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我国香蕉枯萎病重大植物疫情扩散情况和防疫工作建议



  冯志新 姜子德

  香蕉在我国是仅次于苹果、梨和柑橘的第四大水果,2005年大陆香蕉种植面积达404.4万亩,总产量639万吨,创造产值191亿元。作为我国华南部分地区最适种植物和农民的首选作物,香蕉也是一些地区的农业支柱产业和少数民族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的传入及在产区的扩散,严重影响了我国香蕉生产安全和社会的安定。

  该病(4号小种)于1996年由境外传入广东番禺,2001年传入福建,2002年传入海南,2006年传入广西。据我们调查,至2006年,广东已有8.5万亩发病,分布于十几个县(市);疫情所到之处,毁灭大片蕉园,造成了蕉农絶收、破产,引起蕉农的恐慌。在海南和福建,香蕉枯萎病也正在不断蔓延。作为外来入侵生物,在缺乏有效控制情况下,香蕉枯萎病的扩散定会遵循一个由点到面、然后迅速蔓延的规律。由于其病菌栖息于土壤,通过种苗、土壤、水流等途径传播,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防控难度极大;在土壤中即使无寄主存在,病菌也可存活多年,染病蕉园在相当长时期内不能再种植香蕉,对香蕉种植业更是毁灭性灾害。然而,我国大陆适宜种植香蕉的地区十分有限,若不加大力度加强防控管理和进行防控技术体系研究,在香蕉枯萎病不断蔓延而防控技术滞后的情况下,我国香蕉产业一定会受到严重影响。正如2003年1月前国际香蕉组织主任EmileFrison博士在谈到该病害的危害后果时所说:“如果不作出新的努力来防控香蕉枯萎病,世界香蕉的大部分品种将在10年内灭絶!”

  鉴于枯萎病对香蕉产业构成的巨大威胁,我们于2000年10月提出了《香蕉枯萎病危害广东,必须尽快控制》建议,得到了广东省领导和广东省农业厅、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广东省农业厅制定和组织实施了《广东省香蕉枯萎病防控工作方案》,取得了一定成效,与国外其他香蕉枯萎病疫区相比,香蕉枯委病在广东的扩散速度和危害都相对有所减缓和减轻。但是,有些单位,尤其是基层部门和蕉农,对枯萎病的防控意识仍很澹薄,加上防控经费投入不足、防控技术滞后,疫点和发病面积都在不断增多和扩大,如2003年广东的发病面积只有2万多亩,而2006年发病面积达8.5万亩。海南、福建等枯萎病发病省份,面临着同样、甚至更严峻的境况。蕉农防病意识澹薄,发病后还存在侥幸心理,铲除和改种不力;地方财政乏力,对处理病田没有补偿机制,更缺乏关于香蕉枯萎病防疫的法规,使铲除、处理措施难以落实;各方都存在等、靠、要的状况。如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有效地遏制病害的继续蔓延和扩散,同时加强研究发展防治技术,我国的香蕉业必将遭受毁灭性打击。为确保我国香蕉生产的安全,特提出以下建议:

  1.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防疫工作是政府行为,香蕉枯萎病是全国检疫性病害,有关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对香蕉枯萎病防控工作的领导,组织开展调查、检测和防控,加强执法与督察职能,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按章奬惩。

  2.落实防疫经费。财政部设立香蕉枯萎病防疫专项资金,种植香蕉和发生疫情的省、市、县政府设立防疫配套资金,确保全国香蕉枯蕉病的封锁、控制、扑灭等工作的正常进行。目前出现疫情的仅限于少数蕉园,因此,以财政的最小投入可以得到最好的扑灭效果。

  3.建立补偿机制。植物防疫和动物防疫一样,对于封锁、销毁的香蕉植株,应给予生产者经营者一定的补偿,同时制定相关的地方法规,确保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工作顺利实施。

  4.建议农业部组织成立全国香蕉枯萎病防疫工作组,进一步制定疫情处理和扑灭方案,指挥、监督和协调各地、各部门开展疫情调查和防疫工作,严防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5.组织技术攻关。科技部或农业部设立“香蕉枯萎病防控技术研究”专项课题,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联合攻关,对香蕉枯萎病的病原学、流行学以及检测、抗病育种和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等开展研究,为防控香蕉枯萎病提供技术支撑。

  

  (2007年6月18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