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配字诗词的由来

  笔者在一篇题为“从以诗会友说起”的文章中曾经提到,俄罗斯总统普金于2006年3月29日去了一趟少林寺,和那里的武僧结识为友,传颂一时,成为“以武会友”佳话。由此使我联想到,此前一个月,一位素昧平生的同行、微生物学家,北京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程光胜教授,在获悉我的身世和诗作以后,用电子邮件给我发来了针对我的两首七绝做成的配字诗。我对他的这一创举感到新奇,也深受触动。他在配字诗中,同情我的处境,但出于无奈,又对我作了一番劝导。说句实话,这不就是类似于上述以武会友的作法,亦即,“以诗会友”,或者,更确切地说,“以诗诤友”吗?由此促使我模拟他的新的诗作方法,试配了南宋严蕊的一首《卜运算元》。严蕊在当年原本是一位驻军妓女,一生遭受了不少的凌辱和冤屈,以至终于被判坐牢,而掌权者竟然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理学家朱熹。随后,在朱被调离之后,她在一位后任官员的授意下,试填了这首词牌。由于该词的造句极其哀怨动人,获得了人们的同情和解救,终于被释放。她的不幸处境,其情其景,虽则与我的遭遇全然不同,但是出于感同身受的动机,使我也按配字诗的作法而改写成为配字词。配字一词取自电影的配音。所谓配字诗,意思是说,在原作每一诗句中的相应位置上,保留某一个或某几个字不予更动,改写成为具有原义,或反义,甚至带有积极(例如开导)性或消极(例如责难)性的另一首新诗,从而根据其不同的作用,可以引申为具有以诗会友、以诗诤友的含义,乃至发展成为“以诗言史”、“以诗言志”、“以诗言情”等等配字诗词。

  近年来,我从报章和网站上,注意收集了这方面的一些资料,试图追溯这一新的诗作方法的由来。但是,由于我的见闻不广,搜索不力,收获不多,其中肯定有疏失和遗漏。现不揣冒昧,列述如下,敬希同道惠予指教或补充。

  1.根据定义,最早的配字诗似乎可以推定在西元7世纪的唐代。这是笔者由毛泽东的秘书林克引述毛曾经背诵过的两首诗而转载于《晚霞报》(总第2726期,2007-7-11)上的资料所做出的判断。一位名叫禅宗五世主的弘忍,为了寻觅新的传人,要求众僧做法偈,以测试各人的修行。先是神秀做了一首法偈。弘忍并不满意,于是慧能一反神秀之意做了另一首法偈,得到了弘忍的赏识,因而弘忍便将法衣给了慧能,成为禅宗六世主。

  神秀原作             慧能反义作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点评:4句之中,有1句没配上字。

  2.据李拜天在2005年4月18日《成都晚报》上以《戏说抄袭》为题的一篇杂文中说:“抄袭还有一种更巧妙的说法,那就叫化用。王勃的‘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古人在化用方面很着明的例子。这类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是袭用了隋炀帝的‘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句子。辛弃疾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则是化用了前人的‘何处雨绸缪?无限风光古道游”’的诗句。不过,这种抄袭系出自名家之手,又抄得比较机智,故美其名曰,化用。”

  点评:不是全部诗句,只是这两句配上了字。参见辛弃疾《南乡子》。

  3.2006年11月,章立凡又想出了另两个名堂,叫恶搞或戏改。参见网上章立凡的博客。

  七 律  

  (1)恶搞宋儒

  《秋日》北宋 程颢 原作        章立凡恶搞宋儒

  闲来无事不从容 睡觉东窗日已红     闲来鸟事最从容 睡觉西窗日更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两性谐和天地稳 一时苟且市朝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变态中     祖宗家法形而上  堂庙清规变则通

  富贵不淫贫贱乐 男儿到此是豪雄     富贵宣淫贫卖笑  乾坤交泰靠荷蒙         

  点评:不是全部诗句,只有5句配上了字。

  (2)戏改唐诗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钱塘风月转长沙 北望都门仰帝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西子湖头听御笛 百花九九拜魁花

