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一章 广东精神文明学的原创回眸

  【内容提要】 由范英先生等领引的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等原创精神文明学的主要成效表现在:学术探讨硕果累累,实证研究别开生面,社会反响好评如潮。基本特色主要有:立足现实贯通古今革故鼎新的时代特色,立足广东融会中西吐故纳新的地方特色,扎根实践学用结合开拓创新的品牌特色。对巩固特色学科的重要启迪有:要多渠道夯实经济基础,全方位凝聚学科人才,全过程提升学术品位。 

  为打造强大的理论粤军推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为广东当好中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2010年印发全省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把精神文明学列入了广东今后要巩固的六大特色学科之一。有鉴于此,在庆贺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50周年之际,本文谨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直接培育下由广东原创的精神文明学的主要成效、基本特色与重要启迪略陈管见。

  一、广东原创精神文明学的主要成效

    20世纪80年代后期,广东学者曾先后编着出版《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1〕、《精神文明建设导论》〔2〕等著作。这些著作,大致可视为广东原创精神文明学学科的先行探索。90年代初,范英先生主编的长达64万字的《精神文明学论纲》〔3〕首次系统建构精神文明学的理论体系,是为广东原创的精神文明学形成之标志,范英先生堪称广东精神文明学学科的主要原创者;从由此开始20年来广东精神文明学的发展来看,范英先生还是广东精神文明学学科的主创者和主要领军人物。广东精神文明学学科建设的显着成效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学术探讨硕果累累

  据不完全统计,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1993年12月29日在广州远洋宾馆成立到现在,学会会员发表的论文1万多篇,出版著作(包括专著、论文集、教材、科普读物等)逾百部。其中由学会面上直接组织撰写的论文近千篇,著作近50部,共约2千多万字。〔4〕

  继《精神文明学论纲》之后,广东先后出版了《精神文明学》〔5〕、《精神文明建设哲学论丛》〔6〕、《精神文明学概论》〔7〕及被收入范英先生主编的《中国精神文明学大型丛书》〔8〕的《岭南红梅报春开——论广东创立的精神文明学》〔9〕、《珠水云山育芳菲——评广东原创的精神文明学》〔10〕等学科建设专著,其中专著《岭南红梅报春开——论广东创立的精神文明学》,首次从学科建设史的角度对精神文明学这一新兴学科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全面提升。

    《中国精神文明学大型丛书》对精神文明学的分支学科和其他相关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如《社会公德概论》〔11〕较集中地构思了社会公德建设体系;《职业道德新探》〔12〕较集中地描述了新时期职业道德的创建内容;《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13〕和《精神文明与市场经济》〔14〕较集中地揭示了市场经济与人的素质、精神文明建设如何互动的重大问题;《反腐保廉与社会发展》〔15〕和《周恩来的人格风范》〔16〕较集中地论述了精神文明学与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反腐保廉问题以及如何从正面人格上保证、保持和保护廉洁问题;《当代中华凝聚力》〔17〕较集中地探讨了精神文明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培育问题;《创建新世纪的真善美》〔18〕较集中地展望了新世纪精神文明的创建全景;《以德治国纵横谈》〔19〕则较集中地研究了古今中外德治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德治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从这套丛书来看,广东所创立的精神文明学学科建设确实一直都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该学科在创立之初提出了时代背景论、直接起因论、显着成果论、本体层次论、纵向起点论、外部联系论、精神生产论、创建活动论“八论”。历经近20年耕耘,藉助大型丛书这一主要载体,该学科又增添了社会公德论、职业道德论、经济伦理论、反腐保廉论、人格风范论、雷锋精神论、人生观专论、凝聚力集论、德治纵横论、真善美合论、政治文明论、人种文明论、文明总体论、先进文化论、广东人文论、创意产业论、平安社区论、和谐社会论、人道主义论、残疾事业论、殡葬改革论、医患关系论、文化强医论等20多项新论。每论以一部或多部著述为据,不仅丰富了精神文明学学科理论宝库,而且弘扬了精神文明学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

    此外,专题著作《走向开放的道德》〔20〕、《市场道德论》〔21〕、《混沌初开——来自大学生心灵的报告》〔22〕、《人的文化素质与现代化》〔23〕、《中国理学大辞典》〔24〕、《当代青年十大观念》〔25〕、《WTO与中国文化》〔26〕、《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丛书》〔27〕、《医学伦理学》〔28〕、《公民道德新标杆》〔29〕、《文化生态学》〔30〕、《中华民族精神概论》〔31〕及专题论文《精神文明发生论纲》〔32〕、《“五观”俱全与“五观”端正——论中国经济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33〕、《论形成和发展中的精神文明学》〔34〕、《论精神文明学在广东的创立》〔35〕、《创新当代岭南学术文化的尝试——论精神文明学的先进文化价值》〔36〕、《论精神文明学的学科价值》〔37〕、《精神文明学的明天一定会比昨天更成熟更丰实》〔38〕、《精神文明学“民间研究开发”机制的衍生与发展初探》〔39〕等,也为广东的精神文明学学科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

  (二)实证研究别开生面

  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对广东精神文明学实证研究的成果未作精确统计。范英先生一直强调按钱学森教授的指导把精神文明学也当成“意识社会学”即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研究,就充分反映了广东原创的精神文明学自始至终具有强烈的实证研究意识。

  在《中国精神文明学大型丛书》中,不少著作就与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密切相关。如:《这一手非硬不可——珠江三角洲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战略论》〔40〕较集中地展示了珠江三角洲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构想;《广东先进文化发展论》〔41〕较集中地展示了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构想;《广东人精神丛书》〔42〕名下的9部著作,较集中地反映广东广府人、广东客家人、广东潮汕人和海外广东人的精神特征及其共有的广东人精神。

  此外,《超越自我——南华西街文明的开拓》〔43〕、《广州精神文明建设丛书》〔44〕、《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在广东的实践》〔45〕、《深圳精神文明建设丛书》〔46〕及《新三字经》〔47〕、《新增广贤文》〔48〕、《社会公德四字歌》〔49〕、《四德通言》〔50〕、《家庭美德五字謡》〔51〕、《科学三字经》〔52〕、《农民道德歌》〔53〕、《毒祸论——毒品问题的社会透视》〔54〕、《赌博陷阱》〔55〕、《经典广东》〔56〕等也是较典型的实证研究著作或科普著作,其中《经典广东》被媒体称为“最广东”、“很文化”的介绍广东历史文化的乡土味十足的读本。

