明显的成长的;但是在许多选举中,这并不是他们决定投票意愿的主因。在这个情况下,2012选举对于国民党来说还是比较有利的,特别是在两岸议题上,民进党缺乏话语权,基本上在许多方面,只要出现两岸议题,对国民党来说,在中间取分的可能性都要大于失分的可能性。

  赖怡忠:

  蔡英文现在的政策

  与民进党过去的政策不会差太多

  对于蔡主席两岸政策脉络内涵的解读,我想最权威的还是蔡英文本人。若从外界去理解的话,我建议可以先看一个重点,就是蔡与扁的不同,进而可以看到蔡与马的不同。

  刚才刘世忠先生已经提到可以从蔡英文的决策风格来看。我在这里再补充一点:过去民进党执政时候大陆政策的基调与主轴基本上是蔡英文所设定下来的。换句话说,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瞭解到,蔡英文现在的政策,基调上与她过去八年的看法应该不会差太多,不然就像否定过去的自己。

  另外一点,实际上蔡英文加入民进党的时间非常晚,好处是她没有太多民进党派系的包袱;但坏处是,她对于过去民进党执政的理念、民主化过程里奋斗上来的基本核心价值,蔡的掌握与龢民进党一起成长的朋友有相当大的差距。

  台独可能不是蔡英文需要处理的问题

  例如,对于陈水扁来说,主权独立到追求台湾的完全独立,有人认为他是利用台独议题,但再怎么说,如果扁没有意识到这个议题对民进党的关键性,他也是不会使用。换句话说,扁认为这个议题对民进党的权力基础有相当程度的号召力,所以才使用。而对于蔡英文来说,她加入民进党时间非常短,某种程度可以说是民进党需要她,她也需要民进党;基于相互需要的关系,蔡英文对于民进党过去成长起来价值的感受,与扁有相当大的差异。某种程度变成说,对蔡来说,追求台湾完全独立的议题,可能不是她真的要处理的部分。

  另外一点,对扁来说,他必须要处理独派团体的影响力。而对蔡来说,她甚至不觉得这个东西对她来说会有多大的问题。这个部分又因为2008年之后,相当程度好像是民进党需要蔡英文来挽救的态势,使得蔡英文对于党里面各个权力、派系依赖程度变得更低。所以某种程度,例如蔡英文在独的议题上,会更独立于民进党既有意识形态的基础,我觉得这一点是理解民进党与蔡英文的关系时,要十分注意的问题。

  对于台湾独立,在陈水扁时代,除了个人的想法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扁认为这是民进党内一股很重要的力量,他必须重视这股有助于他取得权力的力量。但对蔡英文来说,她不一定要重视这股力量。

  蔡英文会相当程度

  突显两岸关系有关管理的部分

  还有一点是,蔡英文长期处理两岸问题,实际上比民进党其他人处理两岸问题的时间更久(从李登辉时代一直到民进党的时代)。所以说对蔡英文来讲,可能相当程度,她会比较重视两岸议题的管理的部分。对民进党来说,蔡是最瞭解两岸议题的人,她知道很多细节;同时也可以从这个地方来反证国民党,包括马英九现在这批人,在两岸事务的熟稔程度,最起码蔡英文不输给他们。

  所以说,她会相当程度,甚至大幅度的突显有关于两岸关系的管理。实际上,2004、2005年蔡本身就提到,她希望在两岸交流时建构一个安全网概念。所以她在2008年马英九上台的时候,她对于马英九很多的批评,都是在于危机与损害管理这部分没有配套。

  从这个地方来看,下面就会牵涉到人们常说蔡英文是学者出身,蔡对很多两岸议题已经有自己既定的看法,与扁相比,扁可能会说希望两岸稳定、不打仗与台湾主权等基本原则;可是就蔡来说,她会想处理更细腻的部分,更细腻的部分回过头来,就会强调她与马英九在战略哲学的不同。这也是她为什么会说“从国际走向中国”,讲马是“从两岸来看待世界”,外界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但是因为蔡长期处理两岸关系,与国民党之间差异的时候,她会特别去处理哲学基本出发点的不一样。

