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国际金融危机发展态势、深层影响及创新对策研究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政府分管领导的要求,广东省参事室(文史馆)从今年3月到6月的四个月时间里,就“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及对广东的影响”列出的15个专题,安排40多名参事和10多名馆员,组成四个调研小组,在室(馆)主要负责同志的带领下,先后到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江门、惠州、河源市以及到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建设厅、省物价局、省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省房协、省土地估价师协会、广州市房管局等单位开展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交流会和汇报会共21场,与近200名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进行座谈交流。

  此次调研时间之长,队伍之大,任务之重,影响之深,是室(馆)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调研结束后,我们紧扣调研主题,树立世界眼光,认真分析现状,深入剖析问题,提出积极建议,反复斟酌修改,形成14篇凝众智、多视角、重实效的专题调研报告。其中有11篇在首次广东省政府参事决策谘询会上,由省政府参事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肯定。

  《参事建议》从61期开始至74期,将连续刊登这14篇调研报告,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决策有所帮助。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幸免。危机对广东经济社会的影响,既要放在全球经济金融大背景下来考量,又要结合广东的特定经济环境进行研判。在危机中寻机遇,在逆境中求发展。

  一、全球视角下金融危机走势观察、分析与研判

  当前金融危机发生与发展的原因错综复杂。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供给的水平,使得经济保持低通胀高增长,这就为长期扩张性货币政策提供了物质基础,推高了资产价格;另一方面,美国藉助其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通过滥发货币、过度消费、提前消费使得金融资产泡沫化程度加大。本次金融危机既是经济周期自身规律的体现,又是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严重泡沫化酿成的苦果。

  金融危机对不同经济体影响的程度和路径不同。对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金融危机发端于金融部门,通过资产负债表、信贷等途径影响实体经济的消费、投资与外贸需求;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则主要是通过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需求减少影响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又可能反作用于金融体系。面对危机,发达国家从金融和经济两个层面来应对,发展中国家主要从经济层面来应对,面临的机遇和走出困境的时日各有差异。可以说这是一场不同国家政府之间的经济搏弈和政治博弈,或重新洗牌。

  这次金融危机来势猛、强度大、复杂多变,至今还在蔓延,仍未见底,我们应在战略上做好打持久战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在政策上做到及时准确又留有余地,在操作上要以全球视角判断和把握危机走势,一方面紧盯美国、欧盟等大经济体的经济金融走势,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原材料、大宗商品及资本市场的变化,同时关注和中国同处发展中国家阵营的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走势和暴露的问题,并以此为鉴。2009年4月9日G20伦敦国际金融峰会使人们看到了战胜危机的希望,但由于危机打击太过沉重,加上应对措施的实施有许多矛盾要磨合,2009年对全世界来讲仍然是一个动荡的、艰辛的年份。

  经济危机对国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方面。外需的急速萎缩通过出口渠道影响实体经济,导致经济增长乏力、居民收入减缓、失业,特别是农民工失业问题不断加剧。收入减少和失业的加剧将对消费产生负面冲击,制约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失业还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危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危机由实体经济通过信贷渠道传递到银行领域,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危机对国内的后续影响主要取决于危机下一步的发展程度和国内实体经济的承受和调整能力。2009年一季度,外经贸指标仍在下滑,但落差缩小,而信心指标在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将在震荡中逐渐企稳。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宏观经济数据和先行指标仍然是分析形势、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增加观察期密度,遇到问题及时处理。

  二、金融危机对广东经济金融的影响、各地应对措施及问题反映

  1.广东2008年经济金融运行的基本情况和判断

  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2008年广东经济、特别是外经贸呈现明显减速趋势。2008年上半年,广东经济金融运行势态基本良好,到下半年、特别是10月份以来,形势逆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6%,比上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外贸大幅减速,出口结构深度调整,全年进出口总额6832.61亿美元,增长7.8%,增幅同比回落1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040.97亿美元,增长9.4%,增幅同比回落12.8个百分点。新批利用外资项目6999个,同比减少26.4%。新增就业人数186.8万人,同比下降3.86%。对非洲、拉丁美洲和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同比增长23.3%、21.3%和20.3%。

  总的来说,2008年广东经济在宏观调控、结构调整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共同作用下,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企业效益下滑,运作艰难,景气不佳,中小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运转阻滞。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不安定因素增多,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种种迹象表明,全省经济仍处于下探过程,外经贸及其相关领域形势更加复杂多变。由于广东料事较早,行动较快,经济总体情况好于预期,基本面向好。

