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尾 声

  一

  时值公元二零零九年冬月某日,广西邕宁一条乡村公路上,不急不缓地行驶着两辆别克商务车。

  前车首位,俨然坐着一老僧,须发洁净,脸膛方正,目若射电,神情安然。他身着一领金黄色大褂,项上一串白色水晶念珠,眉宇间透着睿智和慈祥,正是我们的主人公、南海西樵山宝峰寺方丈又果老和尚。

  一旁驾车的,是宝峰寺主持新军法师。后面坐的两位,是老和尚的侍者。后面一辆车里,坐前面的是广西桂平洗石庵的住持宏珠等两位尼师。 

  此次是又果老和尚专程回乡探亲。

  前面,就是又果老和尚的故乡苏村,苏村正规的行政区划称谓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同仁村苏村自然坡。

  苏村,距市区二十五公里,位于南宁市东向偏北,是我国岭南地区典型的低山地貌。

  由四塘到苏村,是一条柏油铺成的低山公路,蜿蜒辗转,但路况不错很好行走,风景也美。

  老人端坐车里,虽已年近九旬,依然精神矍铄,他一边和弟子小声说话,一边欣赏家乡风光,透过车窗,目睹沿途熟悉又陌生的一切,心中甚感欣慰。

  二

  又果老和尚从小在南宁城里住,却喜欢家乡的一草一木,小时候他最开心的事,就是随父母回苏村老家省亲。

  自十九岁出家以后,几十年不见乡亲不闻乡讯。七旬有五,他从广州光孝寺首次返乡探亲,看到家乡虽然变化很大,但乡亲们并没有摆脱贫困,老人便出资数十多万元,支持家乡建设,改善乡亲们的生活状况,浓浓思乡情才稍得抚慰。很多年过去了,老人希望家乡人民生活得更好。

  车子到达苏村,村口是一片开阔地,围坐着不少村人在闲聊。不远处是一座露天纪念碑,旁边一丛丛茂密的竹子和松林,肃穆而清新。

  轿车缓缓地依次开到了村口,看到轿车悠然而至,村人开始激动、好奇,小孩子也喊叫着围了过来。

  车子停下以后,侍者先行下车,绕到车子的右前方打开前车门,小心翼翼地把师父搀扶下来。老和尚和弟子们,都是一袭的金黄色僧装,煞是庄严,人群中有认识的,呼喊着迎上来:

  “又果大师!阿弥陀佛!”

  老和尚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两手一拱: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乡亲们好啊!”

  老和尚他这般年纪,却眼不花、耳不聋,腰不弯、背不驼,声若洪钟,顿时令人倍感振奋。

  认识的人大声告诉乡亲:

  “这就是又果大师啊!是咱们苏村的老人家,论辈分我叫伯父,你、还有你、你们都该叫爷爷和太爷,今天咱们都称又果大师!你们看到了,这个碑就是给他老人家立的……”

  人群中早有人从店里搬出了靠椅,让老和尚坐在纪念碑旁松树下,小孩子和还没见过面的村人,都好奇地围着老和尚仔细端详。

  这时,后面的人也都下车了,忙着拍照、摄像、看碑文。石碑上用草书写着一个大大的“佛”字,一看就知道是又果老和尚的笔体,碑铭写着:

  四塘同仁苏村坡李宣开之子李子隆,生于癸亥年八月二十三日,出家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常乐禅院,法名又果字本行。

  本人自幼离乡云游外地,于一九九六年始返乡探望。有鉴于家乡水利设施欠缺,逢旱歉收,乃乐捐资四十万元,于一九九九年建引灌工程,二零零零年再建蓄水引饮工程,俾同胞兄弟及子孙后代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以酬本人行善之志也。

  龙迎千禧年  曹溪沙门又果 书(印)

  村里多是老人、妇女儿童,年轻人大都出外打工了,老和尚除了一个没出三府的堂侄外,已经没有其他亲戚了。

  族中的远亲们,听说又果大师子隆公回来,纷纷从各个坡里赶到村口探望,使这个素日寂静的山村顿时沸腾起来。

  一阵寒暄后,族人们自然免不了给每人排辈分、认宗亲,小孩子一个个被老人叫过来,对老和尚叫爷爷、叫太爷,然后再叫“大师”,还有几个趴在地上叩头。

  老和尚高兴地应着,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山村里不断回响着朗朗笑声。他小声对孩子们说:

  “不要叫我大师,叫师父好了”

  他指指新军师和侍者,然后笑着说:“他们是大师!”