  广东精神文明学学科团队还承担过不少实证研究课题。如20世纪 90年代,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便曾组织学者到广州南华西街和南海县实地蹲点,总结推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两南”经验;21世纪之初,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又组织近千人次的学者专家到省内各地调查研究,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研究基地,为建设文化大省献计献策;2001年,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之托,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与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一起开展了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题调研活动;2006年,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完成了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交办的《广东文化产业投资指南》〔57〕的编撰任务;2007年,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与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部门合作开展“西关滨水文化创意产业带”研究,编撰了文集《寻幽探胜论西关》〔58〕;2008年,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骨干成员完成了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重点课题《广州区域文化中心建设研究》〔59〕;2010年,受广东省卫生厅委托,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完成了实证研究专著《文化管理创新模式初探——全国文明先进典型广东省中医院的综合考察》〔60〕和《机制管理创新模式概论——全国文明先进典型高州市人民医院改革巡礼》〔61〕等。

  (三)社会反响好评如潮

    先说说范英先生领导下的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骨干团队的集体成果。《精神文明学论纲》1990年出版后,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报导,《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等数10家报刊作了评论,以此书为教材开办了数10期培训班,来自全国各省市近5000人次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参加了培训,曾荣获《光明日报》主办的“全国光明杯(1979—1990)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奬”等多项。《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和《当代中华凝聚力》分别荣获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理论成果”1992—1995年度和1996—2000年度专著类的一等奬等多项。《周恩来的人格风范》于1998年曾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东省委、广东省教育厅等推荐为广东青少年十大读物之一。《广东人精神丛书》作为全国第一套地方人文精神研究丛书出版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曾表示祝贺,感谢编委会的同志们及各位专家学者为广东文化大省建设作出的新贡献;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同志、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朱小丹同志曾分别为之题词作序。在实证研究方面,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五大调研报告曾得到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学科团队的其他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也曾多次获得了省里的政府奬,得到广东省及广州等市相关领导重要批示的肯定或认同。正因为如此,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曾于2005年荣获广东省民政厅颁发的“全省先进民间组织奬”,于2008年荣获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的“改革开放30年广东社会科学理论创新贡献奬”,于2010年荣获得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50周年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的10项“优秀理论著作奬”之一和10个“最具影响力学术社团奬”之一。

    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成果,既有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骨干团队集体编写的成果,也有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顾问、相关领导和会员个人创作或参与创作的成果,同时还包括广东省内其他精神文明学研究者和精神文明建设者的成果。例如,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会员就有多篇论文荣获中宣部或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奬,最早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奬的是《在改革开放中迈向文明之路——珠江三角洲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启迪》〔62〕,它与该会多位会员的论文均荣获过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广东省文化精品奬”。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会员还有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精神文明建设》等权威学术刊物发表、文摘或转载。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和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9年组织评选出的新中国成立60年“广东百种优秀社科理论普及读物”中,在广东精神文明学创立后近20年由广东精神文明学专家学者或精神文明建设实际工作者完成的成果就多达55种。按出版或发表时间顺序排列,这些成果依次是:《解你心中千千结》〔63〕、《现代青年智力与能力丛书》〔64〕、《新三字经》(出版3400多万册,创造道德普及读物出版神话,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奬等多个奬项)、《科学三字经》、《影响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三巨人说》(漫画本)〔65〕、《益智168丛书》〔66〕、《农民道德歌》、《潮汕历史文化小丛书》〔67〕、《图说邓小平理论》〔68〕、《丰碑——二十世纪中国三伟人》〔69〕、《陈寅恪与中国文化》〔70〕、《命运:中华民族的昨天与今天》、〔71〕、《春风緑南粤——邓小平理论与广东实践》(电视理论专题片)〔72〕、《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73〕、《以德治国纵横谈》(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组织编着)、《孙中山评传》〔74〕、《人类六千年》〔75〕、《邓小平理论绘画本》〔76〕、《画说毛泽东思想》〔77〕、《画说邓小平理论》〔78〕,《画说江泽民“三个代表”》〔79〕、《公民道德格言》〔8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广东的实践画册》〔81〕、《流行语漫谈》〔82〕、《道德的力量》(电视理论专题片)〔83〕、《岭南文化知识书系》〔84〕、《潮涌珠江》(电视理论专题片)〔85〕、《永远的春天: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纪念画册)〔86〕、《永远的春天: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电视理论专题片)〔87〕、《广东人精神丛书》(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组织编着)、《向妖魔化说不:其实你不懂广东人》〔88〕、《中华道德名言精粹》〔89〕、《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90〕、《中华美德书》〔91〕、《和谐之道丛书》〔92〕、《古今中外话荣辱》〔93〕、《禅宗智慧书》〔94〕、《易经智慧书》〔95〕、《撩开人伦的神秘面纱——家庭伦理文化简论》〔96〕、《简明周易读本》〔97〕、《禅宗六祖故事》〔98〕、《中华荣辱故事精选》〔99〕、《社会热点关键词丛书》〔100〕、《和谐三字经》〔101〕、《羊城学堂》〔102〕、《“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演讲集》〔103〕、《世事新语—改革开放30年流行词的广东样本》〔104〕、《画说和谐社会》〔105〕、《新路》(电视理论专题片)〔106〕、《文化精神烛照下的广东:广东文化发展30年》〔107〕、《图说广东改革开放30年》〔108〕、《文明礼仪手册》〔109〕、《佛山民俗文化》〔110〕、《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7年讲座精选》〔111〕、《2009理论茶点大家“叹”》〔112〕。

  二、广东原创精神文明学的基本特色

  广东精神文明学学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对此,范英先生的相关论著和多篇论文均曾探讨过这一问题,笔者也曾探讨过,这里就不再赘述。广东精神文明学学科建设为什么能够取得上述成效?除了广东精神文明学学科团队对精神文明学的重要价值具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广东精神文明学学科建设始终保持其独特的学术品格。广东精神文明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特色,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时代特色:立足现实贯通古今革故鼎新

