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未雨绸缪,警惕国际粮价飙升的背后玄机



   吴厚德

  2007年以来,国际粮价起涨,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引起市场恐慌和社会动荡。发展中国家本来就是这次危机的主要受害者,但一些发达国家将矛头指向发展中国家,把目前全球粮食危机归咎于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的粮食需求的增长。世界粮食权威专家指出,此次粮食危机从酝酿、发展到凸现这几个阶段,无不与发达国家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特别是美欧国家应该对此承担主要责任。

  一、国际粮价飞涨的成因

  引起国际粮价飞涨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直接原因

  1. 发达国家长期实行农业补贴政策,导致粮价严重扭曲。

  危机爆发前,发达国家长期实行农业补贴政策,1935年以来,美国农场主靠政府巨额补贴,廉价出口大荳,国际市场大荳价格持续走低,令亚洲豆农苦不堪言。2000年起美国通过为期五年的粮食法案,每年对农业的补贴高达几百亿美元,这极大地冲击了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市场,影响了其他国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一直是世界农业和粮食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这种不公平竞争的结果是,亚洲大荳生产逐步萎缩,一些大荳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中国也如此,近些年来大量进口美国大荳。全球大荳的生产中心也由亚洲地区转移到了以美国为主的美洲地区。

  发达国家实行农业补贴政策,使农业出口国受益匪浅,美国2008年度的农产品出口额预计达到创记録的1010亿美元,比2007年增加190亿美元。与此同时,这些发达国家又对进口的农产品设置高关税门槛,或提出种种苛刻的“标准”。这样的“内外夹击”,大大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多种积弊必然导致暴发粮食危机。

  2. 发达国家大力发展生物燃料。

  世界石油价格上涨使得美欧国家大力发展生物能源,汽车与人争夺粮食愈演愈烈,粮食供应进一步恶化。美国作为世界能源最大消耗国,于2007年底通过了新能源法案,鼓励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量,预计到2022年增至360亿加仓。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后几年美国玉米产量的三分之一将用于乙醇生产。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齐格勒曾经警告说,这是一种“反人类罪”。美国等发达国家把大量玉米、大荳转化为乙醇燃料,这对贫困人口来说是场灾难。

  3. 迫使发展中国家改种创汇的经济作物。

  由于发达国家实行农业补贴政策,迫使承受国际债务的发展中国家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改种出口创汇的经济作物。穷国的农民既承受粮价飞涨带来的通胀,又让他们没有多少能力去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遭受“双重”的伤害。

  4. 过剩资本大搞市场投机。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从“实物经济”向运用投机资本致富的“金融经济”转型。在发达国家,实物经济层面的经济活动趋于饱和,同时在急速的全球化过程中,又跟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成本竞争,“实物经济”已经缺乏获得充分利润的机会,它们只能依靠投机性金融泡沫维持景象。在房地产泡沫以后,过剩的全球化资本把目标转向粮食和资源为主的商品投机,这对经济活动所遵循的客观规律来说,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

  美联储为应付次贷危机连续降息,释放出大量的“热钱”。由于美国股市低迷和美元疲软,投机资本对大宗商品的炒作吸引更多的过剩资本流入。在美国,2008年第一季度就有700亿美元新增资金流入包括粮食、石油、金属在内的大宗商品市场,从而使农产品期货价格出现剧烈波动。2008年以来,涵盖26种农矿产品的大宗商品的指数上涨20%,而包括了500家成分股的标准普尔指数下跌7%。可以看出,大宗农产品市场具有明显的“高收益率”。2007年11月份以来,美国芝加哥的投机家对农产品市场的投资已从250亿美元猛升到650亿美元,可以说,他们正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囤积居奇者,将农产品价格连续炒作至历史高位,而消费者最终埋单,并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

  (二)深层次原因

  1. 美国占据左右世界粮价的有利地位。

  国际粮价飞涨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以粮食为武器的世界战略”意图,说到底,就是美国“用粮食战略维系世界霸权”。美国通过控制粮食产量,保持其供应余力,如果世界粮食供应体制出现异常,那么能够应对的是美国。因为美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广阔土地资源,人口相当于我国四分之一左右,耕地面积与我国差不多,农业劳动生产率高,粮食产量多,因此,美国有更多余的耕地进行休耕,并视世界粮食供应状况如何加以调整,逥旋余地大,粮食生产产量供应余力充足。美国正是利用这一优越条件,占有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供应的主渠道。美国农业部从2002年起一直将小麦年产量控制在8000万吨以下,美国从2005年起加大了控制力度。2007年将产量减少到7000万吨,这是为防止生产过剩导致价格下降的重要举措。美国农业部如果能防止粮食价格大幅度波动,就可以占据左右世界粮价的地位。