  看着徒弟一脸惊愕,老和尚又是一阵开怀大笑……

  老和尚向族里的老人一一寒暄之后,就让新军陪着他,到后山的渌望去走一走,看一看。

  渌望是整个苏村的制高点,那里有老和尚出资捐建的渌望水库大坝,从村口到渌望,只有一条前些年用来施工的土路,虽说不到一公里,但开起车来弯弯曲曲、爬上爬下好不容易。

  新军师不知道师父为什么要到那里,他不会问师父,他知道人到了这个年纪,有很多想法是不需要理由的。

  他慢慢把车开到水库坝顶上停下,扶着师父下来,让他老人家一个人随意地走着,自己则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

  渌望是一座不大的山峦,叠嶂而浓郁,山麓上长满了植被和林木,还有大片大片翠竹,山下一块块稻田,镶嵌其间的村坡、池塘,处处郁郁葱葱,一派兴旺景象。

  自从有了水库,这里的风水就开始改变了。

  前面就是整个苏村全貌,后面是造福当地乡亲的渌望水库,旁边也有一座功德碑,歌颂又果老和尚捐资兴修家乡水利工程云云:

  功德碑

  又果法师李子隆公,急同胞兄弟之所急,慷慨捐资一十七万五千元,作引灌工程建设之用,此乃造福当代、惠及子孙之善举,功德无量!同胞兄弟敬表谢忱,特树丰碑,以资永久纪念。

  苏村、山口引灌工程理事会立

  碑铭的两侧有一对联:

  引水灌良田又果法师功德如山山永在

  依山耘宝地同胞兄弟福源似水水长流

  老和尚好像没看到石碑上写的这些东西,他对这些虚名不以为然。

  多年来,他不仅支援家乡建设,还面向贫困地区捐资办学,多少次救灾解困,回报社会,大小慈善捐款累计达六百多万元之多,一生所行义举善举无数。 

  苏村原是一个自然村,基本都是李姓,族谱上记载,自始祖李国明公从五塘那锡迁到这里开村以来,历经六百多载,嗣传二十一代,繁衍子孙达五百多户,苏村也从原来旧址,扩及到那莫、渌潾两个坡,再分支出山口、渌覃两个村。后流落到广西各地,乃至外省、外国的族人,更是数不胜数。

  又果老和尚的哥哥二十年前已经去世,两个侄子和侄媳都移民美国纽约,只有大嫂还住在南宁。

  南宁老城早就被改造得不见踪迹,水月庵也迁了新址,启荣、启芬两位老尼师也于近期先后去世。所以,苏村就成了他唯一的乡情所系。

  面对着眼前的村坡和田野,老和尚久久站在那儿,宛如一座雕像,俯视着这里的一切。

  前面不远处,走过那条河流上的桥梁,在对面山坡上,是老和尚双亲的坟冢,再往前走过去,就是苏村开山始祖李国明公夫妇的墓地。

  又果老和尚的双亲都是在他出家之后去世的,那时候兵荒马乱,他又远游在外,不仅没有回来奔丧,而且连父母去世的消息都不得而知。

  一晃几十年,新旧社会两重天。

  老和尚第一次回来,专程为祭拜父母祖先,按照祖宗规矩,他先在父母坟上焚烧、祭祀、颂祷一番,然后又按佛家规矩,燃香、洒净、诵经、念咒,超度亡灵……

  面对亲人,他心坦然。舍亲出家在佛教是发大心、行大孝,他从来没有后悔过,但按世俗宗亲家规,他这一生欠父母亲族太多。

  后来再回来,他也都去祭拜、超度。

  但现在不行了,他感到这些年体质和精力明显下降,越来越力不从心,莫说爬山,就是平地走去已属不易。

  他静静地望着那条河流,突然蹦出了孔子的一句话: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是啊,来来去去,生死、死生,孰来孰去?孰死孰生?

  漫漫大江流日夜,

  如如客心悲未央。

  登高徒念关山近,

  走过终知返路长!

  新军师看着师父高大的背影,心头突然闪过一念:师父这次带着我们回到这里来,莫非是预知时至?特意来和故乡告别?

  这两年,师父常常跟他谈到生死的事,对他说:

  “新军啊,你们要多发心、发大心、做大事哦,师父老了,随时都会走的!”

  新军师说:“不行的,师父!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哪!”

  又果老和尚说:“怎么办?自己吃饭自己饱,各人生死各人了!你们个个都比师父有智慧哦!”

