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抓点析病句



  谌国荣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必考的考点之一,从发展的角度看,对这一考点的考查还有强化的趋势。很多同学在复习这一考点时,花了不少功夫,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感觉病句难于辨析,辨析出来了,修改的难度就相应降低了。有没有简单易行的辨析方法呢?有,这就是本文阐述的抓点析病句方法,“点”,即句中标志性的可能的病灶,抓“点”就是抓住句中标志性的可能的病灶进行分析辨别。请允许我主要以今年的17套高考卷(上海卷因没有此题而除外)和近三年的广东省高考卷辨析病句题为例,阐述这个方法。

  

  一、抓并列关系的短语(标志词为“和”)    

  1.看搭配是否——恰当

  例1.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2007年全国卷1)

  例2.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2007年四川卷)

  例3.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替你遮挡暑热炎凉;厚道有如母亲的怀抱,替你抚慰喜怒哀乐。(2007年重庆卷)

  例1,“水平”和“意识”二配一“提高”,其中,“意识”不能跟“提高”搭配,只能和“增强”搭配,属主谓搭配不当。例2,“推进和挖掘”并列短语与“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并列短语搭配不当,“推进”不能与“内涵”搭配,“挖掘”也不能与“创新”搭配,应分成能搭配的两句:“推进文化体制的创新,挖掘特色文化的内涵。”例3,“遮挡”与并列短语“暑热炎凉”中的“炎凉”不能搭配,“抚慰”与并列短语“喜怒哀乐”中的“喜、乐”不能搭配。

  2. 看前后是否照应得当

  有的句子有多个并列短语,稍不注意,这些短语前后可能照应不周。

  例4.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2007年辽宁省卷)

  例4中“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这个并列短语不能与“挖土”逐一搭配,前后照应不周,应改“挖土”为“作业”。

  3.看分类列举是否得当

  例5.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2007年湖北卷)

     例5中“水产品”包含了“鱼、虾、甲鱼、牛蛙”等,表包含关系概念的词语在句中不能并列。

  4.看并列短语顺序是否得当

  并列短语中的几个短语虽然是并列的,但也有个逻辑上的前后顺序,请看下面句子:

  例6.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安徽省卷)

  例7.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2007年浙江省卷)

  例8.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2007年天津卷)

  例6,“发展”和“重视”并列,但顺序应该是先重视后发展,应把两词位置互换才对。例7,并列介绍新型手机特点,“有光即有电”是说明手机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后的优点,而“能耗较低”,则是说明有光即有电结果,这句应调整为“使用了太阳能电池,有光即有电,能耗较低,具有指纹识别功能”。例8,应将“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与“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的位置互换,才符合逻辑。

  5.看并列短语是否造成歧义

  并列的多个人或物同时出现,可能导致涉及的对象不明确,就使句子有多种理解,产生了歧义。

  例9.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2007年江西省卷)

  例10.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2007年安徽省卷)

  例9,“严禁”与并列短语“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搭配,那么,“严禁”的宾语是“养犬”还是“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不明确;“热烈”与“拥护和支持”也不能逐一搭配,只能是“大力支持”。例10,“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有两种理解:一是江苏的全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一是江苏的部分地区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6.看并列短语是否自相矛盾

  例11.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邂逅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轨迹不停地相交,才编织成这大千世界纷繁的生活。(2007年全国卷1)

  例12.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絶迹,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絶产。(2007年重庆卷)

  例11,并列短语“邂逅和相逢”语意重复,应去掉“邂逅和”。例12,并列短语“减产和絶产”逻辑上自相矛盾,“和”可改为“或”。

  

  二、抓出现“是”的句子(标志词为“是”)

  1.看主语与宾语搭配是否恰当。

  例13.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正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2007年全国卷2)

  例14.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2005年湖南省卷)

  例13,第二分句,主谓宾为“环节是现象”,显然,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应删去“正是”让“出现”作谓语。例14,主谓宾为“生物入侵是物种”,显然,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应将“生物入侵”改为“入侵生物”。

  2.看是否出现了句式杂糅或由于主宾的外延不当造成判断不明。

  例15.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例16.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例15,“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要么是“关键的问题是知识”,要么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 例16,“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是个杂糅句,要么就说“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要么就说“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除上述几种类型外,还应掌握一些固定搭配,如“受……欢迎”、“以……为出发点”、“从……出发”、“由……决定”、“由……组成”、“以……为成员”等,还有一些习惯用法,如能愿、频率类副词要放在介宾短语前面。

  三、抓介词,(标志词为“使”、“在”、“对”“通过”等)

  1.看介词是否淹没了主语

  例17.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2007年北京卷)

  例18.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2007年广东省卷)

  例17,介词“使”淹没主语,应删去,或者,把“看到”删去,让第二分句中的“大家”作主语。例18,介词“使”淹没主语,应删去,第二分句的“读者”也应删除,以免造成句式杂糅。

  2.看介词是否造成了句子结构混乱

  例19.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2007年江苏卷)

  例19,结构混乱,有两种改法:一是去掉“通过”加上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改为:“因为一代代艺术家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进行继承和创新,所以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一是去掉“通过”改为:“一代代艺术家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创造了艺术新形式和审美新形态”。

  3.看介词使用是否得当

   例20.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2006年广东省卷)