  2. 美国的“大粮商”左右美国的内政和外交。

  美国之所以能控制粮价上下幅度,是因为其农业部与生产者以保护环境的名义,签订了休耕部分耕地的合同,并向生产者支付环保合作金。给农产品定价的是农产品期货市场,但在幕后操纵期货市场的是美国特有的超级粮食经销商,他们被称为“大粮商”,与军工联合体相比,农业综合企业更多地左右美国的内政和外交。美国的三大粮食巨头——嘉吉公司、ADM公司和邦吉公司,它们所向披靡,因为它们建立了遍布世界各地的信息网络,收集信息和分析世界各地气候农作物生长情况、消费和经济形势等信息,作为美国最高决策者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比如,冷战结束后,苏联被迫与美国就进口小麦问题展开谈判,此举被美国看作是苏联衰落的开始,美国以此为依据,要挟苏联。目前,美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粮食供销商、协会和大使馆的“三重”粮食信息网络,从中收集有关信息情报,制定对相关国家的施压政策。

  3. 在美国眼里,“粮食就是垄断一切的东西”。

  与此同时,美欧正在发动另一场世界“粮食大战”,以迫使石油输出国组织中那些不听命于自己的国家屈从,因为粮食恰恰是这些石油输出国的软肋,这可能给地缘政治体系带来极大的不稳定,不仅威胁到这些国家的国内稳定,还可能改变全球的权力平衡。因为它们可以通过类似于石油“欧佩克”的粮食生产者输出国组织来共同制定影响世界的粮食政策,预计到2010年时,美国将以30%左右的粮食来迫使那些粮食紧缺的国家(特别是中东地区产油国家)屈从于它。地缘政治中的王牌将是粮食,而非石油。在美国眼里,“粮食就是垄断一切的东西”,特别对那些粮食欠缺或不屈从于美国的国家便实行高压政策,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粮食大战”。人不吃粮不行,但不用或少用石油则不会致人于死地。

  二、我国如何应对粮食危机

  世界银行曾警告,由于粮食短缺造成的危机,可能引发战争。最近几个月来,埃及、菲律宾、喀麦隆、印尼等国相继因粮食问题出现社会骚乱。

  国际粮价飞涨,各国纷纷应对。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菲律宾采取打击囤积居奇、扩大进口的政策;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国泰国动员政府储备粮食;越南采取控制大米出口的做法;法国采取自给自足,严管粮食政策;俄罗斯考虑实行“粮票制”;巴西推行“零饥饿计划”;有的国家与产粮国秘密签订协议购买粮食期货;有的国家通过价格补贴的方式向较为贫困的民众提供平价大米等等。

  面对世界粮价飞涨,我国政府早就作好准备,并随着态势的变化而不断加以调整与补充。就事态本身的发展逻辑而言,未雨绸缪,有必要从以下三方面,充分准备:

  (一)要牢固树立“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的战略思想。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根源于农业的发展状况。农业历来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从而奠定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地位,而粮食则是基础中的基础。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这个客观的现实命题,至今仍不失为治国之道。

  毛泽东曾经说过:“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邓小平指出:“重视发展农业,不管天下发生什么大事,只要人吃饱饭,一切就好办了”,科学地阐述了粮食的极端重要性。我国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而这些人当中的70%左右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农村生产力能不能发展,农民能否增加收入,摆脱贫困,首先要看农村的状况如何。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之路,最后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国的改革,走的也是“农村包围城市”之路,由此,才引起1984年城市的改革。农村不稳定,整个中国的政治局势就不稳定。要保证农村稳定和中国的政治局势稳定,就必须打好经济基础,发展农业,紧紧抓住粮食生产不放,保障人人有饭吃。

  当前美欧发达国家掀起世界粮食危机,其目的就是要动摇民心,引起恐慌,造成社会动乱,以达到另类目的。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认清其本质,审时度势,采取对策,化险为夷,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满足人民和国家需要。这也是执政为民的头项大事。

  (二)统一规划,保护耕地面积。我们一定要确保我国粮食耕地18亿亩不变。在这18亿亩耕地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在保护耕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统筹利用,合理开发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科学合理地利用与开发各地区不同特点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加强对土地资源使用状况的监管,建立土地资源利用的评估机制。通过立法形式,严惩违法荒芜土地、破坏耕地等一切违法行为的发生。国家财政要大力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来源,科技兴农,加大人才开发与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建立健全粮食储备制度。我们要抓住粮食需求两个指标:一是粮食的“需求量”,二是粮食的“储备量”。粮食“需求量”指的是人民需要的生活用粮和工业用粮,主要是“生活用粮”,一般要保障有两年的生活用粮量,因为粮食的生产周期一般是几个月到一年时间,以两年计算时间标准来确定,中间有逥旋余地,我们就主动了。粮食“储备量”,包括备用粮和军备粮,“备用粮”是指遇到突发事变(如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等)所需要的粮食储备。“军备粮”是指用于发生战争所引起的突发事件所急需的战略物资,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道理。当今世界形势的不可预测的因素仍然存在,国内某些突发事件有时难以避免(如自然灾害等)。从国内外现实情况出发,对于“备用粮”和“军备粮”应保障满足三年的需求量。美国发动的局部战争,如伊拉克战争,前后经历三年。国际上引发的战争往往不可能在短期平息,总有一个过渡期。国内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如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就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得以恢复。因此,为了防患未然,居安思危,做足准备,打好物资基础,把灾难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008年8月28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