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洋社会学》:学科教材之双行

  【内容提要】广东学人撰写的《海洋社会学》一书既是海洋社会学学科体系完善的首部新著,又是首部海洋社会学的创新教材,具有“学科教材之双行”的鲜明特色。这一特色具体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深入浅出之特色,实现全面丰富的学科内容与生动活泼的叙述方式相结合;二是体系完善之特色,实现了科学合理的主体架构与层次分明的教材结构相融合;三是理论自觉之特色,体现为学科母体的学术定位与侧重基础的理论风格相辉映。
   

   广东学人近日隆重出版了作为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之第43部的《海洋社会学》。作者提出了“学科教材之双行”的写作目标和著作特色:“力求成为具有世界普适意义的、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海洋社会学学科体系,也成为一部关于海洋社会学的创新专著与创新教材。”客观地讲,“学科教材之双行”不是一个轻易能过到的目标,因为它既需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科学的研究方法、规范的研究范畴和突出的研究价值,也需要有宽广的学术视野、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学科内容和严密的学科体系,还需要有创新的独到见解、严谨的逻辑结构、简洁的行文风格和生动的文字表述。细读《海洋社会学》一书,深切感受到该书实现了构建学科体系和创新专著教材的很好结合,既是海洋社会学学科体系完善的首部新著,又是首部海洋社会学的创新教材,实为“学科教材之双行”的佳作典范。

  一、深入浅出之特色:全面丰富的学科内容与生动活泼的叙述方式相结合

  首先,全面丰富的学科内容是构建新学科的基本要求。一般而言,界定新兴学科,需要明确学科的研究对象,紧紧围遶研究对象界定学科的基本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学科的严密研究体系。这就需要创造学科知识的“码头”,开辟研究内容的“领域”,占领研究范围的“阵地”。这“码头”、“领域”、“阵地”,须宽阔厚实而不能逼仄褊狭,需清晰可见而不能含糊不清,需有伸缩空间而不能僵死呆板,须有学术创见而不能人云亦云。因之,能否紧扣研究对象而确定全面、丰富、系统的研究内容成为衡量一门新兴学科价值的重要标尺,也成为检验作者视野是否开阔、功力是否深厚的重要依据。

   其次,《海洋社会学》具有全面丰富的学科内容。戴维·波普诺这样界定社会学:“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1 〕因此,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海洋社会学更应当有宽广的理论视野、整体的研究方法和系统的学科体系。范英先生曾指出:“凡历史演进中尤其是现代的人类社会,不管是陆地社会还是海洋社会,都有社会的环境、社会的经济、社会的政治、社会的文化、社会的军事、社会的外交、社会的法规等构成要素。作为海洋社会学,它正如陆地社会学要研究陆地社会的全局关系一样,无疑要研究海洋社会的全局关系。”〔2 〕由此,《海洋社会学》从“大社会”的视角切入,从历史维度、重心维度、主体维度和价值维度四个层次来研究海洋社会的全局关系,为建立海洋社会学新兴学科奠定了全面、丰富、系统的研究内容,大大拓宽了海洋社会研究视野,丰富了海洋社会研究内容。不论是对从事海洋社会学的研究者而言,还是对从事海洋相关内容教学的师生而言,《海洋社会学》都会以其宽阔的理论视野和丰富的学科内容让人开卷有益,受益颇多。

  再次,更难能可贵的是,《海洋社会学》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提出了海洋社会学的大批重要概念和理论范畴,做到了深入浅出。该书首次提出了海洋社会学研究的许多重要概念,构成了新的理论范畴,如“内在变迁——源远流长”、“外在关照——手足情深”、“人类属性——同此凉热”、“海洋环境——生力摇篮”、“海洋经济——物力根基”、“海洋政治——权力指向”、“海洋文化——智力聚焦”、“海洋军事——武力后盾”、“海洋外交——和力桥梁”、“海洋法规——制力天平”、“海洋个体——有机细胞”、“海洋群体——天然主宰”、“海洋组织——公共用器”、“海洋社区——栖息家园”等。这些内涵丰富但形象生动的学术概论和理论范畴,既勾勒了海洋社会学的基本学科轮廓,也体现了新教材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品格”,可以说是学科教材之双行的突出表现。

  二、体系完善之特色:科学合理的主体架构与层次分明的教材结构相融合

  首先,构建完善的新学科体系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把准确界定学科研究对象比喻为抓住学科灵魂,那么构建科学合理、逻辑严密的学科架构则是支撑新兴学科的骨肉。构建完善的新学科体系,犹如盖一座雄伟的宫殿,是一个复杂、艰巨、艺术性强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整体上的高屋建瓴、合理布局,又需要整体与部分的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还需要部分与部分的相互支撑、相得益彰。总之,体系完善、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既构建新学科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新教材体系的基本准则。