  有一次老和尚生病住院,有居士怕他病重,就问他万一以后财产怎么处理,他就把身边的几个出家弟子叫到病房,对大家说:

  “我也没什么好留给你们的,该说的话早就说过了,再多的话也没有。我那里还有一些十方的供养,不多,也不少,一直想把它用到正地方,你们哪个庙子有承当,就拿一份走,好好做事。洗石庵我是答应过的,也有一份。”

  “现在把我送回光孝寺,我是出家人,不该走就走不了,该走就干乾净净走,不要在医院里。我真走了,就要像惟因和尚一样,不铺张,也不声张,省心省力,安安静静就好。你们知道,我一辈子不喜欢麻烦的,要记住把我骨灰送回南华寺,传正大和尚答应过我,要占南华寺三尺地,我要和惟因和尚在一起……”

  新军师说:“师父不应乱想,弟子们都知道您寿高呢!您看本老一百多岁,新成和尚九十多,都健在,虚云和尚一百二十岁才走,您今年还不到九十,可不能耍赖哦!”

  又果老和尚笑了笑:“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

  大家不懂师父在说什么,但新军师知道,按师父说自己这辈子是来还债的,师父这些年不断在了结自己的种种因缘,这次师父又回来告别父母、告别乡情,新军师心里很清楚,师父对这个世界已经不再眷恋了!

  想到此,不禁悲从中起。

  新军怔怔地看着师父,想到他老人家的一生,随着佛教兴衰,国运沉浮,历经风风雨雨,有过苦痛,也有过幸福。但是,作为一个僧人,无论如何折腾,他的心灵从来没有不安过,因为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有一颗僧魂,足以告慰自己、告慰父母和列祖列宗!

  想到这里,新军又如释重负,好像自己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经历了一次生死一般。

  师父几十年来,在他以及他那个时代的出家人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乃至整个岭南佛教界这几十年来的风云变幻,一幕一幕就像刚发生一样,新军不禁对师父由衷赞叹,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也对将来住持西樵山宝峰寺、担当如家业,充满了信心。

  三

  二零一零年元月十日,又果老和尚身感不适,自知时至,吩咐徒弟们备车,前往曹溪、海丰、西樵山各个寺院周围转了一圈,元月十八日回到云台寺后,在下午三时许,作吉祥卧西归。

  元月二十七日,又果老和尚追思荼毘法会在海丰云台禅寺圆满举行。根通长老、意超长老、耀智法师、光明法师以及来自全国的诸山长老法师和居士近四千余人,参加了封龛举火化身仪式,并烧出数十颗精致舍利子。

  又果老和尚是普陀山的子孙,他一生都在奉行观音精神,被海内外的弟子称之为“观音菩萨的化身”。 他生前也曾跟他的弟子们说过:观音菩萨就是他的本尊。

  元月二十八日,在四众弟子的迎请下,宝峰禅寺僧众按照佛教礼仪,香、灯、花、幡、幢仪仗队恭迎,由宝峰寺监院新军法师,将又果老和尚的彩色灵骨舍利,隆重迎回宝峰寺。迎请仪式由宝峰寺首座演权法师主持,近一千人的恭迎队伍,人人手持鲜花,跟随左右。

  当又果老和尚的灵骨利被迎进山门的那一刻,阴霾的天空,忽然放出万道霞光,一朵鲜红的莲花出现在宝峰寺的上空,莲花芯中的颗颗莲蓬都看的清清楚楚。众人惊呼赞叹道:“这瑞像真是太殊胜了,这是观音菩萨给老和尚送来的莲花宝台啊!”

  老和尚出家是在南海普陀山,归来是在南海西樵山。那边的南海普陀山,有一尊全铜的观音菩萨站像,这边的南海西樵山,有一尊全铜的观音菩萨坐像,他的一生始终都跟南海二字和观音菩萨紧密相连。他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是来到这个世上度化众生的,仰仗佛菩萨的加被,祈盼又果老和尚早登九品,乘愿再来啊!

  新军法师神情凝重地走入灵堂,从黑色大理石的骨灰罐里,恭恭敬敬地取出又果老和尚的灵骨舍利,供奉于灵堂之中。

  这些珍贵的舍利子,均呈不同的颜色与形状。金琥珀舍利,形似大鹏展翅,大小如成人中指。红珊瑚舍利与孔雀蓝舍利,如黄荳般大小,两粒砗磲般洁白的舍利,形如莲花。供奉在水晶舍利塔内的这七粒彩色舍利子,感召了上千名国内外信众前来顶礼膜拜。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