  所谓精神文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主体精神的形成、发展及其同客体存在的交互作用的科学。精神文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起源与演进的规律;精神文明的内部结构与外部联系的规律;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及精神文明建设自身的规律。1990年以来,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作为中国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地区,无论在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方面,还是在实现科学发展、建构社会和谐方面,都迫切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精神文明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范畴以及广东的现代化进程,决定了广东精神文明学者必然要传承人类文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过去有一种谬论流传,这就是广东是所谓的“经济緑洲、文化沙漠”。这类非议,大都是基于历史的偏见,而且从本质上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中原地区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便已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但今广东地区直到公元前1千多年才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由于地处祖国南疆,广东进入文明时代要晚一些,在古代社会早期,确曾被人们称为“南蛮之地”。但秦汉以降,特别是到唐代和明清以后,伴随着中原人士多次大量南迁、伴随着广东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伴随着广东地区商品经济的萌芽和迅速发展,广东在古代中后期就已经从中华文化的边缘区嬗变为中华文化的主阵地,后来甚至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化最重要的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长期都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些情况表明,广东精神文明学发展的现实土壤是相当肥沃的,完全能够立足现实贯通古今,并在此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正因为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客观存在,广东原创的精神文明学从创始开始便一直注意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的同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努力创造无愧于当今时代的精神产品。像著作《以德治国纵横谈》及《广东人精神丛书》,就是广东精神文明学学者立足现实贯通古今、革故鼎新的例证。新时期的广东为什么能够引领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引领科学发展风气之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广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中,一直注意深化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精神文明学的研究,一直致力于培育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就在于广东一直注意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可靠的思想保证。

  (二)地方特色:立足广东融会中西吐故纳新

  精神文明学从共性到个性可分为人类一般的精神文明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三个层次。精神文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范畴、层次结构及广东的现代化进程,决定了广东精神文明学者必然要弘扬岭南文化,并在此基础上适应广东发展要求融会中西、吐故纳新。

  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是中国近代文化的发祥地,是岭南文化的大本营,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和科学发展的试验区。广东独特的地缘条件,使广东学人既长期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又不断接受外来文化的洗礼,并在熏陶和洗礼的同时把岭南文化务实、创新、兼容的地方特色锤炼得炉火纯青,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敢为人先、求真务实、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广东人精神。由于外来文化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进步因素的影响,广东人能够自觉克服传统文化中的惰性,因而最善于解放思想,从近代开始便引领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思想解放风气之先;由于身处中华民族大家庭,自古及今民族大融合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长期接受中华文化精髓的影响,广东人又能够自觉扺制外来文化中的负面因素,因而最善于实事求是,在当代能够凭着一种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精神率先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使自己成为中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这些情况表明,广东精神文明学发展的地缘环境是相当友好的,完全能够立足广东融会中西,并在此基础上顺应广东发展的要求吐故纳新、开拓创新。

  同样是因为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客观存在,广东原创的精神文明学从创始开始便一直注意在融会中西文化中文明因子的同时,根据广东发展的需要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的广东地方特色的岭南文化精品。这里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早在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成立的1993年,广州人编写的《广州市风与广州人精神论说》一书,就已开始彰显立足广东融会中西吐故纳新的地方特色。这本书,其研究的起点是历史长期形成的岭南文化,是广州社会风尚的历史沿革;然后,作者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探究了社会主义建设文明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及广州市风、广州人精神的基本内容;接下来,作者进行广州市风、广州人精神与世界精神文明的比较,研究了弘扬广州市风、广州人精神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的作用;最后,作者才就如何构建广州市风、广州人精神这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金桥提出战略性的思路与对策。事实上,广东精神文明学学者的其他许多成果,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立足广东融会中西吐故纳新的地方特色。

  (三)品牌特色:扎根实践学用结合开拓创新

  历史上岭南地区远离中央朝廷,没有话语权上居高临下的优势,但岭南文化凭什么能够在中华民族区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关键就在于实事求是、经世致用。例如,唐代张九龄以素练质檏的五言古诗一洗六朝至初唐的绮靡诗风,博得朝廷赏识并最终成为一代名相;清代经学大师阮元督粤建立学海堂,经史子集开始流通,广东的书院研究经史、追求经世致用之风日盛。这种学风绵延不絶,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广东,已成为广东学人的最大特色。

  广东原创的精神文明学,从学术的角度看不是书斋里的空谈,不是象牙塔里的古董,因而偶尔会被个别自视清高的学究所非议;广东原创的精神文明学,从实用的角度看也不是养在温室里的花朵,不是大观园里任人使唤的丫头,因而偶尔还会被个别高高在上的官僚所非议。于是,既有人会否定她的学术特色,也有人会否定她的实践特色。但恰恰是这些“不是”,恰恰是这些“非议”,构成和铸就了广东精神文明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扎根实践、学用结合、开拓创新的独特的品牌特色。与深居机关的公文比,她的理论特色无比鲜明;与深锁书斋的典籍比,她的实践特色无比鲜明。从学术的角度看,广东原创的精神文明学絶非拾人牙穗,人云亦云,而是有着许多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迄今为止学界仍有不少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但广东精神文明学主要原创者范英先生从一开始就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以求真求善求美为目标,应该主要包括文化子系统、思想子系统和审美子系统三个子系统。他认为,文化子系统的内部结构,包括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和群众文艺等孙系统;思想子系统的内部结构,包括理想、道德、情操、纪律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孙系统;审美子系统的内部结构,包括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欣赏、审美教育和审美践行等孙系统。在论述精神产品的转让问题时,广东学者分析了无偿性转让、低偿性转让、等偿性转让和高偿性转让4种形式的主从地位和远近效应,这是对于劳动价值论的创造性运用。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广东原创的精神文明学也絶非惟命是从,亦步亦趋,而是有着许多自己超前的判断。例如,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概念到21世纪才进入中央的正式文件,而广东精神文明学界的同仁,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研究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学论纲》早在1990年就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法制文明、人种文明相提并论,稍后一些范英先生又加入生态文明,建构了由六大文明共同构成的社会文明研究体系。

  由此可见,广东原创的精神文明学,实际上既有鲜明的学术特色,又有鲜明的实践特色。两大特色同时兼有,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广东精神文明学者既注重深厚的学术积累,也重视从实践中求取真知,永远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做文章,彻底摆脱了脱离实践的学究味和轻慢学术的衙门习气。