  2.广东2009年一季度经济金融运行态势及前景分析

  广东2009年一季度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7687.73亿元,增长5.8%,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低于今年政府预期目标2.7个百分点。珠三角九市有5个城市GDP增幅超过全省水平,而东莞则第一次出现负增长。从目前情况看,后三个季度GDP增长压力大。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154.8亿元,同比下降23.1%,进出口总值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其中3月份单月下降18.2%,降幅分别比1月份和2月份收窄12.9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出现走好趋势。后三个季度还要看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特别是美、日、欧经济状况。截至3月末,广东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0822亿元,同比增长19.0%;各项贷款余额39021亿元,同比增长24.0%,增幅明显加大。存贷比提高到64.16%,积极的货币信贷政策效应将在后三个季度明显表现出来。

  经过半年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内向型企业受冲击要小于外向型企业,创新型企业要小于传统型企业,研发能力强的企业要小于研发能力弱的的企业,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要小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的企业要小于固守传统市场的企业。目前外商订单呈现出货期缩短,数量减少,价格打压的趋势,危机的滞后作用还在显现,外经贸形势仍不容乐观。但广东一季度特别是3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贸易下滑态势已稳住,未来几个月,主要经济指标将会在不断振荡中收窄降幅,逐步企稳,明年有望步入新起点。现在对于各级政府、各类企业来讲,信心和坚持比什么都重要。

  3.广东各地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经验

  (1)应对金融危机和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同时并举、标本兼治,立足长远。

  金融危机来势凶猛,特殊时期需要应急举措。深圳、东莞密切关注企业动向,对倒闭企业员工安抚,垫发工资,稳定人心;佛山举办专场人才招聘会,联网招工信息,广州放宽对流动摊贩管理,增加就业机会;江门组织“千企扶千村”和“南粤春暖行动”就业工程;许多地方降低社保费用,发放困难补助,实施政府采购,上下齐心共度难关。在抓应急举措的同时,各地高度重视落实珠三角发展规划,从长远利益谋科学发展。去年年底以来,省内各市特别是珠三角九市一直把落实珠三角发展规划作为重点工作抓,并以此为战胜金融危机的根本举措。3月29日开启的珠三角各市现场会更是为落实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区域经济如此协调协同使经济发达的长三角都羡慕不已。

  (2)政府及时出台政策应对危机,稳步发展经济。

  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公益性岗位申报和安置困难群体就业实施办法》,完善失业预警制度,健全责任体系,落实就业政策,做好服务工作,营造就业气氛。深圳市出台了《支持帮助进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十二项措施》、《关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从优化政府服务、推动产业升级等八个方面入手解决困难。佛山出台了《佛山市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佛山海关出台了《佛山海关支持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外贸发展八项措施》,从增加投资、降低费用等方面促进经济发展。东莞市计划投资1400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龢民生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创新创业”等四大工程、并与香港贸发局签订了《共同协助在莞港资企业拓展市场合作协议》,其他各市也出台了类似的政策。所有这一切传递出一个信息,政府有信心和决心战胜危机,人民群众自然就放心、安心。

  (3)大型骨干企业稳住大局,中小企业“抱团取暖”共度时艰。

  面对金融危机,大型骨干企业的社会责任凸显,广州本田、石化、电力电讯,深圳华为、中兴,惠州TCL、殻牌石化、中海油等大型企业生产稳定,产量逆市上升,成为稳定地方经济的定海神针。中小企业则齐心协力度难关,东莞地方金融机构深入第一线解决资金困难,上下游企业在原材料、产成品销售、市场资金结算等方面相互兼顾;佛山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的嘉实公司利用自己的业务优势热情为企业提供信息,开拓市场,办理通关退税手续;乐从家具城老板主动减租30%,减轻企业负担;不少企业适当减时限产,以“冬眠”方式维持运转,应对危机,不倒就是胜利。有企业家形象比喻为“冬眠求生”、“冬泳寻机”、“冬训练力”。

  (4)依靠科技创新打造自有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在市场洗牌中抢占先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深圳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清醒认识到发展高新科技的战略意义,坚持以高新科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效非常突出。2008年高端产业占GDP的63%,成为广东和全国的典范。广州珠江钢琴厂对传统产品注入品牌元素,产品畅销海内外,而且还将收购德国名牌厂家。玩具是再普通不过的产品,也是这次危机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但汕头市玩具出口却一枝独秀,2009年1-2月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了3成多,增幅比去年提高2.8%,逆市飘红,其主要经验就是掌握原创技术,打响自有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各地还有许多这样优秀企业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4.广东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问题反映

  (1)资金短缺和资金阻滞、金融配置效率低下同时幷存。

  广东各地市企业都反映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但就全社会宏观层面看,资金是宽裕的。如广东金融存款特别是居民储蓄存款连年两位数以上增长,增幅大大高于贷款,存贷差额大。