  大陆要体察蔡讲话的某些微妙之处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蔡“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说法。《论语》说“君子和而不同”,后面隐含大陆那边可以是个君子,意思就是说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和而不同,但是在这个地方来求同。我认为后面不说的期待很微妙,希望大陆的朋友仔细地去感受其中细致的差异。

  有关民共对话基础何在,像包括吴钊燮在美国提到,在2000年到2008年也没有所谓的九二共识,但是双方之间还是有办法达成一些协议,包括小三通、直航包机,而且有办法透过谈判来达到具体成果。当然并不是讲说用澳门模式来代替,而是说在那个时候没有九二共识都有办法达到这个成果,也不必然意味着在未来一定要有九二共识才能进行谈判与协商。我的判断是,基本上这应该也是蔡英文的态度。

  两岸关系发展的变数

  再来,以目前九二共识发展来看,一般对其有两个批评,一是马英九实际上已经接受“一中原则”,他把“一中原则”当作是九二共识的前提,所以才有办法与共产党进行下一阶段的合作;另外一种说法是,实际上中间还有差别。但不论哪一种,我们假设是后者好了,国共两党对于九二共识还是有差异的,那么现在国共之间的一些协议也推不下去,表现出什么?九二共识本身作为对话基础的载体能力,基本上已经快没有了。这也是为什么当两岸进入所谓的“易中有难”、“经中有政”的时候,很多东西谈不下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这里。

  在这样的基础之下,我可以大胆的说,未来如果说还要进行有意义的协商的话,即使是国共两党,光靠九二共识很难往下走下去。如果是这样的话,与其坚守20年前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思考一个新的可能性与发展方向?这种思考不要等民进党上台后再去想。

  至于未来和平态势可不可以延续,我认为没有人希望一上台就与共产党打仗,所以我认为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大陆如何看待民进党上台后一些话语的态度,以及它对这些态度所采取的相对应作为。刚才刘世忠先生也提到,原来民进党在2000年上台的时候,曾经释出很多善意,但是这些善意后来大陆回应太慢,或者说它还要“听其言、观其行”;但是台湾内部政治发展速度太快,道致陈水扁认为他送出的善意,党内受到攻击、在外又不被接受,然后国民党又不与它合作,从而开始走另外一条路。

  因此,未来和平发展态势,要看的关键反而是,如果大陆看到民进党上台,它在进行内部政策调整、以及建立新的内部政策框架的时候,需要多久的时间,它如何理解民进党送出来的讯号,这是重要关键。如果民进党发现自己释出的讯号完全没有用,可能再次出现政策180度大转弯的情形。

  至于民进党对ECFA,因为都已经签了,难道不要了吗?所以民进党会概括承受;如果ECFA在实施中的确出现问题,当然也不会完全不处理。但我相信,就我对蔡英文的瞭解,基本上她应该不会主动停止ECFA。

  蔡会尽可能回避两岸议题

  把选举重点放在内政议题上

  最后,关于2012年大选两岸议题的重要性,我完全同意张国城先生的分析,国民党一定会突显两岸议题,但对民进党或蔡英文来讲,会认在内政问题上已经有让民进党用不完的子弹,与其在一个不确定的两岸议题上面发动攻击,还不如直接把重点放内政议题上。

  所以,我们到时候看选战发展,应该会看到国民党想要突显两岸议题,然后某种程度会希望激化蓝緑对抗,透过它认为蓝营基本盘比较大,然后复制去年年底五都选举中国民党可以成功维持三都的选举选情。对于蔡英文来说,会希望上次五都的粉红战略——第一次出来选就可以拿到一百多万票的状况能够重演。所以某种程度来说,我认为五都选举战法会再度上演。

  郑安国:

  蔡仍回避真正的两岸问题

  听了一轮的发言,对于蔡英文的政策是否可以延续两岸和平这样的问题,普遍认为在整个国际的大格局之下,没有人可以想像在台湾海峡还会发生战争,因此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比较小。但问题是,在两岸不发生战争状况下,有没有一个政策能延续对台有利的状况?这才是国民党或民进党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最主要关键。

  对于蔡英文提出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从蔡英文的人格特质与基本思维来看,我比较倾向于认为,这是蔡英文在还未有明确的大陆政策的时候,也或不适宜提出一个明确的大陆政策的时候,所提出的一个比较抽象、空凌的想法,以避开真正的两岸政策问题。因为那时蔡还没成为总统参选人,她与苏贞昌一样,避免太清晰的政策会引起争议。

  蔡英文成为民进党总统参选人之后,会不会提出一个更明确的政策?这部分我与张国城先生有同感,基本上要看选情的胶着程度。换句话说,就是看什么样的政策可以赢得更多选票。假如需要更多中间选民支持,蔡的政策论述(非实际政策)可能就不一样。现在的问题是,就目前态势与多数民调来看,双英之间的选举,应该不是一个悬殊很大的选举,也因此大家就更关心蔡的政策会和国民党的政策差异更小,会小到什么程度?或者有什么其他更新的政策?这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

  另外,谈到九二共识,其实我也不认为九二共识是唯一能够处理两岸问题的基础。但问题是,不用这个基础,要用哪样的基础代替?民进党从2000年开始也一直在思考,从九二共识、九二精神、九二年香港会谈基础,这些都曾被提出,但似乎未能解决问题。在当时回避九二共识,虽仍可以处理一些小问题,像刚刚提到的春节包机、小三通等。但是两岸之间目前这么复杂绵密的交往关系,不是小三通或春节包机等可以比拟的,所谓澳门模式是不是能够处理或延续现在及未来的两岸关系,我觉得恐怕是需要再思考的。

  两岸之间目前这么复杂的交往关系,不是小三通或春节包机。不过,我也不认为一定没有,只是现在看起来,还不知道有哪一个东西比较可能做为基础。我认为,比较可能作为基础的是谢长廷的“宪法一中”的思维,但是否为蔡英文所接受、或在某个时间点被社会所接受,还有待观察。

  石之瑜:诸位谈了很多东西,并没有真的回答关于蔡英文的大陆政策能否维持和平的问题,并没有提出直接的答案来,这是因为诸位没有一个好的方法或观点来进行评估。所以我也没有什么好的意见。我想提个问题是:诸位都在谈蔡英文的人格特质,但是都没有提出确切答案;每个人都说人格特质很重要,但是好像没有讲什么。

  刘世忠:

  蔡的人格特质与挑战

  我个人觉得,蔡英文决策的人格特质比较审慎,她会花比较长的时间做更周延的思考,各种情境假定研判,甚至于最坏的状况;这可能与她长期的国际谈判或国安系统训练有关,比较审慎。我们看她当党主席,真正进入政治圈的混乱里面,有人说传统政治人物应该有的危机处理,她处理得很不好;有些人认为她经验不足,但我个人的观察是,她反而是想做得更周延,准备更久一点。这反映出她以前在政府体系中决策的人格特质。从这样的观察引伸出,若她作为台湾的总统,在攸关敏感、瞬息万变的两岸政策上,她的决策会比较慢、想得更周延。

  与民进党传统领道人对照,有人说蔡为非典型。以陈水扁来说,他会想把利益最大化,哪边可以脱困,决策就赶快朝那个方向过去;好的情况是他很有弹性,坏的情况是他变来变去。至少在目前为止,我还没看到蔡英文做了决策,外界给她不同压力与声音的时候,她就会改变,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出来。当然这攸关到决策严重到什么程度。所以包括未来更加激烈的选战,甚至当选后,面对内外挑战与限制的时候,她能不能维持现在的自信,有待观察。

