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二、年例

  最新的新闻是2010年2月19日《羊城晚报》A4版,通版报导了粤西的年例。《小村请吃年例,珠三角人赶场》,《年例年年做,越做越气派》,《一年一度盛会,成就年例经济》,《古老的民俗,似村庄一席豪宴》,《家中摆两桌,热情待客人,菜式虽俭檏,主人也幸福》,《千年“吃年例”,高州想“申遗”》,一连串的标题,点题说出了在粤西一带有“年例大过年”和“年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说法。

  据我手头上的资料,2002年和2005年,《羊城晚报》也报导过鉴江流域地区特有的“吃年例”民俗。可以看出,年例的文化影响已相当的深远。

  我小时候在家乡,跟随着大人睇年例,今日到三姑家明天去四姨家,去了长坡村又去大垌村,吃得好玩得好,又有利是,我很喜欢“快乐的正月”。前几年,我回老家过了一次年例,虽然没有了童年那种感觉,但还是体会到乡村的欢乐。村里整日整夜有从外地请来的戏班演出的歌舞,还有一台木偶戏,家家都来了客人,男女老少在村里,来来去去,一会儿看戏,一会儿在家招呼客人。我也是在这天看到了自己九十的舅父和多年不见的大姐。真的,“年例”很有意思、很有味道。

  年例是啥?《羊城晚报》记者说得很直白,他说,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此例,年年好生活!我没有看到关于年例定义的资料,从字面来看,可以说是“年年有此例”,也即以年为周期的年会或年事。年例每年举行一次,举行日期固定不变,但全地区,全市(县)甚至全镇(乡)都不是固定同一日期,这村初一那村十五,由各村自古定下。年例是粤西地区独特的民俗节日。

  年例怎来的?这个问题要说清不容易,我几乎无话可说。高州市旅游局局长钟平说,据《隋书冼夫人本传》中记载“每岁时大会……”,“吃年例”是从冼夫人时代开始的。当时冼夫人受到乡邻敬重,每逢正月,各地乡邻均邀请冼夫人莅临。而各地吃年例日期不同,与冼夫人不同日期莅临有关。《茂名民俗文化史话》一书的作者周光焱说,最初出现“年例”这种庆式的地方,并不是某个偏僻的乡村,而是鉴江下游某个将当地农耕社庆与商庆相结合以吸引乡村人的商品集散地。其后,人们觉得这样做可以促进农、渔、商的交流和乡亲的来往,获得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娱乐,于是便以约定俗成的社庆日作为定期的“年例”节庆了。“年例”是汉俚民俗文化融合之后与商业文化结合的产物。民国以后,现代商业繁荣,“年例”最初的商业意义渐淡,但乡村“年例”则早已成为节日习俗。

  年例都干些啥?据《茂名民俗文化史话》这本书的介绍,做年例气氛最浓的地方,是茂南、茂港、电白、高州、化州。我以为,还应加上吴川、廉江、湛江。从正月初二起,一直到三月底,各地村庄均有不同日期的“年例”庆日,时间一至三天,元宵节前后做年例的较多。做年例期间,乡村和街道布置戏台、彩廊、画廊,有些家宅也张灯结彩。戏台上演出粤剧、话剧、曲艺、歌舞和木偶,村场、街道上有舞狮、武术、游神、锣鼓等表演,村庙举行祭神活动,村场和家中布置盛宴,与亲朋举杯欢聚。媒体还说,吃年例来者都是客,陌生人都可以坐下来喝两杯。做年例有一种普天同庆的气氛。

  年例这个民俗节日,原先主要是祭神、聚会和娱乐,叫“睇年例”和“吃年例”。现今,年例的商业化越来越重,原是“年例文化”现今又成了“年例经济”。年例是一种很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应当看重它的和谐社会的文化意义,不要靠它来拉动、搞热经济,也不要搞成“村之间比排场,人之间赛奢华”。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