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珠玑巷及后珠玑巷移民的重大意义



  文/葛剑雄

  2007年11月6日,广东江门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迎来了全国各地的数十位专家学者。这个小山村名叫良溪,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一行到此考察后,发现它是南雄珠玑巷人南迁后主要立足地和发展地,因而定位为“后珠玑巷”。为弘扬“珠玑巷文化”,推动广东文化建设,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珠江文化研究会,会同广东省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蓬江区委宣传部及区文体新局,联合举办了良溪—“后珠玑巷”学术论坛。本期先刊发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中山大学教授司徒尚纪、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陈梧桐、武汉大学教授赵小琪、香港大学助理教授马楚坚、暨南大学教授刘正刚的论文及省政府参事黄伟宗、文史研究馆馆员黄淼章的建言。希望各界人士关注,参与研讨和论证。

  10年前,我曾主编出版了六卷《中国移民史》,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种概括性的通史,对中国移民历史来说,至多只是一个有限的概括。由于大量的移民事实未见于正史或官方史料的记载,真正的移民史有待于大量区域性的、阶段性的、具体的移民史实方能构建。广东学术界与民间对珠玑巷移民与后珠玑巷移民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移民史的内容,重建了重要的移民史实,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我对珠玑巷与后珠玑巷移民缺乏研究,谨从中国移民史宏观研究的角度,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珠玑巷移民的历史地位

  南雄珠玑巷移民是中国众多移民源之一,但应该承认,其中洪洞大槐树、麻城孝感乡与南雄珠玑巷是最重要的,所产生的移民后裔之多、之重要,对区域开发、文化传播、人口繁衍影响之大,非其他移民源可及。

  在中国历史上,南迁是移民的主流。正是南迁,才使华夏文化扩大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海外,才使中国南方的疆域得到扩大和巩固,才使中国南方形成以华夏(汉族)为主、多民族融合共存的局面。而珠玑巷移民是南迁移民中源流最明确、聚居最集中、人数最多、对近代和当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支。

  岭南的开发和岭南文化的形成虽然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历史时期,但对宋元以来的岭南,珠玑巷移民具有重要的决定性的意义。

  

  二、后珠玑巷移民的意义

  珠玑巷是岭南移民的源头,但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开发和文化传播,还需要更多的中转站,良溪就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重要的一处。对此后影响最大的开发,就是依靠这些由源头到中转站,再分散到各地的移民群体完成的。华夏文明的传播,也是依靠这些移民实施的。

  在此过程中,南下移民成功地与土著人口相融合,他们所传播的华夏文化与土著文化成功地结合,形成新的本土文化。这种文化既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又注入了本土文化的生命力,既适应了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为进一步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由于从中转站开始的移民与其后裔关系更加密切、更加直接,因而留下了更确切可信的记载。正是后珠玑巷移民史料的大量存在并得到发掘,珠玑巷移民的史实变得更为丰富,其意义也得到更深刻的认识。

  

  三、进一步研究中值得注意的方面

  从我有限的经验出发,我认为要正确地理解珠玑巷与后珠玑巷移民的史实,要区分文化认同、血缘认同与历史事实的关系,不必拘泥于具体的对应关系。

  正确处理早期文化与现存文化的关系。一方面,岭南具有悠久的本土文明的历史,如近年来发现的早期文化遗址就是最好的证据,南越文化的遗址也证明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另一方面,应该承认今天的主流文化的主体还是来自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华夏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

  正确处理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充分肯定南来主流文化的作用,但也应重视本土长期传承的文化,包括近代海外文化的影响。

  良溪成为重要的移民中转站,并不排斥其他中转站。这样的中转站的广泛存在,正是珠玑巷移民伟大意义的表现,也是后珠玑巷移民具有广泛基础的证实。对相关资料同样不应拘泥于具体细节,而应从地区开发、文化传播的高度来认识。

  岭南文化无疑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其主体与中华文明是完全一致的。但岭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和巨大的生命力,这既是包括珠玑巷、后珠玑巷移民的伟大贡献,是移民成功地完成开发的过程中适应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土著人口所创造的文化得到吸收融合的结果,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岭南文化比其他传统文化具有更加开放的精神和更强的开拓能力,是弥足珍贵的。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