  其次,《海洋社会学》的学科体系科学合理、逻辑严密且层次分明。《海洋社会学》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规划了海洋社会学的学科体系架构,全书按“总——分”的结构安排进行撰写。在总述部分,开宗明义地对海洋社会学进行最基本的界说,并从海洋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前期准备、海洋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界定和主要分类、海洋社会学共创和谐的研究意义、海洋社会学兼收并蓄的研究方法四个层次建构海洋社会学学科专题的总纲目,为后文分述四个层次的海洋社会学具体研究对象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分述部分,分别从主轴的历史维度、主轴的重心维度、主轴的主体维度和主轴的实用维度四大层次阐述海洋社会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具体阐述了何谓海洋社会以及海洋社会内在系统的发展、演变规律。其中,第一个理论层次主要研究海洋社会的内在变迁、外在关联和人类属性等及其互动关系,构成研究对象主轴的历史维度。第二个理论层次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军事、海洋外交和海洋法规等及其互动关系,这些范畴和主要领域构成了研究对象主轴的重心维度,是海洋社会的主要范畴和主要领域,是支撑海洋社会大厦的主要骨架。第三个理论层次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个体、海洋群体、海洋组织和海洋社区等及其互动关系,这是海洋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主体维度。第四个理论层次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资源、海洋价值、海洋生态和海洋建设等及其互动关系,这是海洋社会学研究的实用维度。

  再次,《海洋社会学》的体系架构突出反映了“学科教材之双行”的特色。《海洋社会学》紧扣研究对象从总论到分论,构筑了一座体系完善、逻辑严密、系统全面的稳固的学科“大厦”,也成为海洋社会学研究拓展的“教科书”,这可以分三个方面具体论说:一是系统性。该书从宏观、全局的视野对章节进行取舍和布局,铺开的面比较广,但又十分注重各章之间以及对于整体的逻辑和功用。其内在的体系十分完善,其内在的顺序不容颠倒,其内在的秩序井井有条,其内部的结构清晰可见。二是规范性。在体例设计方面,《海洋社会学》分为二十二章,所设的章、节、目及子目按照“一、三、四、四制”,即一章分三节,每节分四目,每目分四个子目,体现了统一、严谨的特点。在标题设计方面,全书各章节标题字数大致工整,突出了美观、逻辑性强的特征。〔3 〕三是全面性。每章前面都有生动华美、引人入胜的诗句作为章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章后面都附有提示学习内容的思考题目,让读者及时回顾、思考所述内容,参考文献的标注也非常规范,方便读者查找全文,进行深入研究瞭解。

  三、理论自觉之特色:学科母体的学术定位与侧重基础的理论风格相辉映

  首先,《海洋社会学》是海洋社会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奠基石”,奠定了海洋社会学作为“学科母体”的地位。《海洋社会学》从历史维度、重心维度、主体维度、实用维度四个侧面把握研究对象之主轴,构建海洋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骨架和重要范畴领域,成为海洋社会学学科之母体。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军事、海洋外交和海洋法规等范畴和领域“不仅支撑起海洋社会学的大厦,成为海洋社会学研究主轴的重心维度,而且还以母体之责,为孕育海洋环境社会学、海洋经济社会学、海洋政治社会学、海洋文化社会学、海洋军事社会学、海洋外交社会学和海洋法规社会学等子学科预留了广阔的空间。正如海洋社会学不能跳过社会学一样,海洋环境社会学等也絶不可能跳过海洋社会学。在海洋社会学尚未成形之前,谈论任何海洋环境社会学等都只是一种臆想。”〔4 〕当然,一门学科的构建,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海洋社会学还需要百舸争流、百花齐放,还需要有更多的学者和更深入的研究不断进行完善,《海洋社会学》为海洋社会一系列次级分支学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预留下广阔的空间,体现瞭高度的理论自觉。

   其次,《海洋社会学》抓住主要矛盾,侧重于基础理论,而不是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海洋社会学》的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研究内容的基础性。《海洋社会学》以建构理论框架为主要出发点,因而只阐述一些基本概念、主要理论范畴以及相关研究客体的运行规律等,而不对概念、范畴和观点进行太深入、具体的研究,从而让读者全面瞭解海洋社会学学科概况和主要领域,掌握海洋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等。正如作者所言:“海洋社会学只是研究海洋社会的主题所在、根本所在和一般所在,而不是芝麻緑荳式的、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是必须申明的基本观点。”〔5 〕

  最后,必须申明的是,《海洋社会学》侧重于基础理论,并没有消解其学术色彩,事实上,《海洋社会学》中随处可见作者对学术问题的关注,并具精辟独到的理论观点。譬如,在谈到海洋社会和陆地社会关系时,作者提出了海陆“共存共荣”的相互关系,认为陆地社会的内在变迁及其人类属性是不能代替海洋社会的内在变迁与人类属性的,从而还原了人类社会的整体构成和海洋社会相对独立的地位。又譬如,作者在谈到海洋资源开发时提倡“人海和谐”,在谈到海洋社会建设强调“以人为本”,都是颇有见地的学术见解。

     
   (刘小龙:广东药学院人文社科部教师,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

  注释:

  〔1〕[美]戴维·波普诺着,李强等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2〕范英:《海洋社会学体系之我见》,《文明与社会》,2010年7月1日。

  〔3〕范英、刘小敏、董玉整主编:《回眸一笑百媚生——三评广东原创的精神文明学》,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244页。

  〔4〕范英、江立平主编:《海洋社会学》,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版,第9页。

  〔5〕范英、江立平主编:《海洋社会学》,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版,第17页。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