  三、广东原创精神文明学的重要启迪

  精神文明学,是盛开在广东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广东精神文明学奇葩的绽放,离不开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关心扶持,离不开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精心培育,离不开广东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浇灌。回首广东精神文明学学科建设的历程,她对广东巩固特色学科的重要启迪,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巩固特色学科要多渠道夯实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特色学科属于上层建筑,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无法建设的。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是以广东自己开拓的新兴学科命名的学会,是全国的第一个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成立后,全国不少省、市、自治区甚至包括不少地级市都成立了自己的精神文明学会,但是,时至今日,仍然坚持下来幷且能够健康发展的已经所剩无几。如今国内絶大部分省、市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均已解体,广州市和深圳市也是如此。兄弟学会为什么维持不下去?经济因素大概是最重要的因素。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学科建设往往有国家财力的投入,学科建设经费的来源相对充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相对较小。但广东精神文明学的组织依托主要是民间非盈利性学术组织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这方面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为了使学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还以每期上万元的成本编发了近300期《精神文明学通讯》免费向理事会员和省内外有关单位寄送,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大型学术活动以及学会成员联谊活动,开研讨会吃饭、住宿不收钱,参加写书、写文章有稿酬、有奬励,与会新闻工作者有一定车马费,定期开展学术成果评奬活动。这就使经济上的压力相当突出。

  那么,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是如何解决自身的经济难题的呢?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渠道:一是通过发挥对党委、政府部门的决策谘询作用等,争取相关部门的经费支持。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部门,都曾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给予过经费支持。二是通过组织学会骨干开展实证课题的研究,获取一定的课题研究经费,适度补贴学会的开支。学会承担过一些上级交办的纵向课题,也承担过许多他人上门求助的横向课题。三是争取学会内热心精神文明建设的实业家的支持。进入了学会中的一些热心精神文明建设的实业家,不仅积极参加学术研讨活动,而且经常慷慨解囊,为学会开展相关活动、出版著作等提供经费支持。四是适当收取团体会员费和个人会员会费。会费收取根据会员的财力灵活掌握,而且以自愿交纳为原则。一般个人会员每人每年仅收50元。五是开源节流,切实加强学会财务管理,大力培育会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学会高度重视内部的制度建设,主要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按每年初总体安排,检查、落实经费筹集使用情况,严格遵守财经纪律龢民间组织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同时,范英先生经常对学会骨干成员强调文化自觉和学术自觉的价值观念,强调为全体会员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工作态度,强调以身作则、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强调取长补短、团结合作的办会风格,强调依法依规地进行学术活动和学术研究的良好会风。因此,历届学会骨干成员都必较认真负责,能够想方设法把学会办实、办新和办好。

  当然,尽管采取了上述各种措施,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捉襟见肘的情况。即便是现在,“不断夯实精神文明学学科发展的经济基础”〔113〕,仍然是学会感到头痛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持之以恒地广泛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二)巩固特色学科要全方位凝聚学科人才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范英先生在学会讲话时曾多次引用这句俗话。范英先生因其在《精神文明学论纲》等理论学术创新上的突出贡献,从1992年起就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不仅学识渊博,著作等身,而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极为友善,甘为人梯,注意充分发挥学会骨干的作用,在全方位凝聚学科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中许多重点骨干,都是他20年来一批一批地重点培养起来的。由于他的人格感召力,很多学者即使没有什么回报也心甘情愿地参加学会的活动。

  范英先生一直高度重视有利于学会健康发展的各类人才的聚集。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成立时不到百个团体单位理事和个人理事,经过多年工作,现在已有600多个团体单位理事和个人理事,团体会员约10万人。从目前学会的人才团队来看,既有来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党校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党政机关、其他事业单位及企业和城乡基层的实际工作者;既有来自广州地区的央属、省属、市属单位的会员,也有来自全省其他各地级及县(区)市镇的会员;既有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行家,也有其他部门、职业中热心精神文明研究的积极分子和新闻工作者;既有一批老专家继续担任顾问或在第一线充当学科带头人,也有一大批知识结构扎实新潮、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

  总的来看,学会已产生和拥有了梯队式的知名学者、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并在广东省内或全国精神文明学界和哲学社会科学界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在人才聚集方面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举措,这就是历来注意强化正面激励。如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在2009年围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开展系列研讨活动时,就对这些研讨活动的论文成果给予了精彩的点评,并在150多篇论文中评出了53篇优秀论文给予奬证、奬金以资鼓励;对未获得优秀论文的作者,也给予相应的稿酬以示尊重。

  (三)巩固特色学科要全过程提升学术品位

  精神文明概念在19世纪就已出现。例如,法国文艺理论家泰纳就曾说过:“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114〕梁启超在流亡日本时,也曾以“哀时客”为笔名,在他主编的《清议报》上,发出过“求形质文明易,求精神文明难”〔115〕的感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是叶剑英1979年9月29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中提出的。把精神文明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88年9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作报告时率先倡导的。但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真正形成名为“精神文明学”的独立学科,却是在中国广东20世纪后期的改革开放进程中问世呢?

  毫无疑问,时代赋予广东的历史重任,广东重视心性文明的人文传统,广东经世致用的治学风格,广东改革开放新时期优越的经济条件和人才环境,都对催生精神文明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广东精神文明学界一直“咬定青山不放松”〔116〕,自始至终把与时俱进提升学术品位,打造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和广东特色的新兴学科当成自己的不懈追求。广东原创的精神文明学的许多成果,无论是从学术探讨成果获得的学术评价和学术奬励的档次来看,还是从实证研究成果获得的领导批示和政府奬励来看,都无愧于学术精品的称号。广东学者在精神文明学的研究和学科建设活动中,十分突出精神生产的研究,提出了精神生产力、人类的精神交往、人类的精神创造、人类的精神素质、人类的精神生活等概念,并对精神生产方式、精神生产者、精神产品的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曾得到北京等地同仁的赞誉。〔117〕

  当然,广东精神文明学者提升学术品位的路径是有自己的特点的,始终追求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能够坚持而不守旧,发展而不出轨,新颖而不浮夸;她絶不走从书本到书本的教条主义之路,而是严格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118〕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广东学人编撰的《中国精神文明学大型丛书》,就是始终抓住实践进程的热点、重点或难点既有机地服务社会,又从新的角度完善和深化学科的理论体系。在开拓学术视野、增进学术交流的同时坚持面向社会实践、深入社会实践、总结社会实践、提升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实践,正是广东原创的精神文明学不断提升学术品位的法宝之一。 

  注释:〔1〕扬越、钟阳胜、范英着:《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马中柱主编:《精神文明建设导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范英主编:《精神文明学论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

  〔4〕参见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2010年9月10日上报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广东省社科联最具影响力学术社团情况登记表》。

