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浅析数字媒体展示技术在“南海Ⅰ号”中的应用

  一、 利用数字媒体展示技术保护展现“南海Ⅰ号”的现实背景

  1. 数字化技术保护和展现文化遗产的全球新趋势

  目前,以“文化内容”为主题的数字化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世界各国为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大规模地将文化遗产转换成数字化形态。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推动“世界的记忆”项目,目的就是要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以便永久性地保存,以及最大限度地使公众公平地享有。按照联合国的定义,文化遗产包括“可接触遗产”和“不可接触遗产”,及其相关信息。由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已经包括了所有种类的文化遗产,其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当前世界发达国家无不以国家政策主导、以公共资金启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

  2. 国内成功案例

  敦煌研究院等世界各地的文物保护、收藏单位正在将数字技术引入敦煌遗产保护。不进入洞窟,同样能欣赏精美的壁画、彩塑,感受令人心醉的敦煌文化,这就是“数字敦煌”的魅力。在利用数字图像和虚拟技术开发的敦煌莫高窟虚拟漫游系统中,将来游人既可以欣赏到莫高窟的石窟外景、洞窟建筑结构,又能跟随电子向导进入洞窟内部,身临其境地欣赏精美的壁画和彩塑,同时通过演示厅的多媒体节目展播,游人还可以更多、更为详细地瞭解敦煌的历史和文化。

  “数字故宫”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虚拟剧院。“天子的宫殿”系列节目是中日两国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经过2年的共同努力,制作完成的我国第一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关于故宫的大型计算机作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现已制作完成了两部节目,第一部是《太和殿》,第二部是《三大殿》。完全是用计算机实时三维建模技术渲染出来的虚拟现实剧院,拥有高4.2米,宽13.5米的曲面屏幕,通过大型电子计算机实时描绘高清晰度的虚拟现实图像。这一环境,可以使置身其中的人们通过独特的视点移动,感受只有数字化技术才能实现的新型沟通空间。藉助于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观赏者都可以在此场景中自由地漫游,不仅感到身临其境,还可以按自己的心愿,想看哪就看哪,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3. 数字技术展示“南海Ⅰ号”的现实需求

  “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下考古项目,实现了海洋打捞与水下考古的完美结合,获得文化部创新奬。但对“南海Ⅰ号”的保存并没如打捞过程那般完美,目前,“南海Ⅰ号”处于全浸泡状态,但循环系统并不完善,而只是简单的处理,建设一套功能完备的循环系统要投资3000万元。在目前状态下,水晶宫内的海水还面临一些问题,“南海Ⅰ号”在海底时,水温几乎是恒温的20摄氏度,而目前水晶宫内的海水温度则为24摄氏度。而且,由于水晶宫的拱顶是透明玻璃,在太阳光的直射下,海水出现藻类大量繁殖,使水质变得浑浊不清。此外,是否应当在海水里创造一种厌氧的环境等,也都是需要研究的课题。按照同等或者一定比例复制一艘“南海Ⅰ号”古船于是成为阳江今年的计划,用以满足广大游客对“南海Ⅰ号”的好奇之心,使之成为一个展现南宋历史文化的平台,并通过一定方式复制当时的城市生活情境。但复制品同样面临保存维护的问题,幷且要当游客数量激增时,亦能否肩负起相应的接待能力,而运用数字媒体展示技术重现“南海Ⅰ号”,则能利用最大时间和空间维度展现其风采,幷且无需考虑保存维护的问题。

  二、 数字媒体展示技术保护展现“南海Ⅰ号”的内容界定及技术实现方式

  1.数字“南海Ⅰ号”的内容界定

  数字“南海Ⅰ号”有两层含义,一是将数字技术引入“南海Ⅰ号”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船体、船上的器物及与“南海Ⅰ号”相关的一切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并通过数字展厅展示;以及将与“南海Ⅰ号”相关研究成果、相关资料,通过数字处理,汇集成电子档案,同时通过展厅的相关输出设备,如人工智能搜索触摸屏等同步展示。二是要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虚拟技术突破时空地还原和展现“南海Ⅰ号”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游客对“南海Ⅰ号”的感观体验,这将是对“南海Ⅰ号”进行有限制的保护性开发的重要途径。

  2.数字“南海Ⅰ号”的技术实现方案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三维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到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领域中去,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展现创造了新的技术手段和物质手段,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数字媒体技术展示景象的虚拟性、互动性以及感知的亲近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将有助于文化遗产形象的塑造和重塑;同时由于它的技术优势,它通常藉助视觉等感官冲击力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新的话语霸权,可以跨越时空或高速而广泛地消除那些处于传播弱势的文化差异,这是传统陈列展示手段难以做到的,特别是在当前地方政府都迫切将各自的优势文化遗产打造成旅游文化品牌的利益诉求下。

  数字“南海Ⅰ号”的技术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技术较为成熟的方案:

  利用三维建模和激光三维扫描等技术进行文物仿真复原与展示

  基于Web 3D的网上展示与展览导航系统

  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进行文化遗产的虚拟展示

  多媒体辅助陈列 

  三、 利用数字媒体展示技术保护展现“南海Ⅰ号”的现实意义

  1.实现更真实、全景、高效、互动式的展示,促进“南海Ⅰ号”旅游业发展

  用数字图像和虚拟技术开发虚拟漫游系统能够真实还原“南海Ⅰ号”的全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其壮美风采,同时通过场景切换,能深入细致地参观船内的各个部分,充分瞭解“南海Ⅰ号”的制作、运行过程。同时游客可以通过展厅内配套的触摸屏,随时导出相关资料介绍、文物图像等,正全方位的瞭解“南海Ⅰ号”的历史文化。此举必将促进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2.全景式展示“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其文化品牌

  中山大学教授、省政府参事黄伟宗则建议,围遶着“南海Ⅰ号”可以将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素材进行归纳、总结、陈列,使得国内外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必到阳江,让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博览园,这将是我省文化大省建设的新亮点和品牌。“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陆上丝绸之路而言的,作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早在中国秦汉时代就已经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具体路线是:由广东、福建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国南海、波斯湾、红海,将中国生产的丝绸、陶瓷、香料、茶叶等物产运往欧洲和亚非其他国家,而欧洲商人则通过此路将毛织品、象牙等带到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所涵盖的历史跨度、地域广度以及内容丰富的程度等都不是一时一地所能展现的,同样将其发展历程以三媒体展示的形式在短时间之内展现给游客则是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这也将使游客更深刻地理解“南海Ⅰ号”的历史背景。

  3.有力促进“南海Ⅰ号”研究的深入开展和实现永久的“保护”

  建立资料性的符号库和素材数据库以及图象检索等技术的开发能够提高研究者和保护者查询相关数据的效率,能够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思路、促进创新思维,从而整体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水平。对“南海Ⅰ号”进行了全面数字化,得到了修缮和保护所需的全部成果。有了这些与实际完全相符的数据,即使将来因为某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南海Ⅰ号”不复存在,还可以依据原来的样子重新建立一个一模一样的“南海Ⅰ号”故宫!同时,这项崭新的技术也为古建保护工作提供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精度和准度,对将来的古建筑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黄绍明(广东科技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