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浅谈雷歌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据中国文学史记载:“最早的文学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反映原始人类劳动生活的檏素歌謡……是中国文学的开端,是我国文学史辉煌灿烂的第一页。”“从原始社会起,歌謡就一直伴随和记载着历史。”雷州人的祖先从原始社会起就有自己的歌謡。今日雷州人的祖籍是唐宋时期起就陆续从福建省闽南地区迁来雷州,自然也带来闽南民歌。闽南民歌传入雷州半岛后,在与土著少数民族文化及周邻文化、外来文化的长期交流中,互相渗透,逐步形成了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独特雷州民歌。

  雷州民歌(简称“雷州歌”或“雷歌”)是雷州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和斗争中的智慧结晶,是一株南国艺术奇葩,是中华文化艺术的一份珍宝。雷歌是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的艺术瑰宝。雷州人能歌善唱,经久不衰。正如《雷州歌篮》中的雷歌所写:“传世雷州歌万千,千百年来唱不衰。衰了又兴歌兴起,启发人民永向前。”古代流传下来的雷州歌册达三四百本;自清代至今笔试赛歌不断,歌榜一大批;改革开放后出版歌集有《南渡河之歌》、《雷歌三百首》、《我的心事歌》等计有30多本。民间歌謡及“姑娘”歌词流传在民间不计其数。从上世纪80年代上期起,全湛江地区从湛江市至各县(市)区先后成立雷歌研究会7个。2003年,雷州市组织雷州“姑娘”歌队代表湛江地区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歌会决赛,荣获铜奬。但是,自古至今搞雷歌理论研究者寥若晨星,报端杂志极少有关这方面文章刊登。笔者在此对折射雷州文化的雷州歌试从其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浅作探讨。

  一、雷歌的思想内容

  《中国歌謡集成》主编贾芝先生指出:“民歌,简直就成为那个民族诞生、迁徙、劳动、生存等一部口传的历史。”雷州歌就是记载着雷州人民生存、劳动、生活的斗争史。雷歌的思想内容体现出雷州半岛的地理风貌以及雷州人民的生存方式、劳动生产、家庭生活、爱情婚恋、历史人文、伦理道德、风土习俗、娱乐戏谑、丧白喜庆、政治时事等等。雷州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喜欢唱雷歌。

  1.反映雷州地理风貌及劳动状况

  反映雷州风貌及劳动生活内容,是雷歌的主流题材。雷州半岛是中国第三大半岛,居大陆最南端,处在亚热带,有山有海,有平原有河流。人们在这块红土地上劳动生息,倾注了心血,也孕育了雷州歌謡。在农耕社会里,雷州人常感做农民的自豪。《乜都不如做百姓》就是这样的歌謡:

  乜都不如做百姓,粒种下田百枝青。

  黄粘刚刚收割起,又要磨镰割长芒。

  (注:乜,即什么。)

  一粒种子下地,便有一百支青苗长起来,令人兴奋。黄粘、长芒都是解放以前的稻谷名称。此歌运用叙述手法写出了在农耕社会里的农业盛况:农民刚刚收割了早造的黄粘,晚造的长芒稻正长势旺盛,又要锉利镰刀,准备再次收割了。这首歌反映了雷州人民热爱劳动,获取丰收的喜悦心情,表达了做什么都不如在我雷州做百姓的主题思想。上面这首歌是写风调雨顺的丰收年景。雷州半岛是全国最大的雷区,是台风常常光顾的陆地。百姓辛辛苦苦从开春播下谷种,进入秋季往往就碰上台风。台风一来,农民眼睁睁地看着即将到手的果实被洗劫一空。雷歌同样给予反映雷州半岛社会独特的自然灾害:

  寒露打风死得快,恰恰碰逢稻扬花。

  石谷风去九斗冇,啜□都无还讲饭。

  (注:冇,即是无结米的谷,石、斗是过去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每石100市斤)

  这首《寒露风》歌写出雷州半岛的季节性。有农谚:“寒露风,霜降雨。”说的就是晚造水稻最忌寒露打风,霜降夜雨。水稻正在这两个节气期间扬花灌浆,这一关节眼时打台风下夜雨,谷就无望结米。这首歌反映了人们在遭遇无法抗拒自然灾害的痛苦。