  民进党不会接受九二共识

  我很同意刚才几位先进说的,即使到选前,民进党也不会接受九二共识。民进党内初选时,几位要角都有提到共识,包括谢长廷从“宪法一中”到“宪法各表”,就可知道内部阻力有多大。今年底到明年1月初,就算双英支持度难分轩轾,民调再怎么接近,我都不认为蔡英文会接受九二共识。

  我研判,如果蔡英文赢得选举,两岸“四造”会有很多互动,除了三党之外,可能美国的因素也会进来,因为美国也会有压力嘛!如果以2000年的经验为例,陈水扁从318到520之间,的确是国内外都承受压力,包括对岸也都有压力。所以520时扁的就职演说讲“未来一中”。我的意思是说,蔡英文从114到520之间,她怎么处理,考验她决策人格特质里的一致性,也就是考验她的抗压性。

  如果蔡英文当选,对两岸三党来说,我认为应该维持静态,不要挑动两岸状况,各方面都不要挑动,先奠定一个未来政治基础架构。我判断,假设中国大陆领道人对于新的民进党政府未作出负面非理性的动作,520演讲也许就是一个契机或是观察点。我研判大陆还是会采取听其言观其行一阵子,因为新的领道人也要接班,他不可能一接班就展现不同的作法,不管是对民进党政府比较温和或激进。

  因此,应有一段静观其变期,以蔡英文统筹陆委会所展现的纪律,她的纪律严肃到其他部会不可替她发言。例如上次我与吴钊燮去美国,吴的讲法其实完全不是那个意思,可是被媒体误道,蔡马上发新闻稿严正切割。你可以想见蔡带团队讲究纪律,别人无法代表她发言。所以从她当选到就职之间,不太会有太多人代表她发言,或揣测她以后会怎么做;如果真有这样子不懂状况的人,她一定会跳出来澄清,那时候的纪律一定会更强。反映到她520就职之后,蔡的团队讲两岸政策,一定是她说了算。一般评论她当然不管,但是只要与民进党有关或她新政府团队讲出什么不一样的话,她都会很严肃地看待纪律的问题。这是我的个人观察。

  李华球:

  蔡应该包容两岸

  我对会议室(中评社台北会议室)墙上挂的蔡英文给中评社的题字“包容两岸”很有兴趣,看起来蛮有格局的,但不知道她心里怎么想。如果真的是这四个字的话,我觉得蛮有意思的。她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与这四个字有没有关系,我不确定;但是我期待,如果真的是蔡当选,这四个字还蛮重要的。假定这四个字是她内心深处的想法,又能够在政策里面展现出来,我认为两岸关系就算换人执政大概也不会太危险。

  也谈蔡英文的性格

  刚才石教授提到蔡英文的性格,我与大陆朋友开玩笑说,“蔡英文会不会是女版的胡锦涛”、“马英九会不会是男版的梅克尔”(Angela

  Dorothea

  Merkel)?大家都觉得很好笑。因为最近德国的梅克尔表现不错,在欧洲这几年也慢慢上来,我期待如果马政府做得好的话,能不能做到男版的梅克尔。然后我说“蔡英文会不会是女版的胡锦涛”,我觉得她的性格也许是这样,也就是说大家都觉得蔡英文很温和、很理性,我的看法不是;温和、理性都可以在蔡身上看到,可是她真正内心深处,当她得到大位以后的决策模式,才能真正看出她的性格与施政风格,所以现在讲可能有点早。假定蔡真的当选,她的决策model更值得我们进一步关心。

  我认为蔡英文只要提出“中规中矩”的两岸政策,大概对她选举就有加分效果;“中规中矩”的意思是她不要犯错,四平八稳提出政策,不要想超越国民党,不要得罪共产党,也不要引起美国排斥,如此她就有机会得分……

  对于国民党,我的建议是谨守现有的就好,不要躁进,所以在进退当中做微调;躁进没有用,不但得不到分,反而失分。其实我一直不觉得国民党打两岸牌会对2012选举大大加分,不会加到多少分;假定打不好,我对2012结果还蛮悲观的。

  张国城:

  主张两岸统一的人

  应该讲明统一后的政治安排

  我的建设性意见是,只要是主张统一的人,都应该勇敢地表现出来,而且尽快及早地让台湾人民瞭解统一之后的政治安排。我认为这是国民党要对台湾人民说明的。

  石之瑜:国民党谈了一百遍不要统一,但你为什么认为国民党心里就是想统一,甚至还建议国民党应让提前说?恐怕是民进党最希望国民党主张统一吧?国民党愈是显得排斥统一,民进党会和共产党一样愈是焦虑。

  张国城:如果他们心里面不想,也应该表现出来。我认为国民党会不会讲统一是会随着时势而转变。

  石之瑜:民进党会不会讲独立也是随着时势而转变。

  张国城:我刚才说国共两党应该更加细致全面地说明统一之后对于台湾的安排,两方都要讲,如何过渡、如何维持秩序,让所有人知道,以现在的个人发展条件在未来统一环境里面会怎么样,我认为这个有必要说清楚。

  石之瑜:共产党应该没有在想这个问题,因为对共产党而言,最要紧的是化解台独,共产党恐怕还没有意识到,统一会对台湾带来不可避免的改变,而且应该认为最好是都不会改变,只要在名称上先统一就好了。统一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是个好问题,但是却只有台独在担心。国民党没有民进党表现得担心,倒是可以用来间接反证国民党还是较靠近统一。

  张国城:对于统一这个问题,应该逐渐要深入、细致、充分、更广泛地讨论,因为两岸之间往来的密切,大概是台湾百年罕见,不管喜欢不喜欢,现在都是密切交流。国民政府来到台湾之后,在贸易、经济发展、对外投资这么地集中在一个对象,恐怕也是史无前例。譬如台湾与美国关系最好的时候,大概也没有密切到这样的程度。就经济来说,现在台湾对于大陆贸易依存度,恐怕还大于中国大陆内部任何一省对整个中国大陆贸易的依存度,因为中国大陆沿海省份主要都还是外销。所以在这样密切接触下,还在自欺欺人认为说,政治上可以永远维持现状,或是北京方面不会用它愈来愈大的政经影响力继续推动统一;以为用现在所谓的“一中各表”,就可以约束大陆永远接受这样的状况,恐怕不实际。

  石之瑜:若干疑问

  可不可以问一个问题?华球兄是国民党智库的特约研究员,如果依你说的方式,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就是维持目前这样子啰?那么民进党会问,当选之后,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如果都没有变动的话,那谁当选都可以继续维持下去;如果国民党想要推动进一步变动的话,不就刚好证明国民党另有所图吗?

  所以国民党开放两岸三通、让人民交往,蔡英文大可以说,做的不错,但万事OK,就欠东风,也就是缺乏防卫意识。蔡英文大可以说,虽然马英九在开放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但他再继续做下去可能把台湾丢掉,所以老百姓现在需要的,就是可以把台湾守住的人。也就等于是说,台湾百姓还要马英九做什么呢?他已经完成他应该完成的开放任务了。比较双英的“不”,马英九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是,“我不做什么”,蔡英文的“不”是,“我不让你做什么”。请注意蔡英文从港澳关系条例开始,就已经是采取安全网的思维,她公职生涯的一辈子就是在编织安全网,安全网的概念,就是降温、扭转、勒马。就像刚才连你也说到,两岸政策由国民党再谈下去是失分,那么国民党该怎么办呢?国民党是会说自己连任后不会有新做法,还是会表示自己连任后会有新做法?好像怎么做都不对,毕竟国民党讲的都是三不,所以不能承认自己将会有新做法。

  再谈蔡英文的人格特质

  刚才石教授提蔡英文的人格特质是大哉问,刚才又提起民视拍摄蔡英文从小到大的介绍片,也让我想到我可以分三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首先与生长背景有关,蔡英文生长的家庭,在本省籍里是相对富裕的,而且她也受到相当好的栽培。如果与民进党其他的人相比(吕秀莲例外),民进党很多政治领道者大部分生长于相对贫穷的家庭,自己本身受教育的过程中,考试第一名就被认为是好的成就,而不是在修为、修养上的知识造就。