  2008年广东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56119亿元,贷款33891亿元,存贷比约为60%。江门市的存贷比只有37%,而恩平存贷比仅8-9%,可能在全国都属低水平。由此至少说明三方面问题:一是金融生态环境欠佳,金融机构惜贷;二是金融制度不完善,贴近基层、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短缺,无中介引导资金;三是金融运行机制不合理,运转不通畅,许多大银行的贷款办法对中小企业不完全适用,新措施又未及时跟上。佛山市还反映,近期许多外地小额担保公司来禅开拓业务,但监管却存在漏洞,有风险隐患。由此想到,许多新型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应事前有所准备,吸取过去基金会因管理不善,泛滥成灾的教训。

  (2)进出口服务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各地市外贸企业和公司都认为,在金融危机中,与进出口相关的服务有很大改进,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和完善。如国家出台了降低关税、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但外商对政策甚至比我们还研究得透彻,和我们讨价还价,政策的好处其实落到了外商头上。建议在制定政策时更加细致周全,使我们自己的企业真正受益。又如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费用设置、办事效率、管理流程、产品目録的规范统一与更新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增加了企业负担。再如出口信用保险主要在省级城市设立机构和办理业务,一般地市很难享受到相关服务。

  (3)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国家政策无论“一刀切”还是“区别对待”、“试点优惠”都给不同地区和企业带来事实上的不平等竞争。

  我国国家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又处于转型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总是处于一种两难其境,在危机中矛盾更突出。如国家对进口高新技术设备有优惠政策,但海关和科技部目録及编码不吻合,给企业造成困难,同时目録以外的设备,哪怕也是高新技术产品,或者是更新改造的零部件就享受不了待遇。又如国家对高科技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退税率较高,而二者居中的产品却不在其中,如江门不锈钢制品出口就遇到这个问题。再如纺织品出口退税一部分由地方负责,任务一直分配到镇,富裕地方能承担,贫困地方压力大。“政策试点”也是如此,如国家最近确立了广州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央财政给相关企业不超过每人4500元的培训支持,此外还要享受税收优惠,这对试点城市无疑是件大好事。但同样是服务外包企业,不在试点城市范围内,就享受不到中央政策的优惠,若要吸引这些企业在本地落户,只好由地方政府参照中央政策支付这笔费用,势必增加地方财政负担。又如现在特区还保留一些优惠政策,有些企业虽然在非特区经营,但其注册地却迁到特区,税收自然会转移一部分过去。在同一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外企业政策有别,也造成人为的不公平。诸如此类,各地市反映的问题不少,当然,解决的难度也较大。

  三、深化改革、创新举措、积极应对

  1.全面、客观、及时分析判断广东经济金融形势,正面引导、树立信心,注意政策的预见性、超前性、灵活性、针对性和透明度。

  金融危机对广东影响较大,但也不能过分夸大,应全面、客观、及时分析金融危机对广东经济金融的影响,包括影响的途径、机理、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这就需要对广东的经济、金融指标,特别是一些先行指标,进行及时而又准确的分析与研判,准确把握经济金融走势。由于金融危机给宏观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又给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和信心带来一定的打击,特别是一些媒体从某一侧面过分悲观和夸张的言论可能会加重人们对经济的消极预期,这一点在证券市场上表现尤为突出。在金融危机来临时,“信心比什么都重要”,需要政府部门从正面引导舆论,帮助群众树立良好预期。在具体的政策方面,由于一方面现代经济具有复杂性、易变性,另一方面政策实行到效果显现之间具有一定的时滞,这就需要政策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超前性、灵活性、针对性和透明度。

  2.当前宏观经济目标应以充分就业、扩大消费、经济增长为重心,其他举措围遶和服务于这一目标。

  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远大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是因为就业一方面直接关系到收入、消费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如果就业问题不能得到较好解决就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在金融危机冲击、外需减少的背景下,需要通过挖掘内需、通过扩大消费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因而当前宏观经济目标应以充分就业、扩大消费、经济增长为重心,其他举措应围遶和服务于这一目标。就业问题的重点是解决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一方面,需要结合产业升级对农民工开展技术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对大学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就业机会,鼓励创业,缓减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从工商、税收、市场经营环境等方面下功夫为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此外,家政服务、家教辅导、老人和病残护理、社区服务等领域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帮助就业者转变观念、沟通信息也是解决就业难的重要环节。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刺激消费,通过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来增加消费。

  3.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在产业转移的同时,高度重视产业升级,创广东品牌,引导和支持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卫生保健等逆周期产业借机发展。

  广东外向型经济的层次不高,低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的出口企业比重还比较大,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提供了一个契机。广东可以通过财政、税收手段加大对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升级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大力创造自主品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的附加值,在产业转移的同时更应重视产业升级、避免产业空心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卫生保健等第三产业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强,这些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福利水平提高的需要,另一方面这些产业有逆周期而行的特点,可以在经济不景气时成为解决就业、拉动消费与经济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广东作为国内GDP总量最大的省份,积极引导和支持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卫生保健作为推动第三产业和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

