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洋社会学:合作攻关之楷模

  【内容提要】《海洋社会学》是范英主导攻关的重大成果,是承传中华民族主张社会和谐的优良传统的重要成果,是别出心裁、匠心独具的创新成果,是学科带头人与学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为世界、中国和广东的和谐海洋社会建设作出的应有努力和重大贡献,再次证明范英学术团队是合作攻关的楷模。


  一、通过学科建设引导海洋强世、强国和强省之路

  《海洋社会学》列为范英等长期主编的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之第43部,这是广东社会学界和精神文明学界的学者对20世纪80年代末原创意识社会学的应用及演化而成为当下初创海洋社会学的一大飞跃。这部洋洋22章、66万字“应运而作”的新书,重点诠释海洋社会的18个互动关系与规律,是具有普遍意义、全面而又系统的海洋社会学学科体系,是一部关于海洋社会学的创新专著与创新教材。阅后觉得极有新意。难能可贵的是它将下述主体要素看成是各“力”对海洋社会学所分担的责任,又说明其互动关系,揭示海洋社会的生力摇篮是海洋环境;海洋社会的物力根基是海洋经济;海洋社会的权力指向是海洋政治;海洋社会的智力聚焦是海洋文化;海洋社会的武力后盾是海洋军事;海洋社会的和力桥梁是海洋外交;海洋社会的制力天平是海洋法规等全新概念与范畴。这些精辟的论述极其恰当地奠定了海洋社会学的“学科母体”地位。综观全书,见解独到、体例新颖,引人入胜,显示了作者们在海洋社会学学科建设上的深邃思想和通过学科建设引导海洋强世、强国和强省的学术追求。

  二、实践证明“我能”

  有句谚语说得好:“人生之战的胜利并不取决于最快或最强,而是你认为自己能不能。”人们都会记得在2009年3月28日,范英研究员以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顾问、广东社会学学会会长的名分,在广东湛江市由广东海洋大学和广东省社会学学会联合主办的“海洋文化与海洋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社会学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以下简称“湛江大会”)上豪情壮志地说: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湛江市文化史上,也是广东海洋大学校史上,更是广东社会学学会史上值得重视的一笔……在进一步推动国家和广东在海洋社会这一紧迫而重大的领域上急起直追、深入研究,为和谐世界、和谐中国与和谐广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海洋社会的建设作出应有努力方面,其意义不言自明。

  同样非常清晰的是,范英会长在“湛江大会”上还说到:20多年来构建的广东省社会学学会的各个专业委员会,为广东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如果从学会的面上来讲,已形成五大明显的特色:一是以关注现实问题为己任,是我们长期不懈的追求;二是以树立前沿意识为先导,是我们与时俱进的动力;三是以激发科研成果为目标,是我们自强队伍的根本;四是以促进团队攻关为主导,是我们敢打硬仗的秘诀;五是以强化学科分工为依托,是我们立体发展的支撑……很明显,范英会长把学会形成的这五大特色已有机地运作到创建海洋社会学的具体操作上。在此后的3年时间里,他组织了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和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的30余名专家学者的团队开展集体攻关,撰着出《海洋社会学》这部巨著,创建出海洋社会学的全新体系,实践了“我能”的诺言。

  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作为学科带头人,范英会长为创建《海洋社会学》一书下足了功夫。2009年4月,他写出了海洋社会学学科体系架构的初步设想,同年7月,在西安举行的中国社会学学会年会上,他提交给“海洋社会变迁与海洋社会学学科建设论坛”的学科架构三级目録征求相关专家学者意见,学界的回应是“国内第一次较完整地提出海洋社会学学科体系架构的创举。”2010年7月,他又撰写了《海洋社会学体系之我见》一文,参加在哈尔滨举行的中国社会学学会年会。这次年会主题是“第一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范英会长所提交的论文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评价是: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海洋社会学》的架构,而且第一次阐述了海洋社会学研究对象具体层次及逻辑联系、研究对象对于海洋社会学学科的价值功能。这不只是在学科上内容精心探求,也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蓄势之后,组织学会领导者担纲,全力撰稿的准备。与此同时,他亲任写作组组长,负责全书结构体系设计和具体写作指导。正如该书《前言》题目所表达的该书问世的意义:《海洋社会学》是“向海洋进军的崭新科学”。书的各章要义以联句形式逐次引出“蓝色的奥秘”,是范英会长别出心裁、匠心独具的创新一角。经过千锤百炼、综合考察,他归纳得出的21世纪的人们,包括中国在内,面临着陆地社会的密植与挤压,无疑需要向辽阔而又生疏的海洋进军,以拓展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等一连串的精辟见解,不仅来自于对海洋社会学学科的深入钻研,还来自于其他学科特别是精神文明学的钻研。这也可见一位长期为学术研究献身的学者,其潜能是无穷的。读了《海洋社会学》,不仅为范英会长对海洋学术内容的精辟、深邃和新颖所感动,也为其做人做学问的楷模,言必有信的学术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几十年来,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和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两会的会员相互交叉,并肩作战,成果共享。两会都是广东省社科联的重要学术社团,分别从事社会与文明研究为主题的攻坚学术理论团队,发扬了“在广东省社科联领导下开展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和广东特色的学术理论探索和理论研究紧密结合实际的优良会风。”(范英语)《海洋社会学》之所以能够问世,无疑是集体智慧、合作攻关的结晶之一。

  四、团结就是力量之楷模

  海洋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这个范畴有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虽然海洋社会是地球上出现了以海为生的人类群体时才出现,但是,在人类的早年,以海为生的人类群体数量小,能力弱,没有对整个人类生活形成多大的影响。近代,海洋社会的真正崛起是人类对海洋的需求,尤其到了当今时代,海洋社会才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沿海区域生活着庞大的人口群体,形成一个强大的滨海社区。由于长期受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及海洋观念的影响,滨海与内陆区域在社会发展模式选择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目前,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处于内陆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濒临海洋,据资料统计,1998年,世界上距海洋100公里以内的地区,大约集中了全世界60%以上的人口。这个数字还将在逐年增长。人口增长随着社会的发展,无疑逐步扩大了海洋社会这个共同体范畴。在不同的社会中,由于人的生产、生活及交往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群体模式,构成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代社会,整个世界均处于向海洋靠拢之势,各国的经济中心,都开始向沿海移动,同一个国家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经济发达。由此可见,海洋社会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时不待人的时刻,正如范英会长等所说,为进一步推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广东在海洋社会“这一紧迫而重大的领域上急起直追、深入研究,为和谐世界、和谐社会而构建和谐的海洋社会学”,并非个人所能达到,需要一批志同道合,以社会学专业为主、多学科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老中青年相结合,进行长期的反复探讨、取长补短和集思广益,并由具有综合性、一专多能的学术带头人来引导,才能所望成就。《海洋社会学》的问世,再一次证明,在学术探索的艰难征途上,在鼓励个人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加强学术团队的有机组合,如何发挥这一学术团队指导者的优势,如何立足广东、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结出有世界意义的学术之硕果、学术理论或学科体系之硕果,范英等又为中国和广东社会科学界的不断创新作出了集体智慧的楷模。

   (陈家义: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教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