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从封开文化史上的“莫氏三杰”,看汉越文化交融

  岭南自古为百越居地,秦汉开辟岭南,始置郡县。从此,中原文化迅速南播,史称“渐染华风”。汉越文化交融的结果,产生了绚丽多彩而又别具一格的岭南文化,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封开,历史上是整个岭南地区最早的政治中心,是中原与岭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要地,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在唐宋时期,出现了封开文化史上的“莫氏三杰”。

  “莫氏三杰”是土生土长的越人后裔——今日封开的原着居民,成了汉越文化交融的标识性人物,成了封开唐宋文化史上最著名人物。因此,本文拟对封开出现“莫氏三杰”的历史现象加以探讨。

  一、封开唐宋文化史上的“莫氏三杰”其人

  在唐宋时期,出现了封开文化史上最具代表性人物莫宣卿、莫休符、莫天佑三人,我将其称之为“莫氏三杰”。关于“莫氏三杰”事迹,我择选历朝《广东通志》及天启《封川县志》、道光《封川县志》、康熙《开建县志》、道光《开建县志》等志书有关记载,综述如下。

  1.“岭南大魁天下自宣卿始。”

  雍正《广东通志·人物》巻四十四:

    莫宣卿,字仲节,封川人。父让仁有隐徳。宣卿幼孤,随母梁改适开建,亦姓莫氏。隽拔称神童,与群儿戏沙中题诗云:“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人奇之。长抅书屋于麒麟山下,奋志读书。大中五年,状元及第,授台州别驾,以母老乞归,赐其乡曰锦衣,今开建县之金缕村有读书堂及片玉亭。岭南大魁天下自宣卿始。

  雍正《广东通志·古迹》卷五十三又载:

  莫宣卿读书堂。在麒麟山下。

  读书堂片玉亭。在锦衣乡金缕村,唐状元莫宣卿读书堂。

  天启《封川县志·人物志·高第传》巻十八:

  唐莫宣卿,字仲德,文德乡蕨村人,父让仁早世(逝),幼孤随母梁改醮开建,亦姓莫。朗秀警敏,数岁解赋诗,与群儿戏沙中,自咏曰“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人大奇之。比长,抅书屋于麒麟山下,奋志诵讲,雅有诗名,才藻宏丽,顷刻千万言。大中五年,廷试第一,授台州别驾,以母老乞归养,诏许之,未之官卒,岭南大魁自宣卿始。

  康熙《开建县志·人物》卷八:在记其状元及第后写道:

  以母老乞归养,优诏许之,赐其乡名日锦衣,今县之金缕村有莫状元读书堂及片玉亭,粤中大魁天下,自宣卿始。《封川县志》改宣卿为封川人,幼孤随母嫁开建,亦姓莫,此诬也。

  干隆《大清一统志》卷三百四十六:

  读书堂在开建县东。《舆地纪胜》金缕村有莫状元读书堂。《县志》唐大中间,莫宣卿读书之所,有片玉亭、状元井。世传宣卿所凿,其水清甘不涸。

  从上述诸记载,可综述莫宣卿主要事迹如下:莫宣卿,唐开建人(一说生于封川,随母梁改嫁至开建),字仲德(一说仲节)。幼孤。神童,曽自咏曰“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名句。比长,建书屋于麒麟山下,奋志诵讲,雅有诗名,才藻宏丽,顷刻千万言。大中五年,廷试第一,授台州别驾,以母老乞归养,诏许之,赐其乡曰锦衣。今开建县之金缕村有古迹:读书堂及片玉亭,丈元井。宋人王象之《舆地纪胜》已记有莫状元读书堂古迹,可证莫宣卿其人其亊影响之深远。

  关于莫宣卿的评价,史书也有多记述。如: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亊语》巻九,“状元”条:

  吾广于舆图为极南,值离位丙午之间。离者,文明之气也。自禹八年入午会,上下二三千年,天地山川之运适合。故自汉晋以来,扶舆清淑之化始毓而生人才。其卓然首魁天下者,在唐有莫公宣卿,在宋有张公镇孙,在明有伦公文叙、林公大钦。然莫公纪传无闻。

  天启《封川县志·人物志·高第传》卷十八:

  论曰:昔人有言,山不在高,有人则名。余向登麒麟之峰,谒唐状元祠墓,为赏其奇也,又惜其奇未尽用也。呜呼,仲节之骨己尘,而名与兹山,并不磨矣。

  道光《封川县志·列传》巻七,“莫宣卿”条:

  《遗集》若干巻。封州刺史白鸿儒为序:称其如真金美玉,不落形迹;又如化工造物,不事点妆而生气宛然也。

  莫宣卿居金缕村,为开建人。今其子孙儒绅济济有足征者。

  总之,在地处我国极南部的“蛮荒”之地,唐代莫宣卿“卓然首魁天下”,堪称开天辟地,开创岭南“文明之气”、“清淑之化”的新局面,在岭南科举史与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莫宣卿之名与其奋志读书之所麒麟山,将永留史册而不可磨灭。

  后世对莫宣卿之文,给予高度评价:“如真金美玉,不落形迹;又如化工造物,不事点妆而生气宛然也。”对封开本地及其后裔文化,遗泽流传,“儒绅济济有足征者。”

  2.着有《桂林风土记》的莫休符

  雍正《广东通志·人物》卷四十四,“莫宣卿”条:

  其族人休符,受知郑愚,为融州刺史,擢知春州,尝着《桂林风土记》

  按:道光《封川县志·列传》巻七,有关莫休符的记载全同。

  关于莫休符其人及其书,我在《中国南方民族史志要籍题解》一书(民族出版社版)有所考叙,兹全文钞彔如下:

  《桂林风土记》一卷,唐莫休符撰。《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收入此书。今本,已非完本,据《四库全书总书提要》称:“此记,《新唐书·艺文志》作三巻,今存者一巻。巻中目彔四十六条,今阙火山、采木二条。盖残阙之余,非完书矣。”

  莫休符,开建(今广东封开县)人。(见《粤西文载·人物志》)。曾以检校散骑常侍守融州(今广西融县)刺史、春州(今广东阳春)刺史等职。作此书时在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89年)。

  写书原因。据作者在序中写道:“前贤撰述,有事必书,故有《三国志》、《荆楚岁时记》、《湘中记》、《奉天记》,惟桂林事迹,阙然无闻。休符因退居彔见闻,曰《桂林风土记》。”

  本书可资考证,中载唐代轶篇,尤为后人所重。据清人朱彝尊跋是书说:“今观诸诗外,尚有杨尚书、陆宏林二首,亦唐代轶篇,为他书所未载,今《全唐诗》采彔诸篇,即据此本。可资考证者,又不止于谱民风、记土产矣。”(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本书共有四十四条目。内容为记述桂林山水、寺庙、里宅、城亭、古迹、人物诸方面。其中,《舜祠》与《尭山庙》目,反映了传说人物尭、舜与南方民族地区的密切关系;《灵渠》目评议有关沟通中原与粤西的灵渠的传说。因桂林为古代越人及其后裔的聚居地,而且该地又是中原与岭南交通要道,故对该地的记述,无疑有益于古代南方民族史的研究。而且,这种“谱民风、记土产”的“风土记”体裁,也对后世记述南方民族地区的各种杂记,有着积极影响。

  本书是研究广西地方史及壮族史的早期重要文献材料。

  总之,莫休符在岭南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突出贡献在于所着《桂林风土记》,在论述岭南风物方面,是继东汉南海人杨孚《异物志》之后又一部重要著作,堪称粤人风土著作中起承上启下之作用。

  3.宋代“廷试进士”、“第一甲”莫天佑

  在整个宋代,今封开地区先后共有莫宗尧、莫宗舜、莫天佑三名进士,全系出自莫氏家族。堪称莫氏一门引领有宋一代整个封开地区文化,为封开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其主要记载有:

  雍正《广东通志·人物》卷四十四:

  莫天佑,字均作,封开人,嘉定四年进士及第,任连州司法参军,改知道州宁远县。子侄俱领乡荐,郡人荣之。

  道光《封川县志·列传》卷七:

  宋。莫天佑,字均祚,励志读书。嘉定间廷试进士及第。任连州司法参军。改知道州宁远县。一门群从,以儒业着。

  道光《封川县志·选举》巻六又载:

  宋。进士:

  莫宗尧,熙宁九年《春秋》博士,与莫宗舜皆祀乡贤。

  莫宗舜,元佑六年

  莫天佑,嘉定四年,第一甲。

  总之,宋代莫氏三人均进为进士,但因莫天佑事迹尤为突出,故本文只取莫天佑一人为代表。其突出之处表现为:雍正《广东通志》与道光《封川县志》均只对莫天佑一人列传;成绩优异,以“第一甲”及第;对封开地区影响较大,“郡人荣之”。

  4.“莫氏三杰”族属考定

  我认为唐代的莫宣卿、莫休符及宋代莫天佑三人,均系土生土长的封人士即系土著越人后裔。理由如下:

  岭南为古代百越居地。颜师古注《汉书》曰:

  自会稽至交趾七八千里,各有种姓,谓之百粤。

  秦开五岭后,百越后裔势力仍十分强大。主要大姓有番禺的吕氏,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的宁氏,邕州的黄氏、侬氏。应该说,莫氏当是今封开所处的粤西大姓之一。

  莫氏,至今仍是百越传人壮侗语族的大姓之一。与封开相毗邻的连山、怀集仍有壮族居住,而莫氏则是当地覃、韦、莫三大姓之一。

  封开地区,直至清代仍有壮人居住。据道光《开建县志·风俗志》载:“肇庆府属别有瑶、僮、蛋三种”;专辟“瑶僮”一目,记瑶僮习俗,并云其姓“惟何、廖、韦、莫、覃、卢、倪数姓,”即将“莫”氏列为其主要姓氏之一。

  二、出现“莫氏三杰”清淑文化现象的深厚社会历史根源

  唐代出现“首魁天下”的莫宣卿与著名舆地著作家莫休符,堪称双星同耀封开文坛的光辉景象,宋代则出现莫天佑三进士独步封开科场的奇特现象。显然事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莫氏三杰”不仅生于斯长于斯的越人后裔,而且是具有极为深厚的汉文化素养的承载者与传承者。他们是汉越文化交融的结晶与标识。因此,探讨形成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对研究岭南文化有着重要的和普遍的意义。

  我拟从下列几方面作初歩探析

  1.政区沿革

  秦以前,百越地,属古苍梧之地。苏秦说威王曰:“南有苍梧”。汉初,南越国成立后,赵佗封其族人为苍梧王。可证从先秦至南汉国时期,封开均属南越重镇。

  秦代,开岭南置南海、桂林、九真三郡。封开属南海郡。

  汉代,西汉元暃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遂定南越地苍梧郡及广信、封阳等地。封川属广信县,开建属封阳县。此年,汉武帝在岭南设交州刺史部,下辖两广及交趾地区。交州刺史治所在广信,从此封开地区成了汉朝三百年的首府。

  关于两汉的政区设置。《汉书·地理志第八下》:

  粤地,今之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

  《后汉书·郡国志五》:

  苍梧郡,武帝置,十一城。广信、谢沐、高要、封阳、临贺、端溪、冯乘、富川、荔浦、猛陵、鄣平。

  晋析广信县地,置封兴县,隋改曰封川;分封阳县地,置开建县。

  《隋书·地理志下》载:苍梧郡,开皇初改为封州。统县四:都城、苍梧、封阳。

  总之,上述材料证明,今封开建置甚早。秦代属南汉郡。汉代,封川属广信县,开建属封阳县,而广信则为交州刺史部治所。晋、南朝及隋,今封开县境,曾设置苍梧郡、封州、封川、封阳、开建等郡县。从而说明,从秦至隋中央王朝均在今封开地区设置郡县,直接管辖与治理,在汉代,封开是岭南地区的首府,在晋、南朝及隋,一直是粤西重镇。

  总之,历史地理沿革表明,封开地区,曽是中央王朝治理岭南的重要政治中心或重镇。

  2.地理位置

  就疆域形势而言,如果说,番禺是中原文化传播的东部通道的话,那末,封开则可视为中原文化传播的西部通道,并由此而辐射至整个岭南地区。

  陆路,封开地处两广分界要冲,故有“两广门户”之称,是通往珠三角及大西南的咽喉之地。水路,控扼珠江最重要的支流西江,由此可上溯南宁,下可直达广州。正如,天启《封川县志·舆地·形胜》卷一所言:

  据邕、贺、桂三江之口,当东西两广之交,前带长江,……东粤之襟喉,为上游之领袖。

  这样,封开就成了中原文化传播的前哨基地。

  3.深厚的文化积淀

  由于封开为中原文化传入岭南的西部重镇与通道,早在汉代就已出现了传播中原文化的领军人物,其中最突出者当推陈元与士燮。

  汉之陈元为广东“文”之始。

  关于陈元亊迹,天启《封川县志·人物志·经学传》巻十八,综合诸家史志写道:

  汉,陈元,字长孙。父钦习《左氏春秋》与刘歆同时,而自名其家,曰《陈氏春秋》。元少传父业,为训诂,鋭志覃思,足不踰阈,鲜与乡里通,学遂精。建武初,与桓谭、杜林、郑兴俱为世所宗。……左氏春秋学,选博士四人,元为第一。

  论曰:粤于后汉犹草昧,陈长孙父子以经学擅名当代,而岭表由是焕然称文献邦,美哉始基之矣。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文语》卷十一,“广东文集”条载:

  吾尝谓广东以文亊知名自高固始,能以春秋亊君也;武亊知名则始梅绢,绢亦无文。然则文以汉之陈元为始乎?其请立左氏一疏,大有功圣经。

  《广东新语·文语》巻十一,“粤人箸述源流”又载:

  汉议郎陈元,以《春秋》、《易》名家。

  总之,陈元,汉代著名经学家。建武初,与全国知名经学家桓谭、杜林、郑兴齐名,“为世所宗”,故有“以经学名擅当代”之誉。专擅《左氏春秋》,为左氏春秋学博士第一人。

  由于经学是儒学的核心与根本,最为其时所重。所以封开出现经学大师,在文化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东汉封开,开廦广东“文”之先河,并使岭表脱离“草昧”状态,而焕然変成文献之邦。

  交趾太守士燮,“简练精征”经学。

  士燮,字彦威,广信人。其先本鲁国汉阳人,王莽之乱,避地交州。六世至燮父赐,桓帝时为日南太守。建武初,为交趾太守。亊见《三国志·吴志·士燮传》。其主要亊迹有三:

  一是政治上,继西汉赵佗之后,经营开辟和稳定岭南,其功阙伟。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人语》巻七,“士燮”条赞道:

  兄弟四人,拥兵据郡,岭海归心。中原丧乱,孙权、刘表皆窥南土,燮于此时,以甲兵之力,循赵佗之迹,西连蜀汉,庶几比美桓文哉!

  因政治上统治岭南一亊,不直接关系岭南的文化传承,故本文略而不论。

  二是对中原士人采取保护与吸收之策。“中国士人往依者百数,”从而大大加速中原文化在岭南的传播。

  三是身本名儒。“少游学京师,亊颖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从政后,“官亊小阙,辄玩习《书传》、《舂秋左氏传》,简练精微,皆有师说。”

  (以上引文均见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人语》卷七)

  一言以蔽之,士燮是三国时期岭南著名经学家。

  三、结论

  秦汉以来,中原文化在封开地区的传播已结出丰硕成果。出现了不仅岭南甚至在全国都具有影响的文化人物。正是这样的文化氛围,造就了封开文化史上“莫氏三杰”。

  从建置沿革、地理位置、文化积淀三方面,可证封开文化史上“莫氏三杰”的出现是有历史必然性的,从而可窥见封开在岭南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与地位。

  参考文献:

  1.汉书,汉班固,中华书局标点本
  2.后汉书,宋范晔,中华书局标点本
  3.三国志,晋陈寿,中华书局标点本
  4.隋书,唐魏征等,中华书局标点本
  5.桂林风土记,唐莫休符,丛书集成初编本
  6.舆地纪胜,宋王象之,咸丰五年粤雅堂伍氏刊本
  7.广东新语,清屈大均,中华书局清代史料笔记丛刊
  8.干隆大清一统志,清和珅等篆,四库全书本
  9.雍正广东通志,清郝玉麟,四库全书本
  10.天启封川县志,明方尚祖篆俢,康熙二十四年本
  11.道光封川县志,清温恭俢,吴兰俢篆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
  12.康熙开建县志,清邵龙元,故宫珍本丛刊本
  13.道光开建县志,清余翰,手钞本
  14.中国南方史志要籍题解,吴永章,北京

  吴永章(武汉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