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三、般舟佛现前三昧法门的缘起

  说起行法的居士,我们不禁想起近日里入住静阳庵的见闻:每天,行法的居士都有很多,佛号日夜不停,十多天下来,没有一天空闲,这里的修行氛围非常好,大家都是那么精进,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我曾注意到一位女居士一日一夜行法后的表情,相较她行佛现前三昧前,更添了几分淡定与从容,更多的是挂着喜悦的面容。

  这时,身边的同伴,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模仿着电视广告的语气说了句:“谁修谁得,谁念谁知道!”一番逗趣的表情把我们都逗乐了。

  “嘘!严肃点儿!”一位年纪较长的居士望了一眼窗外,转头说。此时,师父们正在打佛七,都很认真,我们也不敢太过吵闹,立刻安静下来,仔细读文集。

  书中记载着闻佛师提倡般舟佛现前三昧法门的缘起,其中印刻着一段往事:

  1995年,闻佛师来到福建平山寺参学,遇到了一位大德法师,名叫上智下真老和尚。老和尚此时已97岁高龄,是般舟佛现前三昧行法的实践者,虚云老和尚的法子,大约30岁时对法性有了证悟。解放前,他曾是西安终南山净业寺的方丈,威德远播,令人敬仰。

  闻佛师初见老和尚时,便觉得他是一位檏实的出家人,眼神中透着智慧、清澈与纯净。这一抹纯净仿佛从未被污染过,是清净法性的真实流露。

  闻佛师被深深地打动,感慨地想:“这或许只有见到佛陀的人才能看得到的!”

  后来,闻佛师在终南山净业寺海螺沟住了一段时间,有机会亲近智真老和尚数月日。

  智真老和尚对闻佛师说:“作为一个出家人,要在这一生中不要辜负自己的出家因缘,不要辜负自己累劫以来的善根,不要辜负出家这种闲暇的时间和生命,不要辜负自己修法的机遇,不要辜负诸佛三宝对我们的爱护。”

  接着,智真老和尚又嘱咐闻佛师三件事,其中一件便是般舟佛现前三昧行法。老和尚鼓励闻佛师爱护实践这个法则,当时,闻佛师认为自己烦恼多,习气很重,福慧薄少,对此报以畏惧、惭愧的态度,因而没有完全地接受和承担。

  当时,老和尚多次提起,希望闻佛师行完十个佛现前三昧般舟。尽管最终闻佛师并未真正地完全实践,但是,老和尚的嘱咐,却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粒金刚不坏的种子。

  闻佛师与智真老和尚的这种特殊因缘,让我想起了电视剧《天道》里的智玄长老跟丁元英。

  丁元英去五台山参拜智玄长老,并把自己写在信纸上的一首词放在智玄长老桌上,题目叫《悟》词中写道;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智玄大师把信纸轻轻往前推了一下,说:“敢问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什么呢?”

  丁元英回答道:“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盘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盘。”

  智玄大师含笑而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智玄大师含笑而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丁元英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碦。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智玄大师说:“施主纵是沧海一滴,我佛也愿汇而融之,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丁元英说:“晚辈叹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

  随着因缘不断成熟,闻佛师法师也在不断地实践这个殊胜的法门,慢慢得到许多法的喜悦。2002年的一次行法,使闻佛师大为震撼与感动,真正生起对行法实践的愿望,对智真老和尚与净土一法的传播者有了相应处。

  此后,看到越来越多的善知识实践这个法门,闻佛师感觉非常欣慰。

  阅读文集时,看到闻佛师曾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行佛现前三昧?”我不禁眼前一亮,这也正是我思考的问题。居士们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要度众生,有的要解决心中的疑难,也有人说要报佛恩。

  说到报佛恩,闻佛师听后,觉得有点相似的东西,但是为什么要报佛恩,佛给了我们什么恩呢?这个问题引人深思。闻佛师在此后又做了一番细致的开示,包括付出精力细微地实践、尊重投入生命的实践、体验生命每一时每一刻的尊贵、审视究竟的需要……

  文集中又有一篇篇包含行法僧众们血与泪的实践总结,读来受益匪浅,心灵颤动。

  大菩萨们用生命来实践,把实际修行经历真实地展现出来,告诉我们行法时将会面临哪些困难,以及前期的准备,指导一步到位,细致入微,令人赞叹。在他们的事迹鼓励下,我渐渐升起一种信心。

  唐代王昌龄《从军行》诗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不妨稍作改动,以示决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见真佛终不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