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转基因生物环境与食品安全性的几点建议



  彭惠普

  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科技领域,用科学发展观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指导科技工作已日显重要。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食品的营养、品质、口味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业科技工作者用常规、传统的培育方法,已很难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的综合改良方面有较大的突破,难以满足需求。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现在已有各类质优、高产、抗病虫、符合环保要求的农产品广泛应用于生产。就世界范围来看,转基因农作物如大荳、棉花、玉米、水稻等的推广面积已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激增至2006年的1.02亿公顷。10年期间增加了60倍。

  我国每年从美国、巴西等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荳都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约占我国大荳总需求量的70%。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在2006年的种植面积已达330万公顷,也占了总面积的70%。但我省在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和推广利用方面还比较滞后,这主要是受国内外与此相关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有关,人们还存在不少疑虑。为此,我省须大力加强有关生物安全科技与政策的研究,保障生物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根据现代转基因生物技术和安全管理的需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 实行分类管理,积极推进农业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其核心部分是针对不同类别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采取不同的安全性评价与管理程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速推进产业化。转基因作物的审批,要以安全性评价为基础,对于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转基因作物(例如水稻等粮食作物)的新品系,不要过于谨慎而止步不前,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在生产应用的实践中进一步跟踪研究和监控,确保生物安全。加快推进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步伐,让高科技在生产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 我省应加强生物安全技术的研究,当前急需设立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专项,加强实施安全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外生物技术生产发展和生物安全监控的需要。

  3. 进一步完善和协调生物安全监控体系,通过依法施政,加强对已批准项目的跟踪、监控,这不仅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也有利于为非转基因农产品的出口提供技术保障。

  4. 加强对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知识的科学普及、教育和交流工作。

  

  (2007年7月1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