  《赠李司空妓》刘禹锡       艺坛纪事  章立凡戏改刘梦得诗

  高发云髲宫样妆 春风一曲杜韦娘   短鬓凝眉时尚装 春风一曲铁姑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断尽苏州刺史肠   文坛见惯葫芦事 断尽南皮阁老肠

  点评:这回全都配上了字,只是创作时间是在程教授之后。恶搞或戏改,这两个名词有失偏颇,似乎不宜普遍使用。但是,应该承认章先生的独创性。 

  4.2006年2月,北京中科院微生物所程光胜研究员的创举——配字诗,又参见笔者“以诗言史(一)、(二)、(三)”文稿。

  七  绝

  笔者原作        2004-11-23

  与神较劲两头空   五内如焚难认同 

  名高位显坑贤哲   一手遮天称英雄                     

  岁月来去急匆匆   倏忽已是八六翁 

  势单力薄空叫屈   只缘身陷困境中 

  程光胜研究员首创配字作2005-2-26   兰州某老教授的配字作 2006-8-14

  人生万事转头空 公案鲜能被认同    死后岂能万事空 是非功过当认同 
 
  为名何必坑贤哲 身后不怕变枭雄    造福苍生真贤哲 贪功文过假英雄

  莫叹岁月急匆匆 饱学为民造福翁    岁月沧桑更匆匆 雄心不老白头翁 

  处士难望平冤屈 浊酒一壶笑谈中    无怨无悔更不屈 天平自在人心中

  卜 算 子

  严蕊原作            笔者模拟程氏诗作法的配字作

  西元十二世纪                    2006-3-16

  不是爱风尘 似被前缘误      不是爱风头 似被同行妒 

  花落花开自有时 总赖东君主    花落成泥非其时 总赖俺吐露 

  去也终须去 住也如何住      报也终须报 诉也如何诉

  若得山花插满头 莫问奴归处    若得光环罩满头 莫问俺何故 

  程教授(也是中国微生物学会前秘书长)是在去年年初经一位朋友介绍使我得以和他相识的。自从他用电子邮件发来了配字诗以后,我就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他的铁杆“粉丝”。直到现在,我和其他朋友相互之间交换的诗词,前后做了共约十来首的配字作,聊以自娱残年。在这些诗友之中,我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兰州的一位老教授,他给了我许多他的诗词作品,让我练习配字,并热诚相助,纠正我的韵律。因此,我把他配的七绝一并附入本文,一方面用以说明,他的模拟之作要比章立凡早3个月;另一方面也可以暗示,由于他瞭解我的心境,他的配字功力不凡,说的确实是知交之言。总之,不论怎么说,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件新玩艺儿,包括我在最后写出“以诗言史”的三则诗篇。

  说来十分凑巧,在不久前8月14日的《参考消息》上,有一篇关于萨马兰奇先生退休后的生活报导:“他现在87岁,还在玩弄拼字游戏——这也是他要向所有老年人提出的建议。他说,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旅行途中,他都用这种游戏锻炼大脑。这是他的兴趣,也是他的长寿秘诀。” [原文出处:西班牙《世界报》2007年8月12日报导]  很显然,拼字游戏也好,配字诗词也好,这些确实是老年知识份子的一种延年益寿的好方法。所谓聊以自娱残年,也就是这个意思。

  附注:1.“以诗言史(一)、(二)、(三)”系笔者的文稿,其中之(二)已在《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第19卷第5期(2007年10月)刊出,特在此处向该杂志表示感谢!

  2.据美国科学家网站10月29日文章称,“拼字游戏是随意抽出的字母拼成单词的一种游戏,例如,把MPXAELE拼成EXAMPLE。在解决这种问题时,有的人会按顺序尝试不同的字母组合,有的人则灵光一闪,答案就浮现在脑海中。”[据《参考消息》2007年11月3日报导] 3.兰州这位老教授很有意思,在他的配字诗中用了“万事空”,原来这三个字是出自陆游的诗句,“死去原知万事空”。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万事空这三个字可以配成各式各样的诗句,陆游诗句可贵之处即在于此。这一情况,就正如三国演义开场词中所用的“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句中的“转头空”那样,经常被后人引用。