  石之瑜:还有一点,她是老么。

  赖怡忠:好啦!她是老么,所以她可以到现在未婚,她爸妈也不会逼她。

  第二点,蔡英文是学者,一般学者的训练是对一件事情有自己的定见,不太可能会去听人家的,你可以说是知识上的一贯性,或者有人说是知识上的傲慢。蔡与政治人物比较不一样在于,政治人物会相当灵活地来看待政治风向;而蔡英文学者的风格,也会形成她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会去讲到知识上基础的状况。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蔡在说话时,大家会觉得奇怪,什么“从国际走向中国”、“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一堆大家认为怪怪的事情。

  第三点,蔡英文的政治经历,她长期的政治涉入是做幕僚,所以幕僚是提出处理的方案,但是不做决策;可是政治人物是当下就要做决策,所以这也与扁有很大的差别。陈水扁上台之后,他从来不是当第二的,他就是当头做决策,对他来说,他看重的是这个决策会对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这个影响不好就不要,如果OK的话就往下走,所以扁着重的是决策施行的后果。但如果是幕僚来看,看决策执行的后果不一定是对人或对事,而是看对这个局所形成的影响;而且还可能会希望很多决策本身有一贯性,这是幕僚的期待。

  所以把这几点综合来看,为什么蔡英文在决策上面,刚才刘世忠所讲的,觉得她会比较温和,是因为她要寻求自己的一贯性;要寻求一贯性的话,自然就不太可能今是而昨非,这样的状况会比较少一点。但是对政治人物来说,只要能够取得发展或脱困,就会采取今是而昨非的政策。

  家境上的富裕所形成对修为上的造就,让蔡英文龢民进党大部分人不一样,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这里。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培养过程里,比喻来说,过去很多民进党人是街头打架打上来的,他们的拳脚功夫是真刀实枪硬干出头的,靠着身上的疤痕来建立自己的战果。蔡英文比较像是在道馆里面,花钱请老师来教她功夫,所以打起来招式很漂亮。如果传统民进党人招式不漂亮,但拳拳硬打很实用,能够打到人比较重要;蔡英文就是摆出架势,指你什么样的功夫门派,看起来很厉害别人就不敢动了。

  难听一点来讲,如果这是untested(未经考验的),她有花拳绣腿的问题;反映在决策上,你会看到她会谈问题的背景,她会谈问题要去注意什么东西,但是她少谈解决的方案。当人家问她,这个东西会怎么去处理,她会回答说我们该如何看待问题。我相信大家之前看初选辩论的时候,四次辩论有一个特性:苏贞昌讲我要做什么东西、我要怎么解决;蔡英文是说这个问题要从什么地方来考虑。这也不是说她好或不好,而是她的思虑与民进党其他人的差别,为什么别人会觉得她是非典型的民进党?我认为是因为这几个部分。

  郑安国:

  要从长期多面向观察才能真正知道蔡的基本思维

  对于蔡英文的人格特质,刚才大家所提的,确实很精确、传神。首先,我觉得,基本上,蔡英文是一个对自己的原则蛮坚持的人,也很坚持某些想法。

  第二,蔡英文可以说具有学术训练或学者风格。她讲出来的话,不能够光从字面上认定意思,必须从她长期的思维背景,纔可以看出她讲某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包括她的动机。所有她说出来的话,看起来都很好,像刚才所说的“四平八稳”;可是在“四平八稳”里面,譬如“包容两岸”,这与“安全网”、“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从国际走入中国”、“和而不同、和而求同”都很类似,你一看都觉得很好,但光从字面不知道她要讲什么。那么她真正的意思是什么?你要从很多她没讲的东西去看她讲了什么。所以要瞭解蔡英文,要从长期多面向来观察,才能真正知道她基本思维是什么。

