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洋社会学》:为文化强国、海洋强国鸣锣开道

  《文明与社会》2012年5日10日的专题:

  【内容提要】本综述对《海洋社会学》的生发机理、《海洋社会学》的学科地位、《海洋社会学》的内容创新、《海洋社会学》的结构特色、《海洋社会学》的价值功能、《海洋社会学》的学术风骨和《海洋社会学》的写作感受等试图作出较为全面的归纳与介绍。


  【本刊讯】  寒流来袭难掩春意盎然,方家汇聚情系海洋社会。2012年3月22日至25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主办,深圳市李朗股份合作公司承办,《光明日报》评论部、求是《小康》杂志社、中国范仲淹研究会、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广东省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州市番禺区人力资源管理协会、戴甘集团香港养生研究有限公司、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等协办的“中国(广东)文化强国、海洋强国与〈海洋社会学〉首发论坛”在南国鹏城隆重召开。来自省内外的领导、专家、学者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论坛。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对论坛的召开表示了祝贺,《求是》杂志社编委葛洪泽发来贺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政委、《解放军报》社长范印华中将,《光明日报》评论部包霄林主任,求是《小康》杂志社舒富民社长兼总编辑,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范国强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原社长叶佐英教授,《中国文化报》总编室黎宏河副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研究员,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会长(下称“两会”)、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顾问范英教授,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丁晋清处长,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发玉研究员等分别作了讲话。“两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李朗股份合作公司江立平董事长,“两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小敏研究员,“两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董玉整教授,广东省精神文明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洪旗歌,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王宁教授,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夏俊杰教授等“两会”领导和骨干分别主持了论坛的召开。范英会长最后对论坛进行了总结。

  本次论坛除首发的新著《海洋社会学》(范英、江立平主编,刘小敏、董玉整副主编,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1月出版,约66万字)外,共收到论文近60篇,省内外30多名与会专家代表作了发言。参会论文和发言代表就《海洋社会学》的生发机理、学科地位、内容创新、结构特色、价值功能、学术风骨、写作感受以及其他有关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归纳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海洋社会学》的生发机理

  所谓生发机理,即事物产生、发展的缘由、规则、逻辑和原理。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海洋社会学》的诞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一是海洋社会发展的内在迫切需要。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更多的人类社会活动走向海洋,海洋社会逐渐形成,迫切需要建立海洋社会学加强海洋社会问题的研究。二是海洋社会形势发展的外部迫切呼唤。2003年国务院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2010年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时也对广东作出了“努力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指示,这些都要求我们强化文化自信,加强海洋社会问题研究,不断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三是广东“两会”学术团队的文化自觉。广东“两会”素有推动文化创新的传统,长期以来在没有政府财政支持的情况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和学术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开展学术文化研究。学者们认为,该书是以范仲淹后人范英先生为核心的广东“两会”学术团队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学术发展、学术创新历史使命自觉担当的智慧成果;是在提供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谘询方面的一种预见性体现和提供海洋强省方面开展基础理论求索的体现;是承传“范公精神”〔1 〕的精品佳作,体现出领衔主编的范英先生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学者认为,该书的出版体现了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学术基因的传承与超越,是精神文明学学科内在逻辑的必然藴涵。

  二、《海洋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学科地位,是衡量一部学科著作的学科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学者们认为,《海洋社会学》的出版,和1990年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精神文明学论纲》一样,都是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的重大创新性成果,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特别是该书初步创立的较完善的海洋社会学学科体系,标志着海洋社会学这一新兴学科的诞生,使海洋社会学成为社会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填补了国内外学术界在这个领域研究的空白。有学者指出,该书是证明和检验社会学的解释力的一部鸿篇巨制,同时拓展了社会学的学科边界,使社会学的研究边际从陆地社会扩展到了海洋社会。有学者认为,该书从历史维度、重心维度、主体维度、实用维度四大层次对海洋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以及对海洋社会学兼收并蓄的研究方法的探讨,为海洋社会学这样一门分支社会学构建了基本体系,并为海洋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母体学科及其预设的子体学科群的生长奠定了基础,堪称海洋社会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有人指出,该书运用马克思的社会系统观和兼收并蓄的全方位研究方法,论证和捍卫了海洋社会学的学科合法性,并成为第一部较规范的海洋社会学的学科教材。有学者从东西方比较研究发现,该书填补了西方社会学在海洋这一领域的研究缺口,丰富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开拓了社会学的研究新领域,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在历来较后进的社会学研究上一次较为成功的探索。还有学者从历史学的角度,肯定了《海洋社会学》一书的学科贡献,认为该书除将引导历史学者提高对中华民族开发海洋久远历史的关注度,开辟出历史学研究的一片新天地以外,还在于为其参与这一研究提供学术认同与支撑、研究具体指向,以及激发对诸多学术新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最终有力推进海洋社会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三、《海洋社会学》的内容创新

