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引言



  打开民间文化的一个宝库

  木鱼书(作为说唱和曲艺的木鱼歌)简称木鱼,是岭南地域粤方言的曲艺之母。

  从音乐看,演出时它是一种有弦乐器(早期只有打击乐木鱼)伴奏的歌曲,依据唱本以木鱼调旋律反复的抒情和故事叙唱;个人休闲时又可以无伴奏,喋喋不停的吟诵,以寄情怀。

  从文学看,它是以七言韵文诗赞体的叙事说唱文学,曲文是其唱本。

  木鱼歌的曲调比较简单,就珠三角来说,最初只有类似渔歌的木鱼短调,后来发展成叙事本腔木鱼。后来又产生有板木鱼和乙反木鱼。几百年来,岭南广府除广州木鱼、东莞木鱼外,又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台山木鱼、惠州木鱼、湛江地区的茂名和高州木鱼……等等。

  即使从有实证的明版木鱼书《花笺记》始计,至木鱼书今天基本上退出岭南说唱领域和个人娱乐空间;木鱼声声,长灯夜曲;杜鹃晚唱,花开花落,至少也有五六百年了。可惜,这种源于民间和珠江两岸的古老艺术,无论郑振铎先生八十年前怎样呼吁;无论木鱼书在种类和数量上怎样冠于全国任何一个曲艺品种;无论国际上日、欧美、俄等多国的汉学家怎样多年精心研究,渐成国际“显学”,但是木鱼书历史的研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学术研究上还是长期处于边缘和空白。今天极少数研究木鱼书的文化学者又遇到冯梦龙先生在明代研究山歌时所碰到的环境阻力。在明代,维护诗歌封闭性文学体系的卫道者,看不起创作戏曲、小说的文人,统治者更是对弹词、山歌、小唱包括木鱼,攻伐禁毁;而过去整整一个世纪,从上千本文学史统计中可以看到,研究小说戏曲的正统文史家又多看不起说唱和木鱼,甚至悠悠百年,不屑评价,无文学地位可言。历史似在重演。以至学术上木鱼歌是如何起源和形成的,至今还是一个谜。这本书的写作动机就是欲为后人能写出一本完整丰富和新型的木鱼说唱史做一点点基础性和抛砖引玉的工作。

  由于明代的知识分子参与了木鱼书的长篇叙事创作,使木鱼书从形成不久便具备了非常成熟的曲艺和文学的品格。在木鱼的自身发展过程中,面对农村赤脚耕田的农民大众,清代干隆时,木鱼分化出更为贴近草根阶层,更为大众化,下里巴人的——龙舟;面对城市的新兴市民和商业化,木鱼又衍生出更合适市民口味,具有华美旋律,抒展个人情感空间的——南音。即使是长江水系说唱参与发育的粤讴,也和木鱼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木鱼系统内的四个品种:木鱼、龙舟、南音、粤讴,以万计的文学唱本,本身就是一座伟大的岭南文化宝库。研究这个文化宝库的古今演变的历史自然是一件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工作。

  下面我不自量力,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木鱼史研究编,尝试以多学科视野和网络状选择、进化、互动的整体历史话语境下,尝试构建木鱼说唱概念史的诠释模型,企图勾勒多个能回到历史现场和稳定的图式;既重视说唱历史前后承传和连续性的路线图,又强调新旧概念转换下阶段断裂标志性事件和新范式的创建。

  即使今天我们运用多学科、或文本分析、或观念史、或文学人类学、或概念史,或用何种新理论、新范式和新方法去观照木鱼史,都不能忽视深层下时隐时现的木鱼书作者、艺人和千万受众的心灵史。这是另一种贯通古今的心灵文化路线图。

  在本书第二、三部分,又与大家共同赏析和分享从木鱼书海洋中精选的长篇和短章,以感触木鱼书时代社会的生态脉博和窥探木鱼书的全豹。这里谨为我的研究只能向读者提供言过其实和粗枝大叶的浅薄成果,感到惭愧和抱歉。

  走木鱼史研究这条路,尝试开拓说唱史新范式这个未知的领域,我不敢称第一人,但肯定不是最后一人。走路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