  时代在变迁,雷歌的主题思想也不断升华。就以农村这一题材为例,改革开放后,农业格局由过去单一水稻种植改种甘蔗、水果等经济作物后,加上利用海滩开发养虾,歌的内容较前大不一样,请看《雷州是宝地》:

  老包带来探宝器,探出三雷是宝地。

  海滩开出黄金库,山山挖掘总是钱。

  这首歌赞颂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包山包海,大挖潜力,逐渐富裕起来。农民致富后,生活环境也逐步改变,雷歌都给予恰切的反映:“村村新楼座接座,难寻幼时旧家门”。“填海建楼幢到幢,疍家茅棚无迹痕”。

  2.反映男女恋情婚嫁

  反映男女恋情婚嫁是雷歌的永恒题材,也是在雷州独特的风俗。情歌中有探情、偷情、盼情、恋情、约会、山盟、失恋、离情、苦情、成婚等等。男女通过歌唱,表达了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相互爱恋的情感。情场的动作表示和妙语表达随处可见,山盟海誓,情意缠绵,爱情的坚贞,离别的苦恋,思念的哀怨以及遭遇不幸的痛苦等等,在歌中都得到真实的反映。

  在封建礼教桎梏里,男女的爱慕之情有种种表达方式,但表达得体是很不容易的,雷歌就有其独到之处。例如,有一位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见围墙花园内有一位妙龄少女正在赏花,爱慕之情涌上心头。但在礼教禁锢下,开口不能,近身更忌。然而这机会难再,如何是好呢?他搜肠刮肚,忽见地上瓦片,便捡起一块抹净,跻身墙边,抛向少女脚下。这瓦片像是投进少女的心湖,溅起情花。少女拈起静思片刻,歌便顺口而出——

  飞墙妍雪当宝贝,妍雪你来有乜话。

  有话就该对娘说,无声叫人话怎回。

  这妍雪(瓦片)本是无感情之物,但在少女眼里却当做传情“宝贝”,牵出情思来。歌中这堵有形之墙,就是封建礼教的无形之墙。男女是无法推倒,但爱慕之情是可“飞”越的。

  睡不得去眼睁睁,望见那边一盏灯。

  不是山拦和水隔,日也去夜去 。

  终于男主角向心中那盏灯火的恋人道出心曲,但在这山拦水隔的封建藩篱下,虽近在咫尺,却难以跨越,无法相会,真个是此恨恨绵绵何时了?夜夜对着星汉无数唉叹再唉叹,其唉叹声终于传到姑娘这边厢,震开了爱的心扉。她一鼓作气,大胆地发去讯号——

  只要你官有偌心,怕乜山高和水深。

  山高我嫜挥刀砍,水深官人担土平。

  (注:乜,什么;嫜,女人自称;平,填平。)

  男女的爱情已向封建礼教发出了宣战书。

  《妻嫌夫小》和《妻赚夫老》这两本歌流传远久。其思想内容是对封建包办婚姻的血泪控诉。“媒人之约,父母之言”是旧社会婚姻制度的清规戒律。这首歌中主人的要求并不算苛刻,别的条件都不提,只要年岁相同就心满意足了。你看:丈夫小到何种程度——

  嫜过这门苦一世,无侬带来有侬养。

  睡到半夜翻身回,问侬吃奶不吃奶。

  (嫜:女人自称;侬:小孩。)

  而丈夫老的又是啥年龄?请听——

  七八十岁须毵毵,怎配得娘攀头嫜。

  做嫜祖公都嫌老,还说同娘共枕床。

  (攀头:即古代结婚年龄)

  不同的社会就有不同的婚俗,时代不同婚俗也在变化。笔者1985年写的《出嫁》歌就概括了雷州几代人的婚俗:

  婆婆坐轿哭着嫁,妈唱“嗨啦”到爸家。

  姐骑“凤凰”哥来接,我坐“丰田”真快也。

  作者通过三代人四种婚俗对比,热情地讴歌了新社会的婚姻制度带给新人的欢乐和幸福。反映了时代不断进步,不断走向文明。

  3.反映雷州的风土习俗

  反映雷州的风土习俗歌,在雷歌中是屡见不鲜的,而且是很有价值的部分。雷州半岛,在唐代以前是百越族的土地。唐宋以后,闽南汉人陆续迁来,少数民族逐渐迁往海南、广西,留下少数人也逐步被汉人同化。所以,这里的文化虽以汉族为主,但也仍存留下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遗物遗风,如雷州石狗、铜鼓、傩舞等。而闽南汉人流传入来的民歌、姑娘歌、戏剧及风俗等,在同土著文化融合后,又自成一体。所以,有很多雷歌都反映了雷州这种独特风俗风情。这里的婚嫁、求神问卜、送葬、道法等都以歌代讲。同时,自古以来流传下来很多特产风味都以歌记载。这类歌反映了雷州半岛丰富多彩的风俗习尚和绚丽多姿的文化风貌,是雷州民间习俗文化的艺术实体。如《哭嫁》:

  偌多姐妹来送嫁,吵吵哄哄到三更。

  识哭就哭多几句,未识哭的只呀呀。

  这是一首民俗歌。姑娘出嫁前几天的夜里,村中姐妹都来相聚,陪伴出嫁女一起“哭嫁”,以哭来表达眷恋之情,而且大都以歌当哭。这哭不是悲伤而哭,而是一种风俗,没有实际内容,只是“吵吵哄哄”而已。后两句将大小陪哭者的哭声十分风趣地描写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雷州自古有四大风味:英利烧猪、乌石甜糟、嘉岭白果、雷州白切狗。这些名牌风味都有歌传唱。如《雷州白切狗》:

  雷州风味白切狗,自古扬名手艺高。

  我去旅游吃一餐,回梦几夜香涎流。

  作者通过旅游吃了一餐白切狗,“回梦几夜香涎流”,来盛赞雷州人制作风味的高超手艺。如《看姑娘歌擂台赛》:

  看姑娘歌擂台赛,听歌顶饭饥不如。

  脑海留下好歌句,梦里常常笑开怀。

  雷州“姑娘”歌是即席演唱的,是口头艺术,很有吸引力。在全省民歌中是独一无二的曲艺。据说全国也只有几个地区才有这种艺术。2004年和2005年春节雷州市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姑娘歌”擂台赛,人山人海,喝彩声、鼓掌声不断。这首歌通过“听歌顶饭饥不知”极尽赞美之辞,反映雷州人对这种民间曲艺的沉迷。

  4.反映各个时代政治状况

  反映各个时代政治状况的时政歌,在雷歌中占的分量特别大。有的歌唱历史事件及其人物,有的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受苦受难,有的颂扬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丰功伟绩、政通人和,特别是赞颂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同时也有抨击腐败现象及社会治安的伤民扰民事件等等。总之,这类歌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反映了人民的心愿,是历史的见证,具有史料价值。如《湛江歌謡》、《我的心事歌》、《南渡河之歌》等都较全面反映了这方面的思想内容。在旧社会,雷州半岛社会混乱,民无宁日,雷歌都有记载:“贼一离开兵就到,惨过二人心相勾。贼一说劫就是劫,兵一说剿就是剿。”反映了兵贼勾结,贼劫兵剿,百姓遭受双重苦害。而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抗日最坚定,锄奸杀敌安民心。组织武装保国土,全国人民大欢迎。”

  全国解放后,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歌颂党率领人民奔上四化征途,取得了伟大成就,在《国庆颂歌》中得到充分体现:

  欣逢盛世庆国庆,四化征途奏佳音。

  稻海扬波歌富国,钢水欢腾颂党情。

  此歌通过庆国庆这一大喜节日,歌颂清平盛世里,在共产党领导下,四化建设蒸蒸日上,工农业生产捷报频传,国家强盛,人民富足,反映了雷州人民对党的丰功伟绩永志不忘。

  我党现阶段反复提出“反腐倡廉”,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遵循这一方向。歌唱家周定状80高龄时更是发出了人民心声:

  中央下令反腐败,群众人人磨刀利。

  贪污受贿走不了,牵他肥牛出来宰。

  这首歌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发出声讨贪官的檄文。“磨刀利”表达义愤填膺,磨拳擦掌;“牵他肥牛出来宰”,表达了拥护党中央加大力度惩治这伙饱食终日的贪官(肥牛),正义之声振聋发聩。

  在革命队伍内,某些人当了“一哥”就大肆搜刮,把个好端端的单位掏空。问题暴露后,只要后台硬, 不但不被处理,反而将身一挪又到别的单位照当“ 一哥”, 歌作者将这种人物比喻为蝗虫的草头蝗:

  又会飞来又会跳,青青緑緑吃到干。

  吃饱又飞到别处,依着做个草头蝗。

  此歌也反映出我党治贪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战斗正未有穷期”。

  二、雷歌的表现手法

  雷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同全国民歌的表现手法是一脉相承的。其源流皆出自华夏文化的精深博大。有专家研究发现,雷歌创作的表现手法和运用的艺术技艺,似是源于唐诗宋词,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博采众长,加以提炼,提升为自己的独创手法。综合众多歌作者的表现手法,雷歌艺术技巧均已运用自如,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有些雷歌的表达方式和手法,极其精妙,让人拍掌叫絶。

  雷歌创作的表现手法,无论是赋、比、兴抑或谐音双关、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经千百年的锤炼,运用得十分自然巧妙。甚至在同一个题材上,不同作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创作,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很多作品创作技法,其智慧巧黠处,经脑子一转弯,才悟出其妙来,再三吟唱,情趣盎然。下面浅谈几点,与大家分享其艺术之美。

  1.咏物寄意,褒贬自现

  这类歌极富有人情味,唱的是自然物,在技巧上赋予人格化,增添了生活情趣和感染力。作者先要写出事物的属性,从其属性上折射出其人格化,这种人在社会上确确实实存在。因此咏物歌就能产生艺术的感召力。如《刨刀》:

  我口生在身中央,专咬不平在世上。

  不管大弯和小曲,弯曲无直断不饶。

  刨刀的属性:刨刀安装在一块平木中间,其功能是刨木料,将木料的凸凹弯曲刨平取直。此歌将刨刀属性写得十分准确,其动作既生动又形象。使人联想到社会现实中的执法者或纪检监察人员。他们的职能就是按法按纪办事。社会上或队伍中有不平事(即法犯纪者)就要绳之以法,按纪处理。“弯曲无直断不饶”将人物形象树立起来了,这就是艺术作品,是褒扬的内涵。作者创作艺术手法显得十分老到。

  当然也可将有害的事物赋予人格化,如《水底刺》:

  长期积毒藏骨里,暗中刺人就是它。

  静静水面做掩盖,刺中谁时闷无离。

  在雷州半岛,群众骂人话:“毒过水底刺”、“这人是水底刺”等。这话就是讽喻社会上专耍花招诬害别人的坏蛋。但要写成艺术品,就得运用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刺本来附生在地面植物上,一般无毒。

  但浸在水底污泥里时候长了就有毒。因有水面掩护,不易发现,人畜刺着,毒气发作,使人闷痛发病甚至死亡,这就是水底刺的属性。社会上就有这样的人,特别是革命队伍内部的某些人为了争权夺利,暗使毒招,诬陷好人。作者借这一事物进行歌咏,既揭露批判这类人的恶毒本质,又提醒人们提高警惕,加以防范。这种咏物歌不是客观事物的模拟,而是个性化的艺术形象。又如《贪饵鱼》:“鱼遭打鳞和拔刺,总因嘴馋好吃饵。钓饵香香吞下肚,铁钩无情吐已迟。”这种形象思维作品,给人立马联思起走上不归路的贪官形象。

  2.小处着笔,显现博大

  雷歌创作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要表现事关政策、事关大局的作品,在选材上往往着眼于大事件。但有的作品着笔细微之处,也能表现大主题,这就得靠作者的艺术手腕了。比如“定心丸”本来是一种药物,药效是治理“恐惧症”,但用到文艺作品里来就另有所指了。请看雷歌《定心丸》:

  笑声阵阵屋里面,二伯今日迎贵宾。

  冒富患上“恐惧症”,书记送来“定心丸”。

  开头二句写出二伯家里的欢乐气氛,其气氛是“迎贵宾”,这是一件很微小的事。第三句是写患“病”,这好像与上二句风马牛不相及,更是小事一桩。这“恐惧症”的病源是“冒富”,这富是不是正当?给读者留下悬念。最后一句来了一个急转弯——书记送来“定心丸”,收合得何等淋漓痛快!整首歌采用两次错位写法,第三句与前二句是错位,末句与第三句又是错位,前一错位是设悬念,后一错位即回应了前两句——贵宾是书记,更是给第三句点了“穴位”——民俗情这“恐惧症”药到病除。读后令人妙趣横生,又浮想联翩——这“冒富”写出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在长期集体所有制神圣不可侵犯的禁锢里,农民单家独户富了,是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会不会出现物要充公人治罪?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这种“巩惧症”是十分普遍的。“书记送来‘定心丸’”就是代表共产党再三向农民宣传改革开放政策,鼓励大家定下心来,抛开膀子大胆富。一首歌写这么一件小事,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大局全局,这就是文艺作品以小见大的创作艺术技巧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又如《乞丐太多》:

  乞丐从无偌多过,个去个来总花花。

  缸内只剩几筒米,眼看分完怎煲饭。

  乞丐本来是社会上最底层的人,是不必大惊小怪。但这里写的“乞丐从无偌多过”,这就引起人们关注社会问题了。社会一定有弊病,否则不会出现这么多“乞丐”。但“乞丐”不是穷人,这批走了,那批又来。眼看主人这“几 ”就要“分”完,如何活下去?这种错位写作手法,确实起了奇峰兀起的艺术效果。

  此歌也揭示:前些年,各种税费多如牛毛,“执法”人员如狼似虎,强行摊派,搞得民愤沸腾,怨声载道。农民负担问题已引起中央重视,且五令三申加以制止。从2003年起,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实施了以民为本的亲民政策, 在农村实行了“ 一刀切”:除农业税外,其他税费全免了,真正减轻了农民负担。像《卖龙眼》、《杀鸡取蛋》、《拥挤为患》等等雷歌都是这类作品,细微之处着眼,一件小事落笔,收到博大精深的艺术效果。

  3.不是真实,却是现实

  神鬼不是真实的东西,但有的歌就是通过写神写鬼或把其他植物写成拟人化来讽喻现实社会的人或事,这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表现手法。把那些虚无缥缈的神鬼或不谙人性的动植物赋予艺术的感情色彩来传递社会人的气息,同样反映出现实中的某种现象或事理。如《求神》:

  求神要知神乜情,不以邬皇当观音。

  邬皇面前摆青果,你怎么祷都无灵。

  邬皇是神,观音是菩萨,但在祈祷供奉的供品是不相同的。邬皇神一般供品是阉鸡,而观音的供品是青果。在现实生活中,鸡是比青果的价格贵得多,供奉时不能弄错。此歌映射到社会上来就很有现实意义。大家看到,近些年来,官场的腐败现象已很普遍,老百姓求官办事,就要摸清所求的当权者的胃口如何,否则,少钱就办不了事。正如歌中所写:“邬皇面前摆青果,你怎怎祷都无灵。”这就非常形象地写出了贪官的贪欲特征。

  又如《钟馗不捉鬼》:

  去请钟馗来捉鬼,钟馗未来鬼走光。

  怎么这鬼偌知醒,通报原来是钟馗。

  钟馗是古代传说中故事人物,说他专事捉鬼。此歌中的钟馗却已变质,不但不捉鬼,反而同鬼沆瀣一气,为鬼通风报讯,叫鬼走光。当然这是作者编造的。但在现实中,像钟馗这种当权者大有人在。比如有很多团伙案件发生,立案追捕,而犯人的家属只要有钱或关系,执法者立即高抬贵手,一个电话,犯人就逃之夭夭了。这就是文艺作品的艺术性,“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歌第二句设悬念,第三句来个设问,最后一句破题。一环扣紧一环,层次分明,天衣无缝。

  此类创作手法的歌为数不少,像《寓言》、《神》、《求佛》等等,多是运用夸张比拟手法,使作品增添情趣,耐人寻味。从以上创作手法可窥见到雷歌的艺术性。

  三、结语

  以上所谈到雷歌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虽能代表了雷歌的水平,但毕竟只是一部分,还有为数不少的歌,比如:党的惠民政策、农家乐、恩爱夫妻、旅游胜景、欢乐童年、批判黄赌毒等等思想内容歌还未论及。艺术手法还有很多歌运用赋、比、兴写作手法和各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有部分歌词的语言十分熟练精巧,通现出一大批歌眼句子,也未来得及论述。但就上面所谈到的见解,也可看出雷歌的思想内容是十分广泛和深刻的,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的心声。而运用的创作手法也是十分灵巧和鲜活的,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的统一。由此可见,雷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不逊色于其它文学作品。

  何希春(原雷州市文联主席,雷歌研究会会长。)

  (本文原载《岭南文史》2005年第4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