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一、说一说民俗与民俗学

  锺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陶立璠着的《民俗学》,叶春生主编的《区域民俗学》,这几本书,我看过一下。我现炒现卖,在这里说一说民俗是什么东西,民俗学是研究什么的。

  1什么是民俗?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它也有个洋名,英语叫“Folklore”。这个“Folklore”,是由“Folk”和“lore”两词组成,也与我们汉语的民间和风俗两词相对应。

  其实,在中国,民俗一词很早就出现,它与风俗、习俗、民风等几个词的意义都很相近。

  历史的发展,除了民间,还有国家。国家这个组织一出现,官方就出现一套“官方礼仪”。在下层,在广大民众中,是民间风俗;在上层,在统治阶级中,是“官方礼仪”。两者对应,但两者又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如此说来,民俗岂不是很“土”?当然不是,不能因为民俗存在于民间,就说它土。

  民俗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和模式性的现象,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它大体分为四类;一是物质民俗,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如饮食习俗;二是社会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如人生礼仪;三是精神民俗,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如民间信仰;四是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体集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如民间文学。

  民俗一旦形成,就会成为集体的行为习惯,并在广泛的空间上流动和在漫长的时间上传承,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发展着。中国历史上妇女缠足束胸、男人留辫的习俗逐渐消亡,现今沐足、染发、美体广泛兴起;过去迎亲用花轿,现今用轿车;过去“无鸡不成宴”,现今没有鲍鱼燕窝不体面;过去山歌唱在山间劳动中,现今要去卡拉OK厅放松;小朋友过去跳绳捉蟋蟀已经过瘾,现今玩下碰碰车、过山车还不够刺激;再看下农民的耕作习俗,古时刀耕火种,后来小株密植,现今抛秧撒种。

  2民俗的社会功能

  世间许多东西,它存在就有它存在的意义。民俗是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为社会生活服务的。民俗不只是翫玩、看看、做做、乐乐而已,而是教在其中、效在其中、成在其中。

  据民俗学家们说,民俗至少有四种社会功能。哪四种功能呢?我跟着就给你说。

  第一种功能是教化功能,即说可以教育人。人,不能或者说很难独立存在,一出生就生活在民间,风俗就塑造他的经验和行为。民间不是有句话“有样学样,无样睇世上”吗?民俗的教化功能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种功能是规范功能,即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它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形中支配着人们的所有行为。即使是外来人,也要“入乡随俗”。

  社会规范大略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是法律,第二层是纪律,第三层是道德,第四层是民俗。我个人看法,当今社会要靠法治,要建成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但也要靠纪治、德治、民治。

  民治就是靠民俗,大家约定俗成的东西,不好意思违反,有效之、行之的自觉性。民俗是起源最早的一种社会规范,也是一种约束面最广的行为规范,其对人的控制,虽是一种“软控”,但却是一种最有力的深层控制。

  第三种功能是维系功能,即是说,民俗可以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当然,这是它的积极的一面。这个功能也有它消极的一面。弄得不好,会被人把群众团结起来,去搞宗派械斗,或去抗拒执法。

  第四个功能是调节功能,即说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可以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有效的调适。一场狂欢,可以使人忘记痛苦与雠恨;听一个美丽的传说,可以使人充满希望。

  3民俗学是研究什么的?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科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民俗学主要对民俗事象发生、发展、演变及其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索,对民俗事象的历史进行探究与描述,对全国或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的民俗事象进行综合或单项的科学记述。

  民族学与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民间文艺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地理学等学科有密切的关系,有些内容彼此交叉在一起。

  民俗学,不是古董,也不是少数学者的“玩儿”,而是一门实实在在有用的学问,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双重意义都越来越明显。

  大家学一点民俗学,也许会很有好处。首先,能使大家多一点民俗方面的知识,知道民俗文化具有回归人性、暖和人心、和谐社会的社会价值以及其他许多实用价值,就会自觉地运用民俗活动为丰富提高人民生活服务。

  我说两件事。先说关于传统节日的事。从民俗学来说,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这些节日,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基本上都与农事活动,人们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相联系,其原先的主题是祭祀、纪念、祈福、团圆、祛邪、除毒、避瘟、止恶、娱乐,现代加上商贸活动。各节日又各有侧重,春节拜年和团圆,元宵赏灯和吃汤圆,清明扫墓和踏青,端午赛龙舟和吃粽子,中秋赏月和吃月饼,重阳登高和赏菊。这些都是全国性的中国味很浓的,参与性、印象性、娱乐性都很强的民俗文化活动,我们有理由要尊重,要稳定,要坚持。

  近年来,人造很多节日,节庆活动到处泛滥,什么购物节、服装节、美食节、风筝节、书法节、水果节、鲜花节、海鲜节、豆腐节等等,人们吃的用的玩的东西,几乎都可以用来搞个节,就差点没搞番薯节、稻谷节、小麦节。应当承认,少数很著名的特色物产,设个什么节来搞下促销,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不要搞得太滥,不要不自量力,不要劳民伤财,更不要变成官员的舞台。

  另一件是关于祭祀的事。长期来,人们形成了人间、地狱、天堂三界的说法,人活着在人间,人死了超度的上天堂,未超度的下地狱。人们在寺庙、祠堂、墓地及认为有神灵的地方,举行祭祀,祭天、祭地、祭海、祭月、祭灶、祭神、祭祖,都是为了祈求福佑或驱避灾祸,并大多形成制度,有明确的祭祀对象,有主祭人和参与人群,有祭祀礼仪程序,有供俸祭品。民间的祭祀,不管时间、地点、形式和规模如何,人们心想的和口念的,都是祖先神、人物神、自然神、冼太、关公、王母、马祖、仙姑、姜太公、太上老君,一般都是“阖府统请”,神鬼一齐拜,以求平安。从民俗学来说,这是一种民间信仰。我看不出太多的迷信成份,不必要动不动就把其往封建迷信那边推。

  其次,学点民俗学可以帮助大家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可以指道和辅助我们改造现实社会生活。我们应当做到,既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民俗传统,吸收其他民族的良好习俗,又要革除那些不适应新时代的旧习俗,自觉扺制那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洋习俗。不要以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也不要以为外国人放的屁都香。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