  例20,介词“对”使用不当,应改为“特别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

  

  四、抓否定词.(标志词为“不”“否认”等)

  1.看多重否定是否恰当

  例2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例2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

  例21,“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恰与应表达的意思相反。例22,“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也形成双重否定,使得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2.看否定句、反问句连用是否否定不当

  否定句、反问句连用常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了。

  例2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例23,否定词有“否认”和“不”,另外还有一个反问词,也相当于否定词。这样,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于一重否定,从而将句意搞反了。

  

  五、抓过长过多修饰限制语.(标志词为“的”“地”等) 

  1.看谓语后长长的修饰语是否代替了宾语。

  例24.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2007年浙江省卷)

  例25.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2007年辽宁省卷)

  谓语动词“是”后的定语较长,少了宾语。例24,“表达”后只有长长的修饰语,句末少了宾语“的愿望”;例25,“关注”后只有长长的修饰语,句末少了宾语“的现象”。

  2.看多层定语语序是否得当:

  例26.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2005年广东省卷) 

  例27.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瞭解。(2007年广东省卷)

  例26,“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不合逻辑,“180多家”是修饰“单位”的定语,应放到“单位”的前面。例27,“两千多年前”是修饰“文物”的定语,应放在“文物”之前。

  像这样有多层定语的句子应如何确定语序呢?一般的规律是:表领属或时间、地点的名词、代词+数量词或指示代词+动词(动词短语)+名(名词短语表性质的)或形(形容词短语)+中心语。

  3.看多层状语语序是否得当。

  例28.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

  例28,“联合”和“于今年五月底”都是作动词“举办”的状语,这两个状语应互换位次,改为:于今年五月底联合。

  像这样有多层次状语的句子应如何确定语序呢?一般的规律是:表目的或原因的词语+表时间、地点或能愿的词+表语气或对的词+表情状或程序的词+动词(动词短语),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要紧挨着中心语,如:

  许多来访者昨天(表时间)在生产车间(表地点)都(表范围)热情地(表情状)与工人(表对象)合影留念(动、中心语)。

  4.看修饰语和中心词的位置是否颠倒

  例29.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2007年辽宁省卷)

  例30.请柬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2007年重庆卷) 

  例29,“发现”是“牙齿化石”,而不是“化石牙齿”;例30,“古色古香”是修饰“青铜器”的,而不是限制“印着”的;例3句,

  

  六、抓单提双承或双提单承,看是否照应不周(标志词为“能否”“是否”“成败”等)

  例31.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例32.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例31,双提单承,照应不周。句中“能否贯彻”为两个方面,而“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只是一个方面,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前加“能否”;例32,单提双承,照应不周。前面应加上“能否保持”与后面的“成败”相对应。

  一个语句若出现“是否”“能否”“是不是”“能不能”“好不好”“成败”“高低”“好坏”“冷暖”等词,则考虑可能存在一面与两面因照应不周而出现搭配不当的语病。 

  

  七、抓带“否则”的句子,看是否有赘余重复的语病。(标志词为“否则”)

  例33.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扺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例34.要不是老赵及时提醒我一些要注意的地方,否则签定合同的时候我准会出问题。

  例33,否则和“拿不出新软件”重复,应去掉后者。例34,“要不是”和“否则”重复,去掉“否则”。

  

  八、抓关联词语.(标志词为“所以”“无论……都”等关联词)

  1.看是否强加关系。

  例35.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絶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2007年广东省卷)

  例35,前后分句无因果关系,“所以”是强加上去的,应去掉。

  2.看是否有关联词语使用上的语病.

  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等等。

  例36.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例37.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了顶峰。

  例38.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例36,“无论”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干部和群众”应说成“干部或群众”或“无论干部还是群众”。例37,“不管”相当于“无论”,故例37有与例36一样的毛病,可以将“不管”改为“尽管”。例38,“并非”意思是“并不是”,后面自然不能再加上“是”了。

  

  九、抓约数或估量词语,看表约数和估量的句子是否重复.(标志词为“以上”“几倍”“约”“近”“左右”等)

  1.看前后是否矛盾

  例39.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007年江西省卷)

  例39,“平均文化程度”与“以上”矛盾,要去掉一个。

  2.看数字表述是否合乎逻辑

  例40.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着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2006年广东省卷)

  例40,“下降”后面不能接“倍数”,应改为“下降了90%”。

  数字增加、减少的正确用法是:

  数字的增加可用倍数和百分数表示。数字的增加可用整数和百分数表示:增加了3倍,即原来为1,现在为4,增加到3倍,即原来为1,现在为3;增加了60%,即原来为1,现在为1.60。

  数字的减少只能用百分数或分数表示:降低了60%,即原来为1,现在为0.40;降到60%,即原来为1,现在为0.60;减少了1/4,即原来为1,现在为0.75。不能用“降低了5倍”,“减少了2倍”等表述方法。

  “约”、“近”、“左右”等表示约数的词不能连用。例如:“约10V左右”是不正确的。

  最大值和最小值不应与约数连用。例如:“不宜超过200~300字”,“最小电流为25A左右”等表述方法是不妥当的。

  抓点析病句,虽不能解决辨析病句中的所有问题,但它简单易行,能迅速提高同学们病句考点的复习效率,不妨一试。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