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从精神文明学到海洋社会学的创设



  【内容提要】广东学者范英被公认为新兴学科精神文明学的主要原创者。在范英等学者的带领下,以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的形式,陆续推出了近50部、数千万字的著述,这是当代岭南学术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更因《海洋社会学》的问世又为此风景线增添了夺目的光彩。从精神文明学的创设再到海洋社会学的设创,说明学者和作者们必需有长期的、深厚的积累;必需有长期的、不懈的坚持;必需有世界方位的、开放创新的气魄;必需有一专多能的、兼通互融的学识;必需有文化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


  这次应邀参加“中国(广东)文化强国、海洋强国与〈海洋社会学〉首发论坛”,我感到十分荣幸,更感到广东精神文明学界和社会学界在紧跟“文化强国、海洋强国”这两大战略任务之始,适时应运地推出《海洋社会学》这一填补国内外海洋学科和社会学学科领域之空白的鸿篇巨制,当会对海洋社会学学科自身的发展起着理论基石的决定性作用;当会对中国和世界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的变革起着示范性的重要作用;当会对海洋学科的不断扩张并引起众多海洋学分支学科的诞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当会对今后广东、中国和世界海洋社会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为广东学者历经3年潜心研究的《海洋社会学》一书的问世和首发论坛在改革开放最前沿深圳特区的隆重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讲起《海洋社会学》这部新著,不禁使我回想起20多年前我社出版范英同志主编《精神文明学论纲》一书的相关情景。

  自从1979年9月底叶剑英代表党中央在国庆30周年讲话中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念,到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期间,范英同志等与全国各地学术界同仁投入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调查与理论研究。他在发表了该专题多篇论文和出版了多部著作之后,便开始《精神文明学论纲》的构思,并组织广东一批学者进行4年之久的写作。当他把60多万字的稿子送到我社时,已是1989年末了。我社接到这部书稿后便组织了多次专题研讨,认为是部具有浓重时代气息、开创精神文明建设全新学科的巨著。

  这是因为,该书作为钱学森教授首倡人类一般精神文明学的第一部实体形态的著述,由26章组成:主要界定人类一般精神文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阐述人类一般精神文明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概括人类一般精神文明真善美的内部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提出社会精神文明、群体精神文明、个体精神文明三者的区别与统一;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法制文明和“人种”文明(此后还加了一个生态文明)看成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与精神文明构成各自的外部关联;书中强调了精神生产、精神产品、精神生活、精神享受等相互衔接的机制和精神生产者的突出地位与作用,以揭示商品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规律;同时对城市农村、经济特区、企业事业、街道社区、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一国两制和家庭个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均作了专章探索。全书站在人类一般精神文明的方位来考察社会主义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基于上述原由,我社决定及时出版,以推动全国方兴未艾的精神文明建设伟大实践。

  但就当时的政治环境而言,写作此书和出版此书的风险都较大,压力也较重。特别书中提出和论证的“政治文明”、“法制文明”和“人种文明”等全新的概念和内容,是流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外的新东西,既很超前,又很生疏,红头文件没有,争议当然不断,因此有人把“精神文明学”当作笑话,有人把“棍子”打过来。但是,多次往返于京粤的该书主编范英和我社同仁一致坚持既定的思路,认为几大社会文明的系统观都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中找到答案,是言之成理的创新举措。与此同时,我们还得到钱学森教授及时的、大力的支持。钱老特为该书作序,并郑重地写下了他的亲笔签名。《精神文明学论纲》终于排除了各种干扰,在1990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后,我们便以此书为全国各省市培训了5000多名精神文明建设骨干。意想不到的是,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等60多家媒体报刊杂志均作了报导或评论,尽管还有关于“政治文明”等的严重争议(这些争议直到2002年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正式使用“政治文明”时才暂告段落,但法制文明和人种文明至今还待认可)该书还是被评为“光明杯(1979—1990)首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奬”等多项。因此,广东成了新兴学科精神文明学的发源地,范英也被公认为新兴学科精神文明学的主要原创者。这说明,《精神文明学论纲》的写作、出版及其后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的确来之不易。

  由于钱学森教授一直关注广东这一新兴学科的成长,广东学者在范英同志等的带领下,直到现在,都以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的形式,陆续推出了近50部、数千万字的著述,其中有多部由我社出版发行,如《当代中华凝聚力·上下册》100多万字的大部头也获得各界赞誉。据说《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已将精神文明学列为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来巩固发展,这是范英同志等长期为学术文化默默耕耘的必然,也是当代岭南学术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呵。

  当然,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更因《海洋社会学》的问世又增添了夺目的光彩。“作为新兴学科精神文明学也即意识社会学及其后近30年的研究,明确而清晰地从陆地社会推及今天的海洋社会,并构建起新兴的海洋社会学。这一举措不仅产生了国内外首部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海洋社会学学科体系性专著,也自然地提升了精神文明学对人类社会(除空中社会外)总体的探索功用,是精神文明学在当今时代具有突破性理论学术创新的尝试。”对《海洋社会学》“后记”中的这段话,我是深有同感的。特别是《精神文明学论纲》中运用的马克思关于大社会系统的观点,在《海洋社会学》里头更显得非常突出,因而是“精神文明学在当今时代具有突破性理论学术创新的尝试”。事非经过不知难。学术上的突破更难。连想当年范英他们创立新兴学科精神文明学和近30年持续奋斗的情形,以及《海洋社会学》这一新兴学科多年初创的艰辛,不由我这位出版界的老人、见证人感慨万千。

  记得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重要文件指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和服务社会,还要逐步打向世界,“产生世界影响”。我认为,广东制造的精神文明学和海洋社会学就是这样的学问,它们不仅传承了岭南和中国的文明,创立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两门学科,对资政育人具有重要作用,为广东、为中国不断作出服务,同时也为认识世界,为世界人类的和谐、进步、文明与幸福服务。从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广东和中国的学术文化理论,要怎样作出有“世界影响”的作品?我觉得,必需有长期的、深厚的积累;必需有长期的、不懈的坚持;必需有世界方位的、开放创新的气魄;必需有一专多能的、兼通互融的学识;必需有文化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此外,还必需有良好的社会氛围、切实的道义与实际的支撑。但睁眼看看现在的学术界、文化界、出版界,等等,一片浮躁之风,一片铜臭之味,迫使真正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权力和金钱诱惑而死守自己职责的,真正拿得出名副其实的创新成果特别是将能产生“世界影响”的学术成果的,到底所剩几何?对这些人,例如从精神文明学的创设再到海洋社会学的设创的范英们,我们应当给予什么样的道义支持和切实支持?支持这些人对繁荣发展我国、广东的学术文化理论并使之走向世界,产生“世界影响”,将会有什么样深远的意义?这个问题也是我前来参与新著首发和论坛召开并试图寻求答案的又一次机会呵。

  最后,祝论坛开得成功,祝《海洋社会学》走向世界!

  (叶佐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原社长,教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