  许多学者认为,《海洋社会学》研究的内容系统、深入,形成了一系列的创新概念和发展了众多海洋社会学命题,实现了显着的内容创新。特别是通过“五大部分”对海洋社会学进行的全新谋划,充分厘清海洋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学科框架:第一部分即第一至第四章,用足笔墨分别探讨了海洋社会学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既让读者预知全局、进入状态,也为以后各章作了辅垫;第二部分及第五至第七章,分别探讨了海洋社会的内在变迁、外在关联、人类属性,阐明瞭海洋社会从何而来、与陆地社会是何关系、它有何属性等重大理论问题;第三部分及第八至第十四章,分别探讨了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军事、海洋外交、海洋法规等七大方面,讲明瞭海洋社会的存在必须有生力摇篮、物力根基、权力指向、智力聚焦、武力后盾、和力桥梁和制力天平这些不可或缺的支撑要素;第四部分及第十五至第十八章,分别探讨了海洋个体、海洋群体、海洋组织和海洋社区四大方面,便于理顺其纷繁复杂的现象,找出各自带规律性的东西。第五部分即第十九至二十二章,分别探讨了海洋资源、海洋价值、海洋生态和海洋建设四大方面,深究了海洋社会资源体系、海洋社会价值体系、海洋社会生态体系和海洋社会建设体系等重要命题,有效地保证了创立海洋社会学所要达到的功效。学者们普遍认为,该书以上述“五大部分”的创新性谋篇布局,促使该书成为以全新的视野完成的海洋社会学基础理论专著,无疑是言人未言、有胆有识的创新之举。此外,该书对海洋社会系统各构成要素的功能所作的比较准确的定位,表明瞭“南方学派”在社会学研究领域的独特视野和基本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视角,凸显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及开阔的理论视野,折射出广东社科界精英们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进行科学探索的创新精神。还有学者指出,全书很好地利用神话的素材,很多地方涉及了海洋美学的内容,是其他有关学科元素在海洋社会学中的生动表达和创新运用。

  四、《海洋社会学》的结构特色

  除在内容方面实现了重大创新之外,该书的体系结构也甚具特色。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海洋社会学》全书体系完整,思维缜密,独具匠心,结构特色突出,令读者耳目一新,体现出领衔人在布篇谋局方面功力的深厚。有学者指出,全书章、节、目、子目四级层层递进,章、节、目开头语级级深入,章、节、目、子目标题题题划一,每章结束语语语点睛,每章前设引联诗联联出彩。特别是每章前联句,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各章的主要内容,起到提起要义、画龙点睛、启迪联想、引发互动、增进理解、加强记忆、给予美感、增强读趣等功效,是一个重大的创举,实现了科学(逻辑)与艺术(形象)的完美结合。有学者认为,该书不仅具有层次鲜明、论述独特的体系结构,而且体系之中又有体系,从层次上看至少可以划分出两大级的体系,每一级小体系自成系统,各级小体系又共同构成全书不可分割的完整的大系统,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海洋社会学的学科体系,不愧为学科体系性的创新专著,为之鼓与呼,于情于理皆不为过。有人指出,该书还体现出对系统论方法的运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并用,敢于和善于开展探索的并用,基础性与实用性的共用等特征,使其内容既以严紧的逻辑叙述分析为主体,又启迪读者开展广阔的形象思维空间,体现着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有学者明确认为,该书立意方面特点突出,高瞻远瞩的学术视域、深刻而富有创见的概念阐释、至广大而尽精微的体系构架、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著述方法,呈现出高屋建瓴般的雄浑气势。

  五、《海洋社会学》的价值功能

  《海洋社会学》的价值功能,就体现在对新学科创立的推动,及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促进海洋发展的战略功能。许多学者指出,《海洋社会学》构建了海洋社会学学科理论新体系,提升了海洋社会学理论研究服务社会的新境界,成为理论粤军向“文化强国”、“海洋强国”发展战略献礼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有学者指出,该书从人类一般的视野探讨海洋社会学学科建设问题,为世界的海洋社会探索和海洋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思路的借鉴和方法的参考。该书打破了以往社会对海洋社会状态零碎、学科模糊、概念朦胧、方法单一的研究情势,为社会学开辟了另外一个广阔的天地,为改写民族文明、寻找历史变局找到了一个契机,为我国新时期的海洋强国事业做出了理论贡献,对于广东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虽然我国提出了海洋强国的战略,但由于对海洋社会问题研究的深度不够,战略的实施缺乏足够有力的理论支撑。该书的出版,及时为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有学者认为,该书初步构建的海洋社会学学科体系及其关注的重点问题,将有助于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进一步科学认识、保护、利用和开发海洋。

