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师长风范,山高水长——访陈晓翔教授

  题 记

  课堂上,他话语间循循善诱,举手投足都闪烁着睿智和灵性,他,就是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系主任陈晓翔教授,一位得到许多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授。1982年他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获学士学位,82年去挪威进修, 198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研究生院遥感专业,获硕士学位,一直从事有关数据处理、遥感图像处理、信息提取及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工作。一种谦虚的态度和一颗感恩的心永远伴他左右。

  “做为他的学生,收获最大的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每次给本科生上课,陈晓翔教授总是以自己经历的或是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开头,接着抓住这件小事的某一个细节来给学生讲述一个道理,进而不断地鼓励我们要如何地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其实要掌握知识并不难,只要我们肯花时间,认真去做,我们的前途是一片光明。在同学们的眼中,陈晓翔教授是一个慈祥、循循善诱的老师,让人感觉亲切、温暖。我们认为,陈老师的循循善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一位研二师兄在我们的采访中说到,跟着陈老师两年,收获最大的是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学习。师兄认为,研究生算是个小社会,跟着陈老师学会了在社会上如何做人,觉得受益匪浅。陈老师的一些行为举止以及处事方法给学生们很大的影响。印象最深的是陈老师从不收学生礼物,这是他一直坚持的原则,哪怕是一朵花。虽然一份礼物对于经济好的同学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较为贫穷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负担,陈老师的原则是作为一个老师不应该给学生增添任何负担;再者,收礼会造成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对于学生来说,给老师送来一份礼物能够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重和爱戴之情,但是老师认为,有心意,只需一条短信就够了。曾经有一次一位师姐在教师节送花到陈老师楼下,但是陈老师拒收,此后师姐也不敢再送花给陈老师,但是在毕业后每年教师节都给陈老师一条短信,送上自己最温暖的问候。老师这样以身作则地影响着他的学生,确实比说教更容易深入人心,在这个物质横流的社会上,老师的这些思想和做法犹如一股清泉沁人心怀,令人倍觉清爽。师兄曾经在佛山市信息中心实习,单位的领导对陈晓翔教授是赞不絶口,可见他不仅受到学生的爱戴,在外人眼中,陈老师的形象依然那么高大。

  “最崇拜的人是邓小平”

  采访中陈晓翔教授说到他最崇拜的人是邓小平。他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有邓小平那样的大起大落。在邓小平得意之时,没有人能比他得意;在邓小平失意的时候,也没有人能有他那么不幸。一个人能大起大落三次,如果没有宽广的胸怀,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乐观的人生态度,是无法做到大落之后能大起的。他博大如天体。老师是以此来告诉我们,无论是做研究,还是要完成一项任务,都不能有浮躁的心态,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长远的利益,因为时间都是往前走的,如果我们只贪图眼前的利益,那么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为自己现在的决定而悔恨;一个人,如果心胸比较狭隘,整天为没有必要的琐事而耿耿于怀,那么还有什么精力留给工作呢,我们要把时间用到最重要的事情上。所以作为一个学者,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有那么一种能力,知道人情世故,知道世间的纷扰,幷且可以看淡,从而更加专注自己的工作。

  此外邓小平也改变了中国。他的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感动了千万人的心。他对祖国发自内心的热爱,对祖国人民深深的责任感,都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老师如此喜欢邓小平,在他身上,我们也感觉到了他那宽广的胸怀,以及对社会对工作的那种责任感。在下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也可以感受得到,老师,是如何用他的智慧,处理生活,处理工作,我们将从中获益匪浅。

  “事业追求卓越,家庭创造和谐”

  当我们看到陈晓翔教授与自己的爱人在校园里散步时,我们不禁感慨:我们的系主任是事业家庭兼顾型的好教授。在许多人看来,要把家庭、教学、行政、生活兼顾得很好并不容易,一些人由于过于专注科研或事业,减少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致使家庭不美满。但是在陈老师眼中,家庭和事业两者并没有冲突,家庭是事业的后盾,事业是家庭的保障。一个人只有事业,不算真正的成功,因为无人与你分享;只有家庭不算幸福,因为缺乏个人价值。

  陈老师提到:就如我们的保院长,其家庭也非常美满幸福,事业追求卓越,家庭创造和谐,两者本身就没有冲突,而且这是我们应该处理好的。采访到家庭事业问题时陈晓翔老师第一句话就是“我就是一个居家男人,我把家庭放在第—位”,很少听到有人这么坦白地说出自己是个居家男人的话了,我们都呵呵一笑。然后,我们又问,对于老师来说,是不是家庭第一,工作第二呢?然而对于老师来说,家庭,工作都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工作,也就没有幸福的家庭生活,而努力去工作,也不一定非要忘记家庭不可,因为工作家庭以及生活都是组成美满生活不可缺少的音符。老师认为,一个人必须先修身,齐家,治国家,才能平天下。一个人必须先做好自己才能往更广阔的世界去发展。“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看到拥有幸福家庭的男人的眼睛里总是闪着光亮,虽然年纪已经算不上年轻,但是老师在和我们讲课的时候,总是神采飞扬,虽然工作很忙很辛苦,但总是可以看到洋溢在老师脸上的微笑,一个对于生活充满感恩之心的人,一个对学校充满感恩之心的人,我想,无沦遇到什么挫折,或者失败,都能微笑着面对,况且有个温暖的家庭在他的背后支持着,我想,这是我们凡人所应该拥有的幸福,无论是教授,还是其他的人,都将受益终生。

