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一项中医医学重大研究项目的艰难路



  ——建议有关部门关注和支持申维玺博士和孙燕院士中医治病原理的原创研究  

  李钟声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用现代医学理论阐明中医治病的科学原理、实现中医理论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对此,国家50年来投入巨资进行研究,至今仍没有根本性突破。国内外许多西医至今不明白中医理论是什么。这不仅阻碍了中医药现代化,也使得社会上不时传出废除中医的杂音。

  中医治病的科学原理是什么?这是长期以来被认为无法攻克的科学难题。最近,我访问了深圳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申维玺博士,瞭解到12年前他就和他的导师孙燕院士一起,发起了对这个课题的攻关,行内许多权威专家均认为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但12年来,他们申报国家科技项目屡屡受挫,此事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申维玺,50岁,1989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考取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肿瘤医院的孙燕教授。孙燕教授给他定的博士论文题是中医证本质研究。

  接到这个课题后,申维玺分析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一头扎进研究中。的确,这项研究课题也实在是太复杂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位教授告诉前来请教的申维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动用了大量人力财力研究中医证的本质,研究了几十年,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正如卫生部部长陈竺2007年10月25日发表在《健康报》上的文章所说,中医在很长一段时间似乎一直停留在经验和哲学思辨的层面,长期以来无法改写中医理论不能用现代语言予以描述、中医与西方医学无法互通互融的格局。

  后来意识到该课题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申维玺博士指出,虽然我国搞了几十年的中医理论现代化研究,但至今没有认清这项研究的特殊性,仍然跳不出西医研究的模式,这是一直无法突破的原因。比如,复方中药治疗疾病的原理,数十年来研究的结论是: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是对人体综合调节的结果,对人体内的各种物质(激素、细胞因子、基因、酶等)都有治疗作用。这种结论,在国外专家看来,是一个“国际玩笑”——因为它没有弄清楚药物的基本作用机理和药物治疗后体内发生的继发性变化。

  据申维玺博士介绍和后来国内有影响的媒体如《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导,申博士经反复研究验证,得出结论:中医证的发生,是由于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异常引起的。即,证的本质是细胞因子。12年来,申博士和孙燕院士取得的成果归纳起来,有如下5个方面:①中医的证(特别是虚证)是属于西医理论中基本病理过程的范畴,证的概念是一类以细胞因子网络紊乱为本质的基本病理过程;②病与证的关系相当于疾病与基本病理过程的关系;③中医证的本质是细胞因子,其发病机理是由于细胞因子网络紊乱的结果;④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是调节细胞因子网络的异常功能状态;⑤中医辩证治疗疾病的科学原理是用复方中药,以多靶点的作用方式,调节细胞因子网络的失平衡状态,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12年来,申博士和孙燕院士在《中医杂志》等权威刊物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申博士说,他已经准备好各种材料和幻灯片,随时准备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和接受鉴定。

  《健康报》率先在1998年3月13日头版显要位置,报导了这一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撰文支持这一理论发现。1999年,申维玺的博士论文答辩,受到陆士新院士等一致好评,认为这是一项开创性研究。2001年3月,广州市卫生局组织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等专家进行谘询,给予充分肯定,建议尽快争取国家支持。2005年7月,孙燕院士在北京举行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危北海、张友会、陈飞松、张叔人、王建华、陈信义等教授,与钟南山、陆士新、吴祖泽等院士联合向科技部写报告,呼吁尽快立项。2008年3月18日,深圳市卫生局组织深圳地区专家进行讨论,给予高度评价,建议尽快组织申报国家科技计划。

  然而,申维玺自1996年开始,即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研究结果,并申请国家科研项目,均未能如愿。2005年5月和2007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周光召院士,在申维玺来信上先后两次作出批示。第一次,周主席在给科技部的批示中说:现在的国人很少有像申博士这样执着研究的了……第二次批示:我觉得他的想法值得关注,中医研究按老办法走下去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并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结合,请瞭解一下,看看有无办法促进一下。据瞭解,在周光召批示之前的2004年秋,在时任科技部长徐冠华的关心下,国家有关部门曾组织过一场只有两小时的专家论证会。申维玺至今仍对这场匆匆结束的论证心有不甘:“由于研究牵涉知识面广,论证时间太短,随机抽取产生的评审专家没能给我充分回答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况且,一些中医专家受传统中医思维局限,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这项研究;西医专家则由于不熟悉这一领域,也不能完全理解。”

  笔者不是医药学家,不可能对申维玺博士和孙燕院士的科研成果作出评断。但笔者认为,申博士12年锲而不舍的艰难攻关精神,难能可贵,应该肯定。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要经过很多艰难的历程和很长的时间,才能为人们所认识。因此,对申博士从事的我国科学界研究了50年也未能解决的科学难题,应该格外重视和大力扶持;对其结论,要慎审辨析。一些专家也指出,对这类原创性非共识性的课题,应采取与一般项目不同的评审办法,要建立复议制度。

  孙燕院士已经80岁。申博士现在每天都在临床诊治病人。如若放弃或延误了这项原创性研究,也许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为此,建议如下:

  第一, 国家科技部门和中医药研究机构,应该会同孙燕院士协商,尽快组织专家论证小组,对这一科学发现和科研项目重新认真论证,力求取得正确的符合科学的结论。

  第二, 作为建设中医药大省的广东,也应该重视这项研究。省政府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学者专家,率先进行评估论证。可以在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先提供条件,协助申博士孙院士进行攻关。如符合条件,应尽快列入我省申报国家科研项目,及早上报,为开创我国中医药理论研究的新局面作出贡献。

  注:文中“中医证”的“证”,在中医教科书中,用哲学和辩证法原理解释颇为复杂。而站在现代科学的角度,证,其实是一组有规律或相关联的症状的集合。不管什么疾病,只要出现这一组症状,就诊断为某证。

  

  2008年10月13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