  六、《海洋社会学》的学术风骨

  学术风格是一部著作的灵魂所在。学者们普遍认为,《海洋社会学》的思想内容、体系设计和着写出版,充分体现了鲜明的世界视野、中国气派和广东风格。有学者认为,该书内藴的精神特质,是人类共同拥有、共同遵循、共同追求的价值与精神的折射与再现,呈现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高度重视人道价值、生态价值、幸福价值,极大地丰富了追求环球大同的思想与实践。有学者指出,该书具有中华文化品格和时代特征的理论视野、治学态度、价值取向、实践使命和令人信服的恢宏气概,在全球视野、学科构建、团队历练、写作形式、薪火传承等方面彰显了显着的中国气派;在范式立场的坚守中表达了中国立场和中国视角的本土贡献。还有学者指出,该书彰显了广东人的精神品质,展现了善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广东人精神。在写作文风方面,体现了“岭南学派”的优良学风。

  七、《海洋社会学》的写作感受

  对于作者们而言,参与该书的写作无疑是一种全新的学术体验和十分宝贵的人生经历。作者们纷纷表示,《海洋社会学》为他们学习和提高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收获颇丰。写作和修改的过程中,大家深深体会到领军人范英前辈治学严谨、不辞劳苦、甘于奉献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范英前辈不断亲自思考该书的立意,还亲自设计全书的体系架构,多次送往全国社会学年会汇集多方智慧,亲自参与写作并热心指导作者写作,逐字逐句进行修改、润色。该书从酝酿到成书的3年间,除多次调研会、碰头会的发言,以及平时的电话、短信、邮件和书稿1—4稿各章诸多的批改建议等与作者的频繁交流外,范英前辈还直接给作者们写了近百封长短不一的信函,充分体现出老一辈学者 “学问为志业”的精神和求真求实的品质。他在信函中对初稿短小精辟的文字分析,展现了老一辈学者的深厚的学术底藴和前瞻的学识眼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喜迎著作出版之后,作者们不仅学术能力得到充分历练和长进,精神境界也得到一次很好的洗礼和提升。许多人醒悟到,要勇于挑战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调整好心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一颗雄心壮志,时刻保持勤奋努力,把困难当成一次成功的机遇,决心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在曲折坎坷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不断前进。

  除上述其他问题外,还有学者从其他的角度对海洋社会问题进行了探讨。如有学者通过对上海的海洋渔村的历史检证研究,探讨了海洋社会的形成过程;还有学者探讨了海洋文化产业、海洋休闲产业问题,并指出了海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等。

  在论坛的开幕式致辞和闭幕式总结中,“两会”会长范英研究员一再指出,本次论坛得到多方面的鼎力支持,是新时期向文化进军和向海洋进军的一次并肩推动的学术盛会。他同时强调,《海洋社会学》体现了新、真、美的本质和和追求,诠释了全新的写作意图和学术主张:作为国内外首部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海洋社会学学科体系性专著和实验性教材,是精神文明学(也即意识社会学——钱学森语)在当今时代具有突破性理论学术创新的尝试;坚持了马克思的社会系统观,郑重地归复了社会学原有“大社会”的研究范围,以及“大社会学”切入海洋社会形成海洋社会学研究时所持的方法论和“兼收并蓄”的改革和变通,凸显了社会学本土化的构建,凸显了“社会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始终站在人类一般的方位来考察海洋社会及构建海洋社会学,力求使之具有世界普适性,从而填补了中外海洋学领域的学科空白,是对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中国社会科学应打向世界的一种实际回应。他希望,该书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推广,成为全国中专以上各类院校、社会科学相关研究单位和从事海洋工作的各级政府部门参考使用的实验教材。他还指出,《海洋社会学》的出版,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对于一个学科发展而言,还有待有志气、有实力的学者去深挖、去铺开、去推进,持续地掀起海洋社会学研究的热潮,把海洋社会的意识、观念、理论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使新兴的海洋社会学从广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他认为,西方社会学有很多长处,但我们决不能拜倒在别人的石榴裙下,而应当有志气,有能力,敢于担当,善于开拓。要实现这些目标,除了学习,除了实干,没有别的出路。他进一步号召,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海洋社会学研究力量团结起来,共同推进该新兴学科的成熟、发展和完善,推动海洋社会学这一文化海洋的新潮、文化广东的新潮、文化中国的新潮和文化人类的新潮一浪高过一浪,后浪超越前浪!

  (黎明泽:广州行政学院讲师、社会学硕士)

  注解:

  〔1〕“范公精神”是指在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中体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情怀。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