  〔5〕张汉青主编:《精神文明学》,红旗出版社1991年版。

  〔6〕朱小丹任编委会主任,全套丛书共出著作七部,广州出版社1997年版。七部著作依次是:郭明、谢传会、曾伟玉等着:《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论》;谷文耀、章岳云、马兴煜等着:《精神文明建设过程论》;江家齐、黄禧祯等着:《精神文明建设系统论》;章海山等着:《精神文明建设主体论》;丘丽云、叶启绩等着:《精神文明建设价值论》;李明华等着:《精神文明建设机制论》;张涛光、杜焕强、余方海等着:《精神文明建设方法论》。

  〔7〕吴灿新、孙志东主编:《精神文明学概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至2010年12月,该丛书已坚持出书20年,出版了近五十部著作,约二千五百万字。

  〔9〕范英着:《岭南红梅报春开——论广东创立的精神文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0〕范英、刘小敏、江立平主编:《珠水云山育芳菲——评广东原创的精神文明学》,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版。

  〔11〕范英主编:《社会公德概论》,海天出版社1991年版。

  〔12〕范英主编:《职业道德新探》,红旗出版社1992年版。

  〔13〕范英主编:《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红旗出版社1994年版。

  〔14〕范英、潘祖亮、丘挺主编:《精神文明与市场经济》,红旗出版社1995年版。

  〔15〕范英、庞跃辉着:《反腐保廉与社会发展》,广州出版社1996年版。

  〔16〕吕志、范英着:《周恩来的人格风范》,广州出版社1996年版。

  〔17〕范英、丁富华主编:《当代中华凝聚力》,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18〕范英、梅树德、叶琼主编:《创建新世纪的真善美》,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9〕范英、刘小敏主编:《以德治国纵横谈》,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0〕李萍、李华明等主编:《走向开放的道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1〕吴灿新等主编:《市场道德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2〕雷渡桥等主编:《混沌初开——来自大学生心灵的报告》,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3〕景怀斌等着:《人的文化素质与现代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4〕董玉整主编:《中国理学大辞典》,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5〕董玉整、董莉着:《当代青年十大观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6〕刘小敏、李振连着:《WTO与中国文化》,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27〕蓝红主编:《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丛书》。共三部,分别是:柯可、顾作义等着:《文化产业论》,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田丰编着:《文化进步论: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的哲学思考》,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田丰、周薇主编:《文明实践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8〕伍天章着:《医学伦理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9〕林伟健主编:《公民道德新标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0〕戢斗勇着:《文化生态学》,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1〕李宗桂主编:《中华民族精神概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2〕李小鲁:《精神文明发生论纲》,《现代哲学》1991年第3期。

  〔33〕范英、刘小敏、李振连:《“五观”俱全与“五观”端正——论中国经济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现代哲学》1996年第3期。

  〔34〕范英:《论形成和发展中的精神文明学》,《学术研究》1999年第9期。

  〔35〕范英:《论精神文明学在广东的创立》,《探求》2003年第2期。

  〔36〕范英:《创新当代岭南学术文化的尝试——论精神文明学的先进文化价值》,《学术研究》2003年第10期。

  〔37〕刘小敏:《论精神文明学的学科价值》,《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38〕范英:《精神文明学的明天一定会比昨天更成熟更丰实》,《探求》2004年第5期。

  〔39〕陈伟:《精神文明学“民间研究开发”机制的衍生与发展初探》,《探求》2004年第5期。

  〔40〕范英、丘挺主编:《这一手非硬不可——珠江三角洲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战略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1〕范英主编《广东先进文化发展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2〕范英、刘小敏主编:《广东人精神丛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所包括的九部著作依次是:刘小敏着:《古今镜像:广东人精神之经纬》;刘权着:《乐天务实:广东广府人的天性》;李开文、刘霁唐着:《自强不息:广东潮汕人的胆气》;范英、刘权着:《厚德载物:广东客家人的风骨》;刘权着:《念祖爱乡:海外广东人的情结》;魏安雄着:《灵活变通:广东人的商业精神》;丘丽云着:《海纳百川:广东人的开放精神》;唐孝祥、袁忠、温朝霞着:《万紫千红:广东人的艺术精神》;董玉整、程潮、董莉着:《春华秋实:广东人的学术精神》。

  〔43〕肖建华、李辛生主编:《超越自我——南华西街文明的开拓》,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4〕邬梦兆主编:《广州精神文明建设丛书》,广州出版社1993-1995年版。所包括的四部著作依次是:邬梦兆主编:《发展中的文明》(1993);李齐念主编:《广州市风与广州人精神论说》(1993);江家齐、黄禧祯、杜新山着:《都市群众文化》(1993);李大华着《同步与超越》(1995)。

  〔45〕蓝红等主编:《广州精神文明建设丛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6〕共有同名丛书两套。第一套由吴松营主编:《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在广东的实践》,海天出版社1996年版,分为《深圳精神文明建设文件汇编》、《深圳精神文明建设大事记》、《深圳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吴松营着)三册;第二套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在广东的实践》,海天出版社1999年版,分为《文件集》(附大事记)、《理论篇》和《群英谱》三册。

  〔47〕于幼军、张汉青任编委会主任:《新三字经》,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8〕邬梦兆主编:《新增广贤文》,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9〕于幼军、张汉青主编:《社会公德四字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0〕邬梦兆主编:《四德通言》,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1〕于幼军、张汉青主编:《家庭美德五字謡》,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2〕周镇宏主编:《科学三字经》,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年版。

  〔53〕于幼军主编:《农民道德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4〕董玉整、董莉着:《毒祸论—毒品问题的社会透视》,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5〕朱穗生、张永强、董玉整主编:《赌博陷阱》,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6〕林雄主编:《经典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57〕方健宏主编:《广东文化产业投资指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8〕范英、詹宇扬、刘小敏主编:《寻幽探胜论西关》,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7年版。

  〔59〕刘小敏主编:《广州区域文化中心建设研究》,广州出版社2008年版。

  〔60〕范英、刘小敏、董玉整、吕玉波主编:《文化管理创新模式初探——全国文明先进典型广东省中医院的综合考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版。

  〔61〕范英、刘小敏、董玉整、钟焕清主编:《机制管理创新模式概论——全国文明先进典型高州市人民医院改革巡礼》,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版。

  〔62〕珠江三角洲精神文明建设研究课题组:梁渭雄、李权时、范汉英、关飞进、王逄文、冯达才、叶金宝、贾云平:《在改革开放中迈向文明之路——珠江三角洲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启迪》,《学术研究》1993年第1期。