  “往前走一步都是大家的努力,前景还是需要大家的努力”

  作为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系的系主任,在我们说到我们系的稳步向前发展时,老师很谦虚,他认为我们系往前走一步都是大家的努力,前景还是需要大家的努力。作为一个系主任,就是要把系里面的想法和学院里面的想法进行协调,因为很多事情都是要大家一起完成。怎么样才能协调好呢,系主任的作用,就是协调,然后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系在全国的排名一般在第九位,在黎夏老师来了之后,可以进入前六,学校已经非常满意,这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当我们问到我们系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时,陈老师回答:在许学强教授的提议下,保院长有魄力地有远见地提出了超常规发展GIS,在全系和全院领导的努力下,基本实现了这个目标。当说到系的发展目标时,陈老师说:超常规发展,现在外部和内部形势都非常良好,能跑多快,就跑多快,我们的目标就是尽力做好。作为一个系主任,他把系获得的成果,取得的进步都归功于系里老师的共同努力,丝毫没有提到自己的付出,这是一种谦逊的态度以及感恩的心,再细细地想,还可以感受到老师那份深深的责任心,他觉得所作的一切皆是自然,没有什么贡献不贡献的。

  对于科研,由于GIS是新学科,没有前人走过的足迹,所以都是靠自己去摸索。摸着石头过河。这需要勇气,也需要魄力,确实是不容易的。

  陈老师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在遥感方面,定位在海洋遥感。老师安于职守,他觉得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院士。作为中山大学一名老师,已经很满足,也很骄傲。知足常乐也。

  作为学校的教授,老师认为,要为自己所从事的学科考虑,要对得起这份职业和学校给自己的一切。本科生的教学,是第一位。但是我们也要进行科研,要搭建科研平台,这样对本科生的教育会更好。我们要培养人才,必须要加强科研方面,而且要到外面争取资源,我们所做的,都会让好的人更好,也不会让差的人变得更差,但是要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给学生的三个忠告

  老师感慨,教书容易,育人难。老师的责任心是很强的,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反复和我们强调了作为一个老师,首先要对得起他的职业。拿学校的俸禄,也要挑起学校给自己赋予教授的使命。作为一名老师,也许很难界定很难规划学生应该要去干什么,但是起码,可以告诫学生,有哪些是不能做的。老师谈了他对学生的三个忠告:

  1.学会做人

  2.学会学习,因为再教育和继续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3.学会感激和宽容。

  在这三个忠告之中,老师把学会做人摆在第一位,只有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如何去做事,才能真正地比较顺利地融入这个社会。古人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修身,其实是和老师的学会做人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自己都无法把自己管理好,那么他又将以怎样的姿态去影响别人,去影响这个世界呢。所以,一个人,要取得发展,做好自己始终都是第一步。

  而第二个忠告是学会学习,在这个知识和智慧主导的社会中,学会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断更新的技术,不断更新的信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方能跟得上时代的变化,不然,可能会给这个社会淘汰掉。我们都是时代所塑造的,只能把握时代,适应时代,否则,只能在这个繁荣昌盛的社会的角落里偷偷哭泣,而不能有所作为。所以,老师说的这个忠告,则是顺应时代的要求,这是一个教授生平的经验,是很有重量的。

  老师第三个忠告,则是他自己多年来快乐自得生活的秘诀,也是他平静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的秘诀。如果一个人不能感恩,不懂满足,那么即使拥有再多,也无法真正地享受他所拥有的,只会成为欲望的奴隶,也无法瞭解生活的真谛。我想,老师无疑是个懂生活的人。宽容地对待别人,即是宽容地对待自己,能大度地原谅别人过失的人,也能容易地原谅自己的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把三个忠告谨记心中,我们将循着前人的足迹,不断前进。

  采访感悟

  由始至终,老师都给我们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教授的个人的特别风采。他对生活充满感恩,懂得生活的真谛。在他的脸上没有半点为生活忧郁的影子,在他的眼睛也时常可以看到青春的光彩。老师也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是个很亲切很可亲的老师。在他身上,我们知道,生活不是用来担忧的,而是用来享受的,享受工作,享受责任,享受生活,这是上天给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不应该为之忧郁,而应该快快乐乐地劳作,再快快乐乐地付出,并从中得到回报。

  (采访者:李少英  陈桂妹)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