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十六个“化”



  以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广东改革开放16年来的伟大实践为依据,以广东省今后的发展战略和战术的需要为动力,以力争20年内广东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为目标,谢非同志在中共广东省委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振奋民心,引起广东各界的极大关注,大家都来讨论这件大事,都来献计献策,有利于集思广益。

  我认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起码要注意下列16个“化”:

  一、意识要超前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讲的“预”,就是超前意识。它是一种主动意识,有此纔可能争取主动权,发挥主动性,产生主动力,形成主动局面。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超前意识愈强,其主动权、主动性和主动力就愈强,主动的局面就愈形成现实。

  二、决策要科学化

  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能够及时地公开进行讨论,这本身是个大改进。从粗略的角度来看,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框架是科学的,但是许多重要环节和措施,还有待决策的科学化来解决。只有坚信、坚持决策的科学化,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才有可能逐步变为现实。

  三、规划要国际化

  具体到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规划问题,始终要把该地区放在国际的大范围内加以考察,使之实现国际化的要求和标准,纔可能与世界接轨,形成环球不可或缺的重地,并自立于世界经济区之列。这就要认真扎实地研究国际化要求与标准,同时进行合理的取舍。

  四、实施要协调化

  前面三个“化”,要靠实施的协调化,才能贯彻到底,落到实处。因为该地区各自的基础、地位、作用龢利益的矛盾关系,局部与整体的矛盾关系,政府行为与竞争行为的矛盾关系,此外的体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等一系列的矛盾关系,都有待理顺,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不是相反。

  五、经济要市场化

  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无疑要以经济为基础、为中心。经济基础强大,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只有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与发展。但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的科学体制又是怎样的?都得靠建立经济区的新实践来加以深化和完善。只有切实地解决这个关键,经济的市场化才能化得了,化得好,化得妙,化得有特效。

  六、发展要社会化

  经济区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包括发展的社会化。一是指发展的多样性、全面性、立体性和综合性,二是指发展的量度和程度等。上述两层涵义均需兼顾,不注意哪一个方面,都是残缺的,会拖住整个经济区的发展,也会损害经济区的固有形象。

  七、开放要时代化

  社会主义改革的重心是开放。思想行为不开放,改革就很难改下去,更难深化下去。但开放一定要重视时代化。和平发展时代有其特殊的机遇,要抓得住。只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富强、民主和文明,就要放得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要不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

  八、效益要优质化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社会的全面、高速发展,是以效益为前提的。包括经济效益在内,力求优质化,这是经济区的生命所在,也是“团体冠军”的威望所在。目今虚假的东西不少,一些人对广货在骂娘,难道不应引起高度的警觉么?

  九、农村要城市化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建立,最难的恐怕是农村的城市化,它的标准过低,没有意义;过高了,相应的条件要具备,啃起来就得花很大气力。现在开始创建高标准文明村镇的试验,应纳入农村城市化规划和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设若农村城市化了,经济区似也大体接近初成。

  十、城市要现代化

  珠江三角洲农村要城市化,它原有的城市则要现代化。首先是作为九个市府所在的城市,要大力改造为现代化水准;其次是县府所在城镇要逐步现代化;再次是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镇府所在地,也应有现代化的动作。因为城市现代化是经济区成熟的主要标志。

  十一、城乡要一体化

  珠江三角洲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既要分级推进,又要齐头共建,连成一体,相得益彰。一体化不仅是外观的形式,最重要的是“三大差别”的逐步消除,尤其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要控制在一定的度内;这种差别控制度又必需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十二、模式要特色化

  什么东西都照搬西方,甚至城乡建设模式也不例外,这有失国情,不应提倡。因此,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别出心裁,搞出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模式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奇,以奇制胜。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模式到底是怎样的?需要进行古今中外的比较研究。

  十三、区域要责任化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各领域、地域、系统和单位,似应实行“逐层责任分解制”。领导责任到人;选人必须选准;责权利真正合一落实;考核真正严格、科学;决策、工作失误真正付诸法律责任;同时要设立“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先锋勋章”,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奬等。

  十四、管理要民主化

  重决策,重规划,重实施,重责任,还要重管理。管理民主化,尽量透明一些,才能真正吸引群众,尊重群众,发扬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并赋予新时期的丰富内容。不能只相信自己,只相信几个人,或某一部分人,就能包打天下,这样是建不起偌大的经济区的,也负不起严肃的责任的。

  十五、运作要法制化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建立的整个过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要依法运作,并以此为依法治省的示范。因此,省人大有责任颁布各种缺位的有关法令,完善各种不尽人意的原有法制,尤其要针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自身需要,制订更为系统,对口的新法规,同时强化各级人大的权威,强化各种监督职能。

  十六、主体要文明化

  前面15个“化”,归根到底要讲文明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等,各有许多内容和要求,但离不开主体即人的文明化,它是联系各种文明的结合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搞得好不好,作为主体人的现代文明综合素质是紧中之紧,急中之急,要中之要。这就必需花大本钱,靠“教育强区”、“科技强区”、“文化强区”等,以改善文化素质,同时锤炼现代文明所需的思想素质,包括理想、道德、情操、纪律和价值观等等方面。

  (这是作者在1996年“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研讨会”上的发言,发表于《现代哲学》1996年第4期和《南方日报》等,收进范英等撰着、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版的《这一手非硬不可——珠江三角洲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战略论》一书。文中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建设,从思想意识到科学决策,从战略规划到策略措施,从市场经济到全面社会化、现代化,从开放的时代到效益与优质要求,从城乡一体化到区域责任,从管理民主到运作法制,从模式特色到主体文明等共提出了16个“化”,并作出简述,旨在全面勾画出经济区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蓝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