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六、般舟行

  大致瞭解建庵的缘起,铭鼎师又引领我们走出木屋,准备前往静阳庵的径行道看看。   

  由于对此不甚瞭解,中途,还闹出了一个小笑话。此前,许多同伴都认为行佛现前三昧的道是一条幽静小路,在此徘徊念佛。今日,便在庵中左顾右盼,寻找着想象中行佛现前三昧的特殊道路。

  “径行道在哪里?”大家举目张望。

  通过这位尼师的介绍,我们才得知,眼前这些长筒形的小木屋,便是般舟径行道。   

  原来,这些小木屋就是行法的地方,我好奇地仔细打量着。

  般舟道也叫径行道,她10米长、1.5米宽,由五彩绳在两边结戒,径行道的两端各安置有阿弥陀佛像,前端是供桌,还有供灯、供水、香盘、《佛说般舟三昧经》、《往生论偈》,以及行法规约及仪轨等资料。供桌下备有油、香、打火机、手电筒等物品。径行道后端是护关房,是个两平方米左右的小木屋,有简易的卧具,供护关的人员休息;一旁放有可供换穿的鞋和拖鞋,径行道外有用于洗手的盆及水桶。行法时,护关人不可少,她可以在行法者困倦时及时鼓励、提醒同修,使其圆满完成般舟三昧行法。 

  静阳庵的径行道,每一个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比如顿超、悉地。

  般舟佛现前三昧是定行之一。行佛现前三昧时,在一定时期内,除饮食如厕外,昼夜不睡、不坐、不卧,日夜行走,日中一食,口称佛名,誓证念佛三昧,得见诸佛现前。

  回顾静阳庵般舟径行道的发展,铭鼎师十分感慨,几年前,静阳庵的第一个般舟径行道是露天的。那时候,这里四周一片荒芜,荒草杂树,荆棘丛生,静阳庵还没有建成,护法者就住在简易帐篷中。

  2005年农历二月十九,静阳庵的五位常住女众不怕风雨日晒,开始在露天径行道,一日一夜轮流相续行法。

  2005年底,僧众用木桩及塑料布,搭起了第一条封闭式径行道。这也许是全世界第一个“火车厢”似的径行道。一年后,经过不断地升级改造,避免了漏雨、防潮和通风等问题,名为“断际”与“顿超”的木房式般舟径行道诞生了。

  同年8月,由于般舟佛现前三昧法门的不断推进,前来行法的短期住众增多,静阳庵又临时搭起一个半封闭式的塑料棚径行道,曾有一上海女博士,在此行过七天八夜般舟。

  在铭鼎师的引领下,我们又看到一个比较陈旧古老的径行道:眼前的这个木屋式径行道,属南北走向,与地球磁场相顺,它被纵向分为三部分,两边各一条径行道,上方增加了可用于暂时吊一下胳膊、缓解疲劳的吊杆,中间是护关房。此为2007年初所建。这个径行道有个小小的缺点:两条径行道距离太近,不能隔音。   

  想不到短短几年,般舟径行道竟有如此历史变迁。听闻这番话,我们唏嘘不已。

  一位同伴问道,“有多少位大菩萨在此行过法呢?”

  铭鼎师笑着回答:“行法的人数太多,记不清楚了,有人行过七日或十日般舟,还有一些行过二十一日般舟。”

  实在了不起!钦佩的同时,我们不禁羞愧自己修行浅薄。

  说话间,不远处走来一位刚刚行过般舟的老居士,她虽有60多岁,容貌看上去却比实际年龄小十岁,容光焕发,笑容满面,步履轻快。

  说起般舟佛现前三昧行法,老居士欢喜地向我们介绍说:“行佛现前三昧好处多多,蒙佛力加持,身心强健,能感受到大自然日月星辰的加被,甚至风雨雷电的考验,那条虽然不长的径行道上,能看出一个个脚印的累积。来到这里,一定要发心行佛现前三昧呀!”

  看着她那眉飞色舞的神情,大家都受到鼓舞,心中为之振奋。我想:“老居士尚有如此毅力和见解,功夫了得,年轻人若被落下,岂不惭愧?”尽管对此知之甚少,却也有心想要尝试一番。

  得知我们的心意,铭鼎师含笑点头,让我们安住下来,四处走走,熟悉一下环境,先深入瞭解一下这个法则般舟行法,再去发心修学。铭鼎师逐一交代后,便离开念佛去了。我们顾不得路途的疲惫,在庵堂前后饱览风光。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