  〔63〕朱仲南主编:《解你心中千千结》,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4〕丘克军、王通讯主编:《现代青年智力与能力丛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包括:丘克军编着:《成功的交际技巧》;侯丽辉编着:《创造你的明天——培养自我创造力的方法》;田乃吉、孙云编着:《创造人生的最佳状态:充分发掘潜能的技巧》;何应欢、王荣武着:《你能出类拔萃》;吴灿新、陈伟群编着:《日常决策技巧》;吴緑星着:《日常实用口才》;陈创生、陈述着:《走向成功与成熟:行之有效的自我管理术》;吴灿新、田乃吉编着:《最佳用脑方法》等。

  〔65〕共三册,《影响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三巨人说》(漫画本),广东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册《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张磊文字主编,方成漫画主编;第二册《毛泽东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廖盖隆、吴智棠文字主编,方成漫画主编;第三册《邓小平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张磊、解聘如等文字主编,王复羊漫画主编。

  〔66〕黄绍汪、傅希能主编:《益智168丛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1997年版。包括《黄金点子168》(1996)、《智海奇趣168》(1997)、《妙趣逻辑168》(1997)和《启迪智慧168》(1997)四部。

  〔67〕杨方笙执行主编:《潮汕历史文化小丛书》,共分四辑,40册。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的第一辑包括:杨义全着:《潮汕自然概览》;林伦伦着:《潮汕方言与普通话》;林淳钧着:《潮剧艺术欣赏》;林毛根着:《潮州音乐漫谈》;杨方笙着:《潮诗纪事》;隗芾着:《潮汕诸神崇拜》;杜桂芳着:《潮汕海外移民》;杨群熙编着:《华侨与近代潮汕经济》;陈骅、杨群熙编着:《海外潮人爱国壮举》;黄绮文等编着:《潮人同乡社团遍全球》。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的第二辑包括:王琳干、黄万德着:《潮汕史事纪略》,黄挺着:《潮汕旅游文化》;曾楚楠着:《潮汕工夫茶》;畲文华着:《潮州菜与潮州筵席》;郭马风着:《潮州美术陶瓷刺绣抽纱》;吴奎信着:《潮州歌册》;鄞镇凯着:《潮汕迷艺》;杨群熙、陈骅着:《海外潮人的慈善业绩》;徐名文、沈建华着:《潮人与台湾》;杜桂芳着:《潮汕侨批》。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0年编印的第三辑包括:洪松森着:《潮汕古近代经济琐谈》;翁楚湘、宋升拱着:《潮汕农业》;郭马风、魏影秋着:《潮汕工艺美术》;陈训先着:《潮汕族源简说》:陈历明着:《从考古看潮州》;黄赞发着:《潮汕先贤》;郑群辉着:《佛教在潮汕》;潘壮勇、黄文宣着:《潮汕民间舞蹈》;杨群熙着:《海外潮人兴学纪事》;陈骅着:《潮剧潮乐在海外》。香港艺苑出版社2001年版的第四辑包括:郭绪印着:《老上海潮州商帮》;芳信编:《潮汕竹枝百首》;吴榕青着:《潮汕的书院》;王伟深着:《潮汕俗语与潮汕文化漫谈》;郭马风着:《潮汕民俗》;李汉庭着:《潮剧漫话》;杜桂芳着:《左翼文化运动中的潮人》;陈景熙着:《潮汕工商业史话》;林伦伦着:《地名学与潮汕地名》;杨方笙着:《潮汕歌謡》。

  〔68〕段华明编着:《图说邓小平理论》,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9〕廖盖隆、吴至强主编:《丰碑——二十世纪中国三伟人》,岭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70〕刘克敌着:《陈寅恪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1〕张江、钟万明、李萍主编:《命运:中华民族的昨天与今天》,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2〕于树南(于幼军笔名)总策划兼总撰稿,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电视台联合摄制:《春风緑南粤——邓小平理论与广东实践》(电视理论专题片),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1999年版。

  〔73〕黄全愈着:《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4〕张磊着:《孙中山评传》,广州出版社2000年版。

  〔75〕刘景华着:《人类六千年》,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

  〔76〕李本钧主编,岑圣权等绘画:《邓小平理论绘画本》,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77〕中共茂名市委宣传部、茂名市教育局组织编写:《画说毛泽东思想》,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8〕中共茂名市委宣传部、茂名市教育局组织编写:《画说邓小平理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9〕中共茂名市委宣传部、茂名市教育局组织编写:《画说江泽民“三个代表”》,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0〕钟阳胜主编:《公民道德格言》,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1〕刘玉浦、钟阳胜主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广东的实践画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2〕林伦伦着:《流行语漫谈》,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