  国民党、民进党与共产党的两岸政策差异很大,三党都有党及领道人的政治理想;但问题是,三个党的政治理想可能在短期内都达不到。目前最主要的就是,在达不到理想的状况之下,到底你用什么方式、用什么政策来处理目前面临的两岸问题?这恐怕才是一个比较关键要面对的东西。国民党或中共都已经提出一些处理方法,陈水扁时代也做过若干努力;蔡英文面对这些问题,她有什么具体的处理方法?这是大家等着要看的,不是仅靠一些原则或口号式的概念就能够解决问题。我想大家都希望她说清楚。

  刚才国城说,国共两党应该把统一的想法细致地说出来,我对这点持保留看法。因为先不论统一是不是他们现在的想法,既然在短期达不到,也没在进行,那么说什么呢?现在也不是一个讨论的时机。

  两岸政策与人民的期待

  对于两岸政策,我认为应从老百姓的思维来看,之前我在国民党智库,起草2004年政策白皮书的时候,我就从另一个观点来想;国民党谈大陆政策,不要先提党及自己的目标理想,而应该思考到底台湾老百姓需要什么东西,据此拟定你的大陆政策。换句话说,以台湾老百姓的需要、对人民福祉最有利的为主,他们期望的是哪些东西,你的政策是否能够达到台湾老百姓的目标与期待,用这样的思维订出大陆政策,我认为是比较正确的。

  过去,国民党先提出一个国家统一纲领,然后根据纲领来推演大陆政策;民进党想达到台独,也由此来推演大陆政策。所以我对两岸三党的建议是,不要从你及党的理想去推演政策,应该从对人民最有利的方向来推演。若此,我想推演出来的东西比较可能得到更多认同。回到主题,我们对两岸和平不要太悲观,该顾虑的是,在两岸表面的和平之下,如何对百姓更有利。这是我几个观点,就教于各位,不知道大家还有什么指教。

  张国城:

  緑营基本教义派也在成长

  我的观察是,緑营基本教义派也在成长。一位深緑大老,我就听他批评过陈前总统,他批扁说其外交过于冒进暴冲,他分析说有些事情不是立刻就做得到;而扁的作为耗尽外交资源与人脉,其实对台湾也不见得有利。我认为台湾社会有一部分人,至少在基本教义派,对于台湾民进党的路线、选举方向,这个群体基本上是有在反省、成长。

  所以在蔡英文担任主席之前,与他们并没有任何的交情,也没有什么特殊渊源,更没有拿出什么利益与他们交换,但是却可以获得他们的支持,这是蛮特别的发展;我发现这些人对于台湾的未来、两岸关系、中国大陆发展等等,相对来说务实的看法愈来愈多。

  赖怡忠:

  独派对蔡还是有些意见

  我的看法不太一样,我听过深緑人士谈,他们私下对蔡英文也有相当多的抱怨。但这些东西并没有对外显现出来,主要是因为他们也知道,蔡英文应该是民进党内最有实力的候选人,这个时候与她争论没有意义。

  另外一个指标是,5月23日黄越绥宣布独立参选,这个消息某种程度也反映说,还是有人对蔡英文路线或主张是抱持疑虑的。她虽然不会赢,可是作为一个主张来牵制蔡的作为,可能期盼有这样的效果。

  就蔡英文本身来看,大部分的人,除了刚开始吕秀莲出来,只有台独联盟表示支持蔡,你可以看到四社或其他社团,他们说这次完全不介入民进党初选,等到初选结果出来之后,再支持赢得初选的那个人。这次初选,你也比较少看到独派要求哪位候选人回答哪些问题。

  刘世忠:

  基本教义派有很多派各派也有不同的意见与考量

  其实基本教义派有很多派,谁出席蔡英文或苏贞昌的宣布参选记者会,或是出席政见发表会等,都不能代表所有的基本教义派;而且就像怡忠讲的,他们要影响的是最后出线的候选人;也像国城说的,有务实的成分。