  在产业转移和升级过程中,应跳出纯行政区划圈子,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来规划。目前广佛同城化已起到好的示范作用,可逐步推广。在珠三角九市中,实际上已形成“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团组,在圈内协调基础上再向周边辐射。在粤东以汕头、潮州为中心的经济区,在粤西以茂名、湛江为中心的经济区,在粤北以韶关、清远为中心的经济区也在逐渐融合中。政府可在政策层面助推这些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发展。

  4.适当调整房地产税费和金融政策,稳定房市,警惕因房价暴跌而导致信贷危机。

  房地产行业的产业关联性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大,房地产行业的衰退不仅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大的负面影响,还可能通过信贷渠道影响银行资产质量,从而威胁金融系统的稳定与安全。广东可以在国家的总体政策框架下,在自身的权限内通过调整房地产税费和金融政策来稳定房市,目前已经采取了一些创新性的措施,但力度还不够。

  关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买房和住房问题,目前大致有两种做法:一是政府建经济适用房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二是政府建廉租屋,低于市场价格出租,目的是使这一阶层的人有房可住。从长远看,廉租房政策比较可持续,收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当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提高后,可以重新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房,廉租房又可腾出供其他人循环使用。而一次买断的经济适用房,其产权归购房者,在条件成熟后,可以出售,也可以出租,都不违反政策,而政府却丧失了这种紧缺资源,又得重新规划土地,投入资金再建房屋,如此往复,政府将不堪重负,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当然,建廉租房,相关管理要跟上。最近,成都推出了购房进户口的政策,我们认为应慎重考虑。

  5.充分发挥广东侨乡优势,拓展对外经贸地区和领域,鼓励和帮助有条件企业到海外投资创业。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对美、日、欧的出口贸易大幅下降,而美、日、欧又是广东出口的主要对象。为避免外贸风险的过度集中,广东应充分利用其侨乡优势,挖掘非洲、东盟市场,通过各种措施增加非洲、东盟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同时充分利用我驻外使领馆和相关机构提供信息,牵线搭桥,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创业,为国家利益增进和双边贸易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国际市场重新洗牌和定位过程中,政府应出台相关产业海外拓展的优惠政策和简化相关手续,提供便利。

  6.以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为契机,创新广东金融制度和运行机制。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目前应抓紧时间做好三方协调工作,尽快达成共识,成立长期稳定的组织运行机制,并以“金融共同市场”模式规划合作方案。当前应借人民币境外结算试点的东风,促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立,广州、深圳、东莞、珠海做好人民币跨境结算服务工作,幷力争将广东打造成内地人民币外贸结算中心,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前期准备。

  以信用为中心,营造广东特别是广州和深圳优质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创业居住环境,吸引海内外金融机构及其总部落户。广州应出台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金融机构集聚,建立名副其实的珠江新城金融中心。

  地方金融机构的不足和知名度不高,一直影响着广东金融发展。现在中央政策已逐渐宽松,广东应不失时机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创建地方金融品牌,完善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近期应加大力度组建金融控股公司,促广东金融稳健发展;帮助地方商业银行改制和重组,积极创造条件上市;支持农村信用社改制,年内实现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突破性进展;加快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建立,切实解决基层投融资难的问题。

  推进地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跨区域、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后台服务体系。目前广州、深圳、佛山都有自己的金融后台服务体系,珠海也在规划建设,各地应互通信息,在功能定位、服务领域上应适当错位,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而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南海)由于功能定位准确、区位条件优越、环境优美、运营和居住成本相对低廉,为其后劲发展增色不少。其目标定位于亚太地区现代金融产业后援服务基地,现在除积极宣传推介招商外,可筹划金融论坛、金融培训、人才交流等相关事宜。由于其任重道远,建议成立“广东金融高新服务区管委会”专门负责该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力争把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打造成广东金融的又一个品牌。

  2009年4月G20伦敦国际金融峰会,各国元首就拯救世界经济、加强金融监管、改革国际金融组织体系等问题达成共识,全球皆大欢喜。其实仔细分析,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大赢家是美国。美国凭藉着美元是国际主要储备和结算货币的优势,一方面,在全球化进程中最大限度地享受了价廉物美的好处;另一方面,又让外汇储备大国购买它的债券,而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及其他风险却难以预期。现实告诉我们,在现代市场经济下,我们不仅要有驾驭实体经济的本领,而且还要有掌控金融经济的能力。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强省,也应成为一个金融大省、强省。

  执笔:何问陶(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暨南大学教授)

  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专题调研组(本文系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专题之一)
    2009年8月5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