  〔83〕韩望喜等撰稿,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国际网络、深圳电视台联合摄制:《道德的力量》(电视理论专题片),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84〕2004-2006年版:朱小丹主编,岑桑执行主编;2007-2010年版:林雄主编,岑桑执行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著作有:黄淼章着:《南越国》;钟万全着:《巾帼英雄冼夫人》;胡巧利着:《禅宗六祖慧能》;曹太乙着:《明代大儒陈白沙》;中荔着:《十三行》;梁基水着:《西关风情》;李吉奎着:《孙中山》;刘炎生着:《梁启超》;卢洁峰着:《广州中山纪念堂》;陈泽宏着:《广东塔话》;朱万章着:《岭南书法》;龚伯洪着:《粤剧》;等等。2005年版著作有:曾牧野着:《话说岭南》;吴茂信着:《清官陈瑸》;朱杰民着:《岭南名儒朱九江》;王金锋着:《梁廷枏》;李吉奎着:《晚清名臣张荫恒》;吴炯坚、吴卓筠编着:《粤剧大师马师曾》;蔡洪声着:《中国电影先驱蔡楚生》;李明着:《黄埔军校》;杨资元、冯永宁着:《北伐骁将邓演达》;贺朗着:《抗日名将蔡廷锴》;彭长歆着:《岭南近代著名建筑师》;朱光文着:《岭南水乡》;黎田着:《粤乐》;李公明着:《五层楼下》;胡巧利着:《光孝寺》;黄淼章着:《南海神庙》;欧清煜着:《龙母祖庙和龙母传说》;余婉韶着:《佛山秋色艺术》;陈勇新著:《龙舟歌》;张国雄着:《开平雕楼》;张健人、黄继烨着:《开平立园》;董励着:《客家》;张伟海、薛昌青着:《历史文化名城平海》、杨坚平着:《潮州木雕》;达亮着:《潮州开元寺》;陈历明着:《潮剧》;杨坚平着:《潮绣抽纱》;丘陶亮着:《枫溪陶瓷》;等等。2006年版著作有:张伟湘、薛昌青着:《广东古代海港》;吴兆奇、李爵勋着:《冼夫人文化》;张朝发着:《袁崇焕》;端木桥着:《清初岭南三大家》;任百强着:《小说名家吴趼人》;肖自力、陈芳着:《陈济棠》;陈夏、鲁大铮着:《马思聪》;吴庭璋着:《粤剧大师薛觉先》;卢权、禤倩红着:《叶挺》;黎田着:《粤曲名伶小明星》;黄淼章着:《陈家祠》;黄泳添、陈明着:《广州越秀古书院》;卢洁峰着:《黄花岗》;刘孟涵着:《石湾公仔》;梁志强等着:《岭南文化古都封开》;吴瑞群、张伟海着:《历史文化名城新会》;赖展将着:《英石》;李筱文着:《盘王歌》;余石编:《历史文化名城雷州》;陈志坚着:《雷州石狗》;陈训先着:《潮汕先民探源》;陈泽泓着:《潮汕文化》;郭马风着:《潮汕茶话》;黄挺着:《韩文公祠与韩山书院》;李绪洪等编:《潮汕建筑石雕艺术》;等等。2007年版著作有:朱万章着:《广东绘画》;赵立人着:《康有为》;林剑纶、张健人、黄继烨着:《司徒美堂》;龙莆尧着:《黄埔沧桑》;禤倩红、卢权着:《苏兆征》;杨苗丽着:《中共三大》;广州市越秀区文联编:《五仙传说》;杨万翔着:《羊城旧事》;李仲伟着:《海幢寺》;黄穗生着:《广州起义》;李穗梅着:《镇海楼》、《孙中山大元帅府》;王建玲着:《梁园》;丘均、赖志华着:《历史文化名城肇庆》;萧健玲着:《利玛窦》;余秀明着:《肇庆鼎湖山》;范炎兴着:《粤北采茶戏》;廖晋雄着:《始兴围楼》;罗其森着:《乐昌花鼓戏》;赖展将着:《英德溶洞文化》;胡希张着:《历史文化名城梅州》;莫日芬着:《广东客家山歌》;陈骅着:《海外潮人》;贝闻喜着:《潮汕三山国王崇拜》;吴奎信着:《潮州歌册》;洪流:《翰愈》;王炜中着:《潮汕侨批》;等等。2008年版著作有:林超富着:《北江女神蓸主娘娘》;王镝非着:《张九龄》;端木桥着:《陈恭尹》;黄赞发、陈泽泓着:《阮元》;吴茂信着:《陈昌齐》;张荣芳着:《陈垣》;黄赞发、陈琳藩着:《丁日昌》;梁基永着:《李文田》;郑海麟着:《黄遵宪》;黎田、谢伟国着:《粤曲》;广州市越秀区文联编:《广州越秀古街巷》;曾应枫着:《广州牙雕史话》;李仲伟、林剑纶着:《六榕寺》;曾新著:《越秀山》;李梅、蔡遥炘着:《名镇乐从》;邓锦容着:《名镇太平》;沈扬着:《乐昌风物与古文化遗存》;黄志辉着:《余靖》;等等。2009年版著作有:钟东、钟易翚着:《葛洪》;陈泽泓着:《苏轼》、《翁万达》;黄利平着:《关天培》;刘圣宜着:《郑观应》;黄庆昌着:《冯如》;林鸿暖着:《张太雷》;胡文中着:《詹天佑》;陈荆鸿着:《岭南风物与风俗传说》、《岭南名人谭丛》、《岭南名人遗迹》、《岭南名刹祠宇》、《岭南名胜记略》、《岭南诗坛逸事》、《岭南书画名家》、《岭南艺林散叶》、《岭南谪宦寓贤》和《海桑随笔》;叶春生、凌远清着:《岭南古代诞会习俗》;叶春生、陈玉芳着:《岭南衣食礼仪古俗》;陈勇新著:《南音》;邹伟初着:《广府木雕》;张雪莲着:《佛山精武体育会》;梁景裕着:《名镇勒流》;梁绮惠、王基国着:《名镇北滘》;张欣明着:《名镇容桂》;李健明着:《名镇大良》、《名镇陈村》;张永锡着:《名镇龙江》;田丽玮着:《名镇伦教》;张凤娟着:《名镇均安》;岑丽华着:《名镇杏坛》;沈仁康着:《端砚》;刘进着:《五邑银信》;闫恩虎着:《广东“客商”》;林爱芳着:《客家民间艺术》;蔡树航着:《潮州音乐》;陈历明着:《广东出土明本戏文》;等等。2010年版著作有:吴凌云着:《赵佗》;龚伯洪着:《崔与之》;陈宪猷着:《海瑞》;姚良宗着:《清初曲江奇士廖燕》;朱万章着:《苏六朋》;钟卓安、欧阳桂烛着:《洪秀全》;谢放着:《张之洞》;叶春生、凌远清着:《岭南民间游艺竞技》;叶春生、黄晓茵着:《岭南民间墟市节庆》;黄伟林着:《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庞铁坚着:《漓江》;刘建新编着:《灵渠》;杨万翔着:《广州轶闻》;广州市越秀区文联编:《广州越秀古街巷》(第2集);陈明着:《岭南名街北京路》;陈志坚着:《雷剧》;黄东着:《河源恐龙记》;等等。

  〔85〕李锦源、涂布、曾志、江泳、黄楚恒、谭春鸿主创,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电视台联合摄制:《潮涌珠江》(电视理论专题片),广州音像出版社2004年版。

  〔86〕蔡东士任编委会名誉主任,朱小丹任编委会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省档案馆和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共同策划监制:《永远的春天: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纪念画册),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87〕刘玉浦、蔡东士、冷溶、朱小丹总策划,蒋斌总撰稿,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联合摄制:《永远的春天: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电视理论专题片),太平洋影音公司2004年版。