  讲白了,他们支持独立建国,他们也是等到赢得政权后再来影响你,总要先以赢得政权为目的。事实上陈水扁就是这个样子,一开始扁要与中国大陆和解的时候,独派的压力也很大,甚至于骂他;等到扁得不到中国大陆的回应,又面临连任压力,他就回去拥抱巩固基本教义派。

  就看蔡英文赢了之后,她决策承受内外压力的部分,是否承受得了?能否关照到一个平衡,以这样厘清这个问题会比较清楚一点,而不是单纯说谁表态、或哪个台独大老支持,就代表整个基本教义派的意见。

  石之瑜:蔡英文有什么欲望呢?如果她是防守,没有具体积极的欲望,如何去影响她?

  刘世忠:蔡英文的非典型就在这里。她也许没有那么强的欲望,不代表没有欲望。她从学界开始被国民党延揽,到现在成为民进党主席,很多职位都不是她自己求的,但后来被愈拱愈上。这与典型民进党人不同,也许有的人从小立志当总统、有些人选过立委之后认为自己可以当总统、有些人当了市长后认为自己可以当总统、有些人拚了老命也当不到。这点我还蛮同意你的,就是“无欲则刚”。

  赖怡忠:蔡英文对自己名声很在意,你看这几年出现的一些事情,她反应最快的都是与自己有关的。

  石之瑜:是不是跟马英九很像?他们都是排行老么,都惯于受宠爱,一方面,他们不必积极追求就可以得到宠爱,二方面,得不到宠爱的话会让他们很受不了吧!他们最珍惜的,不是追求某种还没有得到手的未来的价值,而是外界对自己的肯定。这样的性格让马英九怕失宠,变得一味讨好,患得患失,也让他害怕冲突。这是不是影射蔡英文也会害怕冲突?那她就算是坚定的台独,应该会想办法避免被大陆批评,或与大陆正面冲突。蔡英文如果也是这样的老么性格,那她对和平的贡献,不在于因为她会放弃台独,絶不会吧?何况通常老么也不是见异思迁的性格。而在于她不会为了追求台独让自己暴露在外界指指点点之下。

  赖怡忠:蔡英文也不是没有罩门,当你挑战她本人的时候,她往往为了捍卫自己的名声,又因为过去政治人物的历练比较少,所以这方面可能会出错。例如十八趴议题。

  郑安国:结语

  好,各位还有没有高见?假如没有的话,我们今天到这里结束,谢谢!

  评论员简介:

  郑安国: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系毕业,政治大学公共行政所硕士;曾任陆委会香港事务局局长(即台湾驻港机构中华旅行社总经理),陆委会副主委,台北市长马英九办公室主任,国民党智库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政策委员。

  石之瑜:台湾大学政治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公共政策硕士,美国丹佛大学国际研究博士;曾为史丹福大学、杜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杜伦大学、中央大学(日本)、蒂宾根大学访问学者;曾任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现为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张国城:台湾大学政治系、会计系双学位毕业,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硕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威斯康辛大学密尔瓦基分校博士研究,澳洲国立新南威尔斯大学社会科学与国际关系系博士;曾任民进党立法委员林浊水办公室主任、民进党中国事务部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机要秘书、行政院反恐办公室研究员、行政院青辅会研究委员等;现为台北医学大学助理教授、台湾智库谘询委员。

  刘世忠:东吴大学政治系毕业、淡江大学美国研究所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政治学博士班研究、美国华府智库布鲁金斯研究院─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访问学人;曾任外交部研设会副主委、总统府谘议、民进党国际事务部副主任、英文台北时报政治专栏评论;现为新台湾国策智库研究员。

  赖怡忠:台湾成功大学物理系毕业,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博士;曾任北美洲台湾研究学会副会长、民进党驻美代表处主任、民进党中央中国事务部主任、台湾智库国际部主任等;现为台湾智库执行委员、马偕护校助理教授。

  李华球: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毕业;曾任中华港澳之友协会副秘书长、前立法委员苏起办公室顾问等;现为国民党智库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国安组特约研究员、中华战略学会国防战略研究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