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两岸主权重迭、治权不完整

  本文系针对《联合报》的「一中各表论」再提出不同观点。本文赞同《联合报》要求北京正视中华民国的呼吁,但是认为《联合报》以「主权共生」做为两岸的主权论述并不妥当,并且有遭政客操弄累积立论「两国论」基础的可能。本文强调,对于整个中国事务而言,两岸目前的法理现状是「宪法是主权重迭、治权不完整」。两岸应该在这个「合(主权)中有分(治权)」的法理现状上,相互尊重,以统合共同体的共同治理方式,推动「分中求合(治权)」。本文刊登于`《旺报》,2010年5月21日。

   

  联合报在5月19日的社论,针对上海东亚所章念驰所长在《中国评论》发表〈创条件解「中华民国」难题〉的文章,以〈面对中华民国、北京应检讨「砍头论」〉一文,再次提出其「一中各表」论,并呼吁北京应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

  我们赞同联合报要求北京正视中华民国的呼吁,但是我们的论述与解决办法与联合报完全不同。容我们坦率地说,联合报的「一中各表」论述,有着逻辑上自相矛盾的盲点,它不仅不足以解决两岸的政治定位问题;而且以联合报的地位并如此坚持,治丝益棼事小,我们担心它将带来许多不可测的后果。

  我想从联合报今年4月8日另一篇社论〈和平发展框架:一个中国的两个版本〉 谈起。在这篇社论中,联合报提出了「主权共生/治权双赢」的观点,表示大陆应依据其「新版的一个中国」,接受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并让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成为「一部分的中国」,如此乃能使台湾重新回到中国的认同之中。

  在学术上,很容易区分「主权与治权」、「国家与政府」等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对于「分裂中国家」来说,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联合报「一中各表」一系列的文章,正是犯了这个错误。例如,对于联合报与国民党而言,不会接受「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的主张,因为这代表「台独」,但是会同意「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在处理两岸政治定位时,如果我们主张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领土又涵盖整个中国大陆,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算是个什么?相反的,对方做主权独立国家的主张,中华民国又算什么?这也正是分裂中国家在主权问题上的零合困境。精要的说,对于整个中国事务而言,两岸的法理现状应该是:主权重迭、治权不完整。

  「一中各表」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主权零合困境所衍生的治权问题,它的逻辑是,你说你的主权独立,我说我的主权独立,双方各说各话,然后在这个基础下推动两岸交流。说实在的,如果双方不计较,把「主权」当成「治权」来看,并没有不可以,但是这样的表述方式,只能处理涉及治权的两岸事务性低政治议题,不太容易碰触涉及主权意涵的高阶政治,例如在国际组织的参与、军事互信机制、两岸和平协定等议题。这也是北京重要学者许世铨所说,「一中各表」可以看成双方善意的一步,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推动两岸事务交流,但是一旦进入政治协商,没有「一中同表」是不可能达成共识的。也就是说,在主权的论述上,北京几乎不可能接受「各表」的「各说各话」。

  所谓「一中各表」,仍是需以「一中同表」为核心,即两岸都是中国(两岸一中),只是谁代表这个中国,有各自的表述而已。我们反覆提醒联合报,「一中各表」真正存在的生命只有在1991-1994的三年时间,以后的「一中各表」已经没有「一中同表」这个核心,只剩「各表」,「一中」已经变质了。

  从1994年李登辉将「一个中国」界定成「历史、地理、文化、血缘上的中国」,而不再是中华民国开始,中华民国走上一条「独台」的道路,这时候宪法虽然维持「一中」,但是透过增修条文的修订,中华民国其实已经把主权限缩与治权合而为一了。简单地说,李登辉塑造了一个两岸定位的新结构,这个结构以「独台」为基点,再进一步可以走向「台独」,但是绝对不是以「统一」或「主权重迭」而设计。李登辉将这个结构称之为「特殊国与国」,其法律本质是「主权互不隶属」,政治的表述仍然维持「一中各表」。

  陈水扁选择在这个结构基础上往「台独」滑动,在目标上没有成功,但是却为两岸主权互不隶属的认知累积了更多能量,相对地也强化了两岸分离的「独台」结构。

  马英九上任以后,的确使「特殊国与国」的结构不再向「台独」延伸,也以「一国两区」来形容两岸定位,但是马英九自己的团队也很清楚,在经历十余年来的「去中国化」政治教育后,没有几个人真正会相信两岸是中华民国主权下的「两区」。从马英九上任的种种言论与行为来看,马英九其实仍然被锁死在李登辉所建构的「特殊国与国」结构中。

  联合报虽然对于李登辉的「特殊国与国」曾有着强烈的批判,但是联合报的「新新三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一部分的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其实正是掉进了李登辉所建构的「特殊国与国」结构。请问联合报,如果贵报的第一句「一个中国」也只是个「历史、地理、文化、血缘上的中国」,那么,第二句的主张与李登辉的「特殊国与国」有何差别?依照贵报的第三句强调中国的主权不容分割,中华民国是否还应该宣称自己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联合报或许会说,我主张的「一个中国」是「主权共生」,而不是个「虚」的「历史、地理、文化、血缘」概念,也就是「由虚入实」的「共生」过程,是个「未来的中国」。那么我们必须再指出「主权共生」与我们主张的两岸目前「主权重迭」两个概念是不同的。国际法上并没有「主权共生」这个术语。如果理解没有错,联合报主张的「主权共生」是一个两岸共同建构主权的过程,「未来的中国」由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所共同建构。

  联合报迄今可能还是误读了汪道涵先生的「共同缔造论」,因此也可能误解了章念驰先生的「为解决中华民国难题创造条件说」。联合报的「一中各表」逻辑,有可能已经落入了「一族两国」、「先独后统」的陷阱中去了。联合报所称的「屋顶」是由两个主权独立国家共同搭建,这样的看法既不是当时西德的两德定位理论,反而可能成为「两国论」或「独台论」的落实。

  联合报想表达的,应该是呼吁北京重视中华民国「政府」存在的事实,也就是重视中华民国是一个宪政秩序主体,但是联合报却是用「主权共生」、「新新三句」等表述方式,以「一中各表」为论述基础。我们不愿意说,联合报的论述其实是助长了两岸分离的「两国论」,如此很难解决两岸定位难题。

  我们主张的两岸定位包括两个重要内涵,一是两岸承诺不分裂整个中国,亦即双方互相确保主权重迭,整个中国的主权不是经由「共生」而成,而是要确定目前宣示重迭的整个中国主权由两岸「共有与共享」;二是在治理层次上,两岸是平等的宪政秩序主体,并透过统合共同体机制累积共同治理。我们因而认为,只有「一中三宪、两岸统合」才能为两岸政治难题找到解决之道。

  汪道涵先生的「共同缔造论」是在两岸主权重迭的框架内透过共同治理,共同缔造一个治权也重迭的中国,是「合(主权)中有分(治权)、分中求合(治权)」。章念驰先生的「为解决中华民国难题创造条件说」也是在探讨北京是否可以为接受中华民国政府是一个宪政秩序主体创造条件。汪老已经仙逝,但是我不认为他是「先独后统」主张的「共同缔造论」者,我没办法替章念驰先生回答,但是我不认为,他即使呼吁创造条件接受中华民国,也不会是接受中华民国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应是个宪政秩序的政府。

  (张亚中)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