  〔88〕叶曙明着:《向妖魔化说不:其实你不懂广东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9〕朱小丹主编:《中华道德名言精粹》,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0〕全套五辑,共50种,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至二辑由朱小丹、欧初主编,第三至五辑由林雄、欧初主编。2005年版的第一辑包括:胡守为着:《南越开拓先驱——赵佗》;庄昭、高惠冰着:《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李锦全着:《岭海千年第一相——张九龄》;陈泽泓着:《南派禅宗创始人——惠能》;黄明同着:《明代心学宗师——陈献章》;宋德华着:《近代思想启蒙先锋——康有为》;谢放着:《跨世纪的文化巨人——梁启超》;张磊、张苹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刘中国、黄晓东着:《近代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张荣芳着:《近代之世界学者——陈垣》。2006年版的第二辑包括:曹家齐着:《北宋名臣——余靖》;刘兴邦、江敏丹着:《岭南心学传人——湛若水》;刘正刚着:《刚正不阿的清官——海瑞》;何天杰着:《清初爱国诗人和学者——屈大均》;黄增章、陈志雄着:《杰出的诗人外交家——黄遵宪》;刘圣宜着:《近代强国之路的探索者——郑观应》;赵春晨着:《爱国志士·诗人·教育家——丘逢甲》,王川着:《学界泰斗——陈寅恪》;盛永华着:《20世纪的伟大女性——宋庆龄》;金炳亮着:《文化奇人——王云五》。2006-2007年版的第三辑包括:金强、张其凡着:《南宋名臣——崔与之》(除本书为2006年版外,本辑其余各书均为2007年版);程潮着:《南宋廉直谏官——李昴英》;吴建华着:《明代经世儒臣——丘浚》;黄国信着:《明末抗金英雄——袁崇焕》;王金锋着:《岭南睁眼看世界的先驱——梁廷枏》;蒋志华着:《晚清醇儒——朱次琦》;王维着:《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邹伯奇》;赵春晨着:《晚清洋务活动家——丁日昌》。2008年版的第四辑包括:宋德华着:《太平天国开创者——洪秀全》;张富强着:《近代法制改革者——伍廷芳》;谢放着:《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陈希着:《岭南诗宗——黄节》;周兴梁着:《伉俪革命家——廖仲恺与何香凝》;敖光旭着:《亦僧亦俗的文化奇人——苏曼殊》;林家有、张金超着:《文武兼备的革命家——朱执信》;黄振位着:《民主党派的开创者——邓演达》;潘红利、张冰着:《农民运动大王——彭湃》;黄明同、张俊尤着:《启蒙思想家·革命家——杨匏安》;叶文益着:《文韬武略一元戎——叶剑英》;陈培湛着:《中国电影艺术大师——蔡楚生》。2009年版的第五辑包括:李绪柏着:《清代岭南大儒——陈澧》;左鹏军着:《晚清小说大家——吴趼人》;王丹着:《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杨权、姜波着:《开拓近代交通事业的文化人——叶恭绰》;张永义着:《墨者·学者·革命者——杜国庠》;黄增章、杨恒平着:《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杜定友》;赵立彬着:《学识渊博的优秀教育家——陈序经》;李庆新、陈贤波着:《中国民俗学奠基人——钟敬文》;崔颂明、伍福生着:《粤剧万能老倌——薛觉先》;郭冰茹着:《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91〕胡国华主编:《中华美德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2〕蔡锡鹏主编:《和谐之道丛书》,有《处世篇》、《信仰篇》、《修身篇》、《伦理篇》、《生活篇》五种,珠海出版社2005年版。

  〔93〕朱小丹主编:《古今中外话荣辱》,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94〕雷铎着:《禅宗智慧书》,香港三联书店2006年版。

  〔95〕雷铎着:《易经智慧书》,香港三联书店2006年版。

  〔96〕吴灿新、陈治桃着:《撩开人伦的神秘面纱——家庭伦理文化简论》,香港新闻出版社2006年版。

  〔97〕吴辛丑着:《简明周易读本》,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98〕赖斌、黄汉棣主编:《禅宗六祖故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99〕胡中梅主编:《中华荣辱故事精选》,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100〕李明华主编:《社会热点关键词丛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之第一辑著作有:涂名著:《房奴:中国房改真相》;周炽成着:《海归:中西文化冲击波》;冯永锋着:《环保:向极端发展主义宣战》;陈壁生、石勇着:《国学热:十年人文热点对话録》;金雁等着:《传媒时代:人类认知新概念》;梁捷着:《幸福指数:中国人幸福吗》。2008年版之第二辑著作有:石勇、李明华着:《心理危机:你我身边的隐形杀手》;李明华、黄立着:《打黑除恶:铲除和谐社会的毒瘤》;顾涧清、李龙着:《中国时评——社会良知的呐喊》;张杰、张丽蓉着:《就业难——人才供需的悖论》;杜骏飞、袁光锋着:《选秀:庄严的嬉戏》;王琳着:《反腐——人治与法治的PK》。

  〔101〕中共汕尾市委政法委组织编写,郑雁雄主编:《和谐三字经》,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102〕王晓玲主编:《羊城学堂》,广州出版社2008年已出第一辑、第二辑两本,是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广州图书馆主办的面向市民的文化讲坛“羊城学堂”的名师大家、文人雅士讲课材料的汇编。

  〔103〕何雪峰、周筱赟主编:《“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演讲集》,花城出版社2008年版。

  〔104〕饶原生着:《世事新语—改革开放30年流行词的广东样本》,新世纪出版社2008年版。

  〔105〕方健宏主编:《画说和谐社会》,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106〕林雄总策划,蒋斌总撰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监制,广东电视台承制:《新路》(电视理论专题片),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年版。

  〔107〕李宗桂着:《文化精神烛照下的广东:广东文化发展30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08〕广东省档案馆、中山图书馆主编:《图说广东改革开放30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09〕潮州市湘桥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文明礼仪手册》,海天出版社2009年版。

  〔110〕江佐中、吴英姿主编:《佛山民俗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11〕吴忠主编:《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7年讲座精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12〕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编:《2009理论茶点大家“叹”》,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13〕参见明泽、陆红:《继续打造精神文明学的学科品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文化强省建设座谈会综述),《南方日报》,2010年9月5日。

  〔114〕\[法国\]泰纳:《艺术哲学》,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9页。

  〔115〕哀时客:《文明之精神》,《清议报》,1889年12月,第33册。

  〔116〕\[清\]郑燮:《竹石》。

  〔117〕董生:《学术动态:学者研讨精神文明学》,金羊网,2004年5月8日。

  〔118〕《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