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檏实清泉,滋润沧桑——访魏清泉教授

  一洌清泉可以檏实无华,但当清泉流往需要他的地方,就可滋润沧桑万物……

  ——采访题记

  他是中大60年代经济地理的学生,顶着知识分子的压力从文革中走来;他曾经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十几年的基层新闻生活为他日后的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他在不惑之年重新走进了中大科研教学领域,开创了中大区域规划教学的先锋;他用自己实实在在的付出获得了广东房地产发展20年卓越贡献奬,广州城市建设突出贡献奬,作为自己人生丰碑的纪念……

  他就是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导魏清泉。

  午后的天空下起了劈劈呖呖的雨,风声,雨声,唤起了魏老师经历过的风雨沧桑,记忆在窗外的雨中开始了追溯……

  溯源——成长,汇流

  64年中大经济地理本科毕业,67年研究生毕业的他,成为中国早期接触经济地理的研究生之一,但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非像今天这样有好的学历就有好的工作和生活,文革的大潮把毕业后的他推到了农村,在广东五华的农村中做县里的基层新闻工作人员。面对无法自主的命运,这是不幸,还是机遇,其实,关键看一个人怎么把握。71年到80年底,基层出色的工作让他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他被上调到南方日报继续从事新闻工作。时光流逝,然而有些东西,在老师的心中却永远也抹不去。当我们问及老师,记者生涯中,最让他留恋的是什么?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实在!能直接和群众打交道,直接为群众服务。”是的,这就是檏实,这就是实在。

  其实,作为记者身份的他,更多的是一名心系社会发展的学者,十年的记者经历让他深入地瞭解了社会,特别是城市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应该如何结合实际,可以说,魏老师后来的研究,与众不同的是,他比其它的学者更多地瞭解社会。在学术领域研究出现空乏与脱离实际的时候,他成了学者中双眼最明亮的人……

  1980年,他结束了记者生涯,回到了母校中大,转变为一名学识的传播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社会阅历进行系统的研究,开创了中大地理系的教学空白——区域规划教学。扭转当时经济研究当中重部门,轻区域的现象,系统研究区域规划的原理与方法。在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刚起步的时期,有非常长远的意义。

  84年,魏老师再一次作为一个新生领域的开拓者,开始研究房地产产业的发展,从中国房地产发展的起步,他一直走到今天,二十年的房地产研究,带给他的并非只是今天房地产研究的元老级人物身分,更多的是一种人生价值实现后的充实感,成就感与荣誉感。

  当我们问到,老师过去所经历的事情当中,最骄傲的是什么,老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向我们说了很多的故事,而答案也正是在故事之中慢慢揭开……

  激流——事业,追求

  在房地产行业,他觉得他最大的贡献在于两个,第一个是他提出了建设高品味住宅小区的建设,第二个是在高品味住宅小区的基础之上,他提出了緑色住区的概念,幷且把这个概念落实到实际中,成为了整个广东省房地产行业的緑色标准。 

  2000年他任房地产协会的副会长后,他率先提出了这个概念,他从楼盘的建设,住宅环境,建筑用料等各环保因素确立了各项指标,并牵头提草了一份緑色住区的评价指标。目前,它已成为省内房地产规划设计的一个标杆,从2001年正式实施到现在,已经给全省70多个房地产楼盘授予了緑色住区称号,对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房地产行业,能做出他这样的成绩,即使不叫贡献巨大,也算对整个行业影响深远。但是,在说完他房地产的故事后,他的一句转折却告诉了我们他更具价值之所在:“我觉得我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并不是在房地产,而是在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

  历史上的仁人志士从来是以社稷为首任,魏老师关注的也正是今天和未来的社会,虽然他不是政府的决策者,但他知道,他可以尽自己的学识智慧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建议。作为广州市政府顾问的他,十几年来给政府提出了大量建议和意见,其中,很多建议都得到了采纳。

  对于广州的发展规划,也许很少有人知道,第一提出广州南拓发展方向的人正是魏清泉教授,02年和03年,他亲自到广州南沙,伶仃洋,龙山岛调查,经过一番细致的调查,他觉得现在的龙山岛不应该是旅游区,而应该是下一世纪的深水港,于是,他提出下一个世纪的广州外港不是黄浦港,而是龙山岛,更进一步地说,广州未来三十年的建设重点是伶仃洋。而今天,广州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印证着他的先见之明。

  不仅是宏观政策,一些微观具体却影响广泛的项目也吸引着这一位心系社会学者的眼球。比如,新建成不久的白云机场,候机楼原来规划布局是建在北面的,在第一次看到规划布局图时,对城市规划建设敏鋭的洞察力让他一眼就识别出问题所在——应该建在南面才合理.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从市区南方过来的旅客的时间和路费,也可以节约地铁、公交等交通运输建设的费用。于是,他连夜就赶出了《关于国际候机楼的布局意见》,送往政府相关部门,这份建议很快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最后按魏老师提出的修改建议调整了机场的布局方案。

  作为广州市政府的顾问,他敢于挑战权威,向政府提出一些尖鋭敏感的问题,第一,珠江两岸少建高楼,多建平房;第二,少建车库,多建地下停车场;第三,下一个世纪的广州外港是南沙港。这三点后来在广州的报刊上发表,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在魏老师说到他的提案对社会的作用时,言语中流露出作为一个规划学者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他向我们讲述了许多项目,从洛湛铁路的改道,到茂名铁路枢纽建设,他用他的智慧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出谋献策,慧眼识真知,恩及千万人……

  让我们惊讶的是,在城市规划很多项目中,大家看到的是项目的开发与实效,而项目背后的军师是谁却鲜有人知;人们往往只追求结果,却不知道这个过程中,提案的人做了多少调查和分析,写了多少报告与方案。魏老师就这样,人生如一洌清澈平淡的泉水,做事实干,做人踏实,在檏实之中却彰显一个学者的生命华彩。

  华彩——价值,传承

  一个个提案的背后藴含着一份勇气与创新。他知道,学识渊博更要懂得联系实际,服务社会。他在做学问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用自己的行动告诉着自己的学生,学知识,更要学会做人……

  是的,世界上没有什么能比授予他人精神财富更值得骄傲的事了,教书育人永远是一位教师最大的天职。而魏老师也在不断地履行一位老师的责任,十几年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研究生与博士生,带着他的学识智慧与做人的思想,遍布在全国各地,为国家的城市建设与发展献出新一代年青人的力量,传承着一种学者的智慧与精神。

  对于我们现在在母校读书的同学,魏老师更是寄予了深厚的期望:(1)在做学问方面,要扎扎实实把基础打好,分析问题要学会结合实际,要关注社会;(2)在做人方面,他与我们分享了一种价值观,个人的满足感更多的是来自于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自我的享受,只有这种价值观才能更好的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一番交流之后,我们也真正的从故事之中体会到了老师的答案——“不求名声,只求能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增瓦”。再次印证了孙中山同志的话“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一个如此简单的答案,却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生价值……

  是的,他,正如一洌清泉,可以檏实无华,但当清泉明确了他的价值之所在,流往需要他的地方,就可滋润沧桑万物……

  采访感悟

  采访结束之时,我们已经深深地被老师的故事与他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再次感谢老师与我们学生如此全面地分享他的人生故事与感悟。感受最大的其实是收获了一种人生价值!有道是:“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一个人价值的取向,思想的高度决定着他个人的终生发展,只有开阔的胸怀与视野,才更看得更广更深远……

  (采访者:曾德键  王晓珊)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