  “配字诗词的由来”一文的补遗

  一.不自哀:“哀兵必胜”

  据2008-2-12《参考消息》引自台湾《联合报》2月3日的一篇题为“家国旧情迷纸上:沈君山两岸问题的最后见解”的文章中称:“沈还把本文作者(张作锦)所引陆游的诗句改了几个字,聊以自况”,云云。

  七  绝

  陆游  原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沈君山改字作   本世纪初     笔者配字作  2008-2-28

  僵卧清华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宵衣旰食不自哀 深思家国救民灾 

  夜阑卧听风吹雨 中南海事入梦来  夜阑聆听霏霏雨 回眸往事泪花来 

  背景说明:

  1.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67岁致仕,蛰居绍兴乡下,身在田野,心存社稷。某夜风雨大作,遂赋诗一首,以述胸怀。他最后虽未能迎回二帝,更未能阻金兵南下,但留下千余首诗词,亦足以永垂不朽”。

  2. 沈君山,1932年生,浙江余姚人。美国马里兰大学物理学博士,曾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他“长期关注国事,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投入尤深,并曾在1990年后,访问过中南海三次。自1999年以来,他已发作中风三次,但在去年7月6日第三次发作后,至今一直昏迷不省。” 张作锦,1932年生,江苏铜山人。早年留学加拿大,现任台湾《联合报》资深顾问。

  3. 笔者配字诗中述及的“往事”,系指1958年夏收季节发生在四川温江专区农村的一次特大疫情——旷古未闻,却在正式档或史料中,未见有人据实分析为主要由人为因素在内所造成的钩体病特大流行,以致最终使当地农民受到了历史上仅有的一次特大自然灾害。详见《陈情表》“三.好事多磨 弄巧成拙”一文。值得纪念的工作场所是当年设在马家桥所内一侧不远处的一栋平房(早先用于免疫马匹隔离,2007年已被拆除),临时供作病原体检测用。笔者独自一人没日没夜地苦战了一、两个星期,终于逮到了恶魔病原体——赖型钩端螺旋体;然而,这一极为重要的成果,从一开始就被一位元名高位显的同行,“巧取豪夺 据为己有”,真是天理国法难容!但是,笔者深信,老子“哀兵必胜” [引自老子六十九章]一语,必然是其最终结局!

  二.恰巧就在这时,我自己下了一番功夫找到我的一份旧的剪报,其中有两篇新的重要发现,于是我得添上这两段:

  1. 据《晚霞报》2006-5-18转载傅小松的一篇题为《纪晓岚作联讽庸医》的文章中称:“纪晓岚平生最恨庸医。他的长子不到30岁就被庸医误诊送命。他曾经做了好几副对联,对庸医进行口诛笔伐。第一副集句联是:

  不明才主弃

  多故病人疏

  这副对联是借用孟浩然《岁暮归南山》中的诗句: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进行换序改写而成的。意思是说,这些庸医什么角色!技术不高明,被财主(才借作财字)所抛弃,尽出事故,把人都吓跑了 。

  2.《晚霞报》2006-10-13摘自《文史春秋》的一篇题为《老舍的幽默诗》 ,写得更为巧妙:

  夏眠不觉晓   处处有跳蚤

  夜来劈啪声   失血知多少

  这是借用唐?孟浩然的《春晓》来讽刺国民党政府的一首诗(写作于1941年),原诗为: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三. 笔者于2009年3月25日在查阅《五柳村》网站时,看到有韩三洲写的一篇题为“满村听唱蔡中郎——‘谁把聂绀弩送进了监狱’读后感”的文章。(副题单引号内的题目是章诒和写的文章) 在此文中,见到有夏衍在文革期间入狱时,为清朝民谣配成的一首“狱中吟”。这与1965年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搞四清运动时,我所遇到的所谓“小台湾”整人的情况一模一样。现抄录于下,以供欣赏:

  剃头歌             狱中吟

  清朝民谣            夏衍配字诗

  闻道头须剃   而今尽剃头    闻道人须整   而今尽整人

  有头皆可剃   不剃不成头    有人皆可整   不整不成人

  头自由他剃   头还是我头    人自由他整   人还是我人

  试看剃头者   人亦剃其头    试看整人者   人亦整其人

  注:清军入关后,迫使男人剃头,民间乃有“剃头歌”流行,成为一首民谣。在大连生物制品研究所搬迁成都前,所内高级知识份子(所谓“臭老九”)在午饭后,一般都要在卡介苗室主任办公室内休息喝茶聊天,偶尔有个别要求入党的人也来凑凑热闹。在聚会时,有时难免议论所里某些干部的作风,于是这些个别人就会“打小报告”上去。因而,四清时,聚会处便被称为“小茶室”,但因那些话语又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就出现“小台湾”之说。而搞四清的干部,居然听进去了,成为我的一大罪状,一再追究,荒诞不稽,以至于斯!

  对整理配字诗由来一文的最后意见:

  通过以上所述,可以说明,真正首创配字诗词的作者,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因而,写到这儿,只好暂行告一段落,无须重行改写,留待将来后人去理顺了。 

  补充说明:在完成“以诗言史“这三篇史诗初稿之后,笔者觉得有必要就本文写作的缘起和经过做一番说明。

  1.在杨涛先生提出涉嫌学术造假处理意见(《成都晚报》2006-3-22)之前一年,就有华西医大戴保民教授(已于2008 年病故)建议这类造假事件可交由学会来处理。这是2005年初,他在收到我的《陈情表》后,用电话给我提的一个意见。戴原先是华西医大钩端螺旋体病研究室的主任,我国钩体病权威之一。我们在电话里交换了以下几点看法,随后我把这些意见整理出来,转交给了中科院道德建设委员会:(1).由专业学会召集专家鉴定比由行政部门来处理此事,更能体现三公原则——公平,公正和公开。(2) .成都所有钱办这件事,年产值几个亿。(3).国际上有先例,参见我写的文章,《阿司匹林发现人之谜》。(4).本案已获得《四川省卫生志》查证属实。此件系于2005-2-5报送中科院的,蒙中科院于2005-2-23作了积极负责的回复,参见《陈情表  一》 。

  2.2006-1-21我收到另一医大某教授的来信,这也是他在看了我写的《陈情表》以后,在给我的回信中提出来的一个意见。他说:“这事只能由学会来解决。我已写信给某某学会,请他们组织一次历史听证会,让专家和学会组织做出决议,再由媒体公布。现在国家提倡自主创新,这些现象如不澄清,无法与国际交流。”

  这两位教授的意见,与杨涛先生的一篇关于抄袭事件的短评(《成都晚报》2006-3-22)的意见不谋而合。他们都认为“学会”介入这类事情的处理最为合情合理。

  3.经过这几位教授和杨先生的开导,尤其在兰州一位老教授于2006年初为庆贺我的九十寿辰给我发来《沁园春》词作的启发下,我就开始想写“以诗言史”为题的配字词,藉以说明历史真实情况,并为另两类人画像。

  4.2007年秋,我将我写的“以诗写史”三篇初稿寄往兰州这位老教授和上述医大某教授,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可否向某些杂志投稿。我在给他们的信中,还就这三篇配字诗词文稿谈到了以下三点:

  (1).这不是我在卖弄风骚,而是程光胜教授的一种创新或创举,是他的独领风骚之作。

  (2).这不是我在玩弄是非,因为以下“两个仅有”是谁也推翻不了的:

  和2003年SARS一样,这是建国以来惊动中南海高层仅有的两次特大疫情之一!

  和110年以前阿司匹林案情一样,这是有史以来仅有的两例顶级学术腐败之一!

  (3).这不是我在讲空话,而是有史实依据的历史,因为“以史为鉴”和“以人为鉴” 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5.兰州这位老教授在回信中说:“你得在‘以诗言史’配字词的前面写上一段简要说明,以便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我随之进行了加工,并蒙这位老教授细心加以修改,然后我就送往几家杂志社。最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选中了其中一篇,即《以诗写史(二)》刊登在2007年10月第19卷第5期上。为此,我应该向这家杂